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美国在日本投放原子弹的时候,为什么日本没有拦截?

空军六航


日本怎么也不会想到,1945年,美国会在其本土上扔下两颗原子弹,造成大面积建筑设施损毁和众多人员伤亡,以及无数市民遭遇核辐射污染而痛不欲生的悲惨境况。

那么,美军在投掷原子弹的时候,日军为何没有拦截呢?其实,这应该与日本的大意以及当时的处境有关。

美军在投放原子弹前夕,曾撒下6300万张传单,希望日本民众能够抓紧时间撤离,以避免不必要的伤害。

然而,这样的消息并没有引起日军高层的重视,对于原子弹概念也是一头雾水,在日本看来,所谓的原子弹不过是美国吓唬日军的烟幕弹而已,加上日军自身顽固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根本不可能将美军要投放原子弹的警告当回事。

何况日本有多个城市,也不知道美军具体要往哪个城市投放,而经过多年的战争,日本军事力量已日薄西山,战争已消耗了日本全部精力,这样很难有太多军力和武器用于设防美军的打击行动。

当美军最终锁定广岛和长崎两市时,日军再想拦截为时已晚,因为远程投送能力早已在多年征战中消磨殆尽,而今只能木讷地看着两颗原子弹变成两股黑压压的蘑菇云,在向外向上拓展腾空的同时,不断肆虐着城市的一切。

见此情景,以东条英机为首的日本法西斯分子感到大势已去,只好宣布无条件投降,接受历史的审判,结束罪恶的一生。

点赞太容易,评论显真情,欢迎关注、留言,等你评论,等你『一鸣惊人』!

江淮圣手


这个问题提的很有意思,小姐姐来给您解答。

1945年夏,二战中的日本在作垂死挣扎,它不想过早地挑起小白旗投降,在冲绳战役中疯狂抵抗,导致美国所在的盟军官兵约70000多人死亡。而在之前的硫磺岛战役中,盟军已有6871人阵亡、21865人受伤。当时的美国准备“九州岛登陆战”和“关东平原登陆战”,但预计会伤亡5万人(西南太平洋司令部给出的战争预估),美国想尽快战胜日军,并以此抑制苏联,决定在日本投放“小男孩”玩,“小男孩”是一颗铀弹,长3米,直径0.7米,内装60公斤高浓铀,重约5吨,能瞬间炸毁一座城市。美国想以同盟军最小的伤亡来迫使日军投降。



美国在日本投放原子弹的时候,日本之所以没有拦截,有以下原因。

一、日本在接收原子弹的洗礼前,根本不知道美国已成功研制成原子弹,并将用于轰炸他们的国家。

世界上第一个把原子弹研制成功的国家是美国,当时日本也正在研究,但它的研究基地被美国的原子弹给炸飞了。


美国的罗斯福总统在研制原子弹的时候,实行的是绝对的保密。除了极少数人以外,就连从事研究原子弹的人,都不知道他们研制的原子弹要用在什么地方,怎么用。1945年4月12日美国的罗斯福总统在白宫突然去世,杜鲁门继任。杜鲁门当时也对原子弹的事一无所知,更别说日本了,日本怎么会想到去拦截呢?

二、美国投放原子弹的正式决定,离投放时间很短且投放的地点不完全确定。

7月28日,日本政府拒绝接受《波茨坦公告》美国才正式决定对日本投原子弹,当时美国总统杜鲁门计划把原子弹投向东京、京都、新潟、小仓、广岛、长崎(后来加上去的)六个地方投掷原子弹。由于受到气候等条件的影响,美国暂选广岛。决定在8月6日向广岛首次投放“小男孩”。这中间只有仅仅1个星期的时间,就算日本知道了也来不及拦截,因为日本主力兵都在外面打仗。

二战末,美军的飞机经常在日本上空飞,多数时候都是投放传单。这次投放“小男孩”之前美国的B-29飞机已经在日本上空飞行几天了,并没有给日本带来多大伤害,日本早已习以为常,以为美国只是军事演习。美军投放的500万份警告日军的传单让日本“一亿玉碎”的计划给压住了,日军根本不相信美国会摧毁他们的城市。


三、美国的轰炸机飞行高度让日军望尘莫及

当时美国派出了B-29轰炸机执行这个艰巨的任务,他们使用的B-29型轰炸机已经过改装,所有重武器均被拆除,使它飞起来更加灵活,能飞更高。据记载,投掷这颗炸弹时,炸弹飞行距离超过9000米,轰炸机的飞行高度可达万米。日本的飞机和大炮达不到这个高度,根本无法拦截住B-29轰炸机。8月6日,一个艳阳高照的日子。当原子弹真正来临的这一天,这时很多广岛市民根本不知等待他们的将会是什么,这些人也没有进入防空洞,而是像看西洋景似的在仰望美机,可见他们对此真的一无所知。



随着一颗巨大的蘑菇状物的腾空升起,接着几百根火柱出现,刺眼的白光使日本成千上万的人,双目失明,温度上升到6000多度,一些人被气化,7万人死亡,7万人受伤,广岛所有的一切几乎都被化为灰烬。然而日本并没有同意接受波茨坦的无条件投降。日本天皇竭力对国民封锁消息,说是一块陨石落下所致。

8月9日美国又在日本长崎投下第二颗原子弹。长崎全城27万人,当日便死去6万余人,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美军在投放原子弹之前,日本气数已尽,硬撑,已经无力拦截。


小姐姐讲史


1945年8月6、9日,美国空军在日本的广岛和长崎分别扔下一枚原子弹,这两座城市顷刻间灰飞烟灭,人员损失巨大。日本军方也不知道有这么威力巨大的武器,这也是导致日本无条件投降的主要原因之一。

这个时候日本本土为什么没有拦截呐?(核武器爆炸图)

二战末期日本的制海权、制空权、防空权

日本在中途岛海战过后,只剩下了2艘航空母舰,四艘轻型航母。到美军进攻日本冲绳岛的时候,日本的航空母舰基本没有了,航母舰载机也没有了,优秀的飞机驾驶员损失殆尽,根本谈不上有什么制海权了。

日本陆军航空部队在美国海军的进攻下也损失的差不多了,关键是日本为了守护本土,搞起了“神风特攻”。1945年4月,日本集中海军航空兵(也不在船上)和陆军航空兵为了防止美军登陆冲绳,搞了一套菊水作战,就是自杀式攻击。遵循“一人、一机、一弹”换一艘美国军舰的做法,截止1945年6月22日,共发起十次菊水作战,4200多架飞机被击落,所谓日本本土的制空权也荡然无存了。(菊水作战中损坏的美军舰船)

少数的作战飞机只保护重要的地方,比如东京以及一些重要的军事基地。

日本地面高射炮防空本来就是弱项,数量配置也少。自东京大轰炸(燃烧弹烧死了88000余人)后,地面防空炮火也被调集到重要的地方进行防空,像广岛、长崎这样的地方,日本军方根本无暇顾及了。

“超级空中堡垒”B29的优势

美军投放原子弹的战机是当时最先进的“超级空中堡垒”B29轰炸机,这款战机性能优越。

B29飞行高度40000呎,合计12192米;时速350英里,合计563公里。日本战斗机的飞行高度基本达不到这个高度,就是达到这个高度,B29的飞行速度也比日本战斗机的飞行速度快,日本最好的防空炮火最高也就是这个高度,日本军方防空也不可能在这么高的时候开火,命中率太低了。用来扔原子弹的B29是让日本军方打不着、追不上,非常的保险,况且有P51护航战机。(轰炸前的广岛)

再说,B29轰炸机上配置了精确的投弹仪器,在高空精准投放炸弹,减少战机的损失。(轰炸后的广岛)


在原子弹投放之前,美军轰炸机多次投下传单,警告这两个地方的市民。日本军方照常拉响防空警报,市民久而久之也习以为常了,广岛的市民看到只来了三架飞机后,根本不当一回事,都没有躲进防空洞,无视了防空警报,谁知道是新武器原子弹,损失惨重。


穿越再现彼岸


1945年,美军用B-29轰炸机向日本广岛投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颗用于实战的原子弹,让还在顽强抵抗的日军彻底失去了战斗能力,同时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战争随着原子弹的投下而宣告平息。而日本自明治维新后,其军事实力,国家科技的发展程度已经很高了,那美国投下原子弹的时候,日本为什么没有拦截呢?

当时的日本已经穷途末路

在战争初期,不可否认,日军真的很强,东战清国,民国,北战俄罗斯,都战无不胜,但是后来真正拉开序幕的中日战争,却让日本人真正的在中国险住了脚,日本本来人少,当时用于战争的只有十个师,后面国共合作,共同抗日,日本为了增兵,吧日本天皇卫队也用于战场,这时日军已经疲于应对了,再加上当时的日本全国处于战争时期,科技发展程度也相对的落后了,所以在抗日战争达到尾声,二战也接近结束的时候,日本不管是海陆空军,都逊色与美军不少,而且随着日本外围岛屿的沦陷,被美军占领,一旦在外围岛屿上建立轰炸机基地出动大量的轰炸机对日本本土进行轰炸,日本是来不及拦截,也没有实力拦击的。

日本的飞机拦截不到

上面说过,美国用于向日本投下原子弹的飞机是B-29轰炸机,而当时处于日本空军建制的飞机是零式战机,B-29飞机在空中的爬升高度是一万米,虽然零式战机在当时来说也很先进,但他的爬升高度只有4200米,而且B-29轰炸机的最大平飞速度达到570公里/小时,只需要稍作浅俯冲就可以达到600公里。轰炸机上还配有4个电动遥控炮塔,自卫火力十分强劲,这就使得日本对其拦截难度极大,或者说根本拦不到。<strong>

防控大炮打不到

原子弹是B-29战斗机从一万米高空投放的,其高度+重量,加速度可想而知,而当时日本装配的防空炮是一种各国都比较常用的大炮,其口径与射程都只能说一般,它的最大射程只有3500米,其火力程度也都很逊色,根本很难形成有效的阻击火力网,更无法将B-29击落。

再加上此前美军登陆,对日本绝大多数防空设备进行攻击破坏,因此此时日本很难在对美国投下的原子弹进行有效的拦击防空了。


丫丫说史


这是一个类似于何不食肉糜的问题,日本是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而没有拦截美国的原子弹进攻。不是它不想,更多是它不能。

信息不对称

日本作为第一个原子弹的实战地,此前人们对其威力一无所知。美国在研制原子弹的曼哈顿计划相当保密,就连爱因斯坦也因为其曾经在纳粹德国工作的履历,而没能入选该计划小组。

日本在偷袭珍珠港后,所有在美的日裔被集中起来进行管理监控,甚至囚禁在集中营里,以防止他们充当间谍,直到二战结束后才解除禁足。日本的情报部门即使再神通广大,在如此肃杀的氛围下,也不可能获得半丁点关于原子弹的资料。

在进行原子弹的投放时,美国为了防止因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而造成任务的失败,特意选择了几个不同的攻击目标用以备案。也正是因为小仓市能见度较低,其地面的高射炮已经严阵以待,而且执行空袭的飞行员还接到可能会有日本战机升空拦截。为了以防万一,轰炸机调转方向,转而选择长崎作为原子弹的投放地,长崎的劫难其实是点背造成的。就连美军都无法确切知道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会选择哪个攻击目标,日本就更难获知了,这种不确定性更加加剧了拦截的难度。

日本要想拦截美国的原子弹,必须得事先得知原子弹的威力以及轰炸的目标,才能做出相对应的拦截措施,以及有充裕的时间准备拦截的方案。

没获得重视

据说美国在实施原子弹轰炸前一天,曾经通过空投发放了6300万张传单,警告日本居民撤离,否则就会有灭顶之灾,并且标注了可能轰炸的城市。然而这并没有获得日本人的重视,日军高层更是觉得这是美军的攻心战,日本民众对美军的空袭也习以为常,以为这是常规性的轰炸。

而且日本在遭遇第一颗原子弹袭击后,也有幸存者向日本政府通报原子弹的威力,由于案例太少,也被视作是天方夜谭的小概率事件。以致于日本没能及时采取措施,拦截第二次原子弹轰炸。

这两次拦截机会摆在日本面前时,它没有很好地珍惜,最后也只能追悔莫及。而日本在遭受两次原子弹进攻后,才了解到世界竟存在这个BUG级的武器,吓得赶紧宣布无条件投降。此时日本已经是惊弓之鸟,即使有机会拦截,也不想再尝试蘑菇云的威力。而且美国此时也没有多余的原子弹了,只是以此忽悠日本投降,不过这是日本事先不知道的。

技术上受到限制

美军空投原子弹是通过B-29轰炸机搭载实现的。日本要想成功拦截原子弹,必须在B-29没投放原子弹之前,进行提前的预警后,采取拦截措施。二战时的雷达预警技术还没得到普及,尽管日本也拥有雷达技术,但是相比于英国的雷达技术还是相距甚远。在第一时间没能获取B-29的来袭信息,也就注定了日本无法拦截。

而B-29轰炸机最高时速达到574公里,飞行高度在1万米左右。二战时期的战斗机非常落后,没有空空导弹,只能通过其搭载的机枪进行空中目标的攻击,而且也没有类似垂直发射的装置,向高空射击。而日本的战机最高飞行高度G4M1式攻击机的飞行高度只有8500米,除非其搭载机枪的子弹可以变向往高处飞行,不然是无法攻击到在更高处的B-29轰炸机,不过这个假设是违反常识的,不可能办到。

在空中出动战机无法拦截,只能从陆地的高射炮进行拦截了。日本二战时期只有自动装弹的五式150毫米高射炮,才有能力拦截B-29,其有效射高达到了1.2万米。美军在东京轰炸中,3架B-29曾经在9800米高空被五式150毫米高射炮击中,从实战效果看确实能够有机会打到B-29。但是这种高射炮采用的是炮垒安置,不具备机动性。只要B-29绕过其部署地进行轰炸,五式150毫米高射炮就无法发挥效果。而且由于日本在二战末期战争资源已经耗尽,只建造了两台五式150毫米高射炮,全部部署在了东京,没有多余的高射炮用来拦截原子弹的袭击。美军为了不引发日本的反抗情绪,也刻意避开了在东京进行原子弹投放,这也彻底断绝了日本能够拦截原子弹的可能性。

综上所述,日本对原子弹的认知过程是,看不见,看不起,看不懂,最后即使想拦截,已经来不及了。

唯一一位两次都参与了对日本原子弹轰炸的斯韦尼,有一次他到日本参加战后纪念活动。日本刻意找来2名原子弹幸存者与其诘问。面对责难,斯韦尼坚定地说:“我不认为是原子弹轰炸是错误!要认错的是你们!”斯韦尼的坚决态度也表明了,当时美军对日本的原子弹轰炸已经势在必行,盟军对胜利的渴望,必然会进行周密的规划,日本是无法拦截原子弹的。雪崩发生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日本应该反省为何受伤的是它,而不是在刻意强调原子弹给它带来的伤痛。


梓蕤


不是不拦截,是拦截不了,“臣妾办不到啊!”

首先,当时日本没多少能够有效拦截B-29的截击机,仅有的一些也是损失巨大,并且面对潮水一般涌来的轰炸机群,真可谓是螳臂当车,起效不大。在后期,因为燃料和飞行员都非常短缺,这些飞机都无法保证出勤率。

然后就是日本的无线电技术很是落后,雷达性能不济,无法提前预知轰炸机群来袭,于是大多数都是靠目测观察,战斗机拦截的黄金时间段就没有了,等日本人气喘吁吁爬到高度,B-29早就不知道哪去了。

所以日本人非常重视高射炮等防空火力,广岛任务时B-29就遇到了高射炮火,但是机组成员说“都在很远的地方就爆炸了”。可见B-29飞的实在太高。

而且当时的美军已经是转变了作战方式,夜间轰炸与日间轰炸交错进行,神出鬼没,给日本防空力量的部署造成了巨大困扰。作为比战列舰都要明显的目标,机场都是无法隐藏的,于是也是美军重点照顾的对象,你说日本战机在待命也好,机场都被炸了,他想飞起来就难了。

↑南瓜炸弹,很像原子弹。

整个原子弹行动中,都是饱含了欺骗。航空队制造了许多与原子弹外形非常一致的常规炸弹,名叫“南瓜”,然后飞往日本投掷,一次只派一架轰炸机,千里迢迢只扔一个,并且这炸弹还是空爆,基本上就只听个响。于是长久下来,日本人也就见怪不怪,认为在晚上的轰炸机群才可怕,在白天孤零零来的一架飞机,要么是发传单的,要么就是来拍照的。

在广岛任务时,美军全程都没有战斗机护航,根本都没考虑这档子事,这可是世界第一的机密啊,可见当时的日军防空力量,几乎和没有差不多了。当时的广岛市民已经看到了这架B-29,但是都没有采取疏散避难措施,甚至有的人还在指指点点。市民都这样,可想而知日军战斗机们在干什么了。


战火刀锋


二战末期日军已经丧失了制空权和制海权,根本拦不住美国轰炸机,能应对美军轰炸的方案只有躲进防空洞了

其实在整个二战时期,日本的零式战斗机从来就不具备拦截美国轰炸机的能力,因为零式战斗机的最大升线不过4200米,而无论是美军前期的B-25轰炸机,还是后期的B-29其最大飞行高度都远远大于零式战斗机,承担“核平日本”任务的美军B-29空中堡垒轰炸机的最大升线更是突破10000米,这个高度是零式战斗机所无法企及的。

(日本零式战斗机的飞行高度根本够不着轰炸机)

不过得益于自己岛国的身份,日本的东面是辽阔的太平洋,一望无际的大洋成为日本列岛最大的屏障。二战时美国轰炸机的航程还比较短,若从夏威夷起飞,在执行完轰炸任务后根本没有足够的燃料返回,属于“荆轲式”的自杀行动。

所以如果想轰炸日本本土,就必须再靠近它一点,越近越好,最好是先将轰炸机放到航母上,让航母航行到日本附近海域再放飞轰炸机,这样一来就能保证轰炸机在飞出去之后还能再飞回来。

这个想法虽然不错,但日本联合舰队也不是瞎子,怎么可能坐视美国航母跑到自己家门口放炸弹,只要发现必然是果断将其击沉,尤其是在太平洋战争初期,这是日本海军的最巅峰时期,绝对不会给美国佬机会的。

但是为了鼓舞全民人民迎击日本法西斯的士气,美国总统罗斯福决定“有机会要去炸日本,没有机会创造机会也要去炸日本”,于是著名的“轰炸东京”计划就诞生了。

“轰炸东京”又称“杜立特空袭”,因为这起轰炸计划是美国由著名飞行员的吉米·杜立特中校一手策划的。(图片中间的这位老人就是杜立特)

经过一番慎重挑选,杜立特选择了航程达到2000公里的B-25型“米切尔”型轰炸机作为本次行动主角。1942年2月3日,改装后的两架B—25B型轰炸机在航空母舰“大黄蜂”号上起飞成功,美国政府于是决定执行该计划。

1942年4月1日,大黄蜂号航母搭载着16架B-25轰炸机从加利福尼亚出发奔赴日本。在原计划中,大黄蜂航母要把这16架B-25送到距东京880公里处的海面上,然后B-25轰炸机从航空母舰上起飞,执行完轰炸任务后再返回航母降落。

但计划始终赶不上变化,正当美军航母日益接近日本时,美国人发现狡诈的山本五十六突然将警戒线扩大了500公里,这导致美国航母在抵近到距离东京1300公里时就被日本潜艇给发现了。

此时对于美国人来说处境非常纠结,如果继续按照原计划再往日本方向走,极有可能被闻讯而来的日本海军包了饺子。但如果放弃此次行动,杜立特又非常不甘心,最后杜立特决定提前起飞。

说实话,杜立特的决定无异于自杀,因为当时大黄蜂航母距离东京尚有1300公里,来回就是2600公里,就算是这些飞机经过了改装,加大了航程,但这个距离也已经逼近了B-25的航程极限了。

而且目前日本已经加强了在外海的巡视,所以大黄蜂号估计也不能在原地久留了,因此这次起飞注定就是一次单程线。

但是为了鼓舞美国人民的抗敌士气,杜立特还是毅然决然的选择带头起飞,带领着16架轰炸机直扑东京。

在4月18号,杜立特率领的轰炸机群成功地对东京进行了轰炸,这是自二战以来日本本土首次遭到盟军打击。

在执行完打击任务之后,所有飞机的燃料都不足以返回大黄蜂号航母了,于是其中的15架飞机决定飞往中国迫降,只有一架飞机因为油料所剩无几,连中国都飞不到了,于是转而前往苏联远东的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迫降。

在此插句嘴,美国轰炸机群之所以不选择全部前往苏联迫降,是因为当时苏联还没有对日宣战,苏联政府不便介入美国与日本的战争。

不过万幸的是,飞往中国的15架飞机大部分都落在了国统区和沦陷区交界的地方,在全部75名飞行员中,共计有64人获得了当地中国百姓的积极救助,其余的飞行员有的在降落中遇难,有的被日军抓获并杀害。而杜立特本人则幸运地中国农民救起,最后成功地到达了重庆。

(“杜立特空袭”示意图)

“杜立特空袭”是美国对日本本的第一次轰炸,而到了1944年中旬,美国终于夺取了位于日本南部的马里亚纳群岛,获得了轰炸日本的重要根据地。

马里亚纳群岛中部的塞班岛距离东京大约2300公里,而美国当时最先进的B-29轰炸机航程超过了5000公里,因此夺取马里亚纳群岛将意味美国可以任意的收拾东京了。

由于当时原子弹还没有研制出来,美国先行对东京进行了两次燃烧弹大轰炸,史称“李梅火攻”,将整个东京夷为平地,造成了约10万人死亡。

而面对美军轰炸机,日本的战斗机根本无法拦截,至于防控火炮更是形同虚设。因为当时可没有制导武器,拿着高射炮想打中离地上万米的轰炸机,几率非常低,所以日本只剩被动挨打的命了。

到1945年8月6日,美国一架B-29轰炸机从马里亚纳群岛南部的天宁岛出发,飞抵日本的广岛上空,投放了一枚原子弹,整个广岛瞬间回归自然。三天后,美军又在长崎投下了另一枚原子弹,最后彻底迫使日本投降。


(美国核平日本路线图)


千佛山车神


美国投放原子弹, 日本方面没拦截,我觉得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当时处于战争后期,日本已经失去了制空权,美军轰炸东京每天都在进行,日本根本无力阻止。

当时日本每天都处于被轰炸状态,在中途岛海战、瓜岛、塞班岛战役失利之后,日本本土完全处于轰炸半径中,日本大量的优秀飞行员也在战斗中被打死或者进行自杀式攻击挂了。


根本无力反抗美军的狂轰滥炸,东京被炸的满目疮痍,这也是为什么最后不向东京投放原子弹的一个重要原因。

2.军事实力的碾压。

美国当时使用的是全世界最先进轰炸机B_29,号称“空中堡垒”,具有强大的自保能力,甚至比一般的战斗机火力配置还要猛,可以爬升至10000米的高空,日本最先进的飞机使出吃奶的劲也就是7000米。根本不是一个档次的,在B29眼里日本的飞机只能看着他表演 3.根本不相信有这么厉害的炸弹



当时的“曼哈顿计划”,除了科研人员,全美国也就十几个人知道是怎么回事,日本方面根本不相信会有这么个东西。而且美国在轰炸广岛之前,连续几天都在发传单,并没有轰炸,可早已麻木的群众根本不屌这些“废话”。在第一颗原子弹投在广岛之后,日本并没有马上投降,有可能是被炸蒙圈了,但更有可能是他们相信这么个大家伙美国可能也就这一个,他们要死磕到底。结果就是三天后第二颗也是美国当时最后一颗原子弹又来了,长崎被夷为平地。这下小日本傻眼了,武士道不管用啊,老子打的就是武士道。


最后日本在没想拦也没法拦的情况下,被俩颗原子弹打服了。


历史夜孤城


故事情况是这样的。当时我就是那架僚机轰炸机飞行员,当时给我这架护航的轰炸机的战斗机太多了。只有我和机组人员知道我们这架轰炸机的真正任务。是美国总统对我们这架轰炸机机组人员进行了严格的训斥和嘱托。估计也对其它护航战斗机队长进行了严格的要求。意思就是让他们那些战斗机不惜代价也要保证我们驾驶的这架轰炸机的安全。我们的要求更加严格,必须是与轰炸机同归于尽(如果我机遇到不测)。开始第一批次战斗机起飞了。第二批次轰炸机和护航战斗机又起飞了。当我机到达投放原子弹的目标上空时候,地下已经是一片火海了。但是仍然能看到日军零式战斗机在和我们美军战斗机纠缠在一起。实在是无奈啊。他们飞行高度距离地面太近了。没办法监督的指挥官命令我们投弹员必须立刻把原子弹投下去。几秒钟后我们看到了很吃惊的场面,真的不知道我们投下去的是什么?足足有大约一万个太阳的亮度。蘑菇云很高,如果我们飞机再低了一些,恐怕飞机将熔化(尽管我们都戴着防辐射的眼镜和防辐射服),仍然感觉有强烈热的感觉。

最后我才知道,那些日本零式战斗机不是没起飞,是被我们美军战斗机击落下来很多。日军战斗机根本顾及不到我们这架轰炸机的存在。经过很久之后,我们才知道,那颗巨大的炸弹叫(原子弹)



aircraftone


在这我们都知道在1945年8月6日和9日的时候,美国空军分别在日本广岛长崎扔下两枚原子弹,这两个城市顷刻之间灰飞烟灭,人员损失巨大。


日本官方不可能不知道有如此威力之大到底什么原因导致日本没有在本土进行拦截,就算日本装备不如美国但防空至少还有吧。美军投原子弹的时候,日军为什么没有拦截,因为拦不住 其实日本在二战末期已经损失了制空权,制海权和防空权在中途岛海战之后,日本仅剩下两艘航空母舰,四艘轻型母舰。美国进攻日本冲绳了所有日本的航母基本上就没有了,也没有航母舰载机,也没有优秀的飞行员。根本谈不上所谓的制海权,日本陆军航空部队在海军进攻下损失也差不多,真的是一败涂地。



日本为了守护本土搞起了神风特攻,1945年4月日本集中海军航空兵和陆军航空兵,为了防止美军在冲绳登陆搞了一套菊水作战,就是自杀式作战,遵循着一人一飞机一弹换美国一艘军舰的做法,截止1945年6月22日,共发起十次菊水作战,4200多架飞机被击落,所谓日本本土的制空权也荡然无存了。 这一战日本损失比较严重,当然美国也损失了很多打飞机,就算还剩下为数不多的飞机,也只能保护比较重要的地方,比如说东京以及重要的军事基地。


日本地面有高射爆防空本来就是弱项,自东京大轰炸(燃烧弹烧死了88000余人)后,地面防空炮火也被调集到重要的地方进行防空,像广岛、长崎这样的地方,日本军方根本无暇顾及了。 日本军方根本就无暇顾及了广岛长崎等城市了,当时美军投放原子弹的战机,是当时最先进的空中堡垒b29轰炸机。B29飞行高度40000呎,合计12192米;时速350英里,合计563公里。


日本战斗机的飞行高度基本达不到这个高度,就让日本军人打不着追不上,当时的日本也是相当的无奈啊。 而且当时的日本已经被轰炸习惯了,几乎没有人把这个当回事,那日本军方造成拉响防空警报,很多人久而久之就习以为常了,广岛的市民只看到三架飞机飞过来之后根本没当回事,广岛的市民看到只来了三架飞机后,根本不当一回事,都没有躲进防空洞,无视了防空警报,谁知道是新武器原子弹,损失惨重。

1945年8月15日正午,日本裕仁天皇向全日本广播,接受波兹坦公告,实行无条件投降,结束战争。其实日本人不说所谓的一亿玉碎计划,可能也不会被原子弹轰炸,有时候日本受到这样的灾难也不能只怪美国,不知道大家是怎么看待这些事情的呢,谢谢各位的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