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8 湖北农民的“陈旧欠条”,红军借款400大洋,如今应该还多少钱?

关于新中国的建国史,是一个可歌可泣的悲壮历史,成千上万的中国人投身到建国大业,抛头颅洒热血,这才有了我们如今的生活和富庶。而在其中,我们对于“红军”这支军队印象也都很深,各种各样悲壮的典故,才有了后来解放军的建立和新中国的建成。而今天我们就要分享的就是一个关于红军的小故事,它来自于一个湖北的七旬农民。

湖北农民的“陈旧欠条”,红军借款400大洋,如今应该还多少钱?

湖北农民拿出的“陈旧欠条”,牵扯出一个感人故事

2015年的时候,湖北孝昌县金盆村贺家畈的一位农民,对外公示了一张陈旧欠条。这个农民叫做杨明荣,拿出的这张欠条也并不一般,虽然欠条本身破旧,并且都有着一些边角的缺失,但很多人都对这张欠条很是关注,因为它的欠款姓名,来自于一位红军队长。

这张欠条在是85年前写下的,据杨明荣老人的陈述,是他祖父杨长银写下的一张欠条,欠条的出具方来自红一军第一师第七大队的特务营第一分队。所以消息传出来后,就立马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重视,根据专家的检验,最终证明这张欠条的真实性,也由此引申出了一个伟大而无私的一个小故事。

湖北农民的“陈旧欠条”,红军借款400大洋,如今应该还多少钱?

百姓主动援助当年红军,写下“欠条”牢记人们爱戴

在85年前,熟知当年历史的人应该知道,那是一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匮乏的物资是阻挡在人民军队面前的一个困境。而在孝昌这里的军人同样也面临了这样的问题。那个时候最主要的问题并不是枪支弹药,而是日常饮食。枪支弹药尚且还能用刀剑代替,但果腹的东西就没有那么简单。人是铁饭是钢,饿着肚子打仗无疑就是送命,所以让正一军十分为难。而就在这时,根据地附近的老百姓主动伸出了援手,他们拿出了家中的粮食和钱财,用来帮助他们渡过难关。

不过那个时候“不拿一针一线”是他们的一贯作风,所以他们拒绝了这样的慷慨解囊,但食物匮乏的问题又不能不解决,那个是燃眉之急,不能有一丝懈怠。所以最终想出来一个折中的办法,那就是写欠条。而杨明荣的祖父杨长银就其中的一位代表。

湖北农民的“陈旧欠条”,红军借款400大洋,如今应该还多少钱?

混乱年代难以追回,杨家子孙将欠条当“传家宝”传承

杨家那时候的家境并不差,听说同志们有困难,杨长银首先拿出了300大洋,并且向亲戚朋友筹借了100大洋。用来帮助同志们渡过难关。据了解当时的队长涂杏也很为难,但想到窘境,真心地感谢了杨长银同志,并且承诺,日后有能力必将根据欠条全数归还。但可惜的是,那个年代中混乱是常态,队长和熟知的人都倒在了这片他们最热爱的土地,也就没有人知晓这样的“小事情”,也没有人知道并且主动前来归还。

而杨家人也没有去讨要这一份钱财,而是类似于一种“传家宝”的形式,传承了85年的时间,最终杨明荣老先生在年老困苦之际不得已才拿了出来。也才让这一则故事重见天日。

湖北农民的“陈旧欠条”,红军借款400大洋,如今应该还多少钱?

400大洋如今应该换算成多少钱?专家给出满意答复

这是那个年代的一个小人物,却拥有着伟大无私的胸怀而让人敬佩。不过很多人关心的问题主要在于这个欠条如今能够还多少钱。对此专家也是结合了很多资料和文献,并且给出了一份完美的答复。当年的400大洋并非是一个小数目,但那个时候的大洋已经经历了贬值,所以换算过来大概1930年的一块大洋,约等于100元人民币。所以这份欠条最终换得了40000人民币和一份嘉奖的锦标旗,其实是很公道的一个价格了,对于老先生来说也并不是一个小数目。

湖北农民的“陈旧欠条”,红军借款400大洋,如今应该还多少钱?

而不得不说的是,“施恩不望报”是我们一直在讲述的传统美德,希望人们能够在有能力的条件下帮助有困难的人,但实际上,能做到的人真的不多。杨长银老先生的那份伟大品质,真的值得我们好好学习。不知道你如何评价这件事呢?欢迎留言评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