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疫情下的食品变迁之方便食品简史

疫情之后你最想做什么?


吃一顿热辣的火锅?

听五花肉在烤盘里呲呲地“颤抖”?

还是手捧一杯奶茶与珍珠“亲密约会”

......


疫情下的食品变迁之方便食品简史


等等!!!家里囤的速冻饺子和泡面,吃完了吗?


少女不禁要想,这样方便的又好吃的食物到底是哪个机智又聪慧的小可爱发明的?


故事要从没有方便食品前说起。


传说中食物的“备胎”们


疫情下的食品变迁之方便食品简史


01

耐饥丸


这个名字,通俗易懂,(鼓掌)就是吃了就能忍耐饥饿的“药丸”。


做法很简单,就是把糯米和去了核的红枣搅拌在一起,然后搓搓搓...搓搓搓...搓成一个小丸子,晾干,就变成了饥饿丸。


在那个天灾人祸频频发生的年代,饥饿丸可是个救荒的好东西!


疫情下的食品变迁之方便食品简史


02

千里面


早在安藤百福发明方便面之前,咱们中国就已经出现了类似的速食面食。


可“日行千里”的面就是康熙时期的“方便面”,别说日行千里了,万里都没问题!


跟咱们现代的方便面一样,但比现在的方便面“精致”很多。


面粉里要加盐加花椒粉一起和成面条,搁水里煮,捞出来后,还要再放锅上蒸,再用油炸到金黄。放凉后,用牛皮纸包起来就可以带着走啦~


想吃的时候,拿沸水泡一泡就好了。


还有速食炒面,沸水一泡,就能吃,同样深受推崇。


疫情下的食品变迁之方便食品简史


03

古代罐头


俗话说得好,万物皆可“罐头”。


早在道光年间美食家薛宝辰就在《素食说略》中写道“能做罐头的食物不止水果和肉类,冬笋、蘑菇、栗子、黄瓜、菱角也能做罐头”。


疫情下的食品变迁之方便食品简史


04

守山粮


守山粮,俗称萝卜块,其实就是把洗净去皮后,放到锅里蒸软了,捣成泥。再把萝卜泥放到模具里,摞起来,自然风干,然后用来筑墙。


是的,你没有听错,用来筑墙。等到哪天战火一起,百姓们躲在家里无粮可食时,就可以把萝卜块凿下来丢锅里煮粥喝。


这蜜汁操作,当真体现了古人的智慧。


疫情下的食品变迁之方便食品简史


05

餢鍮


怎么说呢,今天之前这两个字怎么读,我都不知道。


餢鍮(读音“布头”),是把面团搓成一个庞大的圆环,然后下油锅炸,炸到两面焦黄,捞出来控油完挂到墙上就好了。


南北朝的前辈们外出或长途时,常将餢鍮放在马车里,就像现在咱们越野车的备胎一样,走到半路饿了,就拿下来抱着啃。经过长时间的“风干”,大饼咬起来咔呲咔呲,十分有嚼劲。


这或许就是最早的备胎了吧!


疫情下的食品变迁之方便食品简史


这些故事告诉我们,你祖宗还是你祖宗,即便环境再恶劣,他们也不会饿死。


接下来让我们把味觉转向国外——


国外的速冻食品需要从一只火鸡说起。1953年的感恩节,因斯旺森公司对市场的判断失误,导致260吨火鸡肉滞销。这个时候再去找储存库,不论是成本还是时间都是巨大的消耗。


疫情下的食品变迁之方便食品简史


“这该怎么办呢?”


正当斯旺森陷入烦恼时,该公司的一名推销员杰瑞·托马斯想到了解决办法,他从泛美航空公司所用的飞机餐盘获得启示,认为将预先制作好的冷冻火鸡肉、玉米粒、豌豆和土豆块装在造型类似的餐盘内发售,让客人买回家直接塞烤箱内加热即可。不止如此,他还把眼光放到了当时美国越来越多家庭购置的电视机上,将这种新式商品组合命名为“电视快餐”,意思是体积适中、使用方便,绝对适合一边看电视一边吃。


疫情下的食品变迁之方便食品简史


一个小小的销售员,在67年前就窥探到将来的我最喜欢瘫在沙发上边看电视边吃东西。


速食食品也就此发展、崛起。先后出现了萨拉米香肠披萨、纽约牛扒、杏仁甜馅饺子、柠檬草椰子鸡、培根奶油意面速食,也发展出了中式、德式、意式、墨西哥式等全餐组合,仿佛逛一趟超市就能把高级餐厅给省略掉。


疫情下的食品变迁之方便食品简史


从这之后,速食食品开始逐渐占据生活主流,尤其在特殊时期,每一张饼、每一根面都是必不可少的。


当今的速食食品更是五花八门,走进便利店一瞧,一整个柜子都是速食食品,饭团、便当,要什么有什么,办公一族的最爱。


疫情下的食品变迁之方便食品简史


而后自热火锅、自热串串、自发米饭等“黑科技”相继出世,不得不说,自热火锅除了量少没啥缺点。


疫情下的食品变迁之方便食品简史


从此,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的早餐、中餐、晚餐和宵夜了。


今日互动


最后一个环节

你们最喜欢吃的速食食品是什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