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為什麼城市人都不願意找農村媳婦?

天天大致


我來講講我的理解吧。我老公是我大學學長,並且是我們班的班主任助理,所以他在我們入學前就有了我們班的信息表。我們是工科,女生比較少,七十來個人一共16個女生。他在我們報道前就按照我們的信息表劃出來了城市戶口的女生......我是其中一個,當然這也是我們倆後來在一起以後他告訴我的。他跟我說,他媽媽明確跟他說過不可以找農村的女生。(我公公婆婆都是有正式工作的人,老公姥爺是那個年代的大學生,家裡近三代人基本都是吃公糧的)他們認為(當然還是有很多很樸實很優秀的農村人的,只不過以下這些情況相對城市裡幾率大些):1.中國傳統的門當戶對思想造成城市人不願意找農村姑娘,認為生長環境的不同,會在以後的生活中造成更多的問題。2.原生家庭的問題。農村姑娘父母大多沒有什麼文化,父母的很多東西也會對子女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農村姑娘獲得較高學歷的可能性相對要低一些。還有農村有很多風俗習慣,講究的東西多,比較麻煩。3.農村的媳婦兒往往意味著高彩禮,和重男輕女的思想。像樊勝美那樣的家庭幾率相對大些。娶了農村媳婦兒相當於取了她們一家,壓力大。而且農村父母收的彩禮大多不會給女兒,也不給女兒添嫁妝。而且還有很多農村父母甚至讓男方借錢給彩禮,把女兒嫁過去跟這一起還債。城市裡面女孩兒一般不會要高彩禮而且父母也會給嫁妝,這樣兩個小年輕婚後的生活會幸福很多。像我和我老公的情況大致就是這樣。他們家買房買車裝修我爸媽買傢俱。他們給了9.9萬的彩禮我家給了12萬的嫁妝這些錢我父母都給了我。這樣我們在婚後就有了一定的積蓄,生活的比較安逸。4.農村的父母大多認為照顧孫子輩是男方父母的事,男方父母壓力大。而城市裡父母大多對於孫子外孫等一視同仁,如果是獨生女更是會樂於照顧隔代人。5.城市父母大多都有退休金,這樣子女的贍養壓力相對較小。甚至還會自己出錢幫助小兩口,這對於剛立足於社會的小家庭是很大的幫助。

以上是我總結的五個主要原因,當然並不是所有的城市人都這樣想,也並不是農村人都是我總結的這樣,只是這些群體大部分會是這樣子。

再拿我身邊的同事的舉個例子吧。我身邊有兩個女同事吧。一個父母有工作家是市區的獨生女,家裡房子好幾套,車也有兩三輛,人性格也好大大咧咧的。當時給我說的是她結婚的時候女方買傢俱裝修,父母添一倍彩禮給他們,當然她自己也有屬於自己的房子和車子。另一個同事家是農村的,有一個弟弟。她爸不正經掙錢,還經常跟剛工作沒兩年的她要錢,吵起架來讓她還她上大學花的錢。據我所知她農村家裡的房子是她父母借錢蓋的,家裡所有的電器傢俱都是我這個同事買的,這些她才工作一兩年的時候事了,自己根本攢不住錢也無法為自己生活,衣服一看都是很廉價的那種。這就算是我所列舉的情況裡比較典型的兩個例子了吧。


小呼呼呀


有時候,感覺不願意找農村媳婦就是一種偏見吧,很多人一聽農村媳婦,就感覺好多毛病,其實,有些是自己的想象,也有些是自己嚇著自己了。

我們單位一個小夥子,找的就是一個農村媳婦。

這個小夥子有倆個姐姐,父母都有工作,他找了個沒有工作的農村媳婦,家裡人當然極其不願意。可是,生活了十多年過去了,他們生活中的麻煩竟然全是來自於男方家庭。

他們結婚後,男方父母心懷不滿,倆個姐姐非常氣憤,於是,也不願意跟他們來往。他們條件再好,也不會伸手幫弟弟一把。

比如,一結婚,他們就聲稱“不用改嘴,一輩子叫叔叔阿姨我們也不管!”

“既然沒工作,就自己看孩子!”

“家裡住不開,沒錢給你們買房子,自己到單位宿舍住去吧!”

“老人腰不好,不能伺候月子”

各種白眼和不搭理,經常蜂擁而至。

等等。

這個農村媳婦可以說,在他家真是受盡委屈。有時候孩子回去,他們也裝看不見,於是,孩子從來沒有主動說去奶奶家姑姑家玩,因為不自在。

每每他們有什麼事,幾乎全是農村的孃家幫扶的。

伺候月子,老丈母孃來的。

他們後來湊錢買小房子,都是農村的孃家人湊的錢。

孃家人給做的被褥,打下新鮮糧食也給他們。等等。

好多年過去了,農村媳婦自己開個小店,生意紅紅火火。

為了讓人家看得起,她努力培養孩子,孩子考上了985大學。

現在,竟然是婆家人,主動伸出和好之手,要他們“家來吃飯哪!”

“怎麼不來家呀!”等等。

至於農村親戚愛來打擾,在他們家,就沒有這種事。反而是經常給他們幫忙。所以,很多時候,真就是妖魔化了,農村人也不是那麼就愛佔便宜的。人家也有自尊心好不好!


Longsuixinyuan


觀念不一樣,是最大的麻煩,我認識的人是普通人,他一家是工人父母退休有退休工資,他老婆是農村的打工妹,沒工作,他每月3000多,剛結婚不久,女方沒要財禮,男方全部包完,婚禮過程女方改口費紅包將近3千至4000.兩口子在婆家吃飯,生活費1000元男方還剩2000元,前天買了鞋給女方花了300.又給女方500.零花,還剩1200元,女方說要給老丈人買菸又給了800.女方給自己的姐姐說了,姐姐就打電話給親家說給的太少了,出言不遜,挑撥離間妹妹,妹妹太傻就聽信了姐姐的話,覺得自己有多麼的漂亮,在我們旁觀者看就是一普通人,家是農村的,初中畢業,個子1.48米就在餐館端盤子,和男方一樣,不分上下,我們覺得很般配,女方姐姐就覺得自己妹妹要找有錢人家,可是有錢人家會找你嗎?人家還想找大學生,漂亮的身才高的家庭好的,


健康是福216019320



在我的以前想法裡,也是不願意讓兒子找一個農村媳婦的。

首先,農村的教育水平普遍較低。雖然也是本一本二畢業,但其文學素質,審美與音樂素質等,都明顯低於城市的孩子。尤其是說話能力,更是難以讓人恭維。

二是家庭條件較差。農村家庭

,供養一個大學生確實不易。孩子大學畢業了,卻花光了家裡的所有積蓄。到女兒出嫁時,根本拿不出什麼嫁妝來陪送。

三是養老擔子重。農村的老人,大都沒有退休金。必須靠子女的收入來奉奍。如果孩子收入一般,那會增加多大的負擔呀。

四是麻煩多。親戚住院,大人逛街,進城辦事,都會來家裡做客住宿吃飯。使人疲於應酬,無法擺脫。

五是有了小孩,農村的人都只管孫子孫女,對外甥外甥女,是基本不管的。這就增加了城市老人的負擔。


四是借錢的人多。在農村的七大姑八大姨的很多。每當修房蓋屋,買房買車,看醫治病,娶媳婦打發閨女,動轍張口借錢。如果不借,傷了和氣,每次借了,又不知道何時能還。

後來,我的兒子也是相中了一個農村女孩。其實也沒有這麼麻煩。嫻淑懂事,勤奮節儉,對我們老人也是特別尊敬孝順,比起城裡女孩的嬌柔造作,還是不知道要好許多呢。


石韮花開放的季節


娶農村媳婦!誰娶誰知道!我就是一個受害者,我老婆是老大,我娶了她還要養她們家父母,小妹妹,小弟弟,搞的我這些年毫無積畜!還拖累我的父母!我這個兒子沒給我的父母一分錢!老是找父母要錢!去趕老婆家的七大姨,八大舅的禮金!我小舅子還知道感恩!小姨子和她老公現在混好了,就知道顯擺,有點看不起姐姐和姐夫了!岳父前幾年死了,岳母跑到我家長住,家務事不做,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我老婆和我兒女伺候她,但是她到她兒子,二女兒家家務事搶著做,兒媳很刁蠻,二女兒是她的心中寶(自小身板弱),就知道使喚大女兒,我老婆說:她五六歲在家裡做飯,十歲洗全家衣服,還要照顧弟妹,有個閃失就要捱打!這個岳母我該怎麼辦!老婆愚孝,愚忠,岳母吃定了大女兒和我們家了!我十分後悔這個婚姻,可惜晚了!


康正日


城裡人是絕不願意娶農村女的,幾個原因:第一、三觀不一致,包括婚姻觀完全不一致,城裡的父母在婚姻方面希望孩子幸福,因此都往小家庭注入,農村女的父母則希望多從婆家要彩禮、要房子等等,根本不在乎孩子未來的幸福。這個根本沒法調和,農村的父母很少念過書,看問題的方式在城裡人看來很奇怪,但還振振有詞。

第二、農村父母一般都重男輕女,所以,一般農村女都有個弟弟,之後的故事不用說了,一個又一個“扶弟魔”都產生在農村,最可怕的是,長期在這樣的家庭薰陶下,這些扶弟魔姐姐也認為這是正常的,“我就這麼一個親弟弟,我幫幫他怎麼了?”這話熟悉不?怎麼反駁?

第三、農村父母沒有社會福利保險(沒有退休金養老金),這導致從一開始就以功利性思維養孩子,即“養兒防老”,孩子長大後,就用道德綁架約束孩子,結果就是不管孩子發展成什麼樣都得向孩子“索取”,給孩子造成巨大的經濟負擔,孩子一反抗,就開始“我就養了個白眼狼”“我沒你這樣的兒子(女兒)”等等之類的話

第四、農村的親屬過多,又好面子,小兩口或婆家在城裡接待不過來。

總之,我雖然不是一線城市,只是一個普通準一線或二線城市,但我身邊的人,包括兒子的同學家長,叮囑孩子都是不能農村的女朋友(去年上的大學,開學大二),我又加了一條,不能找有弟弟的。兒子牢記,現女朋友即不是農村的,也沒有弟弟,我很欣慰。


一杯陳年美酒


我結了八次婚,其中有五任妻子都是農村的,三任妻子是城裡的人。首先說農村的,她們最大優點是勤儉持家,容易滿足,不攀比不虛榮,只要對她們親切和藹一點,大都感動得不要不要的,但是也有一些難以改變的地方,比如說穿衣打扮方面,就不怎麼愛講究,你給買的時尚的衣服,幾乎放櫃子裡面幾年都不穿,還說穿這麼樣不自然。還有就是外面有應酬,總是扭扭捏捏不大方,內心自卑。在家庭衛生收拾方面卻不盡相同,老大老二(都是農村出身)就特別會做衛生會收拾打理,弄得每天回家舒舒服服的,但老四老六就不行,隨隨便便,一搞幾天不洗碗不洗衣服那是經常的(老四主要還是身體欠佳經常吃藥)。再說城裡的前妻,幾乎如出一轍完全換了樣子,結婚前兩年還算規矩,之後就有點範毛痞了,每天不畫個妝那是不下樓的,就是出門了你也不知道她哪裡更不知道去幹什麼了,手機那是半年換一次,花錢如流水從不手軟,今天這個換了車明天那個換了別墅羨慕的要死,哪兒高檔往哪兒去,說實話,男人再會爭錢再有本事,像這樣那是撐不住的,時間長了就難免起矛盾,換了誰都過不長久。還好老三文化程度高一點,自己也有工資什麼的,為人處世算是有修養的了,和老三一起生活四年是最舒心的,可惜最後因為孩子問題離了。老七也算是農村的,人很年輕,家裡條件不錯,和我結婚前爹媽死活不肯,但後來成家了也還算可以,反正一個孩子,都是心肝寶貝,可就是這個老七,把我給折騰苦了,從小在農村長大的後來又到城市待過兩年再在城裡成家,集膨脹、張揚、敏感、自私、霸道、嬌生慣養於一身,每個月不鬧個天翻地覆是不會罷手的,最後還是因為代溝和三觀問題分道揚鑣了,現在的老八,在城裡出生城市人,早年在國企上班,受過正規的集體的教育和薰陶,是個比較成熟穩重的女人,做事也很有分寸,反正也不年輕了,盼望能攜手到老。生活真得不易……。


傻瓜123321123321


這個問題擱以前年輕的時候真的不太懂,覺得哪裡都無所謂,可是如今越來越覺得以前老人們講的前車之鑑啊,真的是一個個應驗了。

要說城裡人不願找農村媳婦,還是有原因的

第一,門不當戶不對。以前覺得長輩們常跟我們講,結婚一定要講門當戶對,當時覺得真是老思想,這都什麼年代了,可隨著見得經歷的多了,越來越覺這真的很重要,門當戶對了,兩家人實力相當,就不會有弱的攀附強的,窮的攀附富的一說,這也就預示著夫妻雙方實力相當,給未來共同生活,找到了平衡點,也就不太容易出現婚姻危機。

第二,取了農村媳婦等於娶了全村人。這個可能出現在一部分人身上,就是說,農村媳婦嫁進城裡,本身就是家裡人值得在村裡炫耀的,就像進了鳳凰窩,如此以來,村裡人去城裡有事很容易就想到這個鳳凰,或者要你幫忙辦事,或者去你家住兩天,加上丈人在村裡的面子問題,也不好一口回絕,一來二往,家裡成了賓館。

第三,農村媳婦的個人問題。並不是歧視,二是兩人從小生活的環境可以說是大相徑庭,因此產生的生活觀念也是有差異的,一個是容易產生婆媳矛盾,再一個可能因為農村媳婦觀念上的保守,產生夫妻矛盾。

以上只是就問題進行分析,但現實中還是有很多城市小夥取農村媳婦,並且婚姻幸福美滿的,婚姻還是主要在於怎麼經營,只要兩人相愛,其他的都不是問題。


神叨瑞拉


農村有莫名其妙的攀比和虛榮,還有八杆子打不著的親戚,城裡人這方面少得多。我老婆就有這心態,我家有什麼名人名勝她也沒去過自豪得不得了,她認識什麼有錢有權人也自豪好像自己也是其中一員,真實情況是家住機場邊別人下飛機要路過她家門口而以,親戚有錢也算,二十多年我也只是去吃過一次飯,結果投資不足還向我們借了幾萬,什麼光和利都沒沾也自豪不得了,我真的無語了。我老爸八十年接待鄧小平,金日成還有世界各國的人全國的高官都只提過兩三次而己,當年鄧小平我也見了的記得是下午四點過我們都不覺得啥,就一顆平常心。


手機用戶56423737806


我恰恰相反,兒子大學還沒畢業,我就提醒他不要找城裡姑娘。當然兒子執意要找,我也不會不同意,畢竟是兒子自己的事。兒子工作後,也見了兩個城裡姑娘,都是嬌嬌女:一個,兩人去買件衣服,看了無數八遍,她也感到滿意,最後還要打電話給她媽媽,要她媽媽做決定,就因這點,兒子與她拜拜了;另一個要求我兒子去見見她母親,兒子去了,她母親一番招待後,直接說,"這一點得先告訴你哦,我女兒從小到大,是沒有讓她幹任何事情的,那怕是一小點點。"聽話聽音,她母親的意思,我兒子當然明白。

回家,兒子談起相親的事。我哈哈笑了,說:你想做個有尊嚴的人,就找個農村姑娘,門當戶對,千古遺訓;你嚮往城市,一心要找城裡姑娘,我們也不反對,但就有可能,一輩子當奴隸,我們當老人的,也不會時常去你那裡。

後來,兒子談了一位,農村生、農村長,在城裡教高中的老師。她母親專程來我家一趟,說,我女兒從小,讀初中時就離開大人,到鄉、縣城讀書,很多道理不懂、很多事情不會。結婚了,你們要多教教,該怎樣教就怎樣教,我們不會有半點意見。憑這幾句話,我斷定她是通情達理的人,也斷定她的姑娘人品不會差。

兒子結婚幾年了,每次回家,小兩口都樣樣做,飯都幫老人舀好,送到手上。回時、去時,都叫得我們做老人的,很開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