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看完《肖申克的救赎》,为何感觉没有想象中那么惊艳?

霜月故事


《肖申克的救赎》不是快速消费的影片,它是需要用心慢慢感受主人公的心理情感的。影片主人公安迪本是个银行家却因被指控杀害妻子和情人判无期徒刑。在监狱里结识了好朋友瑞德,在长达四十年的监狱生活里,安迪从未放弃出逃,他内心满怀希望,他精心设计出逃计划,最终和好朋友瑞德在太平洋海滨相会。所以这部影片着重突出“希望”二字,一个被判无期徒刑的罪人每一天都度日如年,但内心却一直渴望外面的世界,他从未想过放弃,在如此冰冷专制的肖申克监狱内,有着一个内心充满自由与渴望的青年,这是多他自己最有希望的救赎,终于这道希望之光砸向了安迪,让他终于摆脱牢笼,拥抱光明和自由。其实这也是导演的意图所在,影片蕴含着导演的思想和美学,他希望能通过此部影片告诫众人要心存感激与希望,光明终有一天会来临!



妮娜撩电影


我已记不清花了多长时间才看完这部电影,感觉过了很长时间。刚开始,我觉得这部电影并没有别人说的那么好,和其他电影一样,一样的开头情节,一样的故事描述。可是,我坚持看下去,渐渐地,我感觉自己已被它深深地吸引住了,如同往昔深爱的人,她身上的一切都充满魔力。尽管到了午休时间,我仍要坚持把它看完。

看完后,什么感觉呢,我总感觉自己向听了一堂生动的课,课后感觉自己知道的实在太少,或许我是在与一位哲人聊天,他对生活的见解深深吸引着我。看完后,我不仅为其中的故事情节所打动,更为这部电影解读人性的力度而感到震撼。

其实,在我看来,生活不就是一座无形的监狱吗?不知是犯了什么罪,我们就这样被审判为无期徒刑。用电影里的一句话所说,在这座监狱里的所有犯人都是无罪。但是,我们判了无期这是事实。生活在这座监狱里,最可靠当然是最有用的就是时间。每天,我们都会无事找事做。刚开始,我们会感觉很痛苦,毕竟自己一下子就失去了自由,失去了外面世界的一切。头一天晚上,将是我们最难熬的时刻。有许多人会在这一天晚上哭鼻子,闹着要回家。可是,这如典狱长所说,从进入这里的一刻起,生命交给他们,希望留给自己。每天的生活都是那么的体制化,随着时间的延长,我们如果不充满希望,那么可能就要在监狱里度过余生了。

在监狱里,我们会遇到很多人,许多形形色色的人。在这些集体里就藏着重获自由的希望。这部电影里的主人公安迪就做到了这一点。虽然,刚开始来的时候,他不与人交流。但过了一个月之后,他终于打开了话匣子,与监狱里的同事交流。其实,在我看来,他不是不说话,而是在观察周围的一切,紧接着考虑自己该怎样去适应周围的环境。他首先找到了有求必应的瑞德。有求必应,这四个字很重要。它能代表你走向成功所要用到的一切有形的工具。其实,从进入牢房的第一天起,他就开始规划自己以后的道路。是终日游手好闲的过,还是满怀希望的过?在找到合适的伙伴后。主人公安迪就决定开始实现他的宏伟理想。

在这个人生里,要想在困境里成长,我们就必须具备三要素:希望,计划,人缘。一个有希望的人,绝对是一位很成功的人,在这部电影里,男主人公安迪从一开始就充满了希望。虽然自己是判了无期徒刑,但是任何外在因素都不能阻止他实现自己的理想,有希望就有成功的渴望,千万不可轻视希望所蕴涵的力量。尽管在生活当中,我们会遇到许许多多困难和险阻,但是这一切也许是自己前进的阶梯。

有希望只说明有前进的动力,但接下来的路还很长,我们该怎么走,还是由我们自己决定。这就要求我们有一定的计划性,切不可蒙头乱撞。从这部电影里,我们能得到很好的启示。主人公安迪在一个月后他就开始实施他的计划。这计划可是一时的头脑发热,它的制定,可是经过一个长期的过程。透过时间与高墙的限制,他似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来看未来。他所做的一切,在别人看来都是令人不可思议的。无论是坚持不懈地给州议长写信,索要一些书籍。还有,他通过这种方式与外面的世界保持联系,以至于自己不脱轨太严重。

具备了前面那两个要素后,要想成功,他必须要有很好的人缘。人,毕竟是生活在社会之中,不可能单独存在。即使在高高围墙下的监狱里,要想成功越狱,就更不能单靠自己一个人的力量。一只手指是没有力量的,但是五只手指聚在一起就是能击打出去的拳。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作为其中的我们,有时需要一双会过滤的眼睛。在这部电影里,男主人公安迪怀着一颗无比真诚的心与其他人交往。最令我记忆犹新的是,他们一起在外面出劳力时,他无意间听见狱警的谈话。而且谈的是他所擅长的理财。这就是机会,这就是上天的青睐。

尽管可能会有生命危险,但是是机遇就不得不一试。同时,如果没有十足的把握,他是不会去的。同时,他也提出:若成功的话,他将给他的同事每一个人一瓶啤酒。他知道,一个长期呆在监狱里的人,所追求的不是高楼大厦或十分昂贵的东西,一瓶啤酒也许就是他朝思梦想的东西。通过这件事,他是怀着一颗无比真诚的心与狱友交往的。当然,他也获得了狱友的帮助。如果没有一把铁锤,他是不会凿出一条逃跑通道的;类似的事还有很多。比如说,他默默无闻地为典狱长洗黑钱,夜以继日,有十几年之久。哪个领导不喜欢为自己孜孜不倦工作的人?同时,他也得到了许多别人根本就不想的待遇。毕竟人与人之间是相互的。

生活,就是一座监狱。在监狱里,我们该怎样去生活?这部电影已经给我们答案。

至于为什么自己看着觉得没那么惊艳,可能你对生活的感悟还不够吧。




猪猪影视厅


肖申克的高墙,也正是代表着这种社会的种种束缚。墙内,是我们所处的真实社会,我们生活在高墙之中,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

典狱长诺顿:权利的象征,游戏规则的制定者;

预警队长拜伦赫德利:权利的拥护者,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甘做帮凶的人;

好友瑞德:吃透了社会规则,能够合理利用规则,为自己谋利的人;

图书管理员老布:特定的体制内,才能找到自己的价值,螺丝钉;

考学的汤米:敢于拆穿谎言的人;

海伍德们:平庸者,逆来顺受的大多数;

姐妹帮:恶人,但同时也受制于当权者;

高墙之外,象征着自由与希望。似乎我们每个人,都会站在高墙边上,仰望着窗外,向往蓝天一片。自由与希望。

我认为这部电影真正的主角并不是安迪,他从不需要被救赎。真正被救赎的是谁?没错,是他的好友瑞德。瑞德的幸运是他遇到了安迪。在安迪到来之前可以说已经被几十年的牢狱生活消耗殆尽“这些墙很有趣,刚入越的时候你痛恨这些周围的高墙,慢慢地,你习惯生活在其中,最终你会发现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这就叫体制化。”很明显瑞德是被深深地体制化的一员。在之后又告戒安迪“希望是一个危险地东西”但是你会发现瑞德也在慢慢改变“我们坐在阳光底下,感觉自己像是自由人。见鬼,我们好像就是在修自己家的房顶。”阳光洒在肩,仿佛自由人。瑞德在后来变得敢于去希望,在安迪越狱之前,他满怀着希望地对他说“还有,安迪,如果你真的到了南方,请在太阳下山以后,请替我摸摸沙子,看看星星,在水中嬉戏,感受完全自由地感觉。那一刻瑞德似乎重新燃起了对外面生活的希望和对自由的渴求。但在他出去后很不幸他还是没有摆脱那该死的体制化“不打报告我一滴也挤不出来”说实话当看到瑞德像老布那样站在桌子上时,我的心惊了一下,不过很高兴后来他最终说出:“我希望可以越过边境,我希望安迪在那,我希望能见到我的朋友,同他握握手,我希望太平洋和我梦中所见的一样蔚蓝,我希望.....”那一刻我感受到了瑞德身上如同安迪成功越狱时的释然,从内心中打碎那把枷锁的解脱。





大力出张伟


《肖申克的救赎》是由弗兰克•达拉邦特执导,蒂姆•罗宾斯、摩根•弗里曼等主演。

该片改编自斯蒂芬•金《四季奇谭》中收录的同名小说,该片中涵盖全片的主题是“希望”,全片透过监狱这一强制剥夺自由、高度强调纪律的特殊背景来展现作为个体的人对“时间流逝、环境改造”的恐惧。

安迪被指控杀害妻子及其情夫而沦陷于高墙之内的监狱生活,这就意味着自己将在肖申克监狱里度过余生。然而人类与生俱来的本能就是崇尚自由,有多少人的性格在高墙内的监狱生活被磨灭,安迪的难能可贵之处就是始终没有放弃梦想,每天都在为了自己的逃跑计划做准备。

一把小锄、一张海报就成了安迪救赎的工具,在狱友瑞德看来需要600年才能完成的事情,安迪却只用了20年。谁能想象的出安迪在监狱里的日日夜夜是怎样度过的,是恐惧与希望并存,是只要坚持下去就能重获自由的希望,只要坚持下去就是对自己的救赎。任何事情只要坚持了,就一定能成功。

典狱长把自己当做上帝一样主宰着肖申克监狱。安迪利用自己的才能从帮着狱警逃税,到成为典狱长的洗钱手,这才是他在监狱里真正的成为了罪人。在安迪得知杀害妻子及其情妇的真凶之后,安迪再一次相信了体制,但绝望的是典狱长并没有帮他找出真凶,反而杀害了知情者,这让安迪再次崩溃。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安迪选择了离开,重新获得了自由。

这部剧的观感带给我们更多的是思考,对成功与失败的思考,坚持与放弃的思考。人被困难绊住了不可怕,可怕的是你想放弃。

影片最后的一句经典台词:“希望是件好东西,也许是世上最好的东西,好东西从来不会流逝”。








蓝海视界


经典的作品不等于通俗的作品,不需要每个人都懂得欣赏。

在我看来,影片在安迪揭开牢房海报的那一刻,才是整部影片的精髓所在。也是最让人惊艳的地方。

惊艳之一:生命中毅力诚可贵。

安迪入狱的第一天起就定下了坚定的信念——用锤子凿石墙!这个被阿瑞看做0年的工程,安迪用了20年就完成了。可谓是滴水石穿,两三米场的钢筋水泥在一把小锤子和20年的毅力前,就如那张海报一般一捅就破。当然,另一位主人公阿瑞也有着不屈的毅力。40年的等待,等白了一头黝黑的头发,等皱了朝气蓬勃的面庞,但等不掉的是乐观,镇定的心态。最终他的豁达、信念,使一个无期罪犯40年就出狱了。

惊艳之二:生命中智力诚可贵。

看完本片,我们无不赞扬安迪那睿智的头脑。安迪在短短20年间完成了许多不可思议的事:为人不知的凿开水泥墙;帮监狱长“洗钱”使其无法自拔;借监狱长之手做出一个有名无实的“人物”;开办属于自己的图书馆——真是一个传奇人物。如此说来,不可能的越狱又何谈“不可能”

惊艳之三:生命中希望诚可贵。

影片中安迪与阿瑞的对话实称为经典。影片前半截阿瑞说,希望是危险的,它会把你越拉越深。安迪成功后,他说,希望是美好的,有了它才有动力。没错,希望是一切的动力。安迪心怀希望,他才会在逆境中爬向自由,尽管他的安全只能寄托于一张海报,尽管8000天如一日地担心,劳累,尽管要在下水道爬行几英里。

生命的种种可贵在”肖申克的救赎“中都体现了出来。有了感悟,才有阿瑞每隔10年的人生态度变化;有了勇气,才有最恐怖的监狱头头请安迪喝酒;有了乐观,才有这一对死党乏味而有趣的监狱生活——

总而言之,这部影片绝对说的上是一部经典之作


老衲说电影


很简单,“因为你没太多的生命经历呀”!

1. 判断一个人文作品(绘画、雕塑、小说、电影、戏剧.....诸如此类)的伟大与否,我认为有一个标准是可以列入的,就是看这一作品能给“受众”带来多大程度的“共鸣点”,“共鸣点”这个词也许不太确切,能激起“回忆、看法、情绪”这些都算“共鸣点吧。而”共鸣点“的激起,需要两个方面——”作品“和”受众“契合才好。 作品“只能提供一系列的”隐含激发点“,”受众“提供一系列”触发基础“,两者相遇,在一定条件下,才会是一个”共鸣点“。这也是为什么一个”作品“在同一个人不同时期去感受,会有不同评价的原因。而一个普遍被赞誉的”作品“,则是一个含有最多或者最基本“激发点”的作品。这一点先提供给你做一个评判作品的参考。

2.其次,列举一些我感受到的“共鸣点”吧。

“监狱“,“人生就是一个监狱”——无非是监狱的大小和条件罢了。原生家庭、生活小环境、社会大环境、民族、国家、乃至地球,不都是一个个范围不同的监狱吗?同样的“监狱”条件,不同的人去如何面对? 这已经是一个潜藏的激发点了。瑞德对监狱的描述“你一开始会抗拒这里,慢慢你会适应这里,最后你会舍不得离开这里”,人生也是如此----哭着来,哭着,哦,至少是不舍得离开。

“自由”,自由的定义是什么? 想干嘛立刻就干嘛算是自由吗?也许只能算“跟随自己的本能”。自由的定义至少有两个——“当我的本能要我做一些事情的时候,我可以不做吗?”和“当环境不允许我做什么的时候,我可以做到吗?”。在楼顶,安迪走向警卫队长的那个瞬间,他应该克服了逃离恐惧的本能。在播音室,他不顾一切的开始播放音乐的时候,他知道自己是“自由的”。

“希望”,据说潘多拉魔盒留下的唯一解药就是“希望”,瑞德说”希望很危险“,安迪说”希望是好的“。所以,”希望的好坏,需要看你努力的程度“——这才是这部电影最大的”鸡汤“。


影视夸克


我和你的感觉是一样的

《肖申克的救赎》我很早就看过,单单从高智商的越狱题材电影的角度来看,已经算是一部经典的电影了,但是为啥看完给人感觉没那么惊艳呢?原因是,它被网友们神话了!

网友们给它戴了一顶又一顶的高帽子,甚至有的评价已经上升到了感悟人生的高度!就是一部高智商的越狱剧,主人公本身设定就是高智商的顶层精英人才,并且他所有的才能在狱里,又很巧的都能用得上!现实中会有这种事吗?用这种虚构的电影情节来感悟人生是不是很荒唐?另外一个普通人去感悟一个顶层精英的人生,我想说,你够得着那样的人生吗?够不到又如何去感悟?全剧里能让你去感悟的就一个,主人公不懈努力的挖洞,难道就一个不懈努力的挖洞就让你感悟人生了?如果这样就感悟人生了,那你身边很多人,事,都能让你感悟人生!其实都不是去感悟主人公的人生,而是都在羡慕主人公的人生!

网友们从崇拜到神话再到入魔

有很多人,物,事,都是这样被捧杀致死的。本来就是一部经典的越狱题材电影,生生的非要强行加上各种莫须有的光环,这样就会误导后来观看者,所以看了之后就会有没啥惊艳的看法了!


傢侑娘仔


可能是因为我们现在越来越像活在肖生克里边的监狱中,看到有人追美好反而觉

得他很另类。你可以想象一下:

1949年的春天,安迪凭着自己的专业知识,让“同事们”在屋顶喝上了啤酒,阳光洒肩头,仿佛自由人。至于他,不喝。应该是从酒后妻子被杀就再也没喝过吧。

一个地洞,用小锤子多久能挖通?大家认为需要600年,安迪的答案是19年。

这是为数不多没有女主角的电影。但是,当看到典狱长用手撕开海报,发现洞之后,有另外一种爽。

安迪逃走后,狱友在吃饭时仍然会偶尔提起他在的一些片段,更多的是感慨吧。瑞德说,当回首前尘往事,真想和年轻的自己好好讲讲道理。可是,他不见了。小说里面说了,他的逃走有很大的运气成分。可是,他值得拥有这份运气。

我们都生活在肖申克里面,某种制度下的工作,无限的刷手机短视频,死气沉沉的家庭关系……更可怕的是,我们已经习惯了这些“正常”的生活,所以在我们看到肖申克的经历时更像他的狱友心态:麻木。习惯了周遭的一切,害怕变化,可能正是这种心理让我们觉得看这类电影感受不深。


歪果仁kan中国


人们对文化作品的欣赏都是有层次的,有的人层次高些,有的人层次低些,有的人能欣赏名画,有的人能欣赏女优,在电影里也是一样的,欣赏能力特别优秀的人很少,特别差的人也很少,大部分人都处在一个一般的水平上,《肖申克的救赎》为什么广泛受到大众的欢迎呢,因为它们最接近大众的欣赏水平。所以你不太觉得惊艳也不奇怪。

我依稀记得《肖申克的救赎》中,我印象最深的画面,那是出狱后的老图书馆管理员上吊自杀。他眼神的空洞,表情的木然像一根针插在我心上,让我的心惊的喘不过气。书中曾有那么一段话:在肖申克的日子里,有时候,他们会饶你一命,但是却夺走了你的灵魂。

曾经,肖申克里有一个叫波顿的人,他在牢房里养了一只鸽子。波顿出狱的前一天,他把鸽子放了,鸽子姿态潇洒的飞走了。但是,就在一星期后,在监狱运动场的角落,看见那只鸽子像粪土一样躺在地上。很多人,因为在肖申克的墙里生活了太久,他们再也无法适应墙外的生活。

芸芸众生,像我像你这样的人,刚刚经历高考,高中的高强度学习,紧张乏味又不失刺激充实。脱离了高三的所谓苦海,迈入大学的所谓天堂,时间较高中而言,的确是充裕的多,但是为什么会在一瞬间有一种失落一种彷徨一种不知所措。

一位学长告诉我,无聊是大学生活的常态,习惯就好。可能对我而言高中是再也回不去的肖申克,那里没有草长莺飞,没有姹紫嫣红,却有欢声笑语,有为了一个目标共同奋进的群体。它虽然没有赋予我们灵魂的洗礼,但却给了我们实现自我的机会,让我们每一个人在每一个旧时光,挥洒汗水,砥砺前行。这样的所有人为了一个目标努力奋斗的场景再也没有,只有怀念。


米饭orz


不惊艳的原因主要有四个:

  • 人物设定。主人公安迪一上来就蒙冤入狱,这其实是一个常用的编剧技巧,就是开篇就把人物置于弱势地位或者绝境,以唤起观众的同感,增加人物的感染力,同时为人物命运变化制造悬念。随便举个例子就很多了,例如《荒野生存》、《少年派的奇幻漂流》、《阿甘正传》,甚至是新晋奥斯卡最佳影片《寄生虫》等等。上述影片无一不是把角色置身于观众难以体会的绝境之中,赋予其观众无从感受的经验,然后慢慢进入剧情。如果大家留心的话,很多电影的人物设定都是这个思路。
  • 人物关系。核心人设确定之后,就要围绕他设置其他角色。一般来说,有两类角色是必须要有的,一个是敌人,一个是盟友,这个理论在很多编剧书里都讲过。具体到《肖申克的救赎》这个片子,盟友就是瑞德,而且瑞德是个神通广大的家伙,能够给安迪提供越狱用的所有东西,让剧情合理化,片尾处的重逢则将主题进一步升华。另一个盟友是布鲁斯,他获释之后在监狱外自杀,不但让观众加深了弱势人物身上的共感,而且推动了剧情,让安迪更坚定其越狱的决心。如上两个盟友对剧情和主题都起到了很强的推动作用。敌人就是那伙儿虐待安迪的变态狱友,他们加深了观众对安迪的同情,并会不自觉地把自己置身在安迪那里,以加深影片的感染力;另一个敌人是监狱长,他充当着最后通关要打的大boss角色,是所有悬疑冒险类电影都必须要有的。如上人物关系设置基本是所有电影都共通的,《肖申克的救赎》也没有例外。
  • 故事节奏。影片的节奏也很符合商业片风格。情节线跳跃自然流畅。例如安迪刚入狱就遇到变态狱友,然后变态狱友被打残,然后出现了能够帮自己洗清罪责的小伙子,然后小伙子被狱长谋杀,然后布鲁斯出狱自杀,然后安迪坚定越狱……影片剧情张弛有度,时刻牵动着观众,显示出极强的情节掌控力。
  • 主题思想。影片主题思想虽然能够通过剧情给予观众极强的震撼,但是总体来说还是比较口号,而且很多其他商业电影都有类似的主题倾向,就连《变形金刚》、《复仇者联盟》等爆米花电影也有相似的主题。

综述,《肖申克的救赎》原著故事作者斯蒂芬·金本来就是个商业作家,所以,改编而成的这部电影也只不过一个成熟的商业片罢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