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刷到视频说是北极甲烷即将爆发,那岂不是恶性循环,就没有什么办法控制吗?

烟花ヨ那麽凉


甲烷是比二氧化碳还要强的温室气体,如果北极甲烷释放出来确实会给全球变暖推波助澜,说成恶性循环并不无妥当。

但也不是没有办法控制,只是不好实现!

办法就是在临界值之前遏制全球变暖。但现在看来人类并没有积极地处理这个问题,甚至有人不认为变暖是会问题,尤其像是美国的川普总统,除了退出《巴黎气候协议》之外,还在国内力推石化能源产业和高耗能工业,真是倒行逆施啊。跟我国积极种树、防火灾、打理发展清洁能源的举措简直不可同日而语!

上图:甲烷分子结构


二叠纪末大灭绝事件的启示

2016年一项发表于知名学术刊物的科学研究就对北极甲烷的问题提出了可怕的警告,甚至可能是预言性的警告,尽管该警告在媒体上很少引起关注(这个世界上的大部分媒体并不一定是为了全人类而服务)。

该研究的摘要说: “由大量释放的二氧化碳引发的全球变暖可能是灾难性的。……但是从水合物中释放出来的甲烷可能是巨灾性的。”

这项名为“甲烷水合物:地球最大灭绝的致命杀手”的研究强调了这样一个事实,即发生在2.5亿年前的二叠纪大灭绝事件消灭了地球上所有物种的90%,其中最重要的变量,就是甲烷水合物。

在那场大规模灭绝事件之后,海洋中不到5%的动物物种得以生存,而大型陆地动物物种中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生物得以生存。几乎所有的树木都死了。

根据美国化石能源办公室的数据,甲烷水合物“是一种笼状的冰晶格,其内部束缚的是甲烷分子。”

上图:甲烷水合物,可燃冰单元结构。


尽管关于二叠纪大灭绝的原因尚未达成科学共识,但普遍认为,俄罗斯西伯利亚当时大规模的火山活动向大气中喷发了大量的二氧化碳。然后,这造成了足够的气候变暖,导致甲烷从北极海底突然释放,从而引发了失控的温室效应,导致海平面上升,海洋缺氧,主要的海洋环流转移和海洋酸化增加,以及陆地的全球干旱。



人类通过繁荣的工业社会的创造的各种场景已经在重演这些可能会恶化的事件

最新研究总结道:“最终,二叠纪的巨灾历史就当今面临的温室气体排放、全球变暖和气候变化问题向人类提供了重要的教训。”

随着全球二氧化碳浓度逐年上升,甲烷突增的威胁也随之而来。

上图:甲烷比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强84倍。


甲烷定时炸弹

多年来,甲烷水合物的状况一直被科学界称为北极的甲烷定时炸弹,科学家们对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 2010由英国气象局领导的一项科学分析明确指出,甲烷在北极释放的时间范围是“浅水海域,如在北冰洋,甲烷水合物的释放时间要短得多”,并补充说:“甲烷排放量可能会大量增加,并且不能排除灾难性的排放……[甲烷]排放量快速增加的风险确实存在。”

  • 2011年,由20多位北极专家进行了一项关于西伯利亚东部北极大陆架(ESAS)的研究,该研究结果发表在俄罗斯科学院院刊上,得出的结论是,此处的大陆架已经是向大气中输出甲烷的强力来源。这项研究的结论指出,大气中的甲烷浓度处于能够引起“地球上相当大甚至灾难性变暖”的水平。

上图:北极水体中被冻结在冰里的甲烷气体


多年来,科学家们一直在警告我们有关北极甲烷水合物的可怕后果,并阐述了释放出来的甲烷将如何对地球构成潜在的灾难性威胁。甚至有研究表明,北极释放的甲烷可能引发“灾难性的气候变化”,这将使全球经济损失60万亿美元。

当然,如此高的行星加热可能会消灭地球上的大多数生命,因此无论付出何种经济代价来应对都将是微不足道甚至无关紧要的。


“随时都有可能”

西伯利亚东部北极大陆架是世界上最大的冰架,面积超过200万平方公里,占世界大陆架总面积的8%。


研究者称:由于多种原因,这些排放往往是非渐进的(大量、突然的)。……主要原因是与海底多年冻土释放甲烷相关的主要过程的性质不是渐进的。……极有可能在某个时候,500亿吨的甲烷从西伯利亚东部北极大陆架下方的北极多年冻土融化中“喷涌而出”。这意味着衰退的冷冻水合物释放出的甲烷的排放速率“可能在几分钟内以数量级变化”,并且没有任何“平滑,渐进或受控”的状态。这种释放方式,“可能就像打开了一个过压的管道一样。”

换句话说,我们可能正在研究甲烷的非线性释放,其释放量将很难评估。


2013年7月发表在著名的《自然》杂志上的一项研究证实了之前的研究者多年来一直在警告我们的事情:从西伯利亚东部海底的北极多年冻土融化而产生的500亿吨甲烷“打嗝”的可能性很高。

这样的“打嗝”将相当于至少1万亿吨的二氧化碳。(从1850年开始,人类排放了大约1.475万亿吨的二氧化碳)。这可能会导致现代大气中甲烷增加12倍,以及随之而来的灾难性温室效应。


是否会爆发灾难和恶性循环?某些学者也有提出反对的声音

目前,有关北极永久冻土融化而导致未来几十年甲烷灾难性释放的合理性的辩论已经升级。


但科学家们在估计的情况是否合理方面仍存在根本分歧。

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称这种情况“几乎是不可能的”。美国国家海洋与大气管理局(NOAA)的研究科学家表示,“过去二十年来,北极甲烷排放量没有可检测的变化。”

NASA的加文·施密特(Gavin Schmidt)表示,以前温暖的北极时期的冰芯记录没有迹象表明曾经发生过这种情况。

甲烷水合物专家大卫·阿彻教授重申:“释放机理的作用时间长达几个世纪甚至更长。” 这些论点终于经过漫长的提炼,一项研究得出最后结论:

“没有证据表明甲烷会失控并引发任何突然的灾难性后果。”


但是,质疑者中没有一个是北极地区的专家,特别是东西伯利亚北极大陆架(ESAS)的专家。相比之下,ESAS专家基于持续的实地调查而形成的新共识凸显了由于永久冻土融化而导致甲烷排放量前所未有的真正危险。


那谁是对的?这些北极专家在说什么?他们关于潜在的灾难性甲烷释放的说法是否合理?


您需要了解的有关北极甲烷定时炸弹的事实


  • 四名北极专家提出了500亿吨的甲烷“十年脉冲喷发”的猜想,被气象科学家认为是合理的


关于北极变暖的富有争议的《自然》论文的作者并非凭空想象出“十年甲烷灾难”的情景。这种情况最早是由阿拉斯加费尔班克斯大学的Natalie Shakhova博士,俄罗斯科学院太平洋海洋研究所的Igor Semiletov博士以及其他两名俄罗斯专家于2008年提出的。


他们的论文指出,尽管以前认为大部分东西伯利亚北极大陆架覆盖着海床的多年冻土层可作为“防止甲烷逃逸的不可渗透的盖子”,但新数据显示地表水的甲烷过饱和度很高,暗示着高“海-空气体通量”对这一假设提出了挑战。:

“海面以上大气层中的甲烷浓度极高(高达8ppm),(海洋中升起的)水柱中溶解的甲烷浓度异常高(高达560 nM,或超饱和度的12000%)。”

这些排放物的来源之一“可能是极有潜力且流动性极强的浅层甲烷水合物,其稳定区与海床-永久冻土相关,并可能在永久冻土的发展、退化和解冻中受到干扰。” 即使甲烷水合物很深,裂缝、融区和其他软点也会在海床上形成热通道,由于深度较浅,因此会迅速变暖。科学家们已经详细阐述了此过程发生的各种机制。

然后,论文提出了“在任何时候”发生的500亿吨甲烷突然释放的合理性。论文指出,东西伯利亚北极大陆架中的碳总量为“不少于1.4万亿吨”。

“由于东西伯利亚北极大陆架内的地质分离区(断层带、构造和地震活动区)的面积不少于开放融区(通过多年冻土融化的区域)总面积和面积的1-2%。西伯利亚北极大陆架中甲烷逸出的路径达到总面积的5-10%,我们预计认为500亿吨的水合物储量很可能在任何时候突然释放,这可能导致大约现代温室气体负担增加12倍,随之而来的是灾难性的温室变暖。”

上图:原生状态的可燃冰——甲烷水合物


因此,《自然》杂志上的这篇论文使用的500亿吨的情景并没有假定东西伯利亚北极大陆架甲烷水合物储层的总释放量,而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

这种情况的规模在其他地方得到了大致证实。

由英国气象局地球物理评论办公室进行的2010年科学分析认识到,本世纪北极多年冻土融化的灾难性碳排放可能在500-1000亿吨之间,而西伯利亚Yedoma地区可能在40年内释放400亿吨的碳。

2010年在《科学》杂志上发表的一篇论文强调东西伯利亚北极大陆架是甲烷的重要储藏库,“比附近的西伯利亚湿地大三倍,是北半球大气甲烷的主要来源”。

北极目前的平均甲烷浓度为:“大约为百万分之一1.85,是40万年来的最高水平……与先前估计的整个世界海洋中的甲烷排放量相当”。

由于东西伯利亚北极大陆架仅50米浅,因此释放的大部分甲烷都逸散到大气中,而不是被吸收到水中。

这种浅层甲烷水合物在多年冻土中的存在深度仅为20米。俄罗斯地质学家在最近的几十年到现在为止已经直接观测和采集了这些的水合物; 美国政府科学家也证实了这一点。


  • 在人为气候变化的背景下,北极甲烷水合物变得越来越不稳定,它对海冰减少有关

专家们日益认识到北极甲烷水合物相对于海冰退缩的不稳定性(传统模型无法预测)。2007年,在一项研究中发现:

“大量的天然气水合物形式的甲烷可以存储在海底多年冻土层内或海底以下,并且由于多年冻土层的存在,该天然气水合物带的稳定性得以维持。大大增加了甲烷(一种有力的温室气体)向大气中的通量。”

2009年,由19名科学家组成的研究小组在《地球物理研究快报》上发表了一篇论文,记录了由于现代气候变化而导致的北极变暖的过去30年如何触发斯匹次卑尔根大陆边缘西部海底沉积物中的天然气水合物中甲烷的空前排放。在进一步的变暖之前,这些甲烷水合物在浅至360米的水深处一直稳定。

上图:埋藏的甲烷泄漏地质结构示意。


2012年,一项针对15万个北极甲烷自然渗漏的研究得出的结论是:

“……在气候变暖的情况下,永久冻土,冰川和部分极地冰原的崩解可能会促进冰冻圈帽捕集的碳14贫化甲烷的短暂排出。”


2007年,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的科学家《地球物理研究快报》上发表了一篇论文,探讨了甲烷水合物的脆弱性。他们基于对海底温度变化做出响应的不同类型海洋水合物的模拟得出结论:

“ ...虽然许多深水水合物沉积物确实在快速的海底温度变化的影响下是稳定的,但浅层沉积物(例如在北极地区或墨西哥湾发现的浅层沉积物)在一段时间内会发生快速分解并产生大量的碳通量。”

由英国气象局(Met Office)主办的《地球物理学评论》(The Earth of Review of Earthphysics)的2010年科学分析发现:

“海洋水合物失稳的时间尺度尚未得到很好的理解,对于深部沉积物中发现的水合物来说可能会很长,而对于浅水区以下的水合物(例如北冰洋)来说则要短得多 ……总的来说,不确定性很大,而且很难就甲烷反馈的时间范围和大小得出结论,但是甲烷排放量可能会显着增加,并且不能排除灾难性排放量

…… [甲烷]排放量快速增加的风险是真实的,但是仍然没有被量化。”

在1995年至2011年之间,由二十多位北极专家在俄罗斯科学院院刊上对东西伯利亚北极大陆架数据进行的另一项广泛科学审查得出的结论是:

“由于海底多年冻土的持续退化,这会导致气体水合物的破坏,因此[东西伯利亚北极大陆架]是向大气中提供甲烷的有力供应源。[东西伯利亚北极大陆架]多个地区的甲烷排放量达到了大气中甲烷浓度增加到能够在地球上引起相灾难的预警值是可能的。”


上图:大气甲烷浓度曲线


  • 目前北极大气的甲烷浓度是前所未有的

尽管目前尚不清楚北极甲烷的数量是否或如何影响大气中的甲烷总量,但许多科学家认为,近年来在北极发现的甲烷峰值确实是前所未有的。

2000年北极的甲烷排放水平为1850ppb,2012年上升到1890ppb。

“ IASI秋季月份(10月至11月)的数据清楚地表明,北冰洋的欧亚大陆架地区是甲烷的主要排放源。在Kara和Laptev海域发现了最大的甲烷浓度。根据IASI的数据,在过去的三年中的秋季,欧亚大陆架上的甲烷增加了25ppb,美国大陆架上的甲烷增加了23ppb,东半球和西半球的北纬50至70度之间的土地上方的甲烷增加了20ppb。”

尤尔加诺夫(Yurganov)等。他指出,在2009年1月至2013年之间,北极的甲烷水平每年平均稳定上升10-20 ppb。他们还指出,北极每年甲烷的最大排放量发生在9月至10月之间,与北极海冰的最低水平相吻合。


  • 西伯利亚连续多年冻土融化的临界点可低至1.5C

有研究者分析了50万年间的西伯利亚多年冻土历史,发现“仅比今天稍暖的全球气候足以融化大量的多年冻土。”

八位专家进行的研究发现,永久冻土在1.5摄氏度时有一个持续融化的临界点,“可能会导致永久冻土中捕获的碳大量释放到大气中”。

  • 从13万到11.5万年前的伊缅间冰期之间的北极气候是当今北极的一个可怕的类比

两项研究挑战了伊缅间冰期中北极条件的相关性。2012年《地球物理研究快报》的一项研究否定了北极在伊缅间冰期经历了夏季无冰的观点,并指出北极的温度比以前认为的要低,并且有证据表明冰盖的抵抗力更强-部分是由于北极海流差异很大。同样,另一项《自然》研究发现,格陵兰冰盖在伊缅间冰期中仅经历了中等程度的融化,因此,当时的海平面上升只能用南极洲的融化来解释。两项研究都表明,当时北极海冰根本没有退缩到足以暴露多年冻土的程度。

上图:前一个冰期到现在的大气温度变化。右侧定点为上一个间冰期——伊缅间冰期。看来目前温度还没有到那个高点。


“ ...的主要区别在于,今天的变暖是由于温室气体的排放较高,这“七天二十四小时”地进行着,也就是说,夜间的降温要少得多(昼夜变化较小);在伊缅间冰期,地球的倾角更大,有更多的季节性,因此冬天要冷得多,所以海冰的范围、厚度和体积会增加很多,而夏季白天则更热,但是晚上的冷却要比现在大得多(温室气体较少,昼夜变化更大);最终结果是,在伊缅间冰期中,冰层更加坚固;白天,格陵兰岛的温度更高,而在温室气体浓度较低的世界里,夜间则降温更多。 ”



总结

过度的准备总比没有准备好。不管是否能够控制得住。

但开采可燃冰作为燃料似乎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小宇堂


其潜在影响包括死亡海域,海洋酸化及食物链基础的变化

新近研究的初步分析表明,从北极海床释放的大量甲烷可能造成缺氧死亡海域,海洋酸化并扰乱北部海洋广大地区的生态系统。

据科学家在6月28日地球物理研究快报上报道:如果全球变暖引发北极海洋深层甲烷的大面积释放,可能触发对地球化学和生态的毁灭性破坏。

在世界范围内,特别是深埋于永冻层和高纬度处于高压下,温度为零度以下的海洋沉积物中,有一种被称为水合物的冷冻沉积物,其中含有大量的甲烷(SN:6/25/05,第410页)。研究表明,在北冰洋海域的卡拉、巴伦支海和东西伯利亚海以及北太平洋鄂霍次克海和巴伦支海下面的海底沉积物中蓄积有大量可使地球变暖的温室气体,新墨西哥州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的海洋生物地质化学家,该研究的共同作者斯科特 M 埃利奥特说。

埃利奥特提示说,多次海洋调查均已发现一缕缕甲烷从海底不断涌出,特别是在北极。他又解释说未来几十年所预期的气候变暖甚至可能会延伸到深海中,融化或破坏水合物的稳定,释放出被冷禁其中的甲烷。一些科学家估计,在300至600米深度的大片海床区域的甲烷水合物现在情况还稳定,但将来未必稳定,如温度升高,可能最终每年释放的甲烷会多达16,000吨。

这种甲烷对于消耗溶解氧并产生二氧化碳,嗜食甲烷的海洋微生物来说不抵是天大的福音。研究人员的模型显示,结果导致大量不断释放的甲烷随流而下,使得尤其是在循环不畅的海洋盆地,水中氧气损失可能会高达95%。

二氧化碳增加而导致的海洋酸化,将与当今状况下表层水中所发现的酸化不相上下,这种酸化已经扼杀了浮游植物的生长,使海生蜗牛外壳变得更薄(SN:10/20/07,第245页)对全球海洋生态系统产生巨大影响(SN:7/17/04,第35页)。

埃利奥特认为:“这在未来几十年将是一个真正严竣的环境污染问题,这个问题无法回避。”

除造成水酸化和低氧死亡区外,微生物活动将夺走水中的主要营养素,包括硝酸盐、铜和铁,这些本应由拒食甲烷的微生物所享用。研究人员指出,这些营养素已很奇缺,而在许多区域海洋食物链底层中微生物竞争激烈,不同族群的增减可能是灾难性的。

圣巴巴拉加州大学的微生物地球化学家大卫·瓦伦汀说:“这是一个重大的发现,”该研究小组“已经获悉有关消耗甲烷微生物的信息并将其置于北极变暖的背景中研究。”

不过,他接着说,研究人员所考虑的最大甲烷释放率“是大大超过科学家最近在北极所见到的”。

“我估计他们挑选了一个非常大的(甲烷)通量,”他说,“但有一点很肯定,如果甲烷排放量确实是如此大,必将产生严重的生物和地球化学影响。”

埃利奥特说,今后的工作将进一步完善新研究的初步结果。例如,在有些地区,河流三角洲将有机物质和溶解的微量元素注入海洋,目前还不清楚所有这些错综复杂的相关进程将如何影响水的化学性能。

但就整体而言,埃利奥特和他的同事们所设想的生态效应灾难是一个合理的推断,“现在在许多湖泊和海洋的死亡区域也能看到类似的过程”,瓦伦汀说。


机客修手机维修培训


这真的不是一个好消息,但是人类必须得面对。那么,先科普一下,什么是北极甲烷爆发。

北极甲烷爆发是指整个北极地区的永久冻结带正在快速融化,到处是由冰水化成的湖泊,甲烷冒着泡从湖水中汩汩涌出。随着西伯利亚永久冻结带的融化,甲烷释放量的增长可能会加速气候的变化。

甲烷释放,不仅会造成海平面上升,还会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我们的雨季、旱季主要是洋流变化形成的,绝大多数地区的农业就是依靠这种现象来种植农作物的。假如北极的甲烷被大量释放出来,那么温室效应将可能造成全球气候失控,人类将面临粮食短缺的危险。

再者,永久冻土层中可能包含着病毒。我们知道冰川之下可能有生物的遗体,比如:科学家曾经从永久冻土层中挖掘到了4.2万年前的小马驹,以及十万年前的猛犸象。除此之外,科学家们还从一些生物的遗骸之中提取到了病毒。

西班牙大流感虽然在人类世界中消失了将近100多年,但科学家却从永久冻土层中的人类遗骸身上提取到了这种病毒。

如果全球变暖,永久冻土层以及冰川融化,那么这些病毒将可能随着冰雪融化汇聚到当地的生态系统中,有可能威胁到生物乃至人类的健康。

这些让我们想到,《流浪地球》里的一句话:“起初,没有人在意这一场灾难,这不过是一场山火、一次旱灾、一个物种的灭绝、一座城市的消失,直到这场灾难和每个人息息相关。”

即使现在公民的环保意识越来越强,但是还不够,远远不够...... 小编呼吁:保护环境,爱护环境,自我约束,为保护我们美丽的地球贡献力量!




湖北老邵


大家心都向善一点都有了,什么北极不北极,都是人祸。北极除了住着两只熊人家找两条鱼吃吃惹到谁了,一天天的,烦死了。


有钱得


全球环保♻️刻不容缓,地球🌍是我们的家园,如果南极北极变暖,冰冻上千年的细菌🦠就会复苏,太可怕了


bravery璀璨人生


1.首先视频内容还没有官方确定,作为个人不要盲目跟风,乱下结论。

2.假定是真的,即将来临的事实,我们也不要恐慌,放眼人类发展历程,经历了多少磨难,到最后还不都是让我们一一克服。

3.人定胜天,在相对发达的今天,相信咱们一定有能力去应对明天。


兰考胡哥


事实即将形成人类对自然的伤害不可逆转,经济快速发展对环境的破坏太大了,现在反馈给我们的是全球变暖。只有人类意识到环境污染对气候的影响大才能正确面对正视改变对环境的态度从而保护环境恢复生态平衡。


农村小王没套路


这些问题都是科学家考虑的,老百姓瞎着急没有用,


qzuser215376098


环境污染造成的。全球性的解决难题


襄汾小Vgege


快收集起来卖大钱,只要钱到位,啥都能变成福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