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看中國地圖,各省的劃界包裹彎曲而不是簡單的橫平豎直,為什麼?

74524559233


其實,我國的省界之所以會如此的彎曲複雜,而不像美國那樣筆直簡單。其原因除了我國的地形比較複雜外,這其中實際上還蘊含了我們祖先幾千年來的統治智慧!

自古以來,我國各省地區的劃界,都會首先遵循山川形便的原則;

山川形便的意思,指的是以自然而成的山脈和河川作為地方行政區劃制定邊界的依據,使行政區劃與地理區劃相一致。因為,大山的兩側、大河的兩岸,往往因地貌、土壤和氣候的不同,形成不同的風土人情。

因此,根據山川走向的特點進行行政區劃的制定,更有利於地方區劃的治理。在《禮記·王制》中,就有這樣的一段描述:

“廣谷大川異制,民生其間者異俗。”

也就是說,早在先秦時代,我們的祖先對於行政區劃中的地理影響,就已經有了充足的認識。

犬牙交錯原則的形成;

而隨著封建制度的發展、大一統思想的確立。中央對於地方的統治和管理,又有了更為深刻的認識和更為完善的制度。於是,又在山川形便的基礎上,發展出犬牙交錯的區劃原則。

中國自古以來地大物博、山川眾多,風俗各異。許多遠離朝廷統治核心的地方,由於有山川之險,加上當地自成一格的風土民俗,很容易造成地方割據的形成。

因此,為了讓中央更有效的管控地方,防止地方割據勢力的形成,我們的祖先又想出來犬牙交錯的原則。兩個行政區劃之間並非完全按照山川的地理區劃進行劃分,而是把各自地理區劃中一部分嵌入彼此之中。犬牙交錯使同一個行政區劃內,無法完全形成同樣的風俗習慣,或是完全封閉的地理區間,進而有效的避免了地方割據勢力的形成。

經過幾千年的發展和演變,如今我國各省的省界便形成了今天的模樣了......



這些歷史要讀


我國的版圖像一隻雄雞,與14個國家接壤,陸地邊界全長約2.28萬公里,而且可以說是參差不齊。其實我國各省份版圖的邊界劃分也是參差不齊,你知道是根據什麼劃分的嗎?

我泱泱中華,悠悠五千年,歷史悠久,省際邊界都是長期融合形成。所以並不像美國那麼規整,美國之所以如此規整主要是其歷史短,其領土多是騙過來的買過來的戰爭侵佔的,所以就用經緯線分,這並沒有啥優越感的,反而毫無文化和意義感。

廢話不多說,我們來看看我國省份邊界到底是怎麼樣劃分的?

我國古代劃分行政區域主要有兩個基本原則,一是山川形便,二是犬牙交錯。

1.山川形便

山川形便是說根據山脈、河流等自然地理特徵劃分地理區域,進而劃分行政區域。對於中國的地形根據山脈和河流劃分是在不為過的,畢竟有大山和大河的隔開,使得兩地風俗不盡相同。

山川形便在宋代以前比較多見,如秦代劃分三十六郡(鼎盛時期48郡),漢代劃分十三州多是因山川形便而成,利用自然條件的高山,大河來劃分區域,比較好分辨,也利於防守,比方說秦地,也叫四塞之地,它周圍有高山,四個關口把守,易守難攻。諸侯割據的時候也作為防守要塞,很大程度上利用地理優勢保全了國土完整。

下面我們來看看中國有多少什麼是依據這一條來劃分省界的。

太行山分割出河北、山西、山東;

武夷山分隔了江西、福建

南嶺山脈正好是廣東、廣西同福建、江西、湖南的天然界線

秦嶺本來是分割四川和陝西的天然分界線,但是自古以來考慮到天下未亂蜀先亂,天下已平蜀未平”的形式,漢中則是入蜀的咽喉,元代為了加強對四川的控制,設興元路於漢中,正式把漢中劃入陝西

金沙江和橫斷山脈則劃分出了雲南、四川和西藏;

甘肅則是沿著河西走廊和祁連山與青海作為天然劃分

洞庭湖則劃分出了湖南、湖北;

大別山則算是湖北和安徽的分界

太湖江蘇和浙江的分界

黃河和漳河則分出了河南河北;

黃河的“

”字彎的“乙”處分隔出了陝西和山西;

大興安嶺黑龍江西北部與內蒙古自治區的分界;

崑崙山脈中段則是新疆和西藏的分界

2、犬牙交錯

犬牙交錯最早出自於班固《漢書·中山靖王傳》諸侯王自以骨肉至親,先帝所以廣封連城,犬牙相錯者,為盤石宗也。”本來是劉邦統一天下後,為了分化各個諸侯國原有勢力,加強中央集權,把原有分界線故意錯開,這樣地形之利共有,不利於防守,有效的減弱了地方割據政權的勢力。

如果完全按照山川形便的原則來劃分政區的話,會有一個非常大的隱患。如果該區域足夠大、領導人有足夠的權力,那就會形成憑險割據的局面。

四川自古就是“蜀道難,難於上青天”之地,四川盆地四周環山,歷史上割據林立,有1.

西漢末年的公孫述(25年);2.東漢末年的劉焉父子(26年);3.三國時期的劉備的蜀漢(49年);4.十六國時期的成漢(42年);5.東晉譙縱建立的譙蜀(8年);6.五代十國時期的前蜀(20年);7.五代十國的後蜀(32年);8.北宋初期李順起義的農民政權(5個月);9. 南宋時期吳曦建立的偽政權(2年);10.元末明玉珍建立的大夏(9年);11.明末張獻忠建立的大西(3年),共計11個割據政權。可見四川盆地的地形是極具憑險割據。

為了防止割據的出現,元朝時候將文化上都明顯屬於四川的漢中劃給了陝西。其實從宋代開始,國家在劃分行政區的時候,就有意識的進行了摻沙子,故意把這個地區的戰略要地劃分到另外一個地區,這樣就破壞了政區的地理完整性,從而使得地方割據變得困難,經過數百年的各朝代的行政區劃變遷,於是就形成了如今的犬牙交錯的省界。

大抵上中國各省的省界是這樣形成的,山川本就不是直來直去的,文化上、政治上和民族因素的劃分自然也不可能是直來直去的,也就形成中國省份版圖邊界劃分的參差不齊。

你覺得還有什麼原因呢?<strong>

歡迎關注【最愛肉丸子先生】,我們一起交流,丸子用輕鬆有趣的方法,為你解讀有趣有料的歷史!


最愛肉丸子先生


這個問題讓我想起了加拿大的行政區劃分,因為它太符合題主的胃口了,西部中間以緯線劃分西南西北兩大塊,然後西南以經線劃分幾個省,最喪心病狂的是美國和加拿大的邊境線居然差不多也是這個樣子,如果不是因為北部冰雪覆蓋和東部海岸線不規則,加拿大的行政劃分簡直就是地圖強迫症患者的治癒典範。這得益於當初來到加拿大的法國和英國等國的殖民者已經對地球有科學認識,並把經緯線這種新興知識應用於勢力範圍劃分。也就是說加拿大這個國家太年輕了,沒啥歷史底蘊,完全可按照新的認知和知識進行劃分。

回到題目,我國省區劃分就太有歷史了,幾乎每個省的劃分的歷史都可以寫上一本書,追溯到某某朝代,這是歷史的延續,所以這就牽扯到古代劃分邊界的原則了。

我國古代劃分政區的原則有以河流作為界線的,最典型的就是陝西和山西的省界了,它們以黃河為界,因此有河東河西之說,晉陝大峽谷的壺口瀑布也成了兩省共有景區。還有四川和西藏的一段分界線是以金沙江作為界線。

另外以山川的分水嶺為界,湖南,江西和兩廣之間分界線就是五嶺為界,兩廣也因有嶺南之說。甘肅估計是最多以山川為界的了,如西部和青海以祁連山為界,南部與陝西以秦嶺為界等。

為什麼以山川,河流進行劃分呢,因為這是明顯的地理標誌啊,好記,古人並沒有像現代擁有衛星定位GPS功能,這些地理標誌是最好的公證人,大家都能接受。另外對古代管理者來說,政令通達很重要,相對獨立的地理單元,交通更方便。如果一個行政區需要翻山跨河的,管理成本太高了。


另外我國古代2000多年封建時代史,大部分都是中央集權制,任何一個古代中央政府都不希望出現一省獨大情形,對省界的劃分也是特別上心的。例如漢中戰略地位重要,古代入蜀一般要以漢中跳板,相反如果蜀地如果能守住漢中則可據守一地稱王,因此把漢中劃分給陝西,而不是地理最方便的四川。還有當初的江南省包含了江蘇和安徽兩省,當初的劃分時,並不是以長江進行劃分,因為怕的就是造成劃江而治的局面。


崑崙還東國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非洲、北美洲、南美洲等國的國境線,很多國家的國境線絕大部分完全是直線,這絕對符合題主“橫平豎直”的口味,而像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各省區的分界線也完全符合題中的“要求”,這是些為什麼呢?

在沒有主權概念之前,國家的一般分界線都是依照山脈、河流等自然的地形地貌來作為分界線,但非洲大陸就有些特別,由於高原地形單一地勢起伏不大,缺少山水等明顯的界線,多以沙漠草原分佈,且遊牧民族逐水草而居,因此任何邊界都顯得有些多餘。

然而,殖民者的侵入打破了非洲這片古老大陸的寧靜,老牌的資本主義國家如英、法、意等國紛紛在非洲建立殖民地,為了劃分勢力範圍,一種說法是列強紛紛開著蒸汽機車在廣袤的非洲大陸上馳騁,車輪所到之地就為自己的“領土”,不過這種說法不夠嚴謹,因為那時候的四輪定位絕對沒有現在校準的精確,相比而言大多數人更傾向於列強是按照經線或緯線來劃分勢力範圍的,因此就有了非洲國境線多平直的現象。

而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國內各省的分界線之所以平直,一方面與殖民者的侵入有關,另一方面這些國家沒有源遠流長的歷史文化,都是伴隨著反殖民主義以及內戰後才有國家以及省區劃分的概念。

比如美國,在獨立後,原本只有13個州,後來根據《英美巴黎和約》的規定,相繼有獲得了大湖區、密西西比河、以及俄亥俄河為界的土地大片土地,同時拓荒者的蜂擁而至,領土不斷擴大,為了便於管理,1787年美國國會通過了《西部區法令》,規定了這一區域內的居民達到了6萬的可以建立正式的州政府,並於1875年又頒佈了一項土地法令,使得中西部地區形成了一個個“網格狀”的區域,這也是如今美國無論是州還是縣甚至是鎮分界線都很平直的原因。

上述國家相比四大文明古國而言,由於沒有正統的源遠流長的歷史文化,因此在劃分省區的過程中可以導入最新的地理概念實現“一刀切”,而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在長期的民族融合過程中形成了特有的地域文化(包括古代藩王分封大多也是根據地理環境如地形地勢、氣候等的不同來進行的),由於山脈、河流、湖泊等往往是重要的屏障,因此成為了古代最為重要的地理分界線。

同時,即便是歷史上戰亂紛爭和朝代更迭,中華文化仍然是一脈相承、未曾中斷,地域文化和民族認同感被延續。因此儘管在建國以後,包括涉及到的行政區劃的調整,也是部分區域整體劃歸,而沒有按照方位來劃分(如原來的安徽省的泗洪、盱眙與江蘇徐州的碭山、碭山兩縣互換,萊蕪市撤市建區成為濟南市的一個下轄市區等)。

以上內容,歡迎補充!


地理那些事


我國的行政區劃往往是按水系來劃分的,山脈又是的分水嶺,所以河流、山脈就成為了各省的劃界,有些水系不明顯的會按某地傳統歸屬併入某個行政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