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杜牧的“清明時節雨紛紛”只有一個仄聲,符合格律嗎?

開心的立方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該詩按《平水韻》是一首格律標準的孤雁格《七絕》,“清明時節雨紛紛”中“節”字是古入聲字,屬仄。因為在古聲中,上去入聲皆屬“仄”。所以該句中有兩個仄聲字~節雨。因此該句是合符格律的。只有“紛”不押韻,因此該詩可以把它看成“孤雁格”。孤雁格~首句借用鄰韻叫“孤雁出群格”;尾句借用鄰韻叫“孤雁入群格”。

按《中華新韻》當然不合律,因為只有一個雨字屬仄聲。可是《中華新韻》是近當代才流行的一種新韻。古人又怎麼知道呢?

古代的很多入聲字已被現代《漢語拼音》派入四聲中。如國、七、節等等是古入聲,現代《漢語字典》國~二聲、七~一聲、節~二聲。還有很多入聲字在這裡就不再列舉了,請在百度搜索一下《平水韻》就知道了。

下面再說一下古聲與新聲(普通話)的變化:

古聲有部分平聲、仄聲也被新聲改變,比如:勝~今為第四聲,為仄,古聲可平可仄。數字在古聲中只有一個千為平聲聲,三~可平可仄。普通話則不同,一、三、七、八、十、千皆平聲。

綜上所述,讀者品讀古詩首先應懂古聲,千萬別用普通話來評判古詩。若要真正的品讀古詩,首先應瞭解《平水韻》。你可以用普通話來創作《格律詩》,只要在標題後面註明《中華新韻》即可。若按普通話來驗證古詩之平仄,是不對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