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人命關天 人民至上

疫情爆發一段時間以來,心情沉重複雜。為全國一盤棋的強力動員和兄弟省份的“搬家式”硬核操作而感動,為無數白衣戰士、公安幹警、基層幹部和志願者的英勇奉獻而感動,同時也不免為那些確診死亡數字背後的生命而心痛。

在武漢生活了四年,印象中武漢是“九省通衢”,武漢人身上既有北方人的粗獷,也有南方人的精明,見多識廣、見怪不怪,帶著一股自信、豁達的英雄氣。歷史上數次長江發大水,洪峰過境,全國人民都為武漢緊張,武漢市民卻卷著褲腿泡在洪水裡,悠閒地打麻將。樂觀地想,也許這次疫情就像長江發大水,全國都緊張,但武漢不害怕,一定能夠“雲淡風輕”地挺過去。後來的發展不是那麼回事了。一天夜裡,聽到武漢的校友講了一些他身邊病人的情況,令人揪心。那些冰冷的黑色的數字,就是一個個墓碑。深夜裡,捫心自問,如果換作我,如果我是病人家屬,該怎麼辦?情緒會不會崩潰?如果我是當地的基層幹部,能做些什麼?會做得更好嗎?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生命重於泰山”,“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堅決做到應收盡收、應治盡治”。“應收盡收、應治盡治”,應該是總書記經常強調的“一個都不能少”的概念。“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都不能少”,疫情救治,“不落一戶、不漏一人”。這是以人為本、執政為民,這是以人民為中心,這是以百姓心為中心,這是我們黨的初心和使命,這是我們黨對人民的承諾啊!共產黨人要的不是99.9%,而是百分之百。

作為一方官員,肩負著造福一方、保民安民的重任,應“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時刻保持警惕、敬畏之心。百姓豁達,他也豁達,但要避免懈怠、麻木;百姓粗獷,他也粗獷,但要避免顢頇、遲鈍;百姓過年,他也過年,但要避免“外松內松”。疫情襲來,戰鬥打響,戰略上可以自信,戰術上可不能藐視。戰時狀態,必須一切行動聽指揮,不講條件,不計得失,雷厲風行,當機立斷,衝鋒號一吹,每個戰士都得是“嗷嗷叫”的戰狼。這個時候“難得糊塗”“笑看風雲”,可是要出大麻煩的。唾沫星子淹死人,眼淚更能淹死人。

習近平總書記在很多場合引用鄭板橋的詩句,“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大疫面前,關情的不僅是“一枝一葉”了,更應是一條條鮮活的生命、一個個破碎的家庭。我們處於2020年,經濟、政治、科技、社會、文化、醫療技術高速發展,物質文明、精神文明高度發達,我們的經濟總量已接近100萬億元、人均GDP突破1萬美元,我們取得人類歷史上的重大進步,正在書寫新的歷史篇章。此時此刻,在我們這個相當發達的文明社會,一個人的生命意味著什麼?人命關天,人民至上,淡忘這一條,是要被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的啊!

在湖北、武漢短暫的“不在狀態”後,黨中央英明決斷,進一步加強對湖北和武漢疫情防控工作的領導,新任書記到位,疫情防控態勢有了新變化。我們可喜地聽到了期待的聲音:“請各級領導幹部換位思考:把病人當做自己的兄弟姐妹,當做自己的父母親人”,“一定要讓群眾的‘救命熱線’打得通、能有效”, “每當看到求助電話,看到患者子女的焦急焦慮,心裡很痛。求助的群眾可能會在等待中失去生命,不及時收治起來,我們的責任很大”,“每快一秒鐘,就給更多的人帶來希望”,“武漢是決戰之地,要集中力量打殲滅戰,而不是鬆鬆垮垮打持久戰”,“我們必須背水一戰,沒有退路,沒有時間,務必打贏!”

包括湖北、武漢在內的中國的老百姓,堪稱全世界最好的老百姓,勤勞、勇敢、善良,有共赴國難的家國情懷,有捨身赴死的慷慨大義,有高度的服從性和配合能力。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小推車能推出來淮海戰役的勝利,也一定能夠打贏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人民至上,人民必勝!

許立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