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康熙一生的最大败笔是什么?

绿嘉


尼布楚条约

康熙对中华最大的历史贡献是国土,但是最大的败笔也是国土,在清军惨胜沙俄军队时,没有扩大战果,也没有坚守原有国土,而且做出让步,让沙俄进入远东地区,为清末进一步割地埋下了祸根。


小义老师扯历史


我来回答。康熙,爱新觉罗.玄烨1654~1722,是满清入关后的第二任皇帝,清圣祖,死后葬于景陵。

康熙皇帝的一生,文治武功都是相当出类拔萃的。八岁登基,十四岁亲政,抓鳖拜,平三藩,收台湾,在尼布城赶走沙俄,签《尼布楚条约》维护东北边境,西藏、蒙古臣服,基土奠定了大清版图。

若要说康熙一生最大的败笔,站在现在的角度,用我们现在的观点看,本人认为是:没有认识到科学的重要性,他把西方科学定性为‘淫工奇技’――奇巧而又无益的技术和制品!他的这一定性影响了雍、乾……一直到鸦片战争,大清被西方列强用科技打的满地找牙时,才不得不被迫去学习西方科学――还找了个好听的理由“学夷之技以制夷”――到这时候了还拉不下“天朝上国”的架子。

康熙对科学、数学、医学、外语都是很有造旨的。

外语上,康熙会蒙语、汉语(因他是满人,所以在那些可以认为汉语是外语)、藏语,

康熙身边有个传教士叫做“汤若望”,他是德国人,所以康熙还会德语!牛吧,现在会四种外语的人有多少?

康熙皇帝的语言功夫还不是他的强项,康熙最厉害之处是在科学的造诣上,康熙的数学极其厉害,三角函数,微积分他都会,现在数学上的“根.元.次”等词就是他发明的。并且他还给自己的儿子们讲解过几何学。康熙的数学,几何,物理 、天文 、化学的造诣都非常高,在今天的故宫还有当年康熙的实验室。

医学上。康熙皇帝甚至曾经亲手解剖过一只熊,连解剖学都学过!他自己生病了敢给自己开药方。在他以前,中国人中解剖过人体的怕是只有刽子手吧?

在地理学上,康熙皇帝主持绘制的《康熙皇舆全览图》,是中国第一幅绘有经纬网的全国地图,代表着当时世界地理学上的最高成就,李约瑟评价“比当时的所有欧洲地图都更好、更精确。

这些,都是他职业当皇帝,利用业余时间搞得!试问现在的人有几人能做到?这分明就是学霸中的学霸!

只可惜,康熙皇帝把这些统统只当做个人爱好去玩儿了,没有认识到这些东西将改变世界,因此,他没有推广,把这些定性为“淫工奇技”,不屑一顾的扔到了一边儿,他只认弓箭快马与四书五经。他的这个定性不但影响了大清,也拖累了中华民族,中国从那以后之所以落后,与他的这个定性有或多或少的关系!――因为“祖宗家法不能变”,后来皇帝都把他的定性当作了"不可变”的家法。



一个智者而己


康熙帝人生最大败笔应该就是皇位继承人的问题,也就是有名的九子夺嫡。

一、皇长子胤褆(庶出长子,身份不好,愚蠢)

二、皇后嫡子胤礽(皇后次子,但是实为嫡长子,身份尊贵,但是作~)

三、皇三子胤祉(文人墨客,书生学究)

四、皇四子胤禛(察言观色,诚孝示君,勤政,政治清明,可以说古往今来第一勤劳的帝王)。拥护者十三皇子胤祥。

五、皇八子胤禩(出身微贱,天资聪颖,才华优裕,待人宽和,广结人缘,圆滑世故,博一贤名-八贤王)。拥护者,九皇子胤禟,十皇子胤䄉,十四皇子胤禵。

最后,四皇子雍亲王胜出,继承大统。勤于政务,在位期间,进行改革,政治清明。是康乾盛世的最重要一环,承前启后的作用。改善了康熙后期腐败的官场,积累了财富,才有后来乾隆盛世。乾隆真的有个好爹啊。

不过九子夺嫡,也算作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吧。感觉符合进化论。皇帝之位还是有能力者居之。(运气也是一方面)


夏亦有心


康熙一生最大的败笔是——教子无方!

康熙帝在历史上的表现可圈可点,诛鳌拜,削三藩,据沙俄,收台湾,平葛尔丹,修康熙字典等等,可谓是居功至伟。任谁为帝一生,成其一两事,便足以笑傲中华帝谱,而这些丰功伟绩全为康熙一人所成就,更是极为难得。说其是千古一帝也未尝不可。

这些傲人成就的取得,和康熙自身的修养有着必然的关系。

史书中说他学贯中西博通古今,其实并没有夸大其词。康熙自幼习武,身体强健,弓马娴熟,能挽十五力强弓,发十三握箭,还善用火枪。

除了武功,康熙在文治方面取得的成绩同样傲人。

他5岁即开始读书,一直到临终之际,案头床边依旧摆放着大量书籍。他对文化知识的渴求和努力程度,从历史的记载中可以轻易寻到答案。青史记载:“帝诸日未理事前,五更即起诵读,日暮理事稍暇,复讲论琢磨,竞至过劳,痰中带血,亦未少辍。”

多年坚持不辍的学习,让康熙铸就了坚实的知识功底,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经史子集、诗词歌赋无一不通,无一不精。除外,清时西学渐进,对于这些外来的科学文化知识,康熙同样如饥似渴的摄取。和我们一直以来认为古人所谓的经纶满腹,不过是一些酸腐八股不同,康熙的科学文化素养完全超越当时中国封建社会所要求的范畴。

然而,正是他在文武方面的极高造诣,也让他走入了一条歧路,从而导致在后代教育方面不尽人意。

深知读书益处的康熙,对皇子们学业的要求用今天的眼光看来,依旧近乎苛刻。

他规定皇子们年满四岁,便要开始启蒙教育。年方六岁,便须到懋勤殿(或畅春园之无逸殿)正式入学。

下面让我们一起看一下皇子们一天的学习内容,就能知道康熙对诸位皇子们要求多么严格。

据《康熙起居注》记载:康熙驻跸畅春园,早上寅时(3-5点)皇子们就来到无逸殿,开始复习前一天的功课。卯时(5-7点)师傅来到,皇子们先在殿前练习拉弓射箭,然后入室读书。辰时(7-9点)康熙上完早朝,给太皇太后请过安,便来检查皇子们的功课。巳时(9-11点)皇子背诵经书、练习书法。午时(11-13点)进膳,饭后接着读书、背书。未时(13--15点)吃点心,然后到院子里练习拉弓射箭,练毕回屋,老师出题,皇子讲书。申时(15-17点)康熙再次来到无逸殿,随意翻阅经书,令皇子们依次背诵、讲解。

如此这般下来,皇子们的每日的学习的时间简直和如今参加高考的学生有的一拼。照理说来,对教育如此重视的康熙,又怎么会出现教子无方这种一生最大败笔的事情来呢?

其实原因很简单,康熙注重皇子们的学识教育,但却完全忽视了对其品行的教导。

事书中曾记载过这样一件事:清康熙26年,为了给太子胤礽最好的教育,康熙亲自为他选定了三位老师,分别是:詹事府詹事汤斌、詹事府少詹事耿介、吏部尚书达哈塔。

这三位可谓是当时清廷屈指可数的饱学之士。本来,这种阵容豪华的私教团队完全可以给太子胤礽撑起整个帝国最高效的教育力量。然而,康熙的一个举动,不仅让三位太师傅颜面尽失,更是让太子等诸位皇子从此对自己的老师再无敬畏之心。

太子入学当天,三位太师傅兴高采烈的踏进懋勤殿门槛。康熙便早已在堂中正襟危坐。面对三人,康熙并没有对太子谆谆教导今后要听老师的话一类我们早已习以为常的客套话,而是仗着自己渊博的学识和皇帝的尊位辞严色厉地考问起三人诗词典故来。一脸懵的三人表现可想而知,瞠目结舌之下被康熙严厉斥责。这个下马威给太子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认为在皇权面前,他们不过是些奴仆般的所在,师道尊严荡然无存,从此对三位老师再无半点敬畏之情。

而后的事态发展更是说明这个问题。

每日课前课后,三位老师必然要对太子先行君臣之礼。上课之间,哪怕提问、对话,都必须下跪。太子背书时,老师要跪等背诵结束,才可起身。坐更加是不可能。曾经三伏天起,年老体弱的耿介实在难以忍受连续的辛劳,竟然昏厥在厅堂之上。而身边看书的胤礽不闻不问,毫无怜悯之心。

此事传到康熙耳中,康熙不仅并不斥责太子,反而处处维护。如果说舔犊情深哪怕贵为皇帝依旧难以幸免尚可理解之外,接下来却将问题扣给三位老师的做法,则更是强化了太子等人轻师甚至辱师的观念。

不过,在辱师案例中,这三位的境遇并非是最坏。作为小皇子们启蒙教师的徐元梦的遭遇,更是让人扼腕叹息。

康熙四十六年,同样是在懋勤殿。徐元梦前脚刚刚踏入宫门,左右便涌来一群如狼似虎的大内侍卫将其死死的按压在地。“五体投地”的徐元梦尚未弄清到底是怎样一回事,大内侍卫却早已左右开弓对这位年过半百的老臣施以“杖笞”之刑。而此时旁观的 ,便是大清皇帝康熙和他的一众皇子。

那么徐元梦这顿板子到底为何会打在屁股上呢?原来是康熙第六次南巡时,曾带了三位小皇子一同前行。到了一地,见风光迤逦,兴致蓬勃,顺便考了考小皇子们的诗词功底。这一考不打紧,小皇子们的表现简直辱没先人。气得康熙游性全无,连夜返京,将他认为没有尽心尽力教导皇子们的“罪魁祸首”一举拿下,就发生了前文那一幕。

此事对皇子们品格造成了极坏的影响。徐元梦作为一代大儒,成为皇帝钦点的皇子老师,怎么能不尽心教导。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然而皇子们顽劣成性,对老师全无半点恭畏之心,又怎么能努力学习?然而康熙不辩缘由,不分青白,在皇子们的亲眼目睹之下对他们的老师一顿毒打,又怎样才能树立起正确的三观?

从康熙对皇子们的教育上看,他并非不重视教育,然而,在尊师重教的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思想中,他仅取重教,忽略了尊师,却忘记了古人将尊师放前,乃是凸显尊师才是前提,是教育的先决条件。品格的教育远远重于知识的传授。而正是他这种人为的割裂,才导致诸位皇子为了皇位,毫不顾忌兄弟手足之情,甚至罔顾父子间的人伦之情。就这样,他们抛却了中国传统教育中大为推崇的亲情、友情,而将自私、冷酷等不良因子注入自己的内心。终于在康熙死后,祸起萧墙,发生了成为千古笑谈的“九子夺嫡”的故事。


Crazy历史


大家好,我是历史影录! 很高兴能回答这个问题。

康熙一生的最大败笔是什么?

中国有着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明,帝王更是近乎五百位,在这些皇帝中,康熙绝对可以被称为千古一帝的存在,并且清朝在康熙的治理下,经济一片繁荣景象,百姓安居乐业,这样也为朝代的发展奠定了一个坚实的基础!不过康熙也非圣人,即便有着丰功伟绩也有犯错的时候,而且是致命的错误!如果康熙没有杀了这个人,清朝很有可能称霸全球,或许八国联军也就不敢来犯了!

当年耿精忠反叛的时候,一个年轻的小伙子跟着大军去了,军中主将对他也是非常器重,因为他是个发明家,所发明的火器在平叛的时候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在当时的确有火铳这一武器,但是装弹一次也只能发射一次;可是这个小伙发明的连珠铳却可以装28颗铅弹,像机关枪一样可以连续发射,你说牛不牛?

这个人就是戴梓,喜欢制造仿造机械和火器,康王杰书平叛耿精忠的时候,他贡献百步穿杨的火器有很大的贡献,所以杰书把他推荐给了康熙。康熙当时很喜欢科技,所以外来传教士以科技来哄康熙,好方便取得在清朝传教的权力,但康熙也仅仅是喜欢,并没有把这些科技大规模应用到军事上面,纯属个人爱好。

后来比利时传教士南怀仁来到了清朝,向康熙炫耀说只有比利时人才能制造出世界上最先进的“冲天炮”,康熙就命戴梓制造,结果短短八天时间戴梓就完成了差事,康熙大喜,赐名“威远将军炮”。后来南怀仁怀恨在心,设计陷害了戴梓勾结倭寇,于是就将戴梓流放了30多年,在流放结束后不久就穷困潦倒去世了,后来整个大清朝再也没有人敢于献宝了。如果戴梓没有死,培养了这方面的学员,那么以清朝国力很快就会赶超西方列强,国运沿袭百年不是梦。

参考文献:《清史稿》

历史影录


康熙,即清圣祖这个老小子,八岁登基,做了六十一年的皇帝,生了五十多个小孩,其中儿子三十五个,活下来的二十四个,女儿二十来个,活下来的不清楚。

大家估计都知道,清圣祖的儿子们都很牛,所以他晚年的时候出现了九子夺嫡的局面,令老头儿大为头疼。

由此滋生了一系列的权利争夺问题,可以算得上清圣祖皇帝生涯的一大败笔。


滿心欢囍


康熙皇帝是千古一帝,其历史功绩是无可辩驳的,若说他一生的败笔,主要有四点,

第一,文字狱。几次较大的文字狱,对整个文学发展影响较深。

第二,为收复台湾,听取姚启圣建议,采取内迁禁海,加重闭关锁国。

第三,儿子们为了争夺皇位闹的你死我活,善终的不多。二阿哥两上两下,最后疯了,大阿哥被圈禁,八阿哥刺死,九阿哥,十阿哥也不得善终。

第四,晚年怠政,吏治腐败。


考古论今


公元1708年,康熙废除太子胤礽。

康熙是清朝第二代帝王,他这一生是辉煌至极的。在位61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但是到了康熙晚年,出了最大的问题,也是康熙一生的最大的败笔,就是“九龙夺嫡”。就是立储君的问题。

雍正先是属意二阿哥胤礽,并在其两岁的时候立他为皇太子,后来由于胤礽开始变得骄纵蛮横,并开始结党营私,培植自己的势力,被康熙发现。公元1708年,康熙在木兰围场的布尔哈苏行宫,正式宣布废除胤礽的太子身份。由此拉开了九龙夺嫡的序幕。

在这场为期十四年的争储斗争中,康熙二十四个儿子中的九个,是各展所能,奇招迭出,阴招不断。而康熙也是昏招迭出。刚才我们说了,康熙在1708年就已经废了胤礽的太子位,却在康熙四十八年三月又恢复胤礽的太子位。

一个被废又立的太子能有什么威望,谁能服他,康熙好像没能明白这一点。结果,其他的皇子很正常的不再服胤礽,背后动作不断。

而再次被立为太子的胤礽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那也只能结党营私,赶紧培植自己的势力,以至于康熙五十一年第二次被废。


康熙死后国库仅剩800万两白银。

康熙六十一年,也就是1722年,康熙帝终于病故于畅春园,然后四爷党获胜,雍正即位。这康熙是眼不见心不烦了,可是由于这场历时十四年的夺位之争带来的后果,却让人触目惊心。

朝堂上的斗争从来都不是个人间的博弈。皇子们互相争斗,连带着他们的支持势力也是纷争不断。连同康熙在内的朝廷各大势力,都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皇子间的斗争上,直接的结果就是政治环境受到巨大影响。

再加上康熙晚年中过风,处理政事的能力受到很大的影响,很多事需要依赖大臣的意见。早年的党争可以说是良性的,大家仅仅是政见不同。九子夺嫡之后,党争开始向恶性发展。国家管理更加松散,朝野内外吏治败坏已经是常态。

对民生带来的影响更加巨大。事实上,康熙晚年的百姓境况早已大不如前。由于朝堂上的斗争加剧,使得更多的官员将注意力放到党争上。

大小官员贪污受贿之风盛行,最后甚至发展到了大肆贪污国库库银。再加上清政府一直在西北和噶尔丹部对峙,需要大量的军费开支,这些就直接导致朝廷的国库空虚。各种歪风邪气蔓延,民生境况自然大幅度的低落。

那段时候里,朝廷各地闹灾荒,国库里甚至都拿不出赈灾的银子,可见情况严重到了什么地步!康熙逝世的时候,朝廷国库存银仅剩八百余万两,可想而已,朝廷已经岌岌可危了。

这也是康熙对立储君反复,和期间对参与党争没有处理得当导致的,从而引起了党争,腐败,政绩荒废等等一系列的弊端。

所以说,这是康熙的最大失败!


本人认为

康熙总体还是功大于过的,削平三藩,统一台湾,驱逐沙俄,西征漠北,强化皇权,治吏亲民。修治漕运等等。都是丰功伟绩。不然也不会有人说他是“千年一帝”,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农历十一月十三日崩于畅春园,终年69岁。


一别成久违


若论康熙一生最大的败笔,我个人觉得那肯定是九子夺嫡。 因为大家都知道在封建社会的时代皇帝是多么至高无上的那么第二人选肯定就是太子也就是下一个的接班人那么很明显康熙在这个问题上处理得不是特别妥当导致儿子之间一直内讧直至雍正登基以后也不能很好的治理国家处处于雍正做对这些兄弟姐妹的问题就来源于康熙没有很好地处理好皇族问题,这么说吧,一个江山你治理的再好,你最终有退下去的那一天,你退下去的那一天你的接班人就很重要了,说说如果你没有选择一个好的接班人,那么你之前的功劳一切都是徒劳无功,所以说我觉得这个是康熙最大的败笔,谢谢以上仅是我个人观点。


互联网生态


康熙,爱新觉罗.玄烨1654~1722,是满清入关后的第二任皇帝,清圣祖,死后葬于景陵。

康熙皇帝的一生,文治武功都是相当出类拔萃的。八岁登基,十四岁亲政,抓鳖拜,平三藩,收台湾,在尼布城赶走沙俄,签《尼布楚条约》维护东北边境,西藏、蒙古臣服,基土奠定了大清版图。

人生没有最大败笔,只是评论对与错,好与坏,以下只说坏处,个人观点

1,康熙的败笔就是兴了《文字狱》

2,闭关锁国的政策,导致国家不在前进,

3,对贪官过于仁慈

4,对儿子过于放纵,导致九子夺嫡

5,流放戴梓,导致中国落后西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