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溫州和畢節開通“綠色通道”“外輸”+“內轉”實現就業近7萬人

溫州和畢節開通“綠色通道”“外輸”+“內轉”實現就業近7萬人

一個崗位點燃一份希望,一份收入保障一個家庭,一項服務溫暖一段旅程。把耽誤的時間搶回來,把遭受的損失補回來,七星關區主動牽線搭橋,暢通渠道,服務就業,通過“外輸”“內轉”相結合內外發力,已引導近7萬人順利轉移就業。

温州和毕节开通“绿色通道”“外输”+“内转”实现就业近7万人

參觀企業生產流程

2月26日的畢節東客車站,暖陽高照,158名七星關農民工經過區人社、運管和衛生部門的工作人員進行一一點名核實、體溫檢測和安全檢查後,有序進入候車廳,乘坐農民工返崗專車向溫州甌海區徐徐出發。

温州和毕节开通“绿色通道”“外输”+“内转”实现就业近7万人

測量體溫

温州和毕节开通“绿色通道”“外输”+“内转”实现就业近7万人

出發

這是由溫州甌海區和畢節七星關區政企聯合往甌海區企業輸送的第四批返崗農民工。自2月17日全區為保障外出務工人員安全、順利返崗開闢“綠色通道”以來,一批又一批農民工搭乘返崗“直通車”,回到了他們期待已久的工作崗位。

踏上返崗旅程,撒拉溪鎮王燕平激動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復。“直接到公司,中途也不用轉車,還免車費,上班也是包吃包住,這哪是去打工?簡直就是去享受生活。”幸福來得太快,讓王燕平有些反應不過來。

踏上返崗旅程,小吉場鎮康瓊坤夫妻憋足了勁。“從年前回家到現在已經有3個多月了,在家裡一直等啊等,就擔心今年出不去。”出不去,上不了班,沒有收入,康瓊坤一家人的生活就沒有著落。

温州和毕节开通“绿色通道”“外输”+“内转”实现就业近7万人

發放口罩

踏上返崗旅程,年輕的吳雪還帶著一份美好的憧憬。“可以呼吸新鮮的空氣,感受外面的世界,接觸不一樣的人。”吳雪相信,疫情很快會過去,日子也將越來越好,她想做的事還很多。

“出了家門上車門,下了車門進廠門。”七星關區就業局局長王玉瑩介紹,摸底數、登信息、集崗位、暢渠道,七星關區人社、運管等部門為農民工轉移就業提供“點對點”服務,源源不斷向浙江、福建、廣東等用工大省輸出就業人員。

“外輸”實現農民工返崗,“內轉”同樣讓就業無憂。根據農民工意願合理安排崗位,引導就業,七星關區“套餐式”崗位供給做好做足農民工就近就業大文章。

2月27日,對坡鎮組織86名農村勞動力到七星關經開區華耀服裝、陸海龍騰鞋業和寶貝鞋業等企業參觀選崗,就近解決農民工就業需求。

温州和毕节开通“绿色通道”“外输”+“内转”实现就业近7万人

對坡鎮組織農民工返崗就業

“效果挺好的,參觀完兩家企業就有30多人簽了就業意向書,通過培訓後他們就可以上崗了。”對坡鎮副鎮長葉燊介紹,組織農民工到經開區企業選崗就業採取的是專車接送服務,所有費用不需要農民工花費一分錢。

把就業作為農村群眾脫貧、增收、致富的有力抓手,對坡鎮在區就業局的指導下,分類別、分批次,有計劃、有組織地實施農民工返崗就業工作,接下來一段時間,每天都將安排農民工到經開區選崗就業。

“鎮裡成立了一個由6名工作人員專門負責的‘農民工返崗就業服務部’,在全鎮13個村(社區)分別以黨支部牽頭成立一個服務點。”葉燊說,各村(社區)以大喇叭和幹部入戶宣傳方式動員農民工積極返崗就業,並登記就業意向和做好就業渠道保暢工作,讓全鎮2000多名農民工全部返崗就業。

其實,七星關區經開區企業10多天前就在區委政府和經開區管委會的指導、幫助下有序開展了復工復產工作,一家接著一家企業陸續開工,目前已經有90多家企業恢復生產,急需的員工就達5000多人。

“在這裡上班很方便,主要是離家很近,十幾分鍾就可以回到家裡,關鍵是在吃住都是免費的。原來就怕開不了工,不能出來掙錢,現在不擔心了。”李春梅是柏楊林街道辦事處的易地扶貧搬遷戶,10天前在當地幹部的幫助下,她順利地在貴州華耀服裝有限公司上了班,三個月的實習期滿後,還能拿提成。

温州和毕节开通“绿色通道”“外输”+“内转”实现就业近7万人

農民工到經開區企業選崗就業

目前,七星關區已成立返崗就業工作專班,全面加強對區內勞動力就業意願和務工地企業用工需求的排查,通過“外輸”“內轉”的內外聯動機制,穩步、高效推進農民工返崗就業,既為區內外企業解決用工難問題,又便捷了農民工返崗就業路。

温州和毕节开通“绿色通道”“外输”+“内转”实现就业近7万人

組織農民工返崗就業

“將加強和用工集中地的聯繫,摸清全區農民工就業意向和信息,跟蹤回訪,主動對接,積極引導,耐心服務,儘快幫助我們七星關區所有外出務工人員回到工作崗位。”王玉瑩表示,下一步的農民工轉移就業工作力度不減,政策不減。(七星關區融媒體中心記者 牟慧松)

編審:林萌

審籤:王幸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