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這種刑罰太過殘忍,連創造“人彘”的呂后都看不下去


這種刑罰太過殘忍,連創造“人彘”的呂后都看不下去

夏桀

“菹醢[zū hǎi]”是古代酷刑之一,“菹”意為切碎,“醢”是一種肉製成的醬,菹醢即把犯人剁成肉醬。

菹醢酷刑起源於夏朝時期,最早被處以菹醢酷刑的是夏桀時期的大臣關龍逄。

戰國時期的著名詩人屈原在《離騷》一詩中提到:“后辛之菹醢兮,殷宗用而不長。”

說的就是夏桀將大臣關龍逄處以菹醢酷刑,商朝的紂王也曾使用過這種酷刑。

《史記》記載:“九侯有好女,入之紂。九侯女不憙[xǐ同“喜”]淫,紂怒,殺之,而醢九侯。”

“九侯”又稱“鬼侯”,是商紂王在位時期的“三公”之一,另外兩人是西伯姬昌(即西周初年的周文王)、鄂侯,三人共同輔佐紂王。

九侯的女兒被紂王納入宮中,因為九侯女不喜歡打情罵俏,狐媚惑主,惹得紂王發怒,竟然把九侯女殺掉,將老丈人九侯施以菹醢酷刑,剁成了肉醬。

“鄂侯爭之彊,辨之疾,並脯鄂侯。”

鄂侯為九侯辯解,據理力爭,被怒不可遏的紂王殺死,做成了肉乾。

《呂氏春秋》也有類似的記載:“昔者紂為無道,殺梅伯而醢之,殺鬼侯而脯之,以禮諸侯於廟。”

“三公”被無道的紂王除掉兩人,輔政的大臣就剩下西伯姬昌。

姬昌“聞之竊嘆”,聽到消息暗自嘆息,被崇侯虎發現後給舉報了。

這種刑罰太過殘忍,連創造“人彘”的呂后都看不下去

姬昌與姜尚

紂王就將姬昌囚禁在羑[yǒu]裡(今屬河南湯陰縣城北九華里處)。

《帝王世紀》記載:“囚文王,文王之長子曰伯邑考,質於殷,為紂御,紂烹為羹,賜文王……”

紂王囚禁了姬昌,將其嫡長子伯邑考留在身邊做人質,任職御者,用現在的白話說,就是紂王的小車司機。

某一天,伯邑考不知做錯了什麼,就被紂王給烹煮製成肉湯,派人賞賜給姬昌,還說了一句具有嘲弄意味的話:“聖人當不食其子羹。”

——聖人是不會喝下自己兒子肉做成的肉羹的。

姬昌最終還是喝下了肉湯,紂王聽了使者的彙報,從此放鬆了對姬昌的警惕,他認為姬昌算不得什麼聖人,於是說:“誰謂西伯聖者?食其子羹尚不知也!”

——誰說西伯姬昌是聖人?他吃了自己兒子肉做成的肉羹還不知道呢!

姬昌後來反叛朝廷,自稱周王,史稱周文王,以嫡次子姬發為儲君,周武王姬發在位時期,滅掉了商朝。

春秋戰國時期,依然有很多關於菹醢酷刑的記載。

《禮記》記載:孔子的弟子仲由(字子路)在衛國內亂中被殺害,受到了菹醢酷刑。

孔子得知弟子仲由被“醢之”的消息,把家中的肉醬覆蓋起來,不忍食用。

這種刑罰太過殘忍,連創造“人彘”的呂后都看不下去

孔子

春秋時期,受到菹醢酷刑的還有宋國弒君的南宮萬、猛獲、齊國叛臣夙沙衛等人。

秦朝時期,最嚴厲的刑罰是腰斬,沒有菹醢酷刑,漢朝初年,菹醢酷刑死灰復燃。

漢朝初年延續了菹醢酷刑,《漢書》記載:劉邦誅殺梁王彭越,“盛其醢以遍賜諸侯”,成為震懾諸侯王的一種手段。

漢初刑法規定:“當三族者,皆先黥、劓、斬左右止,笞殺之,梟其首,菹其骨肉於市。”

罪當夷滅三族的人,都是先在面孔刺字,而後割去鼻子,斬斷四肢,鞭打後砍掉頭顱,再將屍體剁成肉醬,放在鬧市示眾。

漢惠帝劉盈在位時期,認為菹醢酷刑過於殘忍,於是決定廢除,還沒有召集大臣商議,惠帝就去世了。

呂后稱制時期,詔令取消菹醢酷刑,但是菹醢酷刑依舊深深烙在人們的腦海之中。

這種刑罰太過殘忍,連創造“人彘”的呂后都看不下去

呂后

漢景帝時期,膠西王劉卬[áng]參與叛亂,失敗後叫囂:“敢請菹醢之罰!”

後來他自殺了,沒敢親自嘗試一下。

漢朝以後的戰亂時期,菹醢酷刑偶爾出現,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時期,再次正式宣佈:廢除菹醢、腰斬等傷害肉體的酷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