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魏国降将郭脩刺杀费祎,是个人行为还是有幕后指使?对蜀国影响如何?

冬松雪竹


延熙十六年,魏国降将郭脩借着新年宴会的机会,刺杀了蜀汉的大将军费祎。因为费祎一直主张休养生息,反对姜维北伐。而郭脩恰恰是被姜维俘虏才投降的蜀汉,在费祎死后又是姜维接替了费祎的职位,并马上出兵北伐。所以现在有很多人怀疑郭脩刺杀费祎,是受了姜维的主使,不过这个说法漏洞很多。

郭脩在《三国志》中并没有太多记载。只提到他是西平人,一向很有才名,所以年少时就被为中郎。在三国时期,中郎已经只是一个荣誉职衔,并没有什么实际的权力。不过郭脩年纪轻轻就被封为中郎,应该说前景不错。

然而郭脩却被姜维抓到了蜀汉,顿时流落他乡,大好的前途自然也不翼而飞。虽然到了蜀汉以后,郭脩被封为左将军,看着职务挺高,不过其实就是蜀汉用来炫耀自己战功的一个工具,并没什么权力,郭脩自然是心有怨恨。

根据《魏氏春秋》记载,郭脩多次想刺杀刘禅却没有机会,于是借着群臣像刘禅进贺的机会,想接近刘禅,又被刘禅左右近侍拦住,无法得手。无奈之下,郭脩才决定改为刺杀费祎。

郭脩对蜀汉如此痛恨,自然也会怨恨造成这一切的姜维。很明显他不大可能和姜维合作,受主使去行刺费祎。即使姜维本人不出面,派其他人去撺掇郭脩刺杀费祎,郭脩也不是傻瓜,肯定会想到其中有问题,事后会攀咬一番,并牵出姜维。

不过事后姜维却平安无事,可见郭脩是根据自己的想法行事,并没有什么幕后主使者。


不沉的经远


公元253年,蜀国的二号人物大将军费祎在葭萌关举行盛大的岁首宴会,席间推杯换盏,纵情豪饮。就在费祎喝得醉眼朦胧的时候,一个叫郭脩的左将军来到费祎跟前,猛然从怀中掏出尖刀,刺向费祎的心脏。费祎当即倒在血泊中,当场身亡。卫兵闻声赶来,将郭脩乱刀砍死。

这就是三国一大未解之谜费祎被刺案。费祎的遇害标志着自诸葛亮死后,蜀国休养生息,战略防御国策的终结。姜维从此成为名副其实的军政一把手,在费祎死后不久,他就举行了北伐。关于费祎遇害,史学界有两种说法,一种认为郭脩是魏国派来的刺客,另一种认为费祎的死,姜维难逃干系。我比较倾向于后者,郭脩刺杀费祎是受人指使,而这个人很可能就是姜维。



蒋琬死后,费祎成为蜀国的二号人物。他依旧奉行诸葛亮休养生息的国策,但对于北伐魏国持坚决反对的态度,而身为蜀国大将的姜维却志在北伐。于是,俩人矛盾日见突显。

公元249年,姜维率兵攻打西平关,久攻不下,败兴而归,却意外俘获魏国中郎将郭脩。大家该不解了,做为能征善战的姜维,怎么连一个小小的西平关都拿不下来!原来,做为蜀国大将军的费祎,一直不主张北伐。每当姜维想要兴兵打仗时,费祎最多派给他一万人马。使姜维深感英雄无用武之地。



郭脩投降后,仕途是一帆风顺,官至左将军,进入蜀国的核心决策层。要知道左将军是刘备曾经担任过的职务,非亲信之人根本不会授予。做为降将的郭脩在短短几年间,就爬到这位置,肯定受到重量级人物的大力推荐,而这个人很可能就是姜维。正是有了这个身份,郭脩才有接近费祎的机会。

刺杀费祎就是自杀行为,是标准的死士的作风。而《三国志.姜维传》中说姜维:好立功名,阴养死士……最大的可能,就是郭脩被俘获后,姜维对其做了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让他成为姜维手中刺向对手的一把尖刀。这个推论绝非空穴来风,想想看,后来的钟会多么目中无人,不照样被姜维忽悠造反吗!由此可知,姜维很善于煽动人心。费祎死后,最大的受益者就是姜维,这从一个侧面也证明姜维就是费祎被刺幕后的主使。



有人该说了,姜维既然阴养死士,为何不派别人刺杀费祎呢?这正是姜维的高明之处。如果拍拍别人刺杀费祎,这个案子肯定要一追到底,最后很可能要牵涉到自己,这不等于引火烧身吗!而派降将郭脩刺杀费祎,就可转移目标,嫁祸魏国。不仅能使自己摆脱嫌疑,还能激起蜀国对魏国的同仇敌忾,可谓一箭双雕。按理说,费祎被刺后,应该活捉郭脩,查明真相,让人费解的是:武士却把郭脩乱刀砍死。这不是明显在杀人灭口吗!

费祎死后,姜维多次北伐,都是无功而返,仅仅十年后,蜀国就灭亡了。论指挥打仗,姜维要强于费祎,论治理国家,姜维差之千里。想想看,后来邓艾率领区区几千人马偷渡阴平,就能轻而易举攻陷成都,如果费祎活着,这种事绝不可能发生。


洛水清风


很难去说究竟是谁指派的这件事情,费祎得罪的人可不在少数!

其实由魏国投降去蜀国的将军不在少数,你比如说夏侯把姜维,还有就是这个郭脩,无论是哪个投降的将军,实际上到了蜀国之后得到重用,以后基本上都会掌握到核心的权利进入核心圈子里面,你比如说夏侯霸,他是属后主刘禅的丈母娘的哥哥,投降到了蜀国留单都得对他恭恭敬敬的,比如说姜维,他是诸葛亮的徒弟,凭证一条关系就算他什么都不做,他也能够进入蜀国权力的中心,最让人奇怪的就是这个郭脩。

他是姜维去进攻魏国的时候俘虏到的一个将军,此时姜维仍然还不是蜀国的大将军,还不算是权力的一把手,但是就是他带回来的这个想讲却得到了蜀国的重要,并且生日到了左将军这个官职可不简单,刘备以前就当过左将军跟先主能够担任同样的官职,这本身就是一种莫大的荣耀,这证明刘禅对他是放心的。

那这样就有一个问题,如此放心的一个人为什么去杀费祎呢?

两个字,国策。作为一个局外人的角度来讲,蜀国是绝对不能够休养生息的,你的那点儿实力休养生息,跟魏国那个整体庞然大物去比休养生息,你能够一天产出来时代粮食十个兵,他能够一天产出了1000袋粮食,1000个兵,你觉得你们俩之间互相囤积粮草,堆积兵力,究竟谁占优啊?

但是此时的费祎居然选择去跟人家比一下,谁的综合国力强,谁能休养生息得到的东西多?你觉得这种事情荒不荒唐,够荒唐!就这样一个人掌握着蜀汉的大权,即便是姜维也要看他的脸色行事!很显然,这个人的举动影响了国策。

所以说只要是当时的少壮派,基本上都有这个动机去指使这个人去刺杀费祎,那我们去想一下,郭脩为什么会有这个条件去接近费一呢?如果她不是得到了蜀国的信任,得到这个左将军的职务,他哪有什么机会去见费祎?他又有什么办法去刺杀费祎呢?(今日头条漩涡鸣人YY首发于悟空问答)这一切难道是姜维能够主导的起来的吗?也就是说当初是谁保举他进了朝菊,并且一路提拔他到左将军这个位子上的人呐,谁就有可能是这个幕后黑手,主导这一切的人!

其实我们仔细去想想,无论是这个时候的费一,还是在这之后的姜维都有机会去把握住蜀国的整体风向可是在这之后,却又稀里糊涂的离开了权力的位置。费一我们暂且不去讲,我们说一下姜维,姜维就稀里糊涂的跑过去,跟人家比屯田去了北方也不去打了,也不去替人家守正门了,结果中会直接拿下了汉中。

有的时候咱们或许会刻意小瞧了刘禅这个人,折腾的能力!

当然可能对于整个国家来讲,费祎的死只是将整个国家原先要走的正轨重新再拉了回来,蜀国由之前的休养生息一下子转变成为了凌厉的攻势,虽然输了,但输得并不那么冤枉!起码人家努力过,不像只乌龟,躲在壳里面,结果人家把他直接往开水里一丢!


漩涡鸣人yy


我觉得费祎遇刺的幕后主谋是大将姜维!为啥这么说呢?李老师为您一一道来

首先说明一下,刺杀费祎的人是时任蜀汉左将军的郭循(或者叫郭修),这个人乍一看没啥问题,仔细一琢磨,问题大了去了!郭循原本不是蜀国人,他是魏国的降将,蜀汉延熙十五年,郭循在魏蜀西平战役中被俘,旋即投降蜀汉。蜀汉当时为了拉拢中原人心,所以没杀他,蜀后主刘禅还把提拔重用担任左将军一职,这是个高级武将官衔,想当年刘备、马超、于禁、张郃都做过左将军!

官方解释是,郭循难道是受魏国的指派,以诈降的形式刺杀蜀汉军政首脑,还说他多次曾经想刺杀后主刘禅,只是没找合适的机会。郭循被处死后,魏国还专门为此举行了高规模的表彰大会,他的子孙也都俱有封赏!看起来一切似乎顺理成章,该死的曹魏使用阴险的手段袭击我们敬爱的蜀汉丞相,必须以牙还牙,找曹魏报仇雪恨!

其实那跟哪儿啊?官方的解释、曹魏的刺杀计划简直是漏洞百出!

就算是郭循是魏国派来的卧底,这也说不过去,魏国怎么能断定郭循归降蜀汉之后,一定能得到重用?一刀砍了的可能性是不是更大呢?还有他屡次试图刺杀刘禅,蜀汉方面一点察觉都没有,宫廷警卫工作这么差吗?最重要的是,三国时期压根也没有发生过由国家发起对敌国首脑刺杀的行动啊,孙策被刺、张飞被刺这都是私人恩怨好吧!

这背后绝对有不可告人的秘密!真相只有四个字:利高者疑!

费祎遇刺,谁是最大赢家?不是曹魏,最大的赢家是姜维!费祎和姜维都是诸葛亮最信任的文臣武将,诸葛亮死后姜维继续带兵矢志不渝的执行诸葛亮的北伐计划,费祎则不同,他看到了战争背后的民生凋敝百废待兴。所以,费祎当上丞相后,休养生息不再发动大规模的北伐,这让姜维十分不满意,费祎主政期间,姜维出兵屡屡受限,“与其兵不过万人!”没有强大的军力,姜维怎么可能取得功绩呢?北伐打不出名堂,自己还落得个劳民伤财的口碑,姜维绝对是对费祎十分不满意的!果然,费祎春天刚死,姜维夏天就率领数万大军再一次发动北伐,这次的兵力记载的很清楚,不再是“与其兵不过万人”了,这次是“姜维率领数万人出石营,围攻南安”!明白了,费祎死后姜维手里的兵开始多了起来,他的身份也大大得到了提升!

如此说来,姜维绝对有对费祎下手的作案动机,但是他能指挥的了郭循吗?如果郭循是曹魏刺客说不成立,那么身居高位的郭循能对姜维俯首听命吗?刺杀费祎绝对是死路一条,没有一丝生还的机会!郭循为什么要这样做?他为姜维卖命又能还得了什么呢?

傅子曰:维为人好立功名,阴养死士,不修布衣之业——《姜维传》裴注本

截止到现在,我所看到三国,有两个人养死士,一个是司马师,另一个就是姜维!什么是死士?郭循在众目睽睽的岁首大会上刺杀费祎,摆明了就是同归于尽,压根儿没想活着回去,这就是标准的死士!

而且,郭循被俘的西平战役,西平战役的发起者是姜维,俘虏郭循的也是姜维,把他送到成都的还是姜维!这都是巧合吗?我们大胆的假设一下:

真正的郭循或许真的被俘,但是姜维杀了他之后,找了一个死士顶替他,然后姜维把假郭循送到成都。成都没有人认识郭循长什么模样,他又不是什么大人物,在那个年代通讯极其不发达没法甄别他的真实身份,更何况这人是忠心耿耿的姜维送来的。于是,蜀汉为了笼络人心,提拔了这个假郭循,之后这个假郭循在宴会上刺杀了费祎,同归于尽,始终没人知道他的真实身份!蜀汉这边,能证明的人就是姜维,他一口咬定是曹魏派来的刺客。曹魏方面倒是认识郭循,但是也不可能去收尸啊,两边儿打着仗呢!尽管如此,魏国还是表彰了郭循,毕竟是身在汉营心在曹啊,还除掉了蜀汉那么优秀的首脑,必须大力嘉奖,封侯,赏食邑千户,子孙世袭!

多么完美无缺的计划,一点毛病都挑不出来,曹魏越大力嘉奖,蜀汉就会越认为是曹魏指使郭循干的,最大的受益者姜维置身其外,他还可以借助为费祎报仇的名义出兵北伐,以正义之师讨伐无道!

不愧是“幼麒”,诸葛武侯的关门弟子,这计谋权术玩的真是炉火纯青啊!

当然史书上并没有确定此事,但是无论是从动机、条件、地位、能力和一贯风格来说,姜维与费祎遇刺百分百脱不了关系!


李老师历史课


蜀汉政权的内部的斗争文官有派系之争,武官也有路线之争,其中以姜维为首的是北伐派,以费祎为首的是保守派,一般而言北伐派激进,所以费祎之死,属于蜀汉内部的武将路线之争。

北伐派以刘备夙愿与诸葛亮遗志为政治口号,保守派以休养生息为目的;

北伐派的的代表是姜维,也包含很多从魏国的投降派,他们打着刘备和诸葛亮的北伐中原为旗帜,得到了绝大部分的将士支持。但是他们也有一些自己的 盘算,首先武将需要沙场建功,而其次魏国降将多希望能打回魏国。

与北伐派相对应的是保守派,他们的代表自然就是费祎,还有诸葛瞻等人,他们认为连连出兵北伐,最后都是劳而无功,到不如安境养民,以待中原局势发生变化,所以不主张频繁北伐。

两派都有自己的市场,也都有道理,所以武将中两派形成了一种争斗。

蒋琬有余威,能同时协调好北伐派与保守派之争,做到两面相安无事;

蒋琬是诸葛亮指定的接班人,并且他并不偏袒北伐一方,也不是一个保守的人,他会审时度势,做到让两派都信服。他主要的工作是减少北伐的频率,从他执掌朝政几年来,他基本都是每隔几年才进行一次北伐,并且每次都是选择比较好的时机。

当司马懿率军讨伐辽东公孙渊的时候,蒋琬率兵进驻汉中,等待时机与孙吴夹击魏国。后来在去世之前,蒋琬还想用姜维为凉州刺史,姜维出军西北,他率军进入涪陵,然后找到战机出军,可惜蒋琬病情日益加重,不久就去世了。

蒋琬在的时候,从表现上看是一个北伐派,但同时他又减少北伐分频率,尽可能保持蜀汉的民生,所以在他的带领下,蜀汉武将内部没有太多的分歧。

费祎有智慧,知道北伐会拖垮蜀汉,采取修生养民,却触犯了北伐派的利益;

蒋琬去世之后,接任者是费祎,费祎是一个简单的保守派,他认为自己的才能不足以匹敌诸葛亮,所以想采取保国治民的国策。

蜀汉在诸葛亮时得到治理,在蒋琬时期,也能保持一定的民生,而连连北伐都是劳而无功,若是继续北伐,蜀汉的民力怠已。面对如此的情景,费祎决心不再北伐,而是守土安民。

应该说费祎养民是正确的道路,而北伐只会加深民众的疾苦。继续北伐即使蜀汉不被消灭,也会自己灭亡。

北伐与养民,矛盾加剧,北伐派策划谋杀,姜维掌握军事大权;

费祎的政治策略没有问题,但是也加剧了北伐派和保守派的争议。公元247年姜维迁升为卫将军,与大将军费祎共录尚书事,姜维也成为了费祎之下第二人,但是他们两的国家战略却有非常大的差异,两人还因此争议。

《三国志》记载,姜维经常想北伐,每次都想大举兴兵,但是费祎常裁制不从,给姜维兵不过万人。费祎给姜维解释是“诸葛亮当年都不能完成兴复汉室的功业,他们的才能比诸葛亮更加不足,所以到不如保境安民,等后世有杰出人才再说。”但是费祎的这种说辞很显然不能说服姜维,相反姜维因为费祎的约束,定然会对费祎产生愤恨。

很快费祎被杀。费祎是被杀在宴席之上,而杀他的人为郭循,但是郭循是一位降将,并且是姜维擒获,这就让郭循与姜维产生了一种不为人知的的关系。试想一下,一个降将是如何能在众目睽睽之下,公然杀死朝廷大员,是如何做到,唯一的解释就是有内应,加上姜维和郭循的特殊关系,我们大可以猜测这是一场北伐派的谋划。(自古以来激进派都喜欢干这个)

姜维有决心,连连北伐,蜀汉走上了一条加速灭亡的道路;

费祎去世之后,姜维成为了蜀汉的掌权者,他立即进行北伐。率领数万人出石营,围攻南安,魏国雍州刺史陈泰率军前来救援,陈泰行军至洛门,姜维却已因军粮耗尽而退军。

此后的九年时间,姜维进行了7次北伐,基本上是年年征伐,而姜维的北伐与诸葛亮不同,姜维只能将兵,不能治国,所以他无法保证蜀汉的民生,结果是进攻几年北伐下来,蜀汉已经是疲惫不堪。最终被司马氏给灭亡。

故而,费祎之死,死于蜀汉内部武将的斗争,从策划到执行以及最后的获利者,都是北伐派人员,虽然不一定是姜维直接指挥,但是姜维必定脱不了干系。而北伐派以为北伐就能就蜀汉,却不知道正是北伐加速了蜀汉的灭亡。


帝国烽火


大家好我是影视图观,我来回答这个问题,大家总说蜀汉人才凋零,其实不然,诸葛亮之后蜀国还有很多人才的,蒋琬、姜维、杨仪、董允、张嶷等很多优秀人才,但是有很多都在很短的时间内都由于各种原因去世了,费祎就是其中之一,费祎是蜀汉二代中出类拔萃的一个。费祎这个人不是很熟悉三国的人可能不是很了解,费祎族父费博伯仁的姑姑是刘璋的生母,刘璋投降后费祎加入刘备阵营,他在诸葛亮在世时就深受器重,费祎擅长斡旋各方关系,其中魏延和杨仪的矛盾基本上都是费祎调和的,费祎出使东吴深受孙权喜爱,认为费祎以后必定是蜀国股肱之臣,孙权还经常赠送费祎礼物。


蒋琬去世后费祎开始掌握蜀国权利,他是一个大局观和能力都相当达标的蜀国二代,对外联结东吴共抗曹操,对内与民休息。费祎主政期间蜀国国力得到恢复,对魏国战事上基本都是胜利。

费祎性格豪放,但也是因为这样的性格给费祎带来了杀身之祸。费祎喜好喝酒、喝酒时喜欢与人勾肩搭背,对魏国降将也是如此,张嶷多次劝说,费祎不以为然。终于给他带来了杀身之祸!在一次在与姜维带回的魏国降将饮酒是,喝的大醉被郭脩(也说叫郭修)持刀刺杀。一颗本应该在后三国时代大放异彩的将星突然陨落。

对于费祎的死以下的可能:

1、“费祎辅政其间,姜维自以通练西方风俗,兼负其才武,计画引西北诸羌、胡以为羽翼,并指自陇以西可断而有之。每欲兴军大举,费祎常裁制不从,与其兵不过万人。费祎向姜维说:"我等不如丞相亦已远矣;丞相犹不能定中夏,何况是我等呢!不如保国治民,敬守社稷,以其功业等待有能者去继承,不要以为希冀侥幸而决成败于一举。若果不如其志,悔之无及。"”这段话的意思主战派姜维力主北伐,而费祎不同意!由于费祎不主战拨给姜维的兵力有限,导致姜维前几次的北伐规模都不是很大,这样费祎就成为了姜维北伐的阻力,魏国降将受姜维指使刺杀费祎,去掉这个北伐阻力。

2、魏国发现费祎主政的蜀国国力开始发展,故派出郭修诈降来蜀,利用费祎的性格刺杀之。

3、最后一种可能也许郭修是出于某种私愤,当然今天的我们是不知道了。

题主的问题“魏国降将郭脩刺杀费祎,是个人行为还是有幕后指使?对蜀国影响如何?”那首先这次刺杀是个人行为还是有幕后指使?我认为前两种可能性大一点,尤其是第一种可能性,因为这个事件的最大受益人就是姜维,从后来的姜维一计害三贤也看的出来姜维有这个心机!魏国如果想刺杀费祎,没必要派出将军,一死士足以,再说诸葛亮那么厉害魏国也没有用刺杀这一招,最后一种可能也是不大,因为降将刚来蜀国不会与费祎有什么私人恩怨。而且费祎是出了名的会做人。郭修刚来魏国不会无缘无故的刺杀蜀国高官,刺杀以后他自己也没法再蜀国混下去。所以这次刺杀就绝不是个人行为!

那对蜀国有何影响呢?费祎的死彻底改变了蜀国的内外政策,费祎之后姜维掌握权力,开始大规模北伐,这样不顾自身实力的北伐不但没有成功伐掉魏国也损耗了自身的国力。费祎的死改变了整个后三国的走向。如果按费祎的路线走,蜀国不急于北伐积蓄实力,也许现在还在对峙中呢!

以上就是影视图观给大家带来的分析,谢谢大家观看。


老段快乐谈


先说结论。郭脩刺杀费祎应该是个人行为,临时起意。无任何人幕后指使。费祎遇刺以后对蜀汉的影响是巨大的,自此以后蜀汉再无贤相在朝,蜀汉的对外战略从守内改为进攻。这场三国时期最大的政治暗杀事件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应该说明的是,费祎遇刺之离奇至今也没有一个明确和比较公认的说法。也就是说,无主谋,无结果,无获利者。是名副其实的三无案件,三国里政治局势最稳定,没有内乱,始终是皇帝掌控权力的国家也是蜀汉,北魏是权臣当道,东吴是内乱不止。而蜀国无疑是疆域最小,经济最弱,军事实力最差的一个。蜀汉立国四十二年历二主而亡。

但就是在这样一个政治稳定的国家里,却发生了一起最重大,最离奇的政治暗杀事件,这次暗杀事件涉及到了后主刘禅,姜维,以及敌国北魏。在最权威的也就是正史《三国志》里陈寿对于费祎被刺记录道:“十六年春,祎卒。夏,维率数万人出石营”。关键在于费祎遇刺没有写在《费祎传》而是写在《姜维传》里。莫非是陈寿认为姜维干的?或许是陈寿认为费祎遇刺不算事?陈寿原文翻译过来就是:公元253年春节,大将军,成乡侯费祎在涪城举行岁首大会,由于喝高了,防范意识大幅度降低。被假装向他敬酒的魏国降将郭遁刺死,郭循当场就被费祎的护卫乱刀砍死。在当时,都一致认为这是降将郭循个人行为。


费祎(?-253年2月),字文伟,深得诸葛亮器重。蜀汉名臣,与诸葛亮、蒋琬、董允并称为蜀汉四相。在蒋琬死后,继任为宰相大将军,费祎主政时,执行休养生息的政策,与姜维有着巨大的战略冲突。假设说凶手是刘禅,大可不必,当时刘禅已经掌控国家最高权力,如果真要费祎的命,一道圣旨即可,无需大费周章,费祎死后,费祎的儿子娶公主,女儿是太子妃,双重皇亲。从这一点来看刘禅肯定不是。费祎深得刘禅的重用和信任。根本不可能采取暗杀手段。

裴松之写的《三国志注》却认为姜维是最大嫌疑犯,而后世也认可了裴松之的说法,但问题是后世为何认为姜维是最大的嫌疑犯?用现在的话说,就因为费祎遇刺而亡姜维是最大的受益者?可受益的可不是姜维一个人,最大的收益者可是刘禅,陈寿和裴松之都没有明说谁是凶手,但都已经暗指就是姜维指使。而魏国降将郭遁就是一个死间。一个枪手,一个白手套,一个替死鬼。但不能以费祎被刺最大获益者就是姜维。就说姜维是凶手,太过武断。蜀汉宰相费祎被杀不是政治谋杀,如果按政治谋杀来全面推导话判断的话,谁都有嫌疑,谁都有可能。

郭遁是降将,是否是曹魏的间谍?这种可能性几乎也不可能,当时司马懿已死,司马师主政。东吴太傅诸葛恪在公元252年大败司马昭,这时候的曹魏也是焦头烂额,曹魏干这事可能性不大,郭循如果是曹魏故意派来诈降。借机刺杀蜀国高官(不一定非是费祎不可),既不现实也不可能。郭循(?-253年),字孝先。三国时代曹魏的中郎将,被姜维俘虏后降蜀汉。被刘禅封为左将军(级别上只比姜维第一点)。刺杀费祎以后,同年八月,魏帝曹芳下诏追封郭脩为长乐乡侯,食邑千户,赐谥号为“威”,其子承袭父爵,加拜奉车都尉,获赏银千饼,绢千匹、后世由此也可以证明郭循是曹魏的”死奸”。裴松之在给《三国志》做注评论是:郭循的刺杀无非就两点,一是临时起意,二是刻意为之。就现场的行为来看,郭循应该是临时起意的。魏帝曹芳(实际上应该是司马昭)故意这么做,有离间蜀汉君臣之嫌。就是恶心人。

最后来分析一下姜维,这个所谓的最大获益者,费祎当时担任的职务是大将军、益州刺史、开府、假节、录尚书事,是蜀汉最高行政官员。关键是已经开衙建府。有自己独立的政治班底。在职务上已经和诸葛亮一样了,姜维当时的职务是卫将军、假节、录尚书事。姜维职务比费祎低,但从职权是上将不隶属于费祎。姜维与费祎没有争权夺利的利益冲突、姜维的政治前途取决于刘禅而非费祎。费祎的遇刺和姜维提升没有直接利害关系。如果真是姜维所为,无非三种情况,一是败露身死,二是成功提升职务,三是原地不动。对比之下,投入和产出不成正比,姜维也不傻,根本不会这么做。


裴松之对姜维评价不高。在给《三国志》做注里写:“傅子曰:维为人好立功名,阴养死士,不脩布衣之业。”意思是姜维功利心极强,“阴养死士”。养死士(特务)是后来人们证明姜维刺杀费祎的原因,姜维有条件和时机,但问题是郭循不是姜维的死士和家奴。姜维和郭循没有任何政治联系。就算姜维真想干,这样的事情也不会交给郭循去做。政治上太冒险,费祎遇刺以后,姜维52岁,费祎死后三年,姜维才由卫将军升级为大将军,明升暗降,得利最大的是陈袛。对于此事刘禅应该没有调查,费祎死了就死了,毕竟活人最重要,费祎死后,董厥录尚书事,樊建出任尚书令, 姜维明显没有得利。说费祎被刺最大获益者就是姜维是不确切的。由此只能说是郭循临时起意,但最终收益的是刘禅。而伤害最大的是姜维。

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


清水空流


公元253年正月大将军费祎在汉寿邀请了群臣庆祝新年。其间费祎喝醉了,郭脩以手刃趁机杀死费祎。郭脩不用说也是让在场的其他人诛杀。在此之前张嶷看见费祎喜欢交朋友又对刚归附的人很信任,特意写一封书信告戒费祎。三国志:昔岑彭率师,来歙杖节,咸见害於刺客,今明将军位尊权重,宜鉴前事,少以为警。史书并没有记录费祎的反应,他也应该没有听进去。郭脩是公元249年姜维率偏师攻打西平,带回来的魏人。郭脩在蜀汉官居左将军,待遇也是很不错的。



有两种说法一是郭脩为魏国,二是姜维指使。据魏氏春秋郭脩一开始是想刺杀刘禅,因没有机会下手才转而刺杀费祎。我认为不是为魏国,郭脩在魏国官职只是中郎小官。而裴松之是讲郭脩没有在魏国任职,为国而刺杀说法不通。而且蜀汉给的待遇也不错。据魏氏春秋刘禅任命郭脩为左将军。这是当年马超做过的官职,多少将军奋战一生才能做到的名号将军。刘禅是庸常之君,费祎也不北伐的。刺杀他们于魏国何益。魏国在郭脩刺杀费祎八个月后才下诏嘉奖。说明魏国隔了很长时间才知道有这回事。



姜维指使原因在于费祎阻止他北伐。公元241年蒋琬提出顺汉水东下收复汉中东部的上庸、房陵、西城、锡等县。蜀汉很多人反对此计划。刘禅于是派尚书令费祎、中监军姜维去传达旨意并劝阻大将军蒋琬。姜维却趁机提出了蚕食雍凉的计划。蒋琬赞同,并也说服了费祎。蒋琬给刘禅上上疏建议任命姜维为凉州刺史。计划是姜维率军为先锋,蒋琬率大军为后援。刘禅也同意了此计划。三国志:迁镇西大将军,领凉州刺史。蒋琬姜维都从汉中回到涪城。姜维虽然率了偏师西入,但蒋琬突然生病,公元246年去世。蒋琬去世后,姜维升任卫将军。跟大将军费祎共录尚书事,吕乂任尚书令。蒋琬死后姜维继续多次提出诱羌、胡以为羽翼,夺得陇右以西。每次想大举北伐,费祎都会阻止,最多给姜维一万人。三国志:每欲兴军大举,费祎常裁制不从,与其兵不过万人。费祎拒绝的理由是当年丞相都没有做成这件事,何况我们才能远不如丞相。所以说姜维是有动机的。



费祎一死,不久后姜维就率军北伐了。 但我认为姜维不会这样做。首先来说姜维跟费袆共事二十多年,关系还是比较好的。而且姜维在蜀汉也是很受重用。犯不着为了北伐就把费祎杀了。诸葛亮时期:仓曹掾,加奉义将军、封当阳亭侯、行护军征南将军。蒋琬时期:右监军辅汉将军,统诸军,进封平襄侯。(平襄侯是县侯。这时姜维才三十三岁。据后汉书郡国志:凉州—汉阳郡(天水郡)—平襄县。)征西大将军、凉州刺史。费祎时期:卫将军、录尚书事、假节。此时姜维不过四十五岁。



我认为还有两个人有重大嫌疑。那就是陈祗和黄皓,因为他们也是既得利益者。公元246年担任侍中、尚书令的董允去世。陈祗接任侍中,吕乂接任尚书令。陈祗接任侍中后就跟黄皓互为里表。黄皓开始干预朝政,陈祗又深得刘禅宠信。公元251年吕乂去世,陈祗接任尚书令。而大将军费祎自公元248年就出屯汉中,公元251年返回成都。虽然费祎在汉中,但朝中大事都要先咨询他的意见才能实施。三国志:虽自身在外,庆赏刑威,皆遥先谘断,然后乃行,其推任如此。这样就使得尚书令陈祗空有其名而无其实。自然是不想费祎回来的。费祎回到成都后有望气的人对他讲成都没有宰相位,于是费祎北屯汉寿。太巧合了吧,以前怎么没有望气者这样讲过。望气者就是那些风水迷信那一套。而黄皓也曾以巫师的口告诉刘禅魏国不会伐蜀。我认为是有人不想让费祎待在成都。公元252年冬天费祎在汉寿开府。开府就是建立府署并自选僚属,就是费祎可以任命大将军府官员。诸葛亮任丞相时就开府。例如魏延任丞相府司马、马谡杨仪费祎任丞相府参军、蒋琬张裔任丞相府长史。蒋琬在世时就以尚书令开府。费祎开府就使得尚书令陈祗更加有名无实了。当年蒋琬能以尚书令开府,陈祗任尚书令却并没有开府。这就跟当年诸葛亮和李严同为顾命,诸葛亮开府而李严却不开府。




费祎死后,姜维常年统军北伐。陈祗从来都不制止姜维。因为姜维常年在外征战,很少参与朝政。陈祗深得刘禅宠信,又跟太监黄皓勾结在一起。所以姜维的地位虽然在陈祗之上,但权力是不如陈祗。三国志:大将军姜维虽班在祗(陈祗)上,常率众在外,希亲朝政。祗上承主指,下接阉竖,深见信爱,权重於维。而宦官黄皓在董允在世时是敢干预朝政的。但是自从公元246年董允去世,陈祗接任侍中。陈祗跟黄皓勾结在一起,黄皓开始通过陈祗干预朝政。三国志:陈祗代允(董允)为侍中,与黄皓互相表里,皓始预政事。公元251年尚书今吕乂去世,陈祗又接任尚书令。陈祗的权力更大,宦官黄皓更能干预朝政。这年夏天大将军费祎突然从汉中返回成都,这两者间也许是有关联的。大将军费祎遇刺身亡,宦官黄皓完全撑握了蜀汉的大权。华阳国志:自祎(费祎)殁后,阉宦秉权。



公元255年八月姜维北伐,在洮西之战中斩杀魏军数万人。这是自襄樊战争以来,蜀汉取得的又一次重大胜利。姜维因功封为大将军。三国志:大破魏雍州刺史王经於洮西,经众死者数万人。公元256年姜维计划再次北伐,利用上次的大胜。姜维北伐策略是他亲率主力进军上邽,并命令汉中都督胡济率军在上邽跟他汇合。因胡济并没有赶到,以致姜维大败。三国志:与镇西大将军胡济期会上邽,济失誓不至,故维为魏大将邓艾所破於段谷,星散流离,死者甚众。姜维损失在万人左右。我认为胡济失期上邽是有阴谋。姜维行军打仗多年不会不给胡济足够的时间行军,但胡济偏偏赶不到。姜维段谷大败后,主动上书自贬为后将军,行大将军事。三国志:众庶由是怨讟,而陇已西亦骚动不宁,维谢过引负,求自贬削。为后将军,行大将军事。姜维大败后好像也没有问责胡济,胡济也没解释自己为什么会失约。而失期的胡济不得没有受惩罚,反而升为右骠骑将军。





我认为背后是有人指使胡济失期的,不然胡济拼命也会赶到。必竟姜维此时是大将军,事后姜维问责他也不好受。能让胡济不怕姜维问责的,蜀汉有三个人即后主刘禅、尚书令陈祗、黄门令黄皓。我觉得刘禅不会这样做。陈祗和黄皓这两个人很有可能。公元254年时姜维还只是卫将军,班位在尚书令陈祗之下。公元256年春就升姜维为大将军,班位在陈祗之上。蜀汉一共只有三位大将军,蒋琬费祎姜维。姜维是唯一凭借战功得来的。姜维升为大将军后,班位就在陈祗之上。在当年姜维准备趁胜进军。给胡济下命令在上邽汇合,结果胡济失期不至。姜维因战败自贬为后将军,连降了四级。正常来说姜维应该问责于胡。姜维没有这样做是因为心知肚明。 在刘禅内心深处,陈祗黄皓这样的才是忠臣。

费祎之死,导致蜀汉无人能压住陈祗和黄皓。华阳国志:自祎(费祎)殁后,阉宦秉权。黄皓乱政加速了蜀汉的灭亡。蜀汉大臣也认为黄皓乱政导致蜀汉灭亡。

三国志的作者陈寿认为蜀汉灭亡的原因是由于黄皓乱政所致。三国志:皓从黄门令为中常侍、奉车都尉,操弄威柄,终至覆国。陈寿虽然没有明说刘禅,其实已经暗指刘禅了。黄皓能操弄威柄还不是仗着后主刘禅的宠信。而黄皓是自费祎死后才得已秉权。诸葛亮蒋琬董允费祎在世时,黄皓是不敢乱来的。


蜀汉官员李密就认为刘禅用黄皓而亡国。李密就是写《陈情表》的那个人。有读诸葛亮《出师表》不流泪不忠,读李密《陈情表》不流泪者不孝的说法。李密到了洛阳,晋朝司空张华问刘禅怎么样。李密回答可仅于齐桓公。张华反问原因。李密的回答是后主刘禅仅次于齐桓公是因为用诸葛亮而抗魏,但任用黄皓而终至亡国。晋书:对曰:“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虽然李密夸奖了刘禅一番,但还是指出亡国是因为刘禅用黄皓。


诸葛亮的孙子诸葛尚就认为是黄皓导致蜀汉灭亡,后悔没有早点除掉黄皓。诸葛尚会这样认为除了黄皓乱政之外,在姜维上书刘禅请求加强阴平阳安防守时,黄皓对刘禅讲魏军不会来。结果刘禅当时没有派人去,还压下姜维上书。蜀汉群臣都不知道有这回事。华阳国志::父子荷国重恩,不早斩黄皓,以致倾败,用生何为!乃驰赴魏军而死。



谯周在公元262年时公开宣称蜀汉将亡,其原因在于黄皓弄权。三国志:后宦人黄皓弄权於内,景耀五年(公元262年),宫中大树无故自折,周深忧之,无所与言,乃书柱曰:"众而大,期之会,具而授,若何复?"言曹者众也,魏者大也,众而大,天下其当会也。具而授,如何复有立者乎?公元263年十月邓艾打败诸葛瞻,谯周就劝刘禅投降。谯周也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蜀汉百姓。司马炎因谯周有大功封官拜爵,谯周皆不受。三国志:周乃自陈无功而封,求还爵土。公元271年谯周去世临终前对儿子讲如果朝廷有赏赐不要接受都还回去。晋阳秋载诏曰:周临终属曰:"久抱疾,未曾朝见,若国恩赐朝服衣物者,勿以加身。当还旧墓,道险行难,豫作轻棺。殡敛已毕,上还所赐。"请问谯周说亡蜀汉是为了自己和子孙加官进爵图富贵吗?

公元261年吴主派薛珝出使蜀汉,回来后吴主问蜀汉怎么样。薛珝回答:君主昏暗而不知道自己的过错,臣下容身以求免罪,进入他的朝廷听不到正义的话,经过蜀汉田野百姓民面黄饥瘦。我听说燕雀在堂上,母子相乐,自以为安全了,突然决定栋焚烧,而燕子高兴得不知道灾祸将殃及。在薛珝观看来是因为刘禅昏暗的原因。汉晋春秋:主暗而不知其过,臣下容身以求免罪,入其朝不闻正言,经其野民有菜色。臣闻燕雀处堂,子母相乐,自以为安也,突决栋焚,而燕雀怡然不知祸之将及,其是之谓乎!

公元263年魏国伐蜀时,东吴有人对张悌讲魏国伐蜀必然大败而回。张悌认为魏国伐蜀必然成功。理由是司马懿父子,重权在握,屡建奇功,他们废除了繁重的苛捐杂税,施恩于民,百姓归服于他们也已经很久了。所以淮南三叛而他们的腹心未遭到侵扰,曹髦死了,周边也未受到惊动,摧毁强敌如折断枯枝,荡平叛贼易如反掌,任勇贤能的人,让他们各自尽心尽力,如果不是智勇超群,谁能够像这样啊?他们的威武得以宣扬,治政之根本得以巩固,百姓之心得以归服,野心得以确立啊。而蜀汉的情况是阉宦专朝,国无政令,穷兵黩武,兵民疲弊。一心只想渔利于外,而不修缮守备之器。这是强弱不同啊。谋略高人一筹,趁危而攻伐,大概可以取胜的。如果不能取得胜利,没有过错也没有功绩,最终也没有退守北方之忧,全军覆灭之虑,为什么不可以呢?在张悌看来蜀汉因刘禅宠信宦官黄皓,姜维北伐等原因,必定为魏国所灭。襄阳记:今蜀阉宦专朝,国无政令,而玩戎黩武,民劳卒弊,竞於外利,不脩守备。彼强弱不同,智算亦胜,因危而伐,殆其克乎!若其不克,不过无功,终无退北之忧,覆军之虑也,何为不可哉?


因为黄皓乱政,有志之士得不到任用,一些官员为升职而攀附黄皓。像罗宪就是因此被贬到永安,后来以两千人挡住吴军三万人半年。时黄皓预政,众多附之,宪独不与同,皓恚,左迁巴东太守。像卻正,既不为黄皓讨厌也不受喜欢,所以一直只是六百石的小官。卻正就是教刘禅对司马昭讲很想念蜀地。皓从微至贵,操弄威权,正既不为皓所爱,亦不为皓所憎,是以官不过六百石,而免於忧患。刘禅的弟弟非常讨厌黄皓,而黄皓向刘禅进谗言。刘禅于是疏远刘永,十多年都不见这个弟弟。永憎宦人黄皓,皓既信任用事,谮构永于后主,后主稍疏外永,至不得朝见者十馀年。连刘永都如此待遇,可想而知,其他人得罪黄皓是什么下场。蜀汉灭亡后,邓艾得知黄皓阴险,派人处死。因为黄皓向邓艾手下贿赂才免死。及邓艾至蜀,闻皓奸险,收闭,将杀之,而皓厚赂艾左右,得免。魏国伐蜀前,姜维已经得到消息。上书刘禅请求加强阴平跟阳安两处防守。黄皓却告诉刘禅魏军不会来。于是刘禅并没有派人加强防守并压下姜维上书,蜀汉上下都不知道这事。皓徵信鬼巫,谓敌终不自致,启后主寝其事,而群臣不知。


小鸿哥


郭修刺杀蜀汉大将军费袆,至今都是一个迷案,以下仅代表个人观点。

既然是刺杀,我们就先要弄清楚刺杀的动机是什么,毕竟郭修不是精神有问题的人,不会无缘无故搭上自己的性命去刺杀一个人。那么说到动机,可能有人会觉得,既然郭修是魏国降将,那么说不定是魏国派来诈降,找机会刺杀蜀汉大将军(此时是费袆)的,毕竟费袆也算是诸葛亮临终前托付国家大事的人物,费袆一死,国失支柱,对于死敌曹魏来说,无疑是一个好消息。但是我认为,这种说法有点不靠谱,首先,曹魏方面怎么就知道郭修假投降的时候,蜀汉不会杀掉;就算没杀掉,怎么就确保可以得到蜀汉的重用,而不是去当个奴役什么的,郭修本身也不是能力特别强的那种人。

那么,费袆的死还对谁有益,我们自然将目光转向后面掌握蜀汉军权的人--姜维的身上。说起来姜维也是比较悲催的,自从诸葛亮死后,军国大事都掌握在费袆手上,而费袆主张修生养息,而姜维自恃才高,一心想要继承诸葛亮的遗志,前后发动了十几次的对魏战争,真是年轻就是任性。但是前面的出兵,都遭到了费袆的强烈反对,以至于每次带兵都不超过1万,由于姜维和费袆在政治和军事上的主张不一样,而费袆作为实际掌权人,姜维自然处处受压制。姜维也是个热血青年,当然不会甘心,因此我觉得,姜维是有充足的动机除掉费袆的。而郭修是姜维在北伐过程中俘虏的一个降将,首先确定百分百不是费袆的心腹,其次姜维不杀郭修,也会让郭修感恩戴德,言听计从,成为姜维的一名死士(姜维其实培养了很多死士为其卖命)。

在郭修刺杀费袆成功后,姜维接过了大权,但是史书对于郭修的下场没有进行描述。但是事件发生七个月后,曹魏方面给了郭修谥号,子孙袭爵,可想而知郭修应该是被杀了,这也从另一个方面说明郭修应该不是曹魏派过去的卧底,不然曹魏方面应该是时时探听郭修的任务进展,而不是等成功之后七个月。

综上,我认为郭修刺杀费袆,是幕后有人指使的,而且这个人很有可能就是姜维。

对蜀国的影响,无非就是姜维得以实行战争政策,这对蜀国其实打击很大,毕竟蜀国国力最弱,屡次战争早已让蜀国疲惫不堪,没有得到充足的发展,这也对之后的灭亡埋下了祸根。


Shoreline


郭脩,又作郭修(郭循),凉州西平人,三国时曹魏中郎将。在一次战事中,被蜀将姜维俘获而降蜀,后受封为左将军。此人一直身在蜀营心在魏,多次伺机刺杀刘禅均因故未果。

公元253年,大将军费祎开办岁首大会,郭脩趁乱刺死费祎,自己亦被击杀。

显然,郭脩并非受人指使或是曹魏间谍,而是一心效忠曹魏,想干件惊天动地的大事以名垂千古。他也达到了目的:魏帝曹一步下诏追封他为长乐乡侯,食邑千户,谥号“威”,以表彰其“可谓杀身成仁,释生取义者矣。”

费祎之死对蜀国影响极大。他坚持清静治国方针,为蜀国赢得二十余年休养生息时间,基本恢复了蜀国因北伐而凋敝的经济。费祎死后,姜维以继承“丞相遗志”为名频频北伐,使蜀国国力不断衰竭,最终亡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