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新冠肺炎让我们痛定思痛,你认为养成集体就餐用公筷的习惯可行吗? ?

一观众生


本人认为主要改变就餐方式与方法,集体緊会是中国一项老习惯,有利于人与人交流。至于随着社会发展,人们集体緊会与交流方式还是不可少的,这就需要寻找新的方法来解决,就是用集体分餐制办法,各用一套餐具,用公筷方法各尽所需,即不丢老传统,又能解决交叉传染问题。


倚天剑2213


要说分餐制嘛!早已有人提倡,八十年代初就有一部科教影片专门普及分餐制,而且当时也的确有一些大城市的人开始试行。记得1985年的冬天,一位战友请我从东北为他捎带一个人参给他北京居住的姨妈。找到战友的姨妈家,战友姨妈特意在家下厨做饭招待我和另一位通行的战友。

当时,好像是做了四个菜,一个汤。菜一上桌,不但汤里放了一个勺子,而且单独准备了一个空盘子放了两双筷子,而我们每个人面前,除了饭碗,还各有一个小空碗和筷子。我和战友坐定后,看着桌上的饭菜和碗筷,不知如何是好,显得无从下手。于是,老人家就客气说,他们已经吃过了,让我们俩自己吃。并问我们是否喝酒。

我和战友本来平时是喝酒的,但一看这家人很讲究,而且是问我们喝不喝,又不和我们一起吃饭,我们就说不会喝酒,也就吃饭了。说句实话,作为军人出身的我们,虽然也看过分餐制的影片,但生活中却从来都是大锅饭大锅菜,而且很多人围坐一起,同在一个菜盆里夹菜,哪见过公用筷公用勺哦!

于是,我和战友根本就没管放在空盘里的筷子,直接用自己吃饭的筷子夹菜,主人家坐在一旁看着我们吃。吃着吃着,战友拿起汤碗里的勺子,直接喝了一口汤,这时,我看见女主人眼睛里闪过一丝惊异的目光,这时,我才明白,这汤勺是公用的,于是,拿起汤勺往小碗里盛了一勺汤,喝了下去。

吃完饭,做了一会儿,我们就借故赶车告辞了。其实,我是觉得人家太讲究了,我们啥都不懂,别呆时间太长,再闹出什么贻笑大方的事儿出来,那就太尴尬了。这件事情,虽然几十年过去了,今天提起还记忆犹新。。

说实在的,分餐制肯定比和餐制好,一人一份,有公用的筷子和勺子,能避免疾病传染。可是,中国人形成了千百年的生活方式,要想改,恐怕很难。特别是让国人爱不释手的火锅,大家都在一个锅里捞食,如果分餐,就得一人一个锅,哪有那么大的桌子摆放啊!而且吃火锅,就是吃那种大家一起捞的气氛,如果失去了这个,大家可能没法聚餐了。

我也十分羡慕西方人一人一份牛排,刀叉并用,各吃各的,于是,自己也准备了一套刀叉,时不时地买点牛排,面包,享受一下西方人的生活。可是,咱们的胃是吃米饭炒菜或火锅的胃,基因是和餐制的基因,大多数时间还是吃中餐,还是一家人在一个盘子里夹菜,在一个锅里捞食。

虽然一定要使用公筷,也能做到,但真要那么特意去做,实在是觉得别扭,如果真的那么做了,也许连吃饭都不香。因为咱们就是这个习惯,就是这种生活方式,改变他将意味着失去自己。至于新冠肺炎是不是分餐制就能避免,我觉得这也不尽然,因为新冠肺炎可以通过飞沫传染,除非我们连话都不和别人说。当然,分餐制无疑是好的,公用筷肯定文明,如果自己觉得能够做到,那就尽量去做吧!


若愚趣谈


痛定思痛的事情,岂止是新冠肺炎啊!还有甲肝、SARS等。而聚餐时提倡推广使用公筷、公勺,也已是陈年往事了。记得上世纪80年代,上海爆发流行甲型肝炎,国内就曾大力倡导施行公筷、公勺、分餐制。可惜又无奈,传统的习惯势力太强大了。公筷、公勺、分餐制最终败下阵来,尤其是公筷败的彻底。

病从口入,是大家都懂的道理。可是每每聚会餐饮时,亲情、友情和习惯,往往战胜公筷、公勺、分餐制,被认为是“穷讲究”,而被弃之不用。因为只有这样,才显得亲朋好友间的关系,“亲密无间”不生分。传染病也就悄没声息的乘虚而入,扩散传播开来。所以,还是应该大力提倡饮食卫生,推广使用公筷、公勺。要在各种餐饮场所,张贴字、画广告,餐桌上摆放公筷、公勺(有别于常用普通筷、勺)。在书本上、课堂上教育孩子和学生,会有根深蒂固的印象,得到良好的收获。

记得毛主席说过 : 动员起来,讲究卫生,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


19066936


公筷的提议很好想法也对俗话说病从口入,但就目前咱们中国的饮食习惯和文化还有菜品或就餐环境来说大面积实现有难度,最好还是由政府职能部门牵头在某一区域内先选出一批大型餐饮企业或较多餐饮店面集中街区试点推广倡议,先让一部分人切实感受一下这样的用餐体验,然后是认可,然后慢慢变成习惯,从认可到习惯是需要时间的可能会很长。咱们的老百姓还有个习惯就是喜欢随大流围观,当更多的人都这样做的时候单个的个体也会随着这样做(商家和个人都适用),希望这一天早点到吧。

另一方面通过这次疫情我们也认识到了吃野味风险很大,可改变这个习惯又太难,而且也不是一双公筷就能减缓病毒传染的,这次是“看一眼就怀孕”的超高中奖率。有必要从根本上杜绝那些错误的饮食习惯,残害生灵不说还害人害己。哎!希望那些喜欢吃野味的早日迷途知返吧回头是岸。


面朝大海富一代


不要从这样小问题来痛定思痛。要从另外一个高度来解决问题。从这次新冠病毒发现之始,现代医学给人一种手忙脚乱、手足无措的感觉,从媒体报道来看所谓的疫苗和特效药到目前为止毫无着落,也就是说现代医学在打一场毫不准备之仗。做为传统医学的中医从容不迫的应对,有什么症状用什么样的中药,其临床发挥的优势有目共睹。但是我们看到的更多的视而不见!大医疗制度要不要检讨?中西结合制度要不要检讨?中医理论,医药开发各有注重。


亿盏照明


本人不会抵制改用公筷这种做法,相反会很支持。的却,新冠肺炎让我们思考了很多除了财富金钱之外的东西,大概公筷概念也算其中之一吧。

本人感觉使用公筷后有很多好处,看得见的首先就是预防,防护病毒相互间从就餐的渠道传入有一定保护作用,对饮食卫生的进一步提高有促进作用。其次,节约成本木材,绿色的深林是我们赖以生存的伙伴,我们国家深林覆盖率并不高。最后,这种推广使用公筷的结局不好说,固有习惯想要打破消灭难度很大,特别是这种有关大众根深蒂固的习惯,就难上加难了。不过本人看到有人提议有人呼吁还是非常乐于见到的。本人是非常赞同公筷使用代替现在饮食习惯的。


L旅者行者L


好了伤疤忘了痛,凡事如此,现在把医护人员捧上天,过不了一年半载打骂的医闹又会回来。分餐更不可能改了,谁知道下一个病是用什么方式传染?人在自然面前,只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我想我能不能说


提倡分餐最好,比用公筷更卫生。

我们通过这次传染性肺炎病毒后必须痛定思痛,把一些不卫生的生活习惯改掉。如厕前后都要洗手,饭前也要洗手。用餐时不说话不谈公务,避免口沫飞浅。分餐和保持人与人之间用餐距离。吃饭时手别摸头摸鼻的,手纸不离手。真的细菌不可小觑,看不见摸不着但它确实存在。


用户方太


中国人啊,该长记性了。混餐制,早该消失了,男女老少一盘菜,病菌口水相互尝。分餐制,是必然趋势,餐馆饭店首当其冲。分餐制,必须达标,有些东西,没规矩,永远不得方圆。相互穿插感染,是我们必须重视的环节。分餐制,刻不容缓!


手机用户18666150662


一人一份,饭前分分清最好。因为公勺公筷也难免会碰到各人自己用的碗盘,而且有的人一不小心就把公勺公筷送到自己嘴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