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怎样引导中学生提高自身法制意识?

江湖人称团长


引导中学生提高自身法制意识,其实很难很难,从中学生的年龄结构和心理发育特质来看,这个年龄的孩子正处在青少年的逆反期及逆反后期,好多孩子在本身正常的沟通和教育都成问题的情况下,要提升法制意识,确实很难。不过这个阶段倒是可以结合孩子的具体特点分类教育。比如给爱打架的孩子提供一些青少年由于不懂法,一时冲动造成不必要伤害的案例,让孩子们知道自己的行为不妥以及要为这样的冲动付出什么样的代价,结合情况由法制辅导员带领参观少管所,与警察座谈等等。组织平时一些懦弱的孩子学习法律知识,让他们懂得怎样拿起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总之,青少年提高自身法制意识不是空口说大话,是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分类扎实教育,而不是搞几场讲座,发几张传单就能起到作用的。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不一样的周老师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中学生阶段是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如何培养中学生的法律意识,不仅仅有利于中学生树立守法意识,防范自身风险,也关涉到国家的法制建设和国家整体法制环境的优化。关于如何如何引导中学生提高法制意识的问题,我有以下几条建议:

| 第一,兴趣启蒙上,聘请法官或律师现身说法

灌输式课堂的教育形式很容易陷入应试教育的泥潭之中,通过聘请法律实践权威——法官/律师现身说法,能够从案例的角度切入普法,生动的案例更能够激发中学生学习和了解法律的兴趣,一旦兴趣激发出来,中学生就会自动自发地学习和了解法律知识。

| 第二,教学方法上,以生动活泼的案例教学为主

虽然系统的培训式法律教学的方式,能够更快地传授法律知识,但是却容易造成吸收难。而用活泼生动的案例教学法更容易把法律的画面具体化、形象化,便于中学生强化记忆和培养兴趣。案例教学法还可以让中学生自己参与到教学课堂中,让中学生分享周围的法律案例,与同学们一同分析,最后由老师点评,这总模式更有利于中学生丰富法律知识底蕴

| 第三,辅助活动上,通过辩论赛和模拟法庭强化学习

知识贵在应用,不用的知识很快就被遗忘。法律辩论赛不仅能够培养中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演讲口才,以及临场反应能力,还有利于中学生自行搜集和学习法律知识;而模拟法庭更能精彩再现法律的应用场景,能够强化法律在中学生心中的印象,并有利于中学生更好地认识和掌握法律知识

| 第四,重点关注上,有针对性地进行法制课题学习

法律的门类多不胜数,而关乎中学生的法律法规却不多,所以教育行政部门应当成立专门课题组,针对性研究与中学生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法律风险点。例如:防拐卖、防诈骗、防抢劫、何为盗窃等。学校从中学生身边的法律知识入手,针对性教学,一方面让中学生容易接受,另一方面也增强法律知识学习的实用性

综上,我觉得可以从(1)兴趣启蒙上;(2)教学方法上;(3)辅助活动上;(4)重点关注上四个方面多角度、立体化、全方位引导中学生提高其自身法制意识,进而提高我国整体法制水平。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帮助,谢谢!


于邦志律师讲法律故事


青少年处在形成是非观念、建立守法意识的关键年龄段,法治教育不可或缺。

为有效预防青少年犯罪,增强青少年学生学法、知法、守法、用法意识,净化校园环境提高师生的法律意识和素养,引导师生养成学法、懂法、用法的良好习惯,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相关部门可以执行的有效措施如下:

法制安全教育活动,有利于给孩子们增强安全意识,知道“法”就在身边,并初步形成从小遵守法律法规的良好习惯。并且,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防止青少年被犯罪侵害,在学生中开展法治教育,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任重而道远。

法治教育实践基地,是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举措,将为提升青少年法治教育水平注入法治正能量。

组织送法进校园活动,安排法治副校长定期在任职学校开展法治教育课,讲述《未成年人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知识,教会孩子们在受到不法侵害时如何保护自己、以及应对盗窃、抢劫、诈骗的方式方法等,从而增强青少年依照法律保护自己的意识和能力。

牢牢抓住青少年学生活泼好动、求知欲强、精力旺盛、好奇心强的特点,把 情感、时尚、艺术元素引入学校法治教育当中,改变枯燥乏味、硬性灌输的陈旧方式,运用传统媒体和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介,进一步创新青少年法治教育方式, 激发学生的学法兴趣,努力增强教育效果。二是开展法治讲座、法律知识竞赛、法律 征文、模拟法庭、法律文艺节目汇演、法治手抄报、法律进校园宣传周等活动,丰富 学生的法治教育实践,增强学生的法治观念、法治信仰。三是建立青少年法治教育案例库,把贴近青少年的法治鲜活案例入库,供各学校开展法治教育时选用,用身边人、身边事来教育青少年。四是成立“法律教育智囊团”,就如何更好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出谋献策。

总之,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校园的普法水平决定未来社会的法治水平。所以,应在“幼苗”阶段就注入法治的养分,让法治意识在每一个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长成参天大树。


橙橙橙澄


一、在课堂上应强调权利和义务相统一的意识

  现在,无论是学校还是家长、社会舆论、司法部门都片面地过分强调青少年权利的保护,忽视义务的履行。而现代社会任何国家的法律都只是保护绝大多数遵纪守法、履行义务的人的权利,并非无条件地保护任何人的一切权利,权利人滥用权利或不履行法定义务,其权利的行使就必然要受到限制!而我国也不例外。因此笔者认为在高中阶段,要进一步贯彻权利和义务相统一的意识。

  青少年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我意识,他们喜欢以成年人自居,要求对各种事物发表自己的见解,因此单纯地理论说教很难让他们信服。学生的这种特点要求教育工作者要拓宽渠道,采取多种学生感兴趣的形式进行教育。

  二、多种渠道,强化教育效果

  1.开展现身说法

  这是很有说服力的一种教育形式,其特点在于它的真实性并且贴近学生生活,学生比较容易信服。例如,请失足少年进行现身说法。听后,一名学生在周记中写道:原来课堂与牢房仅有一步之遥,今后要做个守纪律的好学生,决不做违法的事。由此可见,这种教育形式比单纯的说教更能深入学生的内心,引起思想的震撼与变化。

  2.召开以提高法律意识为主要内容的主题班会

  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思维能力,不满足于现成的结论,甚至对某些结论持有否定态度。因此,我认为召开主题班会,让学生各抒己见,热烈讨论,可相互质疑、批驳。教师在旁引导,从而得出正确的观点。这种教育方式,可帮助学生澄清疑惑,对所讲内容有较全面且深刻的认识。

  3.情境感受,在活动中提高法律意识

  学生参与活动的过程,也就是学习的过程,而这种过程和以往课堂上的学习过程不同,它不是被动地作为客体的学习,而是主动参与的过程,也就是说学生在活动中是以主体的方式存在的,是主人。这对于学生来说是新奇的,因此他们有兴趣加入到活动中来,对活动采取的态度是认真的、积极的、肯定的。因此,各种活动的开展势必会对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比如观看录像《青少年犯罪启示录》,学生们非常地震惊,看到录像中那一张张曾经纯真的却被丑恶扭曲的脸,看到他们失去自由之后的无奈,听着他们铁窗内的哭诉,学生们纷纷表示要认真选择好自己的生活道路,珍惜今天,把握好明天,做一个让“母亲”放心,对社会有用的人。通过这次活动,学生们又受到了深刻的法制教育,内心产生了巨大的变化,法律意识得到进一步的增强。

  搞模拟法庭,让学生在活动中自己教育自己。此活动可让学生自己编写模拟法庭剧本,组织学生分别扮演庭审中的法官、检察官、律师、法警、被告人等,模拟演绎整个开庭审案的全过程,并组织学校学生进行旁听。直观生动的教育方式受到了学生的热烈欢迎,在参加和观看活动的过程中,学生的法律意识普遍得到了提高。


Zoe一心教育


(一)掌握基本法律知识,依法保护自身权益.。青少年正处在人生的十字路口,要想不走错路,必须铺设好自己的人生轨道,走好青春每一步,一定要学会分析,学会辩别,学会拒绝,学会自我保护,自觉抵制各种不良行为及违法犯罪行为的诱惑和侵害。这就要注意学习法律知识,增强法制观念,否则,便会因为不知法而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如今获取法律知识的途径很多:可以在思想品德课上学习,可以参加学校的法制教育活动学习,也可以学习专业的法律书籍,可以收看电视的法治节目,也可以直接向法律专业人士咨询。在初中阶段,我们不可能学习所有的法律知识,但是作为青少年,应该知道自己享有哪些权利,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知道怎样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合法权益。青少年只有学会了自护,才能在犯罪侵害发生时,保持清醒的头脑,做到临危不惧,运用有效的防卫手段,敢于和善于与犯罪行为作斗争。(二)坚决摈弃不良习惯,做遵纪守法好学生。《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是对中学生思想品德和日常行为的基本要求,《未成年人保护法》中也具体规定了作为未成年人不能做的事,不购买阅读不观看黄色书籍和音像制品,不去和自己年龄不相符的营业性娱乐场所。要与正直、诚实、守信、能够帮助自己上进的人交朋友,不要与对自己道德品行产生不良影响的人交朋友,要坚决杜绝与校外不良青年的来往。近几年的司法实践中,青少年违法犯罪在社会总体违法犯罪人数中的比例,已明显上升,这除了青少年受社会中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思潮的影响,新形势下青少年价值观、人生观错乱迷惘的原因外,法律意识不强,法制观念淡薄也是青少年误入违法犯罪歧途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作为青少年学法、慬法、知法、守法刻不容缓。






Mr科普君


一、学校德育活动中渗透法治教育,充分发挥法治副校长的教育作用;二、引导孩子多看一些法治类的书籍和电视节目;三、家长多带领孩子多参加一些社区或社会的法治教育活动,如参观少管所、观摩庭审现场等;四、利用好宪法日、消费者权益保护日等重要日期,给孩子渗透法治理念……


一号教事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72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2fd11000345586f783ff0\

雨田讲堂


中学有法制教育课本,学校也安排着法制副校长,但一般学校却形同虚设。

如果学校把对学生的法制教育重视起来,每周至少一节法制课,就学生的一些现实行为可能触犯的法律和可能引起法律后果,结合实际案例,进行生动的讲解,中学生的法制意识自然提高,而且提速不会慢。


红色律师


一,专家讲座:学校要有计划邀请专家,组织法制专题讲座,对全校师生进行法制教育,提高全校师生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制意识,增强全校师生法制观念。

二,校园宣传:学校要有专题法制宣传栏,就法律法规,经典案例,社会热点,作专题刊登,专题解读,让学生学习,让他们了解社会,让他们知道什么事可以做,什么事不可以做,哪些是必须要遵守的,哪些是红线,是不可逾越。

三,课堂重视:尤其是班主任,要利用班会时间,重视遵纪守法的教育,大力弘扬先进典型,剖析典型案例,分析原因,总结教训,引起学生共鸣,让他们发表自己的看法,书写自己的心得体会。

四,家长重视:学生的成长,既来源于学校,更来源于家庭;学生的成长,不仅仅是知识的增长,更重要的是心理上要健康,是要懂得要遵纪守法,要做一个合格的公民。过去,发生在校园的一些影响非常大的案件,无一不是忽视心理健康的培育和对法律的无知,教训是很深刻的。因此,家长要及其重视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和法制意识的教育。



长三角的树


第一点,建议学校举办法制教育活动,有效的帮助中小学生知法懂法守法;第二点,中小学生在家的时候可以来他们看些法制类节目,阅读一些有关法治类的书籍,提高自己的法律知识,在危险来临之际,可以更好的保护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