02.28 如何让三岁小朋友知道哭闹是令人讨厌的?

那些心酸的日子


俗话说三岁看八十,这时候的小孩已经逐渐有自我意识了,他为了能照顾到自己的感受,可能用目前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取得家长的关注,所以哭闹就理所当然变成了表达自我的最佳利器。因为孩子才三岁,这时候虽然有自我意识,但是并没有好歹之分,这也就是为什么到了三岁就不听话,家长管不了,只要不顺着他的心,就哭闹很久,怎么说怎么哄都不行。这时候的家长,应该有自己的原则性,不要采取溺爱的态度对待孩子。举个例子,你的朋友带孩子来家里玩,正好她的孩子手里拿着一件玩具,正好你的孩子也喜欢,俩人一起玩就抢了起来,结果你孩子抢不过,就开始哭闹大法,你朋友也想把玩具给你孩子玩,但是她的孩子也不愿意,不然也会又哭又闹,这时候本来好好的宝妈一起聊天谈心,因为俩宝贝开始哭闹,搞的气氛吵闹尴尬。这时候该怎么做呢?你没办法给孩子解释,你这样很讨厌,因为她根本就不懂,也不会去理解你,她已经有了叛逆心里,你要拿出自己的态度,让她知道这样做,玩具也不会给她玩,你可以就在旁边看着他哭闹,不用去理会,保证好宝贝的安全就行,宝贝哭闹一会可能会用非常可怜的表情看着你,你也不要动心,宝贝看着没人理,继续哭闹,反复几次,她也累了,也会知道这样做妈妈不会给自己玩具的,所以就会乖乖的渴望你的抱抱了,也会不哭了,重新变成了小可爱乖宝宝,你此时可以耐心的跟宝贝讲这样做不对,别人的东西不能乱拿乱抢,你只负责讲就行,这是一种潜移默化的过程,时间一长家长的影响力就出来了,所以家长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直接影响孩子长大之后的表现!



突突突晋级路


讲故事是最好的方法。你最好是讲他(她)在幼儿园的小朋友的故事。并且是他能叫出名字的小朋友,可以编造些故事:人家XXX小朋友怎么样听家长的话,怎么吃饭以及不哭不闹。让他觉得XXX小朋友让人喜欢。我的小孙女就爱哭,通过听了这样的故事后现在好多了。小孩爱和别人比这比那,一但有人说他(她)不如XX,只要你方法用对,有个三两次他自然就改正了。


光信善待家人


我从不阻止我儿子哭,因为我觉得他有表达情绪的权利,甚至有时候他心情不好,看得出来他在很努力地克制,我都会鼓励他哭出来,我只需要在他哭的时候紧紧抱着他,等他哭完冷静下来再和他讲道理。反而我老公很不理解,他觉得男孩子不能像女孩子一样哭哭啼啼,所以我儿子一哭,他就会发火,前面说到我儿子心情不好的时候会努力克制情绪,也是因为我老公不喜欢他哭,他害怕爸爸发火。我为什么要这样做?因为我就是在爸妈的打骂声中,以及“不许哭”这样的魔咒下长大的,我太能理解孩子在面对父母的指责和打骂时是什么样的心情了!从我记事的时候起,我爸妈就已经开始对我打骂了,我在外面摔跤了,打!我说错一句话,打!不小心弄坏东西了,打!甚至有一次我不小心掉进了河里,小命差点没了,喝了一肚子水好不容易才爬出来,我多想爸妈可以安慰安慰我,但是我等来的却是我妈的两巴掌。在家里,我爸主要负责骂我,我妈主要负责打我。当然我知道他们是爱我的,我妈经常会在打完我之后,过来看看被她打过的地方红不红、肿不肿,我爸从没对我动过手,他喜欢大声地骂我,但在我妈打我的时候,他会在旁边提醒不要打头。虽然他们“分工”不同,但在某一点上却保持着高度一致,那就是只要看到我掉眼泪,无论是因为被他们打骂,还是因为我自己心情不好而掉眼泪,他们都会异口同声地冲我大吼“不准哭!”“你哭什么哭!”“你再哭一下试试!”所以等我长大了些,在我被他们打骂时,我只能假装不在乎,硬着头皮和他们互怼;在我遇到问题心情不好时,我也只能关起门来偷偷哭,从来不会和他们倾诉。这样做的后果是什么呢?直到现在,我在面对我父亲的时候都很矛盾。一方面我很爱他,一方面我在和他说话的时候经常很不耐烦。我也尝试过想跟过去和解,但我仍然记得我妈还在世的时候,有一次我在家里用开玩笑的语气说她当年打我打得有多狠,我妈的回答居然是“我什么时候打过你了”。呵呵,从那时候,我就知道,我这辈子都跟过去和解不了了。我不知道题主提这个问题是目的是什么。小孩子哭闹,做为家长首先应该做的难道不是去了解一下他哭闹的原因吗?三岁的小孩,虽然是小孩,但首先他是一个人,也会有各种情绪,也会遇到各种让他难过的事,也许这些事在大人看来不值一提,但对他来说就是天大的事,以他的能力还无法处理,哭闹就是他唯一的发泄渠道。讲难听点,他如果能像大人一样懂各种道理,能像大人一样冷静地处理各种问题,那还要你们家长干嘛?生下来就可以让他去念大学了!建议题主在小孩哭闹时,先了解情况,给他一个拥抱让他把情绪发泄完,然后再耐心地教导他,不要觉得小孩听不懂就懒得说或是直接粗暴地不让他哭,我相信只要家长给他足够的爱和耐心,他也不会是一个不讲道理的小孩!


做你黑暗中的一抹亮色


最近看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抖音短视频,是一个孩子把爸爸嘴里的棒棒糖给抢走了,结果爸爸顺势往地上一躺又是撒泼又是哭。孩子当时给吓到了也愣住了,半晌他把嘴里的糖还给了爸爸,然后学着大人一样还安慰一下爸爸。所以,当三岁孩子无缘无故哭闹时,我们也可以模仿他,甚至比他更闹人哭地更厉害。让他也体会到,我们在他面前哭闹时他的感受。


ccff668899


如何让3岁的孩子知道哭闹让人讨厌呢?

我们之所以想让3岁的孩子知道哭闹是让人讨厌的目的是,希望让孩子知道哭闹是解决不了问题的。那我们要怎样做才能让孩子知道这个事情呢?在让宝宝知道这个“哭闹”行为会被讨厌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哭闹”行为与“情绪”的关系。

(1)讨厌是父母的自身情绪,不是宝宝的行为

首先,我们需要来了解的是,“哭闹行为”与“讨厌”这个情绪的关系。“哭闹”这个行为发生在孩子身上,而“讨厌”这个情绪发生在爸爸妈妈身上。所以对于孩子来说,讨厌是爸爸妈妈情绪的问题,跟他的行为是没有关系,他们还会疑惑为啥你们会讨厌,因为他们这个阶段还不能理解自己的行为跟你们情绪的关系。所以不要试图去让他们知道自己哭闹行为跟你们情绪有啥关系,他们暂时还没有发育到那个阶段。

(2)“哭闹”是孩子展示爱的方式,与表达沟通需求的方法

再则,我们来看看孩子为啥会对你产生“哭闹”行为?你孩子会对陌生人产生“哭闹”行为吗?换位思考一下,你会对陌生人去发泄你的情绪吗?肯定不会,你只会对熟悉的人去发泄自己的情绪。同样的,孩子对你采取“哭闹”行为,说明您是孩子最信任的人,最亲近的人。而您与孩子之间的亲子关系链接建立的很不错。18个月之前的孩子是属于信任与不信任的状态,他们需要寻找一个自己信任的过的人作为队友一起探索世界,孩子对您采取“哭闹”行为,能够很好的说明您从那个阶段开始跟孩子建立的亲子链接非常的好。孩子觉得您是最安全最可靠,最可以依赖的人,所以才采取“哭闹”行为。孩子对您是满满的爱与喜欢,这个时候,请千万不要让自己讨厌的情绪,把孩子的爱往外推。

孩子为什么只会用哭闹来表达自己呢?

(1)语言表达能力跟不上,只能用“哭闹”行为解决

我们时常会以为孩子不舒服了,受伤了等等之类的,才会用“哭闹”来表达自己,但是我们忽视了孩子真正问题所在。他们不舒服了,受伤了,或者有需求的时候,采用“哭闹”的行为,是因为他们不知道如何跟你用语言沟通。而当孩子采取这种方式的时候,我们不应该去思考如何告诉她,“哭闹”是让人讨厌的,而是第一时间去发现孩子的问题,帮助他们做语言表达。这个时候不仅是他们需求我们帮助,让我们建立沟通的机会,更是他们学习词汇,语言表达的机会。所以当您孩子采用哭闹行为的时候,我们要思考一下,他是不是遇到新的事物,或者情绪没有办法用语言表达出来,所以才会这样。

(2)希望被理解,所以采取“哭闹”行为

在孩子1岁半-3岁期间是自我意识发展时期,这个时候自我意识非常强烈,不仅认识到自己是不同的,同时也觉得自己看到的一切都是我自己的,因为自己的不同,所以在我的世界里都按我的要求来。这个时候要是父母不知道孩子的这些小心思,孩子语言能力又没有发育完善,只能采取“哭闹”行为,来寻求家长的理解。

面对孩子哭闹行为,我们该怎么做呢?

(1)接纳孩子

面对孩子的“哭闹”行为,对家长来说可能情绪上不舒服,会伤心,挫败。但是对于孩子来说是一种希望被理解,以及表达“爱意”的行为。所以当孩子出现这个“行为”的时候,我们第一件事情是接纳孩子的这个行为,以及这个行为孩子的情绪,让他知道他的需求是由被回应的,他的问题是能被解决的。

(2)拥抱孩子,先进行肢体交流。

当孩子产生这种行为的时候,我们处理好自己的情绪后,接纳孩子的行为与情绪。我们首要采取的方法是拥抱我们的孩子,或者拍拍背,摸摸手之类的,先从肢体上让孩子去感受我们的存在,让他在我们的怀抱里逐渐平静下来,情绪逐渐被安抚,这样才能进行后面的沟通交流。

(3)与孩子平视,进行沟通交流

当孩子在我们怀里情绪平复下来后,我们需要与孩子做眼神与语言的交流,尽量做到跟孩子平视的水平交流。让孩子除了从身体上感受到我们,也能从眼神交流里感受到我们的存在,相信我们是与她共同解决问题的。

(4)询问方式与孩子沟通解决问题

看着我们的孩子,用平静温和的语气阐述事情的经过,提问的方式与孩子进行交流,让孩子尝试表达自己遇到的问题,以及表达自己的需求。

每当我们遇到孩子出现“哭闹”行为的时候,不要第一时间去跟孩子讲道理,虽然我们的目的是希望他不要通过哭闹来解决问题,但是讲道理不是我们第一件事需要做的,第一件事是去接纳孩子,让他感受到我们是在身边,是与他一起解决问题的。

以上是我的回答,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作者:热爱生活热爱分享的鹅 | 90后育儿小宝藏,专注于早期教育,深耕母婴行业。做专业的育儿知识输出,让父母更懂孩子,与父母共同成长。

免责申明:本文分享内容纯属个人论点,仅作参考,如果我分享的内容有误,请留言于我,我非常愿意核实并更正,文中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删除。


热爱生活热爱分享的鹅


首先家长要了解孩子的情绪,尤其是孩子表达情绪的方式。故事里面的萌萌一心想吃红薯,妈妈怕烫着她,剥好了,吹凉了才送到她嘴边。可是萌萌对“烫”并没有清晰的了解,认为妈妈不能理解她迫切想吃到红薯的心情,因此大发脾气,后来妈妈的责备和打骂更加深了她的不满,所以才会又哭又闹。如果是我,可能我会蹲下来让萌萌亲手用手碰一碰红薯,让她理解“烫”的概念,萌萌就不会这样乱发脾气了!

其次,孩子的情绪表达往往很直接而且是通过行为来表达的。而我们大人的情绪表达通常会比较含蓄、委婉,不会不顾时间场合乱发乱发脾气,而孩子则是喜怒哀乐都形于色,想让他们隐藏自己的情绪实在是很难。通常情况下孩子越小表达情绪的方式就越直接。因为他们根本不知道何为“掩饰”,因为越小的孩子,他的语言表达能力就越有限,因此他们更会用行动来表达他们自己的情绪。比如孩子开心了就会笑,难过就会哭,有些孩子不高兴了会咬人,这些行为都是大人摸不着头脑的,而这样的行为恰好是孩子表达情绪的一种方式。 所以我们平时在和孩子相处的过程中就要清晰的掌握孩子是会用什么样的动作,什么样的方式来直观的表达自己的情绪。

最后家长们还要合理利用孩子情绪多变性和波动性。孩子的情绪变化是很快的,而孩子又喜欢通过行为将情绪变化表现出来。因此我们作为家长,一定要摸清自己孩子的脾气或,秉性在孩子情绪即将产生波动时不要斥责和打骂,而要及时的察觉并引导孩子将他们自己的情绪清晰的表达出来,这样做才有利于孩子情绪的健康发展。



四人组合


前一秒还笑逐颜开,后一秒就眼泪哗啦啦。面对动辄以哭闹来表达自己情绪的宝宝,新手爸爸妈妈们总是感到困扰不已。

首先,应该让孩子说出自己的感受,甚至可拥抱而哭,让孩子知道你也难过,和孩子找出失败的原因;其次,可以“成就转移法”来协助孩子再站起来;再次,父母给孩子建立一个温馨的家庭;最后,父母要有积极的人生态度,并训练孩子以积极的精神对待生活。

eg6例如:

宝宝为什么哭?

对于大一些,已经能用简单的语言、表情或肢体动作表达需求的宝宝,排除了疾病因素的影响之外,他们哭闹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种:

1、我好害怕

有些宝宝比较胆怯,如果大人让他去做一件他不想做的事,而这件事很吓人,例如,让他和陌生人打招呼,或是让他一个人呆在房间里,他就会感到害怕而哭泣。对于这类宝宝,妈妈不要急躁地斥责孩子胆小,而是应该多给宝宝锻炼的机会,慢慢地用经验来孵化他的勇敢。

2、我一哭妈妈就会满足我的要求

有些宝宝被家里人宠惯了,只要一哭,大人就会缴械投降,任何要求都会统统满足。妈妈应该跟宝宝立好规矩,比如,去商场前就和他说好,只能挑一样东西。告诉他,你不哭不闹,妈妈就可以实现承诺,下一次还可带你去。事先都说好了,孩子如果还任性,妈妈就按说好的规矩做事。这样重复几次,孩子发现用哭闹要挟大人是无效的,就会乖乖听话了。

3、我哭是因为我就是想哭

小孩子是不能控制自己情绪的,他的自控能力不好与神经发育尚未成熟有关。当他宣泄时,妈妈可以任由他哭一会儿,或用别的事情来转移注意了。等他停止哭泣、情绪稳定之后,妈妈可以抱抱他,轻柔地对他说:“宝宝我知道你很难受,妈妈也难受。”让宝宝感受到妈妈对他的关心与爱护。



艺术造物主


小孩子可聪明了,哭闹是他(她)们达到要求的手段。好多成人听不得孩子哭,轻易满足索要,更助长了哭闹的程度。

家长一定要记得给孩子从小培养规则意识,合适的满足,无理要求不能因为哭闹而妥协,要坚持拒绝态度。让孩子知道哭闹无用,自然就放弃了。

养育小孩是一个斗智斗勇的过程,要多学习多动脑子,简单粗暴和宠溺都教不好孩子。


雪屿晓


我家二宝正好就是三岁,怎么让他知道哭闹是让人讨厌的呢?

都说从小看大,其实指的就是从三岁起就能看这个宝宝以后的未来发展趋势。

不止从三岁从两岁的时候,从他可以说话的时候,我就会给他讲一些通俗易懂的道理。

他哭的时候,我不会制止他哭。我会跟着他一起假装哭。假装到他反过来安慰我,问我怎么了?

我就会问他,如果一直在不停地哭也不说话,那你知道我要什么呢?我哭起来你是不是也很讨厌?不懂我为啥哭?

虽然他不是很懂,但是逐渐的他会在心里有个意识,就是哭是不好的,有什么事哭是没用的,要说出来才行。

教育子女任重而道远。选择适合他的教育方式,更多的是注意相互的沟通。



简单在江湖


小孩子哭闹,是发泄自己的不满情绪,有可能是自认为合理的需求没有被满足。这种需求,有物质的,比如说想吃糖果巧克力、零食,想要得到玩具等等;也有情感的需求,比如说想要妈妈抱,想让爸爸陪着玩,或者到外面玩耍等。

小孩子不认为他们哭闹是让人讨厌的,他们可能认为大人们才讨厌烦人。他们哭闹,会有一种预期,就是我哭闹了,就会有好的结果。所以在小孩子一开始用这种方法要挟大人的时候,大人不能一味地退让,满足孩子的要求,时间长了,他们会有这种固有思维,只要我闹,就会成功,一旦达不到目的,就各种花样闹腾。

说是小孩子,其实他们很会猜大人心思,和大人斗心眼。他们道理是能听懂的,也知道自己胡闹不对。哭闹是他们达到目的的方法而已。现在手机比较方便,我们完全可以把孩子乖巧听话时的样子拍下来,也把这种乖巧,带来大人的愉悦一起记录,同时,也把他们哭闹时丑态拍下来,把大人们的无奈和愤怒也拍下来,等事情过后,展示出来和孩子一起看,教育他们哭闹的样子有多丑,哭闹让大人很生气,哭闹让生活失去了快乐。

这样的教育,可能比纯粹的说教有作用,因为前后对比的形象感和画面感都很强,这种强烈对比,加上大人教育引导,会让

孩子知道,正确的表达需求的方法,而不是让人生厌的哭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