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杜牧是一個怎樣的人?他為什麼罵歌女?

黃黌鳳凰


日暮東風怨啼鳥,落花猶似墜樓人。

這是杜牧的詩句,同樣也可以形容杜牧的人。日暮者,可引伸為大唐之沒落也。東風者,可引伸為理想,抱負,志向等情懷。怨啼鳥,可以形容壯志雄酬,消沉度日,所以用一個“怨”字。落花者,比喻飄落的時光與希望。墜樓人,當然是已經失望,已經薄倖,已經放縱的自己。儘管原詩不是此意,但不妨牽強附會一番。

實際上,從中晚唐開始。儒思思想那一套在文人的心中變成了一種矛盾體,無數文人發現在殘酷的現實之中,君子無用,君子無能,君子無果。他們感到迷茫,失落,他們找不到任何方向。因為大唐已經遠去,而遠去的原因恰恰就是魔高一丈,而道卻無緣無故地縮回了一尺。

孔孟之道救不了大唐!

所以這些文人酗酒,狎妓,縱情享樂。而所謂的新樂府運動,也不過是曇花一現,那抨擊現實與黑暗的白居易最後融入到了黑暗之中。這種墮落的現實詩人不在少數。因此,杜牧那首《遣懷》分明就是對自己對人間的嘲弄。

至於樓主所說的“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並不是罵商女,而是諷刺朝廷。甚至不止是諷刺大唐朝堂,而是歷代所有的朝堂。

商女為什麼唱後庭花?並不是嘲諷當時的朝廷和陳後主有什麼不同,其最大的原因就是客人喜歡聽這種風流曲調,只有客人高興,她們才能獲得更多酬勞,用以改善生活,自己的生活,過得別那麼苦,別那麼累。

期望一個歌妓持有愛國情操不現實,反而是對士大夫群體的最大嘲諷,因為他們的愛國情操連歌妓都不如。

或者反過來說,大唐亡不亡,歌妓們並不關心,因為不論誰當皇上,不論是不是改朝換代,她們的命運不會有任何改變。因此,亡不亡國,恨不恨,對於她們來說沒有什麼差異。

換了一個江山,也換不了自己的生活!

只有多情如杜牧的詩人,才會多情到浮想聯翩,情不能禁。實際上,對於老百姓而言,活著才是重要的事情,活得好一些是更重要的事情。

當時儒生們,不懂這些!


亦有所思


李白、杜甫相繼“成仙封聖”飛走後,唐朝一下子暗淡了許多。半個世紀後,在長安城的某個高檔住宅區裡,一個年輕小夥暗暗起誓:

我要接過李、杜的衣缽,寫出最壯觀的大唐氣象;不僅如此,我還要匡扶社稷,興復大唐。

趁著滿腔豪情,他走到書桌前,挽起衣袖,提筆寫道:

六王畢,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

……

秦人不暇自哀,而後人哀之;後人哀之而不鑑之,亦使後人而復哀後人也。

文思泉湧,一氣呵成,筆若游龍,痛快淋漓。末了署名及題注:《阿房宮賦》,杜牧,公元825年。

那一年杜牧22歲,青春恣意,才華出眾,這篇《阿房宮賦》寫得宏壯巨麗,馳騁上下,意義深遠,為大唐掌舵者指明瞭工作方向。

該文一出,即刻被各大媒體和大∨轉發並點贊,一時間“長安紙貴”,杜牧名滿京城。



此時的唐王朝早已風光不再,不是指哪打哪,而是指不好就被別人打。整個國家千瘡百孔,外有強敵,內有汙吏,宦官篡權,藩鎮跋扈,危機四伏,隨時都有可能嗝屁。

杜牧出生於官宦世家,從小就浸潤在“復興大唐”的口號裡。他知道,光靠詩詞歌賦是救不了這個病懨懨的王朝的,剪除藩鎮,打壓外強,需要強有力的拳頭。

於是,杜牧開始研究軍事方略,他熟讀《孫子兵法》,相繼發表了7篇極具實戰指導意義的軍事論文,得到了各方好評。

厲害的人,總會被命運特別眷顧。

25歲那年第一次參加科考,放榜後,杜牧以第五名的好成績名列榜中。

春風得意馬蹄急,登科後的杜牧在朋友圈發了一首小詩:

東都放榜未花開,三十三人走馬回。

秦地少年多釀酒,已將春色入關來。

《及第後寄長安故人》



由此,杜牧成功踏入仕途,他抖擻精神,志得意滿,看著前方遠大前程,他擼起袖子,準備大幹一番。

年輕有為的杜牧,成了大唐全民偶像,是許多父母教育孩子時嘴中時常提到的“別人家的孩子”。

而此時的李商隱剛滿十五歲,雖然勤奮,但有點叛逆,他媽經常語重心長的訓誡他說:兒啊!你要向國民哥哥杜牧看齊呀!

然而,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初入職場,躋身公務員序列的杜牧並不如意。輾轉幾年,好不容易,他混成了淮南節度使牛僧孺的秘書。

從此,杜牧與淮南治下的揚州結下了不解之緣。



秘書這工作,對杜牧來說遊刃有餘,久了就會閒得蛋疼。

何以解憂,唯有青樓。

那時的揚州,服務業異常發達,比公元2014前的東莞有過之無不及。

有人說:官場失意,情場得意,不然人生還有什麼意義?

為了尋求人生意義,杜牧迷失在了江南的吳儂軟語裡,他用大把的銀子和詩詞,把自己推上了“揚州夜店之王”的寶座。

杜牧自認文武全才,當然不甘就此墮落,他一邊做著他的“揚州夢”,一邊還揣著他的“大唐夢”,他依然想為他深愛的大唐做點什麼。

鮮衣、怒馬、功名、意中人,他鞭長莫及,卻也馬不停蹄。



杜牧這麼優秀,為什麼會罵歌女呢?這就事說來蹊蹺,得從繁華的秦淮河畔說起。

那一夜,秦淮河波濤微怒,杜牧坐在小船上,搖搖晃晃。

他回憶了這幾年閒散的工作、腐敗的生活;他想到了國勢日衰的大唐、哀鴻遍野的黎民、昏庸荒淫的公子王孫;他記起了曾經激盪的誓言和斑斕的理想。

秦淮河不語,空有一聲聲嘆息。

風停了,船也靠岸了。船停泊在河邊一處大排檔門口,明月高懸,河面水霧迷漫,徒添幾分朦朧,幾分夢幻。置身於此,彷彿置身於六朝如夢的繁華之中。

就在杜牧觸目傷懷之際,河對岸紅燈區里正不合時宜的飄來一陣歌聲,“妖姬臉似花含露,玉樹流光照後庭。”

杜牧不覺一驚,暗忖道:這唱的莫不是南陳亡國之君陳叔寶的《玉樹後庭花》?想當年,楊廣率領大軍過江滅亡陳朝時,荒淫無道的陳後主擁著張麗華正聽著這首歌。

“簡直荒謬,咱們國家都成這樣了,這些蛀蟲還不知死活,在這裡窮奢極欲、紙醉金迷。”杜牧一時怒氣難平。就著三分月色和七分恨意,他提筆寫道: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泊秦淮》

這首詩最值得說道的就是後兩句,“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國家都快要滅亡了,那群沒良心,沒有愛國心,不知廉恥的歌女、戲子,居然絲毫不感到難過傷心,依然在那裡聲色狗馬,唱那靡靡之音,唱那亡國之曲。

換用現在俺們村長的話說就是:病毒疫情這麼嚴重,你們這些不知死活的傢伙還聚在一起打麻將。我就在想,杜牧憤恨的難道是那些賣唱的歌女嗎?是諷刺她們不知道“亡國恨”嗎?

君子尚且不在其位不謀其政,況歌女乎?有錢人只管給錢點歌,她們只需唱好歌就行了。對她們來說,亡國可恨,吃不上飯更可恨。

“商女不知亡國恨”屬於正常現象,因為“興復大唐”總不能靠那些隨風飄搖的風塵女子吧!

到底是誰不知廉恥呢?還不是那群驕奢淫逸的富家子,還不是那些腐敗昏聵的達官顯貴、商賈名流、公子王孫。

他們身居高位,手握權柄,食用大唐俸祿,卻毫無貢獻,紙醉金迷,不幹人事,不問民生。

但是這群“大人物”手眼通天,不能直接罵呀!搞不好就刪文封號,只好指桑罵槐,讓歌女們背個鍋了。



盛世再繁華,也會有傷疤;有人唱讚歌,也得有人說真話;敢於直面裂痕,不用粉飾和弄虛作假,那樣才能走向復興,走向偉大。

杜牧雖然才華蓋世、自命不凡,但他終究沒有實現治國平天下的抱負,這輩子也沒幹成什麼大事。

只怪時運不濟,生不逢時,也許早生600年,憑著這身文韜武略,他能成為一個像三國周郎一樣的風流英雄吧!

當世事蹉跎得讓人不知所措,鮮衣怒馬的少年不再,才華、理想、激情早已遠去,只剩100多斤的皮囊在枯燥的活著。

站在晚唐的落暉裡,回首這一生,杜牧萬沒想到,最值得他驕傲的事,竟然是成了一名大唐愛國詩人。


南宮尋歡


杜牧和晚唐的李商隱被並稱為小李杜,他們兩個人延續了唐詩最後的輝煌。他們非常富有才華,也都同樣對大唐王朝深深抱著同情。

最能體現杜牧對唐王朝同情卻又怒其不爭的一首唐詩,就應屬這首《泊秦淮》。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這首唐詩的主題其實非常清楚,因為杜牧前期非常關心國家未來的發展,對當時早就已經千瘡百孔的唐王朝表示憂慮。更何況在他夜泊秦淮河岸的時候看見燈紅酒綠達官貴人們醉生夢死的生活,更是觸景生情,感慨萬千,寫下了這首經典詩詞,表達了他的憤懣之情。

古詩是非常容易理解,但是要想非常確切的瞭解其中的內涵,就需要對其中關鍵的字詞進行品讀。具體到這首詩詞當中,那就是第三句當中的那個“商女”。

“商女”究竟指的是誰?應該如何解釋?很多品讀賞析當中都把它簡單的歸為一個“歌女”。這樣的理解自然是不會很錯的,但是卻也是太過單薄了一些。這些歌女都是從哪兒來的?她們為什麼不知亡國恨,她們為什麼又要在秦淮河邊唱《後庭花》?

首先,“商女”最廣泛的解釋應該就是歌女。白居易有一首唐詩叫做《讀張籍古樂府》。上面有“讀君商女詩,可感悍婦仁”。主要是為了讚揚張籍的詩詞才華。意思就是,張籍所寫的一首敘述歌女淒涼身世的古詩太美了,連悍婦都被深深打動了。

但是在唐初詩人張說的《安樂郡主花燭行》這首唐詩當中,我們又可以讀出商女其他的意思。“商女香車珠結網,天人寶馬玉繁纓”。這裡的“商女”顯然就不是歌女了,而是指的是,給演唱的歌女配樂的人。

到了白居易的《琵琶行》當中,“門前冷落鞍馬稀,老大嫁作商人婦”,又可以理解為商人婦的意思。但是,商人婦顯然也都是從歌女轉變過去的。

那麼杜牧在這首唐詩當中寫到“商女不知亡國恨”。為什麼“商女不知亡國恨”?其實這要從當時的社會現實說起。太平盛世,百姓們安居樂業,要是王朝衰敗之時,普通人只能是流離失所只求生存。杜牧生活的時代是晚唐時期,國力大大衰退,而且經歷了安史之亂,使得許多的百姓流離失所。

在流離失所的人群當中,很多女子都被迫走上了歌女這樣的道路,進入風月場所,甚至是嫁給商人婦,草草了結自己的一生。所以她們才會得以在秦淮河邊演唱,以求能夠得到生活的溫飽。對於她們來說,或許並不太關注唐王朝的衰退還是興盛發展?但對於她們自己來說,家破人亡卻是實實在在感受得到的。

至於所唱的歌是否是《玉樹後庭花》,還是其他的一些歌曲,很多人並不在乎,因為她們的內心早已經埋沒,所有的這一切都只是為了讓她們能夠活下去,都只是謀生的手段。

《玉樹後庭花》也是名曲,但是其中卻因為陳後主而帶來了亡國之音。彈唱亡國之音的商女,早就已經不是單純的歌女或者商人婦,而是大唐王朝的悲鳴者,大唐王朝的掘墓人。

拓展:

《過華清宮絕句三首》

[唐] 杜牧

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

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新豐綠樹起黃埃,數騎漁陽探使回。

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來。

萬國笙歌醉太平,倚天樓殿月分明。

雲中亂拍祿山舞,風過重巒下笑聲。











追夢小卒


商女不知亡國恨,關鍵這個商女是什麼意思。有人說是商人的女兒,有人說是賣唱的。其實商是一個音調,屬於五音,五音又稱五聲,是最古的音階,即宮、商、角、徵、羽,最早出現於《周禮·春官》:“皆文之以五聲,宮商角徵羽。”那麼商調,一般都是表現悲歌的曲調。唱著商調,悲歌的歌女,沒有理解曲中亡國恨的真意,聽的人們也基本沒懂。。。。。

杜牧,字牧之,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晚唐傑出詩人、散文家,以七言絕句著稱,後人稱為“小杜”,以別於杜甫,與李商隱並稱“小李杜”。因晚年居住在長安南樊川別墅,故自號樊川居士,後世又稱“杜樊川”。

杜牧出生於詩書之家,祖父杜佑不僅官至宰相,而且是一位博古通今的大學者,這給了自幼好學的杜牧以深厚的家學功底,早在他參加科舉考試之際,就曾以一篇《阿房宮賦》傳誦於文士之間。他還專門研究過《孫子兵法》,寫過十三篇註解,有一次還獻計平虜,被宰相李德裕採用,大獲成功。可惜杜牧生不逢時在江河日下的晚唐,宦官專權,黨爭延續,內憂外患如蟻穴潰堤,大唐之舟風雨飄搖。他雖然熟讀史書,看透時局,卻無法力挽狂瀾,只得無奈將一腔悲憤交於燈紅酒綠之中。

公元848年深秋,杜牧夜遊秦淮。據史書記載,是夜秋雨初停,冷風緩撫,雨水混合著輕霧,沿著秦淮河兩岸,冉冉散漫。 杜牧站立在遊舫之上,但見雨霧裡燈光朦朧,笑聲不斷,隱隱約約傳來一陣歌聲。他側耳細聽,竟是南朝陳後主的亡國之音《玉樹後庭花》。

這個陳後主,名叫陳叔寶,是南朝最後一個皇帝。他即帝位的時候,北朝的隋文帝楊堅正任賢納諫,整飭軍備,並隨時準備攻略江南富饒之地。陳,這個江南小王朝已經面臨著滅頂之災,可是陳後主卻不思進取,整日與後宮美人飲酒嬉戲,作詩唱和。“後庭花”本是生長在江南的一種花卉,因多是在庭院中栽培,故稱“後庭花”。花朵有紅白兩色,其中開白花的,盛開之時樹冠如玉一樣美麗,故又有“玉樹後庭花”之稱。陳叔寶最喜愛以《玉樹後庭花》為題寫詩配曲,命宮女演唱,其中竟有一首曰:“玉樹後庭花,花開不復久。”沒想到一語成讖(chèn),陳後主的好日子就象這後庭花一樣短暫,登基僅七年,就城破被俘,最終病死於洛陽。從此以後,《玉樹後庭花》遂被稱為“亡國之音”。

此時此刻,這熟悉的旋律又一次響起,響起在大唐帝國宦官專權、朝政混亂的時候,響起在藩鎮擁兵自重、威脅中央政權的時候,響起在邊關吃緊、兵患頻繁的時候,杜牧非常感慨,不由得提筆寫下這首詠史詩: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浩渺寒江之上瀰漫著迷濛的煙霧,皓月的清輝灑在白色沙渚之上。入夜,我將小舟泊在秦淮河畔,臨近酒家。金陵歌女似乎不知何為亡國之恨黍離之悲,竟依然在對岸吟唱著淫靡之曲《玉樹後庭花》。


雅趣邢軍


杜牧,唐詩人。字牧之,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與李商隱齊名,人稱小李杜。詩多傷春傷別及紀遊之作,俊爽清麗。亦有一些揭露時弊的作品。如著名的《泊秦淮》一一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一一通過這首詩我們看到,杜牧夜泊秦淮所見所聞的感受,揭露了晚唐統治者沉了溺聲色,醉生夢死的腐朽生活。秦淮河兩岸是六朝時的繁華之地,是權貴富豪丶騷人墨客縱情聲色丶尋歡作樂的場所。唐代商業繁榮,此地也如六朝一樣繁華。詩人夜泊秦淮,在茫茫沙月,迷濛煙水中眼見燈紅酒綠、耳聞淫歌豔曲,不禁氣從胸來,大罵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後庭花,曲名,《玉樹後庭花》的簡稱,是陳朝末代皇帝陳叔保的一首豔曲。陳叔保因沉迷於聲色而亡國,因此人們把他的玉樹後庭花稱為亡國之音)詩人藉此典故罵了歌女們不知亡國恨以解心中的憂憤。


孤竹國人1


大唐日間衰落,人民水深火熱,而牧一介書生,經綸滿腹,雖寫的出千古文,卻提不起朝綱敗。煩事湧心頭,出門泊秦淮,怎奈商女依舊後庭花,商女重利輕家國,與朝中豺狼無異。






鏡庸


阿房宮賦根本就是瞎編的,才華橫溢,倒是真的,罵歌女?,別胡說了,愛還愛不夠夠呢,有詩為證, 落魄江湖載酒行,楚腰纖細掌中輕。

  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倖名。


陳小春399


明明是詩賦古文書法的高手,卻只有風流詩人的頭銜。所以杜牧身上沒有什麼形容詞可以用。

雖說報國無門,但就杜牧的文學藝術創作來說,有多方面的成就,詩、賦、古文、書法諸方面都是高手,對作品內容與形式的關係有比較正確的理解,並能吸收、融化前人的長處,以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縱觀其一生,杜牧真的是太冤屈了哦,僅有個風流詩人的頭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