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能幫我具體解析一下杜牧的《泊秦淮》,有什麼意境?

深圳鄭海洲


《泊秦淮》是晚唐詩人杜牧所寫的一首七言絕句,而且是借古諷今之作。

創作背景

  • 杜牧前期頗為關心政治,對當時百孔千瘡的唐王朝表示憂慮,他看到統治集團的腐朽昏庸,看到藩鎮的擁兵自固,看到邊患的頻繁,深感社會危機四伏,唐王朝前景可悲。這種憂時傷世的思想,促使他寫了許多具有現實意義的詩篇。《泊秦淮》也就是在這種思想基礎上產生的。
  • 六朝古都金陵的秦淮河兩岸歷來是達官貴人們享樂遊宴的場所,“秦淮”也逐漸成為奢靡生活的代稱。詩人夜泊於此,眼見燈紅酒綠,耳聞淫歌豔曲,觸景生情,又想到唐朝國勢日衰,當權者昏庸荒淫,便感慨萬千,寫下了這首《泊秦淮》。

意境分析

  • 首句的“煙籠寒水月籠沙”,一共有四個意象,分別是“月、煙、水,沙”,這四個意象被“籠”這個字糅合在一起,本來明亮的月色被煙霧一遮,立刻就變得模糊起來;本來清澈的水,被沙子一摻和,馬上就皺出波浪來。此時四個意象兩兩交融,更是一副清新淡雅的水邊月色。

《而庵說唐詩》:“煙籠寒水”,水色碧,故云“煙籠”。“月籠沙”,沙色白,故云“月籠”。

又白又綠的色彩融合,加上月色和煙霧的點綴,讓人彷彿進入了仙境一般。它是那麼柔和清靜,而又隱含著波動的意志,一股朦朧冷寂的感覺向你襲來。

  • 頷聯的“夜泊秦淮近酒家”,點明瞭時間,地點。前面四個字“夜泊秦淮”回應了題目,而後三個字“近酒家”,則引出下面的抒情感慨。這裡的邏輯很強,是由於晚上去了秦淮河才看見酒家的,然後是因為在酒家這裡才聽得到後面的《後庭花》,所以才有相應的感慨。

《詩式》:次句點“泊秦淮”。泊近酒家,為下商女唱曲之所以來處,已伏三句之根。

  • 三四句“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堪稱絕唱,歷來受到大家的推崇。如:

《唐詩繹》:首句寫景荒涼,已為“亡國恨”勾魂攝魄。三四推原亡國之故,妙就現在所聞猶是亡國之音感嘆,索性用“不知”二字,將“亡國恨”三字掃空,文心幻曲。

1.首先,先要了解《後庭花》這首曲子的典故。“後庭花”,其實是《玉樹後庭花》,被稱為亡國之音,作者南朝王國之君陳後主陳叔寶,是南朝的最後一個昏庸皇帝。傳說陳滅亡的時候,陳後主正在宮中與愛姬妾孔貴嬪、張麗華等眾人玩樂。王朝滅亡的過程也正是此詩在宮中盛行的過程。

著名的大文學家王安石也曾經用過這個典故。

《桂枝香.金陵懷古》

登臨送目,正故國晚秋,天氣初肅。千里澄江似練,翠峰如簇。歸帆去棹殘陽裡,背西風,酒旗斜矗。彩舟雲淡,星河鷺起,畫圖難足。

念往昔,繁華競爭。嘆門外樓頭,悲恨相續。千古憑高,對此謾嗟榮辱。六朝舊事隨流水,但寒煙、芳草凝綠。至今商女,時時猶唱,後庭遺曲。

在這首詞裡,王安石抒發的是對國家的憂患,提醒統治者看清楚大宋的狀況。上闋繁華的景象和歷史曾經的南朝是多麼地相似,下山就直接抒情,警示統治者千萬別重蹈覆轍。

2.“商女”,指的是侍候他人的歌女。她們唱什麼都是由聽者的興趣愛好而定。

3.“不知”二字既表明商女的不知,又暗示了聽者的“不知”,那些封建貴族,官僚,豪紳,他們中的一些人是知道這個是亡國之曲的,但是還是沉浸其中。

4.“隔江”二字承上“亡國恨”的故事而來,據說當年隋朝陳師北上,一江之隔的南朝小朝廷危在旦夕,而陳後主依然在沉湎聲色。

5.“猶”一字將情緒推向了頂峰。微妙而有力地把歷史、現實和想象中的未來串成一線,意味深長。在柔婉的曲調中,表現出辛辣的諷刺,深沉的悲痛以及無限的感慨。

簡單地分析完最後兩句之後,之前兩句營造的意境和氛圍就顯得淒涼和冷漠,彷彿在朦朧柔情的仙境裡,突然給你打了一針,讓你脊背發涼。

小結

總的來說,這首詩的意境是悲涼而沉重的。從歷史背景上看,這已經是晚唐了,從作者的感情上看,這是關心國家命運的借古諷今之作。正如作者自己在《阿房宮賦》裡寫過的一樣:“秦人不暇自哀而後人哀之,後人哀之而不鑑之,亦是後人而復哀後人也。”

歷史的悲劇將要重演,這就是杜牧的擔心,悲嘆和告誡。所以整首詩都充斥著悲痛的氛圍而營造出的一種水月煙沙糅合在一起的複雜而多變的朦朧意境。


小璆球


讓人警醒的《泊秦淮》

讀過《泊秦淮》的人都知道,這首詩是我國唐代詩人杜牧的一首詩作。

泊秦淮

煙籠寒水月籠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國恨,

隔江猶唱後庭花。

這首詩的大意是,月光迷離,輕煙籠罩寒水和白沙的夜晚,小船停泊在秦淮河邊,在靠近岸上的小酒家裡。賣唱的歌女隔著江水仍在高唱著玉樹後庭花的曲子,根本不懂得什麼亡國之恨。

這首詩,是詩人夜泊秦淮時,有感而發之作,詩的前半段寫秦淮繁華印夜生活,而後半段就由內心發出感慨,用以前統治階級追求荒淫享樂生活最終導至亡國的屈辱歷史,來譏諷目前們處於醉生夢死的統治者,必將重蹈覆轍。

詩不長,但寓意深刻,體現了詩人憂國憂民的愛國情懷。整首詩寄情於景,借景抒情,感深意切,語言簡練,具有較強的藝術感染力。

杜牧的《泊秦淮》寫作於晚唐,這時的社會矛盾十分突出,統治階段昏庸腐敗,邊境危機重重,藩鎮首領擁兵自封。但“秦淮”的奢靡生活,到處燈紅酒綠,淫歌豔曲,聯想到國勢日衰,當權者仍昏庸荒淫,不思進取,便感慨萬千,寫下了這首《泊秦淮》,希望人們警醒。


D東哥


《泊秦淮》唐 .杜牧

煙籠寒水月籠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國恨,

隔江猶唱後庭花。

[說明]

杜牧,晚唐時期著名詩人。

秦淮,秦淮河。它橫貫金陵(今南京市),是中國南北朝時期,南朝的都城。秦淮成了古之金陵的代名詞。

後庭花,即《玉樹後庭花》,它是南朝末代皇帝后主陳叔寶的作品,是反映宮廷腐化生活的靡靡之音,後人稱為亡國之音。

[解析]

《泊秦淮》是冬天的夜晚,杜牧在金陵通過秦淮河的見聞,想到南朝統治者醉生夢死的生活及陳後主的滅亡,寫下的憂國以及對晚唐統治者不滿的七言詩。

1.詩的第一句寫景,宣染氣氛,以兩個"籠"字與"寒水"二字,把人們引入微涼、憂慮的氛圍,同樣也反映出作者當時憂患意識。首句起到總領全文的作用。

2.第二句交代了詩人所乘坐的船隻停靠的地方,從一個"近酒家"可以想象出沒落的晚唐金陵仍然是燈紅酒綠。


3.第三句,似乎隱含一種意象,秦淮河兩岸梨園歌舞,豔曲霏霏。商女(即歌女)怎麼會知道亡國之恨,那麼,處於上層的統治者們,高官達貴們處於這燈紅酒綠、淫詞豔曲之中,與這些賣唱的歌女們又有什麼區別呢。

4.第四句應該是本詩的主題,是立意,是詩人想表達思想。"猶唱後庭花"是畫龍點睛。詩人見聞到這些歌舞昇平、燈紅酒綠的虛假太平盛世,猶如聽到亡國之音"後庭花",憂慮中猶如見到"山水欲來,大廈將傾"的預兆。

隔江猶唱後庭花中的"猶唱",道出詩人擔憂晚唐的統治會重蹈覆轍南朝陳後主的亡國之路。

[小結]

《泊秦淮》是詩人從夜泊秦淮的所見所聞,聯想到南朝統治者醉生夢死的生活以及陳後主滅亡的教訓,反映了詩人對晚唐的封建統治者們只顧個人享樂,不顧國家存亡的現狀不滿和擔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