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汝南縣張樓鎮馬輝:一個退伍軍人的愛國情懷

汝南縣張樓鎮馬輝:一個退伍軍人的愛國情懷

記者 王飛 通訊員 柏二偉

馬輝,男,1978年4月出生,1996年12月入伍,2008年12月復原,1998年7月入黨,九級殘疾軍人。疫情發生以後,全國面臨緊張局勢,黨中央號召全黨、全軍、全國人民一級響應。作為一名復原軍人,馬輝懂得疫情是何等的殘酷緊張。疫情就是戰場,就是命令,軍人退伍不褪色,充分發揮軍人作風。越是困難的地方、危險的地方、吃苦的地方,應該有我們當過軍人的身影。發揚能戰鬥、能忍耐的優良傳統。發揚能打仗、打勝仗的精神。在村黨支部組織領導下,發揮我們黨支部堡壘作用,在黨支部書記劉全的帶領下,馬輝始終堅守在抗擊疫情的最前沿陣地。盤查過往人員,一絲不苟,詢問過往人員的情況,不徇私情,不放過一個可疑人員。從外地回來的人員堅決隔離。至今,我村沒有一個疑似病人,受到了村民、黨支部對馬輝和同事們的好評。

汝南县张楼镇马辉:一个退伍军人的爱国情怀

疫情就是戰爭,設立的村卡點就是陣地。24小時堅守,拭目以待,一個多月以來,我堅守陣地,給過往人員登記、測量體溫、消毒等程序,兢兢業業做事,任勞任怨為人民服務。也有個別人對防控工作不理解,說長道短。馬輝不計前嫌:“現在我們的國家正在危難之際,匹夫有責,我是正在為國家為人民做事,盡責盡力,損失自己的尊嚴,帶來群眾的安詳就是值得的。”

馬輝不僅自己執勤巡邏,擔心晚上難免會有個別人鑽空子,他不敢好好地睡覺,時刻保持警醒。面對胡攪蠻纏的群眾,他就耐心的給他們講解疫情的重要性,勸說他們為對家人、鄰里的安全著想,不能再給國家添亂,最終得到了群眾的安全理解和配合。馬輝講解疫情防控的政策頭頭是道:“居家不外出,遵守村規民約,為國家做貢獻。具體情況具體對待,確實需要外出看病的,必須要有衛生所簽發的證明才能放行。”馬輝還積極的幫助群眾購買生活物資,幫助群眾想辦法,聯繫米麵油等生活必需品送至卡點,通知群眾到卡點領取,為群眾解決了疫情生活中的困難,為大家提供了方便,受到了群眾的讚譽。

在我們村黨員的隊伍裡,馬輝是比較年輕的黨員之一。他的體力和精力都是優勢,總是搶著幹各種各樣的工作。所在的吳寨村與上蔡縣接壤,防控難度相對有困難,馬輝就趁每次執勤換班和吃飯的時間和其他黨員群眾一起去加固各個路口的隔離帶,晚上加班巡邏,不讓群眾扎堆,避免人員交叉流動。

馬輝是一名殘疾軍人,國家每年發放有一定的優撫金,而且逐年上浮。馬輝懂得這些好的政策來源於黨的英明領導和國家的強大。國家強大是無數個英雄勇士和全國人民一道保衛創造出來的,是我們中華民族和人民群眾英勇奮鬥的結果。他常說:“現在國家有難,我要為國家、為黨分一份憂,貢獻自己的一點微薄之心。”疫情需要財力,馬輝帶頭向組織捐出1000元人民幣。在他的影響下,很多的愛心人士紛紛伸出捐助之手,有的同志捐款,有的捐物,緩解了疫情的供給。

馬輝說:“全國人民在黨中央的領導下,全國人民共同努力拼搏,疫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但我不能放鬆警惕。在各級黨委的領導下,在支部的帶領下,在疫情防範的崗位下,踐行一個共產黨員的責任和擔當,站好最後一班崗,不獲全勝絕不收兵。為民做出一點成績,微不足道。永遠跟黨走,為民宗旨不能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