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伏牛山銀杏小鎮:白河


  

伏牛山銀杏小鎮:白河


  白河,是一條河。

  白河,不只是一條河。

  這樣一個名字,本身就瀉滿了詩意。

  仿若從蒹葭蒼蒼的詩經冊頁中淙淙而來,白河,蜿蜒在八百里伏牛山腹地。青山環侍,碧水中流;水清如濾,石潔如洗;白沙綠萍,直視無礙。尤為令人稱奇的是,有一片片千年銀杏林,至今還在古剎廢墟上蓊蓊鬱鬱,用蒼老的枝椏演繹著地老天荒的夢。

伏牛山銀杏小鎮:白河


  在雲巖寺遺址上,在植於唐代的銀杏樹下,每挪一步,都會踩到唐磚明瓦。天下名山僧佔多。當年,這裡霞庵雲竇,遍滿嶺谷,曾是伏牛山七十二曼八十一庵的總寺。今天,我撫摸著那一塊塊歷經風雨剝蝕字跡漫漶的石碑,頃刻間,夢迴千年……

  寺為村名。從上寺村,到下寺村,十數公里。我難以想見,當年,這裡該是何等盛況。走在這條路上,我可以想到古樹下的仙風道骨,可以想到廟宇裡的青燈黃卷,可以想到善男信女的各懷心緒,可以想到彌散於白雲深處的嫋嫋香菸。然而,出人意料的是,曾盛極一時的雲巖寺,卻不知什麼時候忽然間從歷史上消失了。此事,史書方誌鮮有記載,成了一樁歷史懸案,成了中原佛教華彩樂章的一個休止符。近年來,國內外大批專家學者雲集於此尋訪、探秘,然而,那一片片瓦礫無語,那一塊塊斷磚不言。鐵鐘不鳴,風來有聲。也許,只有那百餘棵閱盡千年的銀杏樹知道了。

伏牛山銀杏小鎮:白河


  在高樓大廈如雨後春筍從都市向城鄉蔓延之時,在旅遊景點佔山圈地熱浪滾滾之時,在名山大川摩肩接踵人潮湧動之時,白河,這個洛南小鎮,依然藏在大山的褶皺裡,空靈幽絕,遺世獨立,水清山碧,纖塵不染。

  白河地處伏牛之巔,三江之源,是佛教聖地,銀杏之鄉。茂林,修竹,清溪,是白河的主題,婉約,古樸,含蓄,是白河的詩意。遠離市聲,屏蔽塵囂,我固執地認為,這裡,其實就是中原這片國土上一處僅存的原生態的處女地。

伏牛山銀杏小鎮:白河


  因為不同,而成風景。城裡人看鄉下是風景,鄉下人看城市是風景。

  因為不同,風景獨好。從大小景區擠出來的人們恍然大悟,這裡,才是真風景。

  龍池曼,這處國家自然保護區,同樣盛滿了傳說和神秘。山勢雄險,原始蒼古;頡頏泰華,俾倪衡霍。路是荊棘路,道是攀巖道。登龍池曼,不光用腳,關鍵得用手。沒想到,攀爬這些返祖類型的動作,竟刺激了驢友的莫大興趣。驢友說,不登龍池曼,不算真“驢”。

  無限風光在險峰。龍池曼萬畝原始林海,藤蔓披拂,虯枝橫斜,蒼蒼茫茫,遮天蔽日,被譽為“中原綠肺”。森林是人類的故鄉。在這裡,我們聽到的不僅是陣陣松濤,還有來自遠古的歷史迴響;看到的不僅是煙霞紛披,還有層雲之上的豪邁之氣。千年前,這裡肯定人跡罕至,古道、西風,卻沒有瘦馬。現在,龍池曼已經成為洛陽驢友心中的一方聖地了。

伏牛山銀杏小鎮:白河


  在瓦房村,在一個叫王家莊的山溝裡,我看到了上百畝竹海。粗、大、高、密,小鳥啾啾,風來沙沙,更增添了竹林的幽靜氛圍。竹林裡,不見砍伐痕跡,悉為自生自滅。新筍勁拔,老幹凝碧,滿目蒼翠,一徑通幽。迤邐折行至林畔拐角處,偶爾可見土牆瓦舍。無院牆,無門,有簷下瓜果。走進此間,恍若世外。

  白河,是一個夢,每座山都是夢的港灣;白河,是一把琴,每條河都流淌著鄉情鄉音。

  白河,是一首朦朧詩,婉約含蓄,言淺意深;白河,是一部古典名著,渾樸厚重,常讀常新。

伏牛山銀杏小鎮:白河


  人生彈指過,百年去若飛。在匆匆前行的路上,讓我們抽空給自己放個假吧,暫時撇開那些現代文明的喧譁,來到美麗的白河,體驗一下自然的靜謐,觸摸一下遠古的回憶,撫慰一下內心那些最柔軟的部分,安頓一下那些縱橫交錯的思緒,那麼,在今後的路上,我們就會更接近生活的本真,更接近內心的原意;那麼,我們的煩惱就會少些,眼界就會寬些,美好也會多些。

【作者 張相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