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0 青島觀象臺報時球,消逝百年何處覓餘音

青島觀象臺報時球,消逝百年何處覓餘音

青島觀象臺報時球

在日常的生活中,只要超過兩個人就會有統一時間的問題,所以人們需要建立授時系統,告訴周圍人準確的時間。

從古代開始,人們就利用各種手段進行授時,從晨鐘暮鼓到午炮報時,再發展成為落球報時,都是傳遞時間的手段。落球報時起源於歐洲,最先進行落球報時的是英國倫敦的格林尼治天文臺,每天中午13點整(有些地方是中午12點),天文臺鐘樓頂端的圓球準時落下,附近海域停泊的船隻據此調節船上的鐘表,然後帶著調好的鐘表升帆出海。對於航海者來說,精密時鐘猶如生命線,沒有它便難於知道船隻的位置,就有觸礁的危險。

1896年7月23日,德國海軍“伊爾提斯”號炮艦由芝罘(今煙臺市)駛往上海途中,遭遇風暴襲擊沉沒,在遠東地區建立天文氣象觀測機構,成為德國海軍實施海外侵略擴張的要務。

青島觀象臺報時球,消逝百年何處覓餘音

青島觀象臺報時球

據《膠澳發展備忘錄》記載:1897年11月,德國侵佔青島。1898年3月23日,為了儘快制定開發規劃,德軍組建的一支測量分隊按計劃開始測量工作。1898年6月初開始了測探,為了進行天文觀測,在“濱海基地”(原清軍驤武前營,德佔後稱為海濱營房,今湖北路青島市公安局一帶)的一個山丘上建立了一個氣象臺,同時設立報時臺一座。1898年9月2日,首次降落了報時信號球。

1905年5月1日,因原氣象臺佔有位置必須騰出挪作他用,而遷往督署醫院以北的“水道山”上(現青大附院老院區後觀象山)。為避免氣象觀測和時球信號操作的中斷,1904年夏、秋時節就已著手做好準備工作,時球信號架也於1905年3月、4月兩個月建造成功。7月起,時球信號也由之前的手動操作升級為電動操作。

青島觀象臺報時球,消逝百年何處覓餘音

觀象山報時球每天預定時間通常是正午落球,提前5分鐘先落到一半提醒,兩三分鐘後再升至頂部,正點落下瞬間報時。船在海上就可以通過這個結合星象來判斷方位。除了為侵佔青島的德國軍隊服務外,很多人也因此而受益。

青島觀象臺報時球,消逝百年何處覓餘音

1914年日德青島之戰中,德軍戰敗投降前自行炸燬的觀象臺報時球

1914年11月初,日德戰爭臨近尾聲,德總督瓦德克見大勢已去,命餘部炸燬防禦設施及重要設備,其中就包括觀象臺報時球,德軍在觀象山上掛起白旗,向日軍投降。

青島觀象臺報時球,消逝百年何處覓餘音

壯觀高聳的報時球,在德佔時期的四方路上清晰可見。

青島觀象臺報時球,消逝百年何處覓餘音

隨著報時球的毀去,日佔時期的山上再無那道景觀

到了20 世紀初期,無線電進入實用階段,“落球報時”逐漸被取代。“落球報時”這種古老的授時方式,因自身的侷限性已成為久遠的歷史。但曾一度成為授時歷史上重要手段,是世界時間文化史上的優秀遺產。

翻看資料,我國曾經進行過落球授時的城市也僅是上海有所報道,19世紀80年代,法租界當局在法國碼頭設置信號站,正午時刻利用信號塔頂落球報時,為來往上海港的各國船隻服務,時間由徐家彙觀象臺控制。

青島報時球的消失令人惋惜,觀象山上的報時球最終毀於一戰中的德國建造者,至今雖消失已百餘年,但再次看到老照片裡的影像,卻依然會為她讚歎與感傷,那些歷史的定格,已成為這座城市永遠的記憶。

文中部分圖片由文史學者袁賓久、谷青等提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