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为什么感觉这十几年粮食价格依然没有变化?粮食应该随物价上涨么?

大漠苍狼2


粮食是国之策,民生之大事。

鸡蛋可以涨价,百姓习惯了,猪肉涨价过高,百姓少买,也可以不吃。因为是副食品。

民以食为天。历朝历代都把粮食放在首要地位,国家对粮食政策掌控的万分到位,从收到卖甚至精细以“分或厘”之间。所以粮食的价格是独立的,任凭别的东西涨价,可以飞涨上天,粮食绝不跟风,岿然不动!

如果粮食爆涨,那可牵一发而动全身,所以,粮食是国民经济的“定海神针”。


老刘105751014


商品的涨跌很大程度在供需关系,第二个是商品本身的价值,还有商品的重要性。

那么为什么感觉粮食十几年的价格依旧没怎么改变呢?

第一:其实粮食的价格是有不断的上涨的,只是收入的增长速度大于其涨价的速度,让人产生错觉

第二:生活中的占比权重下降,现在已经很少人考虑温饱的问题,而且考虑生活质量了,所以粮食的个人用量是在减少的

第三:产能的增加,记得小时候一亩地就七八百斤,现在最高的袁隆平“华南双季超级稻年亩产3000斤”,普通的亩产都有一千三四斤

第四:生产模式的改变,以前都是人工作业,粗放种植,土地使用和劳动力都有限,现在机器作业,规模化种植,效率提高了数十倍

对于粮食价格应该涨价这个问题我觉得是不需要涨价的,但是会涨价

第一:这是很多人忽略的一个问题,其实粮食是全球性需求的,而全球还有很多相对低收入的国家,例如柬埔寨、越南这些,他们也是以粮食为主,如果价格过高,那么他们承受不起

第二:目前沙漠蝗虫已经危害到不少粮食主产国家了,印度、巴基斯坦等,所以今年的粮食肯定会减产,那么需求不变的前提下,粮食减产会使价格上涨。

对于这个问题我就这些观点,当然还有其他我没考虑到,欢迎补充





A股中股


粮食一直都在涨价,是从农民手里的收购价没涨。谨以早点为例十几年前武汉的热干面一元钱现在四元钱。钱都被中间商赚走了,除了部分是用于人工涨工资外百分之七十都被商人老板赚走了。大量进口并不见得是因为价格低而是因为进囗有很多利益链,散户农民是沒法得到销售保障的,这应该是国家在一些环节上管理出现的问题。


何安华168


我个人认为要相对全面的解释这个现象至少要从经济学、心理学、国际贸易这三个方面的相关原理开始说起,浅薄之见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首先,《汉书~食货志》中出现了一个经典的经济学现象那就是“谷贱伤农”,原本是说谷物粮食大丰收时农民并没有因此而获益更多反而因此受损,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奇怪的现象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粮食是一种缺乏价格需求弹性的商品,翻译成人话就是人们并不会因为粮食价格变低原本吃一碗现在开始吃两碗饭了,同样的也并不会因为粮食价格高就不吃粮食了,人们对粮食的总需求是有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的,如果粮食的总产量和供给超过这个水平就会出现产能过剩单价下降,这是抑制粮食价格上涨的重要原因之一。从现实情况来看,中国的粮食总产量已经连续多年屡创新高,粮食安全是国家战略安全的极重要一环,国家鼓励种粮并对粮食种植多年进行资金补贴,同时规模化集约化生产、杂交水稻等农业新模式新技术的推广又进一步提升了粮食的产量,总体来说粮食产能已经超过了单纯的粮食需求,过多的粮食正在逐步转化为国家储备或当做原料饲料用来生产其他商品。

其次,要说到一个心理学的著名理论“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1943年马斯洛提出人的需求是有层次的,由低到高分别是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求。应用到这个问题上来说就是当人们在粮食短缺吃不饱肚子满足不了最基本的生理和生存需求时,并不会刻意追求饮食的营养、精致、多样化,同样的在十几年前开始中国人民的经济条件逐步变好都能买到足够的粮食吃饱肚子的情况下,人们已经不再满足于仅仅用谷物粮食填饱肚子了。对于蔬菜、水果、肉类、禽蛋等这些粮食替代物的需求逐步提升,再加上从事繁重体力劳动的时间越来越少、健康瘦身等理念的日益流行,都进一步压缩了对谷物粮食的需求抑制了粮食价格的上涨。

最后,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推进中国在国际贸易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这其中粮食进口贸易的规模还是非常大的。中国地理条件多山、多丘陵,耕地条件和土壤肥力相比于美国、巴西这些拥有大面积宜耕种平原地区的国家来说,同样生产一吨粮食中国国内投入的成本要比这些国家高的多,再加上这些国家人口本身就比中国少,这就造成了在这些国家粮食价格更加便宜,中国也一直在大量进口巴西黄豆、美国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这也是一个导致国内粮食价格上涨缓慢的重要原因。


地中没有海


相信很多人都没有仔细算过这笔账,现在大家都在抱怨物价上涨十分严重,但仅仅是通过提高价格来提高农民的收入只能是治标不治本。而水稻和小麦的价格增长幅度有限,就算再提高几毛钱的利润差也不可能让农民发家致富。想要提高农民的单位收入就要通过技术上的变革解放劳动力。

2.物价上涨幅度和粮食价格紧密相关

本来在农民手中一元多钱的水稻经过加工、包装等流程流入市场时却卖出了2-3元的价格甚至更高。不可否认的是经销商赚取了更多的利润,但这就是经济社会的本质,毕竟中间的成品处理也是产生费用的地方。而如果提高粮食的价格,那么经销商只能把中间的利润嫁接到消费者身上,而物价上涨将会导致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3.大面积种植才是根本

想要改变农村种植业的现状,单单靠政府的调控还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想要提高农民的收入,那就要从种植的品种和方式上下手。努力提高粮食的产业化和商品化,拾起农村剩余的荒地,采用大规模大面积的种植形式,通过工业上的技术帮助,来提高农民的收入。!





标峰理评论


很多关心三农问题的朋友都感慨一斤粮食换不了一瓶水!改革开放以来粮食价格比率始终赶不上房价上涨的比率。我是个六十岁的老农民,种粮不挣钱,造成许多农民弃耕外出打工,国家虽然对农业有补贴,但是真正落到种地人手里却所剩无几,建议提高粮食价格,振兴中国农业为盼!


云岭山川


保障粮食供应,是国家一项重要民生工程。为了稳定粮食价格,政府对我国种粮农民都有补贴。落实补贴发到农民手中。

同时政府为保证充足粮食储备,在国内外开发粮食基地,从多个国家进口粮食,进口国家有美国,俄罗斯,泰国等等,从而稳定粮食市场价格,使人民群众有足够粮食。

古文有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虽然现在也不要人人去种粮食,但我们还是要珍惜粮食资源,不浪费粮食。

粮食之所以十几年保持价格稳定,离不开政府出台了很多扶持政策,目前,市场粮食价格稳定,不可能大幅涨价。粮食是关系千千万万老百胜的生活。老百姓能吃饱饭是生存基本条件。应保持价格稳定。粮食价格稳定,民心才稳定。

感恩大地赐给天下人食物!感恩国家对人民的爱护!


相知倍真惜


因为社会的进步,农业规模和劳作方式变化了

十年前,我们家种十亩地得全家五口一起辛苦劳作,播种靠牛耕地,路不通收割靠扁担挑,现在十亩地的话一个人都轻松,耕地小型耕地机,以前牛耕两天现在机器一个小时,收时三轮车效率增加很多倍,普通农户都这样了,你说那种几千亩的大农场呢?另外种子多年来的更新产量也是十年前好几倍,加上肥料


南三环小张张


这是个好问题


一个商品的价格取决于供需,供给越少,价格越高。那么我们来看看供给是不是发生了什么变化呢?显然,这些年中国的粮食产量是迭创新高的,不够需求方面我们也不断增加。但是,供给是否不足?


一般情况下,一个商品的供给减少往往是因为成本上划不来,或者因为原材料不足导致价格上涨,而在生产粮食的基本要素中,农机、农药等基础产品的价格并没有发生特别大的变化,只有人力成本上升了。


但是目前的粮食主要还是靠机械,真正的人力成本占比比较少,也就是说,人力成本的增加并没有带来粮食生产成本的上升。相反,如果考虑到通货膨胀,实际上,粮食的生产成本是在下降的。


一个商品的价格与其自身的供需有关,特别是对于粮食这种大宗商品来说,更是如此,长期来看,没有什么能强行改变。所以让市场决定。


以股易金


粮食价格这几年变化不大,原因应该是这几年全世界各地粮食产量比较稳定,基本滿足了人们生存的需求,有转向於求精的趋势,物以(希)缺为贵,应该是这样理解吧……………(不用高谈阔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