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濟源梨林:疫情不忘春耕 讓農業發展奏響在春天裡


濟源梨林:疫情不忘春耕 讓農業發展奏響在春天裡


猛獁新聞·東方今報記者 吳戰通 左朝君 見習記者 劉強 萌友 焦豔豐 彭偉玲/文圖

一年之計在於春。在濟源梨林鎮這片希望的田野上,疫情阻擋不了勤勞致富的農人。昨日早上七點多,位於梨林鎮南官莊村的牛復順便開著東方紅拖拉機來到南官莊蔬菜大棚內,他要對大棚裡的土地進行旋耕。

“大棚裡空間小,旋耕起來比較麻煩,時間也比較慢,一上午下來也就能旋耕七八個棚。”牛復順介紹說,一天干下來有六七十元的收入,拖拉機等機器都是村裡的,自己也就是操作操作,賺個辛苦錢,疫情期間也不能到外邊打工,就近在村裡賺點錢,何樂而不為。

在另外的幾個大棚中,五六個婦女分散開來,正在匆忙的搶收著蒜苗,他們要把蒜苗摘掉,捆綁成捆,然後等著公司把蒜苗送往濟源交界,等待洛陽的經銷商前來採購。南官莊蔬菜種植有限公司負責人牛國順介紹說,疫情期間採購方不能來拉,我們都是親自送到市場上去,濟源以外的我們就送到市界,對方去接。現在每天就有兩千多斤的蒜苗需要往外運。

濟源梨林:疫情不忘春耕 讓農業發展奏響在春天裡


牛國順告訴記者,自去年大棚建成以來,集中種植了芹菜和蒜苗,11棚的芹菜和22棚的蒜苗,芹菜銷售不到五天就賣完了,蒜苗現在每天都有固定訂單,要不了多長時間也會銷售結束。“有了好收成,我們也就有了底氣,接下來準備大發展,繼續為鄉親們致富做努力。”牛國順說,下一步我們將增加品種,新種植5畝秋葵,9畝西瓜,冷棚裡種上甘藍和花菜、包菜,暖棚裡種上吊瓜,相信又會是一個好收成。

2019年9月,梨林鎮立足大棚蔬菜種植優勢,整合資金,探索“扶貧大棚”助力脫貧模式,共投資139萬元建設了鋼管拱棚31座,育苗日光溫室2座,併成立了南官莊村蔬菜種植有限公司,由南官莊村集體合作社經營。

“我們將每年總收益的80%用於南官莊村集體發展、基礎設施建設、公共服務產業及貧困生活家庭統籌使用;20%分配到其他有貧困戶的4個村,按照每戶2.8%比例分配到各村,由村集體統籌使用。這樣能有效解決貧困戶收入低和村集體經濟薄弱的難題,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雙豐收。“濟源梨林鎮鎮長於曉波說。“今年將再次投入360萬元,準備再建設10個暖棚,種蘑菇、香菇等菌菇類產品,相信會越來越好”

濟源梨林:疫情不忘春耕 讓農業發展奏響在春天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