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关羽为什么喜欢看《春秋》?

小人物F


关羽,字云长,河东郡解县(今山西运城)人,雅号“美髯公”。早年跟随刘备颠沛流离,辗转各地,和刘备、张飞情同兄弟,因而虽然受到了曹操的厚待,但关羽仍然借机离开曹操,去追随刘备。赤壁之战后,关羽助刘备、周瑜攻打曹仁所驻守的南郡,而后刘备势力逐渐壮大,关羽则长期镇守荆州。

个人观点喜欢这部史书,有如下几点:

第一,春秋既是史书,又是讲述诸侯之间的作战资料。作为军事家和杰出的将领 ,关公一定是非常有兴趣读的,既能熟悉兵法又能增加知识。

第二,当时各种书籍并不丰富 。在有限的读物中 《春秋 》是很好的历练书籍。

第三,关羽喜爱《春秋 》是事实,但也因为 《春秋 》这部书是孔子他老人家所著。

第四,历朝历代推崇孔子的 “忠 孝 仁 义”的儒家理理,加上关羽本身就是 “忠 孝 仁 义”的 杰出代表。

这也是后世很多人推崇的一大因素。



永恒光影


回答这个问题,需要先搞清楚关羽喜欢看《春秋》有没有正式的记载?

首先看三国的正史《三国志》,《三国志》并未明确记载,但裴松之的注释里,已经引用《江表传》说: “羽好《左氏传》,讽诵略皆上口。 ” 《江表传》是西晋的作品,写成的年代,比《三国志》也晚不了多少,这条史料的价值,还是很高的。那么看来关羽看《左氏传》还是有依据的。

《左氏传》即为《左传》,原名为《左氏春秋》,汉代改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旧时相传是春秋末年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左传》起自鲁隐公元年(前722年),迄于鲁悼公十四年(前453年),以《春秋》为本,通过记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来说明《春秋》的纲目,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

搞清楚这个问题后,要看关羽为什么爱读?

第一,《左传》当时流传极为广泛,据说东汉的汉章帝就特别喜欢读《左传》,因此,《左传》在东汉时代流传极广,这对于这本书的推广阅读是很有益的;

第二,《左传》这部书中,有许多关于战争的描写,甚至当时盛传,这本书是名将吴起所著。例如《曹刿论战》中的“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军事战术就出现在《左传》中,因此,关羽作为武将,可以将其当做兵书进行阅读;

第三,并非关羽,而是当时整个武将阶层有读书的习惯,例如东吴大将吕蒙、曹魏的大将李典、灭吴的统帅杜预,都有读书的习惯,甚至有明确有读《左传》的记载;因此可以判定,当时的《左传》是武将流行的一种读物,只不过关羽名气比较大,因此,流传程度更高一些。

既然关羽爱读《左传》,为什么后来流传的是读《春秋》呢?毕竟这两本书不尽相同?因为,从隋唐之后,《春秋》的地位得到大幅提高,成为儒家的《六经》之一,而《左传》的知名度大大不如《春秋》。随着关羽后世不断的神化,就演变为关羽爱读知名度更高的儒家经典《春秋》,作为儒家治天下的封建王朝,也希望通过关圣人读《春秋》来树立儒家的正统学说,因此,在《三国演义》以及民间传说中,也便留下了关羽爱读、夜读《春秋》的说法;甚至在关帝庙中,关羽也是读《春秋》的造型。




且行且听风


第一。《春秋》既是 史书,又是 讲述 无数 诸侯 国 混战 的战争 资料。

作为 军事家 和 杰出的 将领 ,关公 一定是 非常 有 兴趣 读 的。

第二。当时 ,各种 书籍 并不 丰富 。在有限的 读物 中 《春秋 》是很好 的 精品。

第三,关羽 喜爱《春秋 》是史实,但 因为 《春秋 》这部 书 是 孔子 他老人家所著。

历朝历代 推崇 孔子 的 “忠 孝 仁 义”的 儒家理念,

加上 关羽 本身 就是 “忠 孝 仁 义”的 杰出代表。

所以后世 (如 我们 河南 许昌市 有 “春秋 楼”)供奉 关羽 的 地方。

至于关羽为什么好读《春秋》,却是不好说,因为没有详细的史料记载,只能依据关羽生平加以猜测。我觉得,关羽对历史应该是比较喜欢的,所以受看《春秋》也便是可能理解的事了,因为《春秋》本身就是一部历史书,而《左传》则更是一部历史名著。还有一个原因也不容忽视,那就是《春秋》这本书在汉末三国时的社会地位相当高,几乎成了社会上有身份的人必读的一部书。关羽是蜀汉的一代名将,自身的社会地位需要他对《春秋》有一定的了解;另一方面,《春秋》本身对一个人的社会行为也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关羽从事的是军政的管理,与人接触的机会相当多,自然需要掌握一定的从政技巧,读《春秋》也就成了他必然的一种选择了


小艺剪辑


我是北派说书人,这个问题我来回答,回答不尽人意,欢迎大家用砖来拍,回答顺了您心意,欢迎点赞关注。

《春秋》这本书,大多数记载的是春秋时期的一些历史及故事,说白了可以说是一部史书,其中还有不少介绍当时的一些经典战役等等,在说书人看来,一位军事将领喜欢看这一本书,是无可厚非的,侧面也说明,关二爷并非一名粗人,既然《三国演义》等等一些书中经常介绍关二爷喜欢看这本书,自然是有着一定道理的。

其一:书本的稀少

当时不如现在,一些学科比较多,所以现在的书琳琅满目,而当初的书却寥寥无几,能够数落出来的书也就那么基本,你说拿出一些玄学易经、医学一类的书,关二爷不感兴趣,肯定不看,都说史书是面镜子,尤其是记载着春秋历史、军事一类的书籍自然会让关二爷感兴趣。

其二:忠 孝 仁 义

春秋这本书的作者是我们的圣人孔子所著作,在我国的历史当中,孔子是儒家的代表,孔子提倡忠、 孝、 仁、 义,而我们的关二爷很巧,在三国时期,是忠、 孝、 仁、 义的代表,所以关二爷喜欢这本书,是很正常的事情。


北派说书人


根据记载,《春秋》的作者为孔子,历史上称为圣人。西汉汉武帝重用儒学之士,采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策略,从这以后儒学成为了主流学说和政治学说。《春秋》是一本名著,主要记载了以前的历史故事和战争,记载的多为弑君杀父、不忠不孝的混乱局势。

关公,爱看《春秋》这部史书,一是为了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二是可以从中汲取反面教训,三是可以学习所记载的经典战役,总结经验活灵活用。其实这本书并非《关公》爱看,其他人都看,只是关公以武将的身份看《春秋》更能突出说明关公爱学习。

很多人都说关公是忠于刘备的,这话不假,关公是实质忠于汉朝的,从关公不接受曹氏政权的官职就能看出来,最后曹操没有办法,给了他一个“汉寿亭侯”封号。刘备称帝,大家都非常高兴,唯独关公不高兴,虽然桃园结义让他们成为了结义兄弟,一起抗击曹操。关公做的这一切都是匡扶汉室为前提的,刘备称帝,让关公意识到了刘备的虚假,流露出来一丝的不满。

关公的这些忠君爱国的思想,都离不开他喜欢看《春秋》,因为这本书虽然写的弑君杀父、不忠不孝之事,但结语却无时无刻不是提醒不可以这样做,这些行为是违反三纲五常,不符合当时的封建思想的。关公也是以《春秋》来不断提醒自己的言行举止,不断呼唤自己的初心。

随着关公死后被神话,在民间对关公忠义越来越崇敬,人们越来越以关公的思想作为最高准则,认为关公是忠义的代表,慢慢地谈论关公的频率也就高了,他爱看《春秋》的习惯也就广为人知了。





梁一


正所谓术业有专攻,什么职业的人看什么样的书,这其实是没什么可说的,而且书籍可以给这个职业带来很好的作用,因此,人们想象中的古代的武将,如果要看书的话,一定首选也会是兵书。但是,关羽却不是这样,他最爱看的一本书竟然不是兵书,而是《春秋》。

《春秋》和青龙偃月刀一起,几乎都成为关羽的标志性符号。那么问题来了,古代的经典史书和儒家著作汗牛充栋,为什么关羽偏偏拿着一本《春秋》不撒手?这本《春秋》到底有什么妙处?

《春秋》在汉代经学中可以说,处于核心地位,非常繁荣发达。孔子著述中,也只有《春秋》是孔子所“作”,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删订、传授,地位也非常重要。所以,相对来说,《春秋》在汉代的普及程度比其他儒家经典要更高一些。而且,《春秋》虽然经过孔子的删订改编,但毕竟还是以历史为基础,比“易学”、“礼学”这种专门的学科更容易为大众所接受。

《春秋》中记录的,大部分都是本国的诸侯、大夫、国人们失礼非礼的事情,有时候也会收集一些其他国家发生的类似的事情,也记录有一些诸侯国公侯们的往来信件的内容,总的来说,还是看不出来和武将有什么关系,其中并没有什么兵法、计谋之类的内容,只是记录下一些历史事件而已,

关羽是什么人呢?关于他的家世,史书无载。东汉中后期就已经非常重视一个人的出身门第了,所以,如果谁能够追溯到某位历史名人,或者有官职,一定会留下记录。但关羽没有,说明他出身是比较低微的。杀人之后逃亡到涿郡,结交了刘备和张飞。之后就一直跟随刘备南征北战,成为当时名将。

《春秋》作者的本意,其实是用这些事情来警告那些乱臣贼子们,让他们不要随意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既然身为人臣,那么就应该明白做臣子的规矩,知道一个合格的,优秀的臣子到底是什么样子的,而不是整天想着篡位、造反,这对他们来说其实是非常不好的。因此,读一读《春秋》,就能够明白,在处理事情的时候应该怎么做,书中把反面例子都写出来了,所以正确的应该怎么做,也就很明显了。

这其实就有点像如何分辨真币假币,其实只需要一直接触真币就可以了,将真币所有的特点一一摸透,这样一来,只要碰到假币,就能第一时间反应过来,只不过《春秋》和这种办法刚好相反。因此关羽读《春秋》,不是为了学兵法,而是要时时刻刻提醒自己,自己忠于刘备,绝不会叛变。


廖天


这个问题无法验证。

关羽读春秋多是从《三国演义》情节中获知,在这本小说中,关羽最让人敬重的就是忠义。以至于让对手都非常敬佩他。

再看《春秋》,也称《春秋经》,相传是孔子所作,是儒家六经典之一,内容多为鲁国国史,内容精炼,微言大义。因而也有“春秋大义”之说。

正是这样一本经典,非常贴合关羽的人物形象,所以就有了“关羽夜读春秋”之说。

其实严格来说,关羽读的很有可能是《左氏春秋》,即《左传》。





甲良生日记


《春秋》讲的是大义!就是做人的根本道理!

关羽是什么人?华夏大英豪!是人中之龙!是世人学习的榜样!



关羽,是忠义的代表,是做人的典范!我们可以知道关羽的性格和追求,一身正气的人自然喜欢读《春秋》。

人,活在世上,找寻的是什么?就是人生的价值!而一个人或者能有价值,基础是深知做人的道理,能够做一个清清白白的人,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是人生一切的基础和起点!



关羽的文化价值在于,告诉我们做人要符合大义和道理,做人要有价值,要自强不息,顶天立地!


聿剑传统文化


朱仙镇关帝庙内有一座高五丈、雄伟壮观的春秋楼,春秋楼大殿内有一尊关羽夜读《春秋》的铜质塑像,他秉烛夜读,神情专注,堪称古镇名胜之一。关羽为何会在这里夜读《春秋》呢?这里有一段风趣的故事呢。

东汉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挥师东征刘备,在徐州一举告捷,并将关羽和二位皇嫂俘获。曹操心想,关云长如能归降,曹某必能早日一统天下。曹操求贤心切,对关羽一天三宴,盛情款待,还拜他为偏将军,赐宅地建造楼阁。可是不失大节的关羽仍然身在曹营心在汉,盼望二位皇嫂能早日与结义兄长刘备团聚。


坏男孩老恩


第一。《春秋》既是 史书,又是 讲述 无数 诸侯 国 混战 的战争 资料。

作为 军事家 和 杰出的 将领 ,关公 一定是 非常 有 兴趣 读 的。

第二。当时 ,各种 书籍 并不 丰富 。在有限的 读物 中 《春秋 》是很好 的 精品。

第三,关羽 喜爱《春秋 》是史实,但 因为 《春秋 》这部 书 是 孔子 他老人家所著。

历朝历代 推崇 孔子 的 “忠 孝 仁 义”的 儒家理念,

加上 关羽 本身 就是 “忠 孝 仁 义”的 杰出代表。

所以后世 (如 我们 河南 许昌市 有 “春秋 楼”)供奉 关羽 的 地方。

关羽 都是 手拿 《春秋 》的形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