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避免外出,宅在家的中老年人健身需要了解的基本常識

避免外出,宅在家的中老年人健身需要了解的基本常識

當前,網絡上有關健身的方法各種各樣,那麼,針對中老年人在科學鍛鍊身體時,應瞭解哪方面的基本常識呢?

避免外出,宅在家的中老年人健身需要了解的基本常識

1.健身內容

在家健身,受場地和器械的限制,可選擇的健身項目有限。一般來說,“科學健身18法”、健身操、舞蹈、八段錦和太極拳,趣味遊戲、地板動作、椅子運動等較為合適。如果按身體素質細分的話,力量練習有:平板支撐、深蹲、仰臥起坐、俯臥撐、啞鈴和彈力帶等;柔韌練習有:瑜伽(含瑜伽球)、普拉提、健身操、彈力帶等;耐力練習有:動感單車、跑步機跑步、跳繩、原地踏步等。

避免外出,宅在家的中老年人健身需要了解的基本常識

2.適宜的運動量

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運動量,成年人和老年人每週至少150分鐘中等強度的有氧運動。這150分鐘可以分佈在每週的5~7天內。實際鍛鍊過程中,老年人可以分段完成,比如做10分鐘休息一下再繼續,中等強度及以下都可以。可參考以下運動強度對應的運動項目。

運動強度的等次及對應運動項目

高強度運動:跳繩、球類運動 、游泳、快跑

中等強度運動:快走、慢跑、騎車、爬樓梯、健身操

輕度運動:廣播操、太極拳、八段錦

非常輕度運動:購物、散步、做家務

那麼,運動強度如何判斷呢?一般情況下,中老年人和體弱者建議鍛鍊時安全強度的心率為:安靜心率 + 30~40(次/分鐘),可以上下浮動±10次/分鐘。

此外,其它判斷安全運動強度的方法可參考如下。

運動強度判斷類型和標準

呼吸的快慢:略快/較快

肌肉關節的感覺:肌肉略酸漲/無明顯關節疼痛和麻木

出汗的情況:微出汗/全身出汗

運動主觀的感覺:尚且輕鬆/有些吃力/吃力

運動時間上,每次至少持續10分鐘,通常持續30-40分鐘 (或拆分為三、四個10分鐘時段),對提高心肺功能和降脂減重的效果更佳。

運動頻次上,每週健身3-4次(或更多),就可以保持鍛鍊的效果,並有助於身體機能的恢復。

3.應遵循的原則

一是科學鍛鍊原則。這裡說的科學鍛鍊,主要是有一個合適的運動量,即對運動強度、次數和時間的把握。前面已經就運動強度、運動時間和運動的頻次具體作了介紹,因此,在鍛鍊時,按照這個要求進行練習,一般情況下都能夠達到一定的效果。特別是現在這個特殊時期,在家裡鍛鍊,場地環境條件都有限,一般控制在中等強度以下為好。

二是居家鍛鍊原則。就是呆在家裡進行鍛鍊。能不外出的一定不要外出去鍛鍊。現在正是疫情高發期,出門到外面健身,就不能排除被感染的風險,因此,居家鍛鍊是特殊時期的特殊健身原則,一定要遵守。如果確實有條件戶外健身的,一定要根據當地的具體情況而定。

三是量力而行原則。無論是選擇什麼鍛鍊方式,都要切合自身情況。前面提到的鍛鍊項目,要適合自己;在運動量方面也要適合自己。因為,每人的體質狀況不同,練習的內容方式也不一樣,時間和次數都要根據當天自身的情況,適當進行調整,一定要把握好一個度,量力而行。切不可因為在家裡待的時間過長,想通過做一些過激或超出自己運動能力之外的動作,這反而適得其反。

四是安全性原則。家裡空間環境有限,有的家裡是大理石地面,就不要做一些移動性的動作,避免滑倒。特別是老年人,可選擇一些柔和的項目進行健身,並且動作不要太大。如前面提到的國家體育總局和中華全國體育總會發布的“科學健身18法”,具有0器械、佔地小等特點,使其可融入多種家庭場景,適合居家人群練習。

4.注意事項

1)在練習時,一定不要影響他人。如有跳的動作,最好減少幅度,或者暫時取消這個動作。喜歡廣場舞的同志,在家裡許可的條件下,可以適當進行練習,但是,不要約其他舞伴,也不要放較大的音樂,以免影響他人。

2)保持適當的飲水。鍛鍊身體時,有時會出汗,鍛鍊到一定程度時,要補充水分。針對這次疫情,有的專家也提倡多飲水,因為人體最易被病毒感染的部位在口眼鼻等處,人體分泌的黏膜液有自身的抗體,可以抗感染,多喝水可促進自身黏膜組織液的分泌來抵抗病毒。雖然,因運動而飲水與主動預防疫情而飲水的目的不一樣,但最終對身體都是有益的。

3)合理安排好作息時間,保持營養平衡。目前,宅在家裡,時間較充分,合理安排好鍛鍊的時間,作息有規律,保持營養平衡,既提高了自身的免疫能力,又能夠抵禦病毒的侵襲。

4)對於中老年人,有基礎病的人較多,特別是高血壓人群,在健身時,注意呼吸調節,特別是在進行抗阻練習時,不要屏息,不要長時間做上肢上舉或頭低於胸部的動作,以免運動中血壓波動幅度過大。對於有糖尿病的人,在健身時,以早餐或晚餐後1小時開始鍛鍊較為適宜,建議不選擇無氧運動,如舉啞鈴或重物等。

5)環境條件允許的話,在保證不與外人接觸的前提下,可以到戶外進行鍛鍊。但是,一定要做好防護措施。畢竟,現在是特殊時期,鍛鍊身體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現在只要堅持鍛鍊,保持良好的心態和身體狀況就行。等到打贏這場戰“疫”,再到戶外鍛鍊也是一種不錯的選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