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6 荷西走后,三毛曾直接跟父母谈过“死”的问题,老人反应让人心酸

在跟荷西成婚以前,三毛没想过会她会跟这个男孩子携手共渡一生。虽然她也说过第一眼看到荷西时,被惊了一下,因为他长得实在很英俊,也偶尔闪过要成为他的妻子会是什么样呢,这样的念头,但这大抵是人类对美好事物的一种趋性,一种随口的称赞而已。

倘若真要落到现实上面,三毛和荷西之间那时有着文化国籍的迥异,尤其两人还有8岁的年龄沟壑,三毛并没有把荷西当做托身的对象。所以即便荷西对三毛做了热烈的表白,并告诉她,等他6年,6年后他完成学业,履行了兵役责任,那时的他是个自由身,一定会回来娶三毛。三毛也并未当真,这期间几乎从未跟这个小男孩联系。

荷西走后,三毛曾直接跟父母谈过“死”的问题,老人反应让人心酸

三毛

重聚荷西,缘分终成

三毛或许也并不是真的不想,只是她不能信任一个青春期荷尔蒙爆发的男孩子,6年的时间足够他在这个社会上历练一圈,那个时候,三毛还是不是他想要娶的女生那就是一个未知数了。但6年后,荷西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他当初的承诺并未失效。

三毛回到马德里后,被朋友紧急叫到了家里,一进门,她就被推进了房间,蒙上了眼睛。片刻后,门开的声音响起,一双手自背后紧紧圈住了她。三毛转回头一看,就见到了一张满是大胡子的脸:荷西。

荷西走后,三毛曾直接跟父母谈过“死”的问题,老人反应让人心酸

三毛

小男孩荷西长大了,他信守着当初的承诺来找三毛。他把三毛带到楼上自己的家里,给她看了满屋子的照片,全都是三毛的,贴了整面墙,但三毛从来都没给他寄过照片。荷西说是他从三毛朋友那里找的底片拿去请人放大,一张张就这么收集来的。

这一刻,所有的文化鸿沟,国籍差异,年龄跨越,都变得微不足道了,三毛被感动地无以复加,她问荷西,6年前说要娶她的话还作数吗?荷西当时高兴的泪流满面,连连点头。

荷西走后,三毛曾直接跟父母谈过“死”的问题,老人反应让人心酸

三毛与荷西

为荷西,甘当“煮妇”

7个月后,三毛和荷西在非洲的沙漠小镇里结为了夫妻。他们的热恋生活这才正式展开。在三毛的笔下,沙漠里虽然物资匮乏,他们却过得有滋有味。

荷西在一家公司当海底潜水工程师,三毛专职当起了“家庭煮妇”。母亲心疼女儿在沙漠里缺衣少食,常常航空大包小包地寄东西过来,尤其是食材。三毛虽然在厨艺方面不很精通,但她很乐于做饭,并将其看成一项“艺术”,因为几样简单的东西就能弄出可口的饭菜,这实在有点不可思议。

有一次她给荷西做鸡汤粉丝,荷西从来没见过粉丝,便问她是什么。三毛信口开河,发挥了丰富的想象力跟荷西讲,这是“雨”。看荷西做小学生庄认真听讲的样子,兴致更高涨,一本正经的胡诌,告诉他,这是高山上春天里下的雨,雨落到山头,在尚且低温的寒气里被冻成一根根的,由人们采摘下来,十分珍贵。

荷西走后,三毛曾直接跟父母谈过“死”的问题,老人反应让人心酸

三毛与荷西

荷西终于反应过来,三毛是在忽悠他,可爱地反驳,让三毛不要把他当白痴,三毛心里乐翻了。虽然被这样蒙骗了一番,但吃的时候,荷西依然呼噜噜地往嘴里塞,对妻子的这个“小玩笑”全然地忘在了脑后。

其实两人在结婚前,荷西是打算要去航海的,他问三毛有什么打算,三毛那个时候已经想去沙漠了,便如实告知了他。荷西便很烦恼,他的航海计划是把三毛也算进去了的,但三毛要去沙漠,而且还要住个一年半载,这样一来都不知道能不能赶上他的航海时间。

他又问了三毛一遍,是不是非得去沙漠,三毛说是。荷西便不说话了,三毛以为他在闹别扭,不成想临行前,荷西却告知她,他已经在撒哈拉为自己谋了一份差事,要跟三毛一起去沙漠,三毛不来就他,他便只好去就三毛了。

倘若就这么着过下去,每天拌拌嘴,互相伴着看沙漠的晨起日落似乎也是不错的,但这种幸福原来也不容易。

荷西走后,三毛曾直接跟父母谈过“死”的问题,老人反应让人心酸

三毛和荷西

跟父母的深夜谈话,老人痛彻心扉

1979年9月30日,荷西在和三毛婚后6年,因一次意外,丧生海底,三毛的人生突然便漆黑一片。她苦苦煎熬着,悲痛不已。

大约是熬得很辛苦,她在一个深夜,突然对着父母说了一番话,让两个老人痛彻心扉。

如果我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你们也要想得明白,因为在我,那将是一个更幸福的归宿。

荷西走后,三毛曾直接跟父母谈过“死”的问题,老人反应让人心酸

三毛

她仍然在那里,仍然健康地活着,虽然心里已经千疮百孔,但说出这种话,说出要结束生命的时候,还是仿佛一把利刃,直接刺向了两人。

三毛母亲当即泪水崩落了下来,但她了解自己的女儿,担心她早已是下定了决心,小心翼翼地一遍遍恳求着:你再试试,再试一次。而三毛的父亲则是极端的伤心中还夹杂了愤怒,女儿的话,让他仿佛跌入了地狱。他严厉地告诫三毛,如果她胆敢这么做,那么就是要跟他做仇人,他不会原谅她的,世世代代都不原谅。

荷西走后,三毛曾直接跟父母谈过“死”的问题,老人反应让人心酸

三毛

三毛突然后悔自己对着父母说了这么一番话,这是多么残忍一件事。哪怕她已经打掉了这个念头,父母的心里恐怕也已经烙上了伤疤和恐惧,时刻要提防着,也许哪天她便真的去了。她说要忍着对荷西的疯狂思念,对父母还有未尽的责任,不能任性。然而也许是这痛苦已经超出了她的承受力度,1991年,她终究在无人的深夜追随了荷西而去。

参考文献:

《生命与爱》

《撒哈拉的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