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农村学校男教师越来越少,近5年来我校未入职一位男教师,怎么解决?

黄河边的八哥


我是镇上的中学的教师,在我们学校,最年轻的男教师四十多了,每年分特岗,全部都是女的,现在最大年龄的特岗三十出头了,还没对象,还有七八个年龄在二十六七的,也没找婆家


Angel176599719


前段时间,我们几个老师还在办公室讨论过这个问题,当时一位50多岁的男教师就说了一句:等我们这一批男教师退休以后,我们学校的男教师就更少了。当时大家仔细数了数,确实是这样,而且我们学校这几年来,新进的男教师也越来越少,去年总共来了5名新教师,只有一名男教师,结果只呆了一年人家就走了,男教师确实是稀缺呀!

其实这样的情况并不是只有农村学校存在,在很多城市的学校也有这样的现象,男多女少。那么为什么学校里面的男教师越来越少了呢?

首先,跟教师这个职业的性质有关系。

  • 说到教师这个职业,在很多人眼中,当老师就是去当孩子王,职业听上去不高端大气上档次。

  • 大家都觉得,作为一名教师,既不威风,也不是太体面,所以很多人从职业的性质上,对教师这个职业就是排斥的,不管是男性还是女性都存在这样的问题。

其次,相对来说,教师职业工资待遇比较低。

  • 多年以来,我们国家的教师工资水平都是比较低的,不要说跟其他行业来比,就跟同是公职人员的公务员相比,工资就一直比公务员要低。前段时间就听到一位老教师在讲,说自己工作了三十多年了,工资还比不上自己刚刚参加工作的女儿高,因为他女儿是公务员,才工作了一两年,工资就已经超过他了。

  • 就这一点来说,很多人都是,如果能够选择其他的职业,那么他就绝对不会选择来当老师,尤其是男性。因为有时候,女性可能会因为教师工作稳定,节假日比较长,能够更好的照顾家庭和孩子,所以会特意选择教师这个职业。
  • 但是男性就不一样,他们很多在家中担着更重的担子,就会希望自己的职业能够带来更高的收入,以保证让自己的家人过上更好的生活。
  • 所以,会有很多男性因为教师的工资待遇太低,而不选择教师这个职业,这可以说是男性教师比较少的一个重要原因。

再次,教师这个职业基本上没有什么晋升的空间。

  • 对于男性来说,在选择职业的时候,除了考虑工资待遇以外,还要考虑职业晋升的空间。

  • 可是众所周知,教师这个职业是很少会有晋升的空间的,绝大部分人顶多就是在学校里面担任一个中层干部,对于很多人来说,可能也觉得没有多少意思。
  • 曾经就跟一个教师朋友谈论过这个问题,当是他就说了一句话,你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也就意味着你选择了一生平淡。
  • 他说,一般情况下,绝大部分教师,就算在你的工作岗位上干出一朵花,那么你的工作和生活仍然不会有多少改变。

所以就这一点,教师这个职业也很多男性失去了吸引力。

最后,跟现在女强男弱的现象有关系。

  • 不知是个别还是普遍现象,现在不说别的,光说在学校上学的学生,成绩好的,爱学习的都多半是女生。

  • 而在很多教师招考中,其实还是有很多男生参加,但是就很多参与过招考的老师反应,很多男生总是考不过女生,不管是在笔试还是在面试中,整体来说,女生的表现都要更优秀。
  • 这也是为什么学校里面女教师多于男教师的原因之一。
  • 那么针对这样的情况,应该如何解决呢?这个问题看起来简单,但是如果想要真正解决,还是比较困难的。

首先,教师这个职业的性质就没有办法改变,这就只能通过慢慢的让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一些改变,真正认识到教师这个职业的重要性和伟大之处。

  • 从而让更多的男性能够喜欢和接受教师这个职业,慢慢的吸引更多的男性进入到教师行业,缓解教师队伍里面男少女多的这个问题。

其次,提高教师的工资待遇。

  • 其实很多男性不愿意选择教师这个行业,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工资待遇太低。在我们中国的传统观念中,男人是家里面的顶梁柱,有责任和义务为整个家庭创造更多的经济收入。

  • 那么很多男性 ,如果在可以选择的情况下,肯定会更愿意选择一个工资待遇更高的职业,这样才更有利于挑起家中的重担,这也是无可厚非的。
  • 所以,如果提高老师的工资待遇,我相信肯定会吸引到更多优秀的男性进入到教师行业,这其实也是一种尊师重教的表现。

  • 我们总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但是确拿着比其他行业要低很多的工资,连自己教的学生都会有点看不起老师,那还谈什么尊师重教。
  • 当然,我不敢说提高教师的工资待遇就能彻底解决这个问题,但是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是肯定有效的。提高了教师的工资待遇,不仅是会改善教师的生活条件,更重要的是提高了教师的社会地位。

再次,给老师们创造更多的机会,能让一些有志之士有更好的晋升空间。

  • 对于很多人来说,他们在选择职业的时候,除了考虑工资待遇以外,还会考虑一个特别重要的问题,就是将来是否会有比较好的晋升空间,特别是男性。

  • 所以,如果能够给老师们创造更多的晋升机会,可以让一些有理想有能力的人在教育领域也有提升的空间,那么我相信必定会吸引一部分男性进入到教师行业。

最后,认真思考一下如何才能解决女强男弱这个问题。

  • 关于现在社会上女强男弱这一现象,有很多人都在提,不知是一个普遍现象,还是只是在个别地区或者是个别行业存在。

  • 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很多也很复杂,当然要解决也是比较困难。但是我觉得,如果我们的学校里面,特别是中小学和幼儿园这些基础教育学校,男教师的比例能够提高一些的话,这样的情况是不是会得到一定的缓解。

男教师越来越少,并不是个别地区的个例,很多地区的学校,特别是基础教育学校这样的情况尤为严重。当然这个现象也并不是近几年来才出现的,这对于我们的教育会不会有影响呢?我相信答案应该是肯定的。

所以如何来解决这个问题,我认为应该值得大家思考一下了。


大P老师地理课堂


农村男教师越来越少,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以我曾经呆过的学校为例,学校里近5年时间增加了60多位新教师,其中男教师仅5名,这所学校硬件设施还是相当靠谱的,位于镇上,交通便利,更别提很多乡村学校了。

虽然经常给老师戴高帽,什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但事实上,现在的教师地位非常低,选择教师行业,尤其是农村教师,一没地位,二来没前(钱)途。

看看如今的老师,除了应付各类检查,备课,写教案,上课,出试卷改试卷,听课评课,写论文,做课题,还有各式各样的培训等等,这也就算了,更难的是管理学生。

事多钱少地位低,所以农村学校男老师越来越少,说句很现实的话,如果说自己是农村教师,大概连媳妇都不好娶的。[捂脸][捂脸][捂脸]

这是一个普遍的现象,没有哪种措施能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除非做到让教师成为真正受尊敬的职业,目前国家层面上一直在强调提高教师的地位和收入,但这需要多年的积累。

现在的优秀教育人才都是流向大城市,比如免费师范生,都是优先服务重点学校。如果能鼓励人才下乡,需要有关部门拿出相应的措施,如曾经的知青下乡的规模一样,大批量成规模的形成趋势,才有可能改变现状。




普通教师乐乐妈


学校男教师越来越少,怎么解决?反正我们普通百姓是解决不了的,能解决的只有上层只有各级领导。

我在小县城,我们学校共130名老师,男教师不到10人。这些男教师中,只有2个体育老师在上课,其他都在后勤处工作。

兄弟学校初中,相对好点,全校120名老师,男教师25名左右。

学校旁边的幼儿园,40名教师,男教师零个。

这就是目前的教育,没办法,都说老师待遇好了,但男的就是不想来。

要想解决目前的现状,也不是没有办法。

第一:提高老师的社会地位。

第二:提高老师的工资待遇。

毋庸质疑,现在的3000多元够这些男人养家吗?

而这两项,普通百姓能解决吗?只有国家才可以吧。

大家都知道目前老师的待遇好了,工资高了,但如果男人都不愿意来做老师,只能说明我们的待遇还不够好,还不足以吸引男人来从事这个职业。

男人们,你们理想的工资是多少呢?给多少钱愿意来学校做一名老师呢?

敞开心扉交流一下吧,看有没有实现的可能?


人生如梦LLH


男教师不仅农村少,城里中小学男教师也在逐年减少,究其原因,就是作为男子要担负起养糊口的责任,但是中小学教师工资低,工作累,工作忙,一踏进教育门,从此就与清贫为伍。

旧时有句话:家有三斗粮,不做孩子王;上个世纪九十年流传一个歌谣,其中有一句“九等公民是教师,山珍海味认不全”。

我刚毕业教书那会儿,村子里有一位老伯询问我做什么,我回答教书。他摇了摇头叹息说:“我还以为你在外面工作,原来是教书啊!”一次与学生闲谈,学生更是直言不讳地说:“老师,你怎么能教书呢?我们那里有一句话,宁愿做厨师也不做教师!”并且要回去和她爸谈一谈,跟我安排到她父亲工作的饭店。

可能这是每一位男教师都会面临的尴尬。在很多人眼中,教师这个职业根本就不能算是什么正式的职业。有的老师经不住外面世界的诱惑,于是纷纷放弃了教师这个职业,另谋高就了。

去年,我与师范同学聚会,当时班里42位同学,除了女教师,改行不做教师大约占了三分之二,即使从事教师职业还有不少人已经处于停薪留职的状态,经营着自己的饭庄或者钱庄(做私人借贷业务)。

世纪初,当年我一个同事拿到手工资七扣八扣还剩120元,他一气之下,连辞职信都没有写,就离职到苏南闯荡了,先摆地摊,后来机缘巧合,竟然做起了贸易,再后来搞房地产,现在早已成为有钱一族了!

因为是教师,所以每年会接触学生志愿填报,班级里除了几个成绩不太好的女生会报师范专业,男生基本上没有填报师范专业,再者,就是教师子女鲜有报考师范专业的,这就从源头上注定男教师少的原因。


青衫李探花


农村学校男教师越来越少,近5年来我校未入职 一位男教师,怎么解决?

题主说的这种现象真的是普遍现象,像我们学校(一县城初中)也是一样,每年入职的教师70%—80%是女教师,男教师成了宝贝,成了大熊猫。

今年我们组终于加入了一个男士,研究生毕业,刚入职的他,稳重帅气,于是一下子就成了抢手货,大家挣着给介绍对象。特别是一女孩,系镇上公务员,她爸爸在市(县级市)教体局工作,近水楼台先得月,早就大体了解男孩信息(觉得人才、家庭都不错)的爸爸多次托不同的人到我们组里打听男孩,有意为其女儿牵线,可人家男孩都没有答应。可这女孩家人还是不死心,因为男孩没有说他有女友的信息,于是,我也有幸成为他们牵线人中的一个,遗憾的是,男孩告诉我说他正谈着一个,是读研究生导师给介绍的一位学妹。看来男教师真的是稀缺资源呢,想找个优秀的男教师做女婿是更难!关键是没人,有的也让人家给占了。

那么,如何吸引或者是让更多的男生来进入教师行业呢?我个人看法如下:

一、提高教师待遇是必须的,男人可是一家之主,传统思想仍在,养家糊口男人必须担当。想要家人生活更好,工资要高肯定是男孩择业的首选。

像我们这里小县城,刚毕业大学生本科,一个月3000多元,在某些企业好效益的车间里上班的工人也有四、五千元。能回到本地上班的男生大部分是专科生,本科生都很少有回来的,大都留到了更高一级的城市,如地级市和沿海城市。看我们学校里每年入职的老师,几乎是清一色的女生,有好多已是大龄青年,想找个同是老师的对象都难!

现在,虽然教师的待遇比过去提高不少,但和其他好多行业比,还是比较差的。像我们的十三个月工资都是拖后一年发,更不用说发什么年终奖金,我干了近30年,从来没有享受过年终奖。而且,今年我们的取暖费还没有发,说是年前可能发不下来。拖欠老师工资在某些地方仍然存在。

第二,接触范围小,发展空间小,未来一眼就能看到底。让老师有更多的学习和成长空间,也许能吸引一部分男生。

好多学校的领导没有别的本事,就知道查老师的岗,大门紧闭,通行不自在,更重要的是那份不被信任的感觉,让老师好难受!在学校里,除了和老师打交道就是学生和家长,与外面的世界隔绝太多,让好多想闯世界的男孩望而却步,这个世界一眼就能看到底,外面的精彩世界我更想去闯!

有闯劲的男生是很少会想到当老师的。入职的男生也有他的不得已,如就业的压力和父母的逼迫。

第三,看孩子是女人的事,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好多男孩觉得老师就是看孩子,社会地位不高,而且他们没有耐心去照顾形形色色的孩子。看来,提高老师的社会地位也是必须的。

中国的封建传统思想根深蒂固,男人就是养家的女人才守家看孩子,“家有三斗米 ,不当孩子王"其实也是许多男士的观念,孩子王不就是看孩子的吗?记得我爸当年就曾经因为是一个民办老师而在村里受某些人的轻视和嘲笑,因为没有钱,没有地位,孩子又多,生活拮据,有的亲戚也对我家“刮目相看”,那时爸爸的好多无奈,我是深有体会的。记得那时麦收时要用镰刀割,在信用社上班的二伯父家总会有亲戚来帮忙,我们两家的地就挨着,为了不让我们看见,那几个表叔把身子几乎是猫在地里,我娘曾经骂他们势利眼。

同时,老师工作的确是在与孩子打交道,必须要有足够的耐心,而大多男生难得有那么好的耐力来陪伴孩子。

第四,即使有男生想当老师,在考试过程中,他要与更多语言运用与表达能力优秀的女生对决,往往会黯然失色,特别是语文、英语等科目的选拔。让男生女生分组选考也许是人男生入围的一项好措施。

记得2015年,我们县城招收老师时,就把男生和女生分开考试,然后女生、男生各按比例入选,这样,好多男生才终于有机会入围,后来,这几年,女生、男生又开始统排,再按比例选人,结果很少有男生被选入。去年在我们级部代课语文的一位男生,已连考两年还是没过,他说真的是太难了,那些女生太拼、太优秀!

总之,县城里的男教师都是稀缺资源,更不用说那些农村学校,听说那些入编的老师(有男有女)有好多连去农村报到都放弃,人家连报到都不来,您又咋能看到男教师呢?所以,“农村学校男教师越来越少,近5年来我校未入职一位男教师”这样的现象也就不足为奇喽。至于如何解决,也是上级教育领导要考虑的,我们一介草民在这里权且啰嗦几句罢了。

其中,提高老师的待遇和社会地位应当是吸引男生加入教师队伍最重要也是最有效的手段,看看那些招收清、北大学毕业生的学校自然就知道。


学习永远在路上


首先我自己就是一名从农村走出来的男教师,自从读了大学之后,就很少回农村里了。然后四年大学毕业之后,也选择了留在城市里面生活和任教。那我就来说一说为什么不想回农村的想法。

记得我刚参加教师招聘的时候,是去了我们县城里面,而那时候全县招了将近100多名教师,在我们体检完之后,隔几天就会有全县新教师的培训入校指导。而那时候,我发现,男老师单独坐在一排,一眼看过去,将近10个左右,而在男老师后面的,都是女老师,我也没有数。如果按照比例来算的话,我觉得就是每10个女老师中,才有一名男老师。

一、我回农村任教父母觉得我丢人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都知道,就农村那芝麻粒大小的地方,尔虞我诈的事情还真不少。如果我大学四年后又回到农村生活的话,我们村的那些人就会聚在一起说我这孩子怎么,怎么,上不上大学最后还不是回到了农村,在他们老一辈人的眼里,我如果回到了农村的话,他们就会说这孩子四年的学都白上了。

而对于我的父母来说,觉得家里出了一个大学生,在他们眼里,我就已经给他们在村子里面长脸了。但是,父母的思想也还是停留在他们老一辈人的身上,觉得自己辛辛苦苦的把我从农村培养到城市里面去上大学,然后四年上完了,又回到农村去,就会觉得很丢人。他们反而会觉得自己在亲戚和别人的面前很没有面子一样。

<strong>二、在“农村学校里男教师越来越少”

我觉得这个说法面对现在的这个社会来说,其实原因是很复杂的。但是,我觉得对于男老师来说,最根本的一条还是目前农村的工资低,而男老师如果在农村从事教师行业的话。在学校就拿那么一点工资,对于现在的生活状况养活全家人还是不容易的,甚至有时候还会遭到别人嘲笑。

记得一次全县组织全体老师开会,而在这期间,我就发现了,其中一个乡镇上面的老师,是两个男老师带着10个女老师来开会的。后来,我们校长去和他们打招呼的时候,其中一个女教师走来接了一句话,说到:我们乡镇就学校里就三个男老师。

一个是校长、一个还是德育处主任,还有一个就是我们学校的门卫,说完后,我们都笑了。但是这种情况,农村的男教师比例真的很低,城市里面男教师的比例还是稍微高一些的。

还有就是,如果两夫妻都是在农村从事教师事业的话。第一,每个月的工资都是固定的死工资,两个人的工资加起来,有时候还不够一家人的开销。第二,还有就是,身边的亲戚朋友都出去打工去了,每个月还能挣上七八千块钱也没那么累。所以,自己也想出去工作,不想在农村里面。

还有,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来说,即使这个男生大学里面读的是师范专业。但是,毕业后,一般也不会有人会选择回到农村任教,而是选择城市里面工资高的学校就业。而就算不从是教师行业的话,也会在城里随便找个工作,也比呆在农村强。还有就是,一般大学里面的师范专业都是男多女少,但是,正在到学校教书的,却是女生多于男生。

三、那么,“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其实一直以来,我们针对中小学男女教师比例偏高现象的讨论一直从未停过。而其中就有一些地区,为了提高教师职业的吸引力,并且为了优化教师队伍中男女比例的平等问题。近年来,针对目前中小学阶段,尤其是在农村学校的教师男女比例严重不平衡的现状,各地省和地区的教育局都是纷纷的在讨论相关的政策,做到积极培养出更多男教师的措施。

比如:

我们来看一下,下面这个消息,江苏省自从10年开始实行免费招收并且培训幼儿男老师,师范生试点工作之后,每年为全身多招收了将近300名男性幼儿师范生老师入校工作。

还有,

福建省,在14年的时候,也是开展了免费小学和幼儿师范男生教育试点工作之后,通过地区的全方面实施后,实行了免费教育、专项公开的招聘、免试录取教育硕士研究生以及单列计划招生等优惠政策,专门用来助推师范男生培养,为小学和幼儿园培养补充了一批优秀的男教师入校工作。

结束语

我们在面对现在的就业环境的广阔时,各行各业都需要有专业的人才,而面对教师这个行业的话,也是在上大学的时候,很多男同学最不爱上的专业之一,其次是医学。因为这个原因我们也很好理解,这两个学科是真的学无止境,特别是教育行业,一直都是要跟着社会进步的脚步在走的,知识也是越来越丰富的,就算毕业了,在工作上还是要继续学习下去的。

但是,还有一个原因,对于教师这个行业,我觉得在应聘的时候,对于很多地区,城市里面明显要优于农村里面的学校的。

参考文献:以上“引用”部分的内容均来自于教育部和中国教育在线。如有纰漏敬请谅解。请最终以教育部内容为准。


教育知识汇


我的老家在江西省上饶县五府山的大山里面,那里的小学离镇上的距离也有30多公里,离市区更是接近一百公里。

就是这样的山区,山美水美,几乎是与世隔绝,在这里的生活仿佛是静止的,日月晨光无限美,但是,留守这样的美丽乡村的只有老人和小孩。

小孩子要接受教育,只有去村里的小学上学,但是这个学校的男老师也真的很少,除了校长和一个将退休的老教师以外,只有体育老师一个男老师了。

一、为什么农村的男老师越来越少呢?

因为现在社会对男老师经济方面的要求真的很高:

1、结婚要买房子,车子。

2、要养家糊口。

3、男人对成功、对金钱的需求比女人更高。

4、在这山区里生活,对于男老师来说太安逸太枯燥了。

二、大龄女老师的问题如何解决。

这个问题其实并不难,导致农村女教师成为大龄女青年的根本原因,其实也不是因为男老师少了。

女教师想要解决个人的人生大事,除了找男教师以外,其实她们还是有很多可以选择的,解决的方法也非常的多:

1、找别的职业的男士作配偶。

2、学校可以与别的单位进行联谊。

3、家人、朋友介绍相亲。

4、与同学谈恋爱。

都说,男追女隔重山,女追男隔层纱,只要女教师自己想要解决自已的终身大事,很容易就能够实现的。

当然,在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一直都想代表所有的农村的家长和学生,感谢农村的教师,他们原本可以有更多的选择,可以过上更好的生活。

但是他们却坚守在乡村教师的岗位上,带给乡村的孩子知识,用知识带领孩子去看外面精彩的世界,为乡村的建设作出伟大的贡献。

最后,祝福乡村的所有教师能够一生幸福美满。


艳艳写作微学堂


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在小学阶段男教师特别少,尤其是在农村地区的学校,所以说经常会出现进来一个男老师后特别受欢迎,这种受欢迎程度不仅仅体现在教育安排上,而且还体现在生活上。

记得我们老家的有一所小学,十几年来都没有新进一位年轻的男教师,直到去年来了一位特岗老师。这位老师一来就特别受欢迎,学校各种体面的事情都让这位老师来干,年轻的女老师之间还会争风吃醋。可最终这个学期还是提出离职了,他的女朋友在城市,每个周末都要来回跑,花费很大,现在的工资也没法养活他自己。

这种现象会不会真的导致学校的单身大龄女教师会越来越多呢?我觉得这是不靠谱的说法。现在的农村,也同样有一些好的岗位,比如说基层的公务员,银行,政府单位,医生也都还是有大量的年轻人进来的,这些单位的年轻的男性往往都会愿意选择小学的女教师作为自己的伴侣,这既有利于未来孩子的教育,也有利于家庭的稳定,夫妻关系的和谐。

所以要想依靠学校内部解决单身女教师的问题并不靠谱,除非哪一天农村学校的待遇让所有人开始羡慕,大量的年轻人开始主动的涌入农村学校,这种就地转化的能力才会进一步提高。


美蛙英语


这个问题需要国家才能解决,大概有3个方面。

一·待遇

我工作10年工资2700,生活一用,每个月最多存500,这500还要给一部分父母,几乎不存钱的,房子就别想了,结婚更没希望。

要招到男教师,至少要让别人能生存,能养活父母,能买房子,能结婚,能养孩子,这远远不是2700能解决的,需要更多的钱。

这个时候肯定会有家长来反驳我:你还想要好多?不干你可以走啊,工资给得高高的,寒暑假那么多,上课那么轻松,一天都在补课,师范院校那么多人等着机会的。

算一笔账:生存每个月至少2000,父母每个月总得给500吧,房子每个月得1500,存款每个月得2000吧,养孩子每个月怎么得也要2000,这样算下来工资要8000,你觉得可能吗?上面的政策大家都知道的,每年涨20元,天天宣传涨工资,宣传XX工资多高,实际上就是这个样子的低。

好像我们村上那些相亲的,没人到处宣传家里多好多好的,实际上就那个样子的烂。

曾经看过一个真实的招聘信息:一个人在微信群发信息招自媒体,要求每天写一篇文章,阅读量10万+,要求会剪辑视频,24小时在线,还有一大堆的要求,工资税前6000,大家都觉得这个人是个神经病,别人每篇文章10万+的阅读量什么概念,光这个收入就是每天6000不止了。

很多人都这样,感觉自己的一元钱是100元钱,感觉别人的劳动价值100元是1元,总想找有能力,长时间工作的人为你无私奉献,当然会拿出一点点工资,自己觉得这是天价工资,别人的劳动就是贱价。

大家都是聪明人,没几个傻子了,我挖个坑你来跳嘛。那些呼吁别人当教师的,他绝对不会来当教师。

英美国家的教师都是中产阶级,中国教师是下层阶级。

二·权力

没有权的人,也没有奋斗的归属感,因为无论你怎么做,你都是别人的奴隶。就好像没有军权的政府,没有实权的康熙,只是一个傀儡罢了。

没有权力意味着你被欺负也没办法,意味着你的话没有底气,当然也没法做多少教育,只能讲个课就了事。

比如学校领导要搞你,你怎么办?没办法,只能被整。家长要骂你,你怎么办?只能被骂。你活得不如一条狗,你还能教出怎样的学生?像古代的家奴一般,无论你为主人付出多少,你永远是一条狗,随时可以宰杀的。

要是有了权,直接开除学校领导,直接给家长判刑,腰杆就直了,大家也尊敬你了,学生也会听话很多,很羡慕你的工作,

三·地位

没有地位的人大家打心底瞧不起。看看日本教师的地位,全社会都尊重他们。

日本的教育制度下,你会觉得那才是教育,教师还领房子,坐公交车都是大家让教师先坐。

我觉得主要是日本人能发自内心地尊敬他人,不虚伪,毕竟人与人是心与心的交流,而不是当年笑嘻嘻,假装尊敬你,背后到处整你。

日本没有教师节,没有那些套路,有的是真心实意的爱戴。

引用一段别人的话:日本中小学教师职业被视作“圣职”,教师被称为“先生”,与议员齐名。在日本人看来,教师是为社会做出巨大牺牲的职业,因而是无比神圣的,教师本身也是廉洁清正的。平时日本教师出门坐公交车,胸前都有教师牌,车上乘客看到以后都会起来给让座。在他们看来教师牺牲很大,连老年人都会为教师让座。在普通商店、超市,都有专门针对教师的打折商品,持教师证件每天都能享受到优惠。所以有人说,日本每天都是教师节。

我想去日本看看,体验一下那里的教师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