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印度的白人是從哪裡來的?

分享工場


印度的白人與埃及、波斯的白人一樣,都是來自於中亞地區的雅利安人,雅利安人是一個侵略性很強的白人遊牧民族,他們在數千年前以中亞地區為中心向歐亞非大陸各地侵襲而去。

  在他們的擴張下,埃及、印度、古巴比倫的古文明紛紛破裂,然後被他們建立的文明所佔據。

  其中他們在準備進攻中國的時候,遭遇了幾次大敗,歷史中記載最早與雅利安人的作戰是商朝的時候,當時在商朝王后婦好的率領下,商朝軍隊斬首了2萬個白人頭顱。

  後來雅利安人也數次想像入侵印度、埃及那樣入侵中國本土,不過他們在進入草原地區的時候,就被強大的遊牧民族給打得丟盔棄甲,根本無法寸進。

  雅利安白人與印度種姓制度

  印度雖然曾經有過本土發展的文明,但是他們的文明卻並不是很發達,武力也不是很強大,所以在雅利安人入侵印度的時候,印度很快就被雅利安人給侵略成功了。

  雅利安人在大概3500年前於印度創建了新的文明,然後他們就在那個時候創造並流傳下了影響至今的種姓制度。

  他們把當時的人劃分為了四個等級,在種姓制度中,前三個等級的人都是雅利安白人,首先排在第一位的是掌握著神權的宗教人士,排在第二位的是掌管著領土統治權的王族、貴族,排在第三位的是商人手工業者。

  而排在第四個等級的則是為前三個等級服務的僕人平民,他們都是印度本土的種族,是印度的棕色人種,雖然他們在四個等級中是排在最低的,但是他們在印度的地位卻不是最低的。

  在平民的身份之下,還有身份比他們低得多的人,這些人就是印度的賤民,原本這些賤民與平民同胞同源、是沒有什麼差別的。

  但是因為在雅利安人入侵印度的時候,他們沒有和平民一樣投靠雅利安人、沒有幫雅利安人侵略印度,因此在雅利安人獲得整個印度的大權後,這些沒投靠的人,最後通通變成了賤民,地位與豬狗等同。

  他們是沒有資格出現在高種姓人面前的,他們連成為高種姓僕人的資格都沒有。

  歷史的變化並沒有根除種姓制度

  印度在最開始被雅利安人入侵之後,印度也屢次遭受到了來自波斯、蒙古人、英國的入侵,印度的大權也不停地在各個入侵者之間輪換流轉。

  只不過在這些人入侵印度的時候,他們並沒有改變印度的種姓制度,高種姓依舊是高種姓、低種姓依舊是低種姓、賤民也依舊是賤民。

  雖然印度在步入現代後已經廢除了種姓制度,但是在印度一些落後的地區種姓制度的餘毒仍舊是存在的。

  即便是在思想先進發達的城市,偏見仍舊留存在人們的腦中,高種姓的人仍舊保持著他們對低種姓的高傲,低種姓的人仍舊保持著他們對高種姓的卑微。

  印度種姓之間的通婚和禁忌

  不過在這裡我們有必要說一下,在經過多年的歷史發展後,膚色很多時候已經不能代表一個人的種姓了,在最開始的時候高種姓確實全都是白皮膚,但是經過多年的混血,有很多皮膚偏黑、偏棕的人也開始進入了高種姓行列中。

  印度種姓之間的禁婚只存在於高種姓女子與低種姓男子之間,在高種姓男子和低種姓女子之間卻是不存在的。

  在印度,白人男子是可以娶印度土著女子的,這種行為在印度被稱為順婚,而他們所生下來的混血孩子,也將會成為高種姓。

  而如果白人女子嫁給印度土著男子的話,那將會是一件大逆不道的事情,在很多時候,女子的家族為了家族的榮耀會對違反了規定的女子以及她的伴屬實行榮譽謀殺,這種傳統不僅流傳在印度的古代,即便步入現代社會的印度,也時常出現各種關於榮譽謀殺的新聞。

  通過以上所述,其實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印度的高種姓並不全都是白人,但是印度的白人卻必定是高種姓,在現代,如果歐洲白人前往印度旅遊的話,他們是非常受到推崇的,當然,如果國內皮膚偏白的人去印度,待遇也會好上很多。

  所以說印度的白人是三千多年前從中亞地區侵略過來的,後來波斯侵略印度的過程中,他們也帶來了一部分白人,他們與印度的白人一樣都是起源自中亞的雅利安人,還有在大殖民時代,英國也有一部分白人在印度紮根落葉,印度的白人數千年來一直佔據在印度社會的頂端,是真正意義上的貴族。


開心亮子


印度不僅有神油,不僅有祛除百病的恆河水,還有白人,是的,你沒看錯,皮膚黝黑的三哥大多數是白人!印度是個神奇的地方,亞歷山大沒有打過去,成吉思汗也沒有打過去,在恆河水的庇佑之下,眾多民族在印度繁衍生息,創造過經典也沒少出奇葩,今天,小史官就和大家聊聊印度白人的故事。

印度人的祖先雅利安人是唯一嘗試過征服四大文明古國的民族——雅利安人流浪記。

▲雅利安人周邊形勢圖

在很久以前,北方的烏拉爾山脈附近,生活著一個古老的民族,他們在這苦寒之地繁衍生息,由於天寒地凍,他們的鼻樑越來越高,加上不需要吸收多少紫外線,他們變得金髮碧眼,皮膚皙白,他們就是印度人的祖先雅利安人。

▲雅利安人征服路線

像我國的北方遊牧民族一樣,由於天災頻繁,他們會不間斷的南下探尋氣候溫和的地方,區別在於我們屢次擋住了北方的遊牧民族,擋不住也以絕對的人口基數和厚重的漢文化同化他們,但是雅利安人比較幸運,他們南下大多數都成功了。

發展到了一定程度,雅利安人開始蠢蠢欲動,想要換個地方活動活動筋骨了。他們開始南下,第一批出去的雅利安人,順利地佔領了波斯高原,後來建立了赫赫有名的波斯帝國,另一批一路往西,來到了阿拉伯半島,後來進一步征服了埃及!最後,有一批雅利安人途徑印度西北的山口進入了古印度,他們征服並留在了這裡,雅利安人認為,皮膚越白地位越高,因為當地的古印度人身材矮小皮膚黝黑,久而久之種姓制度便應運而生,這就是印度人是白種人的來源。

雖然表面上是雅利安人征服了各地,但是實際上是雅利安人和當地人融合到了一起,所以印度人也不是純淨的白種人,不過,現在對於白種人的定義不止是皮膚的顏色,還要總和體型面部特徵等因素,不然印度人被劃到黑種人都不過分。

最後插一段,雅利安人在一系列的征服之後,也來到了中國,當時中國是商朝武丁時期,然而這一次雅利安人沒有那麼幸運,商朝王后婦好率軍出征,打敗了遠道而來的雅利安人,據出土的甲骨文記載:“婦好率軍西出,斬白首兩萬餘”!

整潔與骯髒並存的人種博物館。

現在的印度,早已經不是一個民族或者人種,尼格利陀人、原始澳大利亞人、達羅毗荼人希臘人、阿拉伯人、波斯人、雅利安人都曾在印度這片土地上生活,而後來英國統治印度幾百年,也留下了不少混血兒,總的來說印度西北白,東南黑,再加上目前的印度民族劃分,印度是當之無愧的人種博物館。下面給大家看看印度人口情況:

截止2015年,印度人口已經達到13.11億,而且還在不斷增長,其中

印度斯坦族,人口5.54億

泰盧固族:人口1.03億

孟加拉族:人口9225萬

馬拉地族:人口9105萬

泰米爾族:人口8865萬

古吉拉特族:人口5510萬

坎拿達族:人口4630萬

馬拉雅拉姆族:人口4300萬

旁遮普族:人口2755萬

奧里薩族:人口4550萬

阿薩姆族:人口3000萬

這些還只是印度的主要民族,其他小民族還有100多,看到沒有,人口達不到3000萬的民族在印度都排不上號。

雖然印度近些年也在飛速發展,但是種姓制度根深蒂固,富人階級像歐美髮達國家一樣生活在大都市,而剩下的人口掙扎在貧困線。就是整潔與骯髒的並存,秩序與混亂的交叉。當然了,印度未來依舊不可限量,是我們重要的競爭對手,所以我們應當擦亮雙眼,認真對待,迎接挑戰。

看完這些,你有什麼想法呢?歡迎朋友們評論區留下那你的看法!

我是潁州小史官,酷愛歷史,如果你也喜歡,不妨右上角關注,我們一起閒談文史野趣!

無筆


你可能想象不到,看似遍地膚色黝黑的印度人的印度,竟是亞洲白人最多的國家。印度白人從哪裡而來,在印度的地位如何,且看我慢慢為您講解。




說到白人,大家首先想到的肯定是歐洲白人,那裡的白人金髮碧眼,膚白貌美,是屬於我們傳統印象裡最純正的白人,而實際上白人的分佈其實非常廣泛。除了白人最為集中的歐洲,在非洲、亞洲、美洲、大洋洲都有白人分佈,由於大航海時代歐洲人富於冒險,在世界各地建立殖民地,大量的歐洲人得以走出歐洲在世界各地開枝散葉,在漫長的遷徙過程中,部分歐洲人與當地人混血,其後代已經不再是純種白人。而北美、大洋洲的白人數量佔絕對多數,是僅次於歐洲大陸的最純正的白人。那麼我們今天要說的印度白人,他們算不算是純正的白人呢?




今天的印度白人已經很難和純正的白人扯上什麼關係,他們黝黑的皮膚烏黑的頭髮很難讓我們認定他們就是白人。印度所在的南亞次大陸,大多位於10°~30°的低緯度區間,印度大部分地區都屬於熱帶季風氣候,全年有旱季雨季之分,氣候乾燥炎熱,旱季時節更是熱浪滾滾紫外線強烈,經常出現50°以上的極端高溫天氣,在長期的自然環境的影響下,這些自4000多年由中亞遷移而來的純正白人在長期的進化過程中皮膚逐漸由白轉黑,連金色的頭髮也變得烏黑,白人的特徵幾乎消失殆盡,但他們卻是真正的白人,只是在漫長的與印度土著的融合過程中,他們的膚色身體結構已經遭到了本土同化。




印度白人的祖先是4000多年前從中亞遷移過來的白人雅利安人,他們在到達印度後很快就佔領了印度北方,並長期以印度北方為中心不斷向印度其他地方擴散滲透,最終形成了今天多達9億多的亞洲白人最多國家的人口規模。雅利安人的到來還創立了臭名昭著、影響深遠的種姓制度,在英國人殖民統治印度期間,這些白人裔印度人的地位要遠高於土著印度人,在種姓制度的巨大影響下,無數印度土著人逐漸被邊緣化,最終淪為最下等的賤民。




印度的種姓制度共分四個等級,分別是:婆羅門、剎帝利、吠舍和首陀羅。前三等級都是白人,因此在白人中間也有高賤之分,但最苦的是最後一個等級首陀羅的那些原生印度黑人,他們的低種姓註定了他們賤民的身份。前一段時間還發生了在印度白人婚禮中活活打死低種姓年輕人的慘事。森嚴的種姓制度隔絕了這些白人與土生印度黑人的交往,包括婚姻上,印度白人是絕對不可能跟低種姓的賤民通婚的,這可能也是印度白人僅僅是皮膚上的變化而白人基因依然得到保留的最主要原因。


大國布衣


在歷史上,印度也曾經多次遭到異族的入侵,不同人種先後進入印度,並不斷彼此融合,因此,在今天形成了人種繁多、血統複雜的局面。 印度現在主要有五類人種,即尼格利陀人、原始澳大利亞人、達羅毗荼人、印度雅利安人以及蒙古人種。


這五類人種,基本涵蓋了黃、白、黑三種膚色。 我們先介紹一下這五類人的主要特徵,再來看看哪一種是題主所說的白種人。

一、印度主要五個人種及其特徵

1、尼格利陀人,主要特徵是:身材矮小,皮膚呈褐色,鼻寬唇厚,頭髮烏黑,鬍鬚和體毛不多;

2、原始澳大利亞人,主要特徵是:皮膚呈褐色,身材矮小,鼻寬唇厚,頭髮烏黑而捲曲;


3、達羅毗荼人,主要特徵是:皮膚呈淺褐色,中等身材,臉型長,嘴唇薄,頭髮捲曲呈淺褐色;

4、蒙古人,主要特徵是:皮膚呈黃色,頭髮黑而直,眼球呈褐色,臉扁平,顴骨突出,鼻子不大,鬍鬚和體毛少;

5、印度雅利安人,主要特徵是:皮膚白皙,身材高大,長頭型,鬍鬚多,鼻樑高,額頭寬。


從以上描述可以看出,印度雅利安人就是印度的白人,而且,他們的身體特徵,與其他4類人有著非常顯著的差距,那麼,他們是怎麼來到印度的呢?

二、印度雅利安人的來歷及發展

印度最早的原住民是哪一類人呢?這個問題人類學家們也眾說紛紜,但是,答案不外乎尼格利陀人、原始澳大利亞人和達羅毗荼人這三種,總體上支持達羅毗荼人的居多。

大約在公元前2300年前,達羅毗荼人在印度河兩岸建立了早期的文明——哈拉巴文化。 而雅利安人為白色人種,他們的祖先生活在今天的中亞地區,本來是遊牧部落。 後來由於氣候乾旱、人口增加等原因,雅利安人離開家鄉尋找新的牧場。


他們一分為二,一部分進入了歐洲,成為今天歐洲人的祖先。另一部分則進入了伊朗和印度,成為今天伊朗人和印度人的祖先。 雅利安人身材高大、英勇善戰,又是遊牧民族,因此,在進入印度以後,他們逐漸征服了本土的達羅毗荼人。

雅利安人佔據了印度北部大部分地區,而達羅毗荼人則一部分淪為他們的奴隸,一部分被趕到了南方生活。由此形成了後來的“黑印度”、“白印度” 雅利安人還設計了種姓制度,將社會分成了四個階層:婆羅門、 剎帝利、吠舍、首陀羅,成為印度的統治階級。


三、今天的印度白人

雅利安人征服了印度土著以後,一度成為印度的主宰人種。但是,在漫長的歷史中,又有其他民族入侵,比如帖木兒帝國入侵,又給印度帶來了蒙古人和突厥人的血統。

比如,印度曾經在英國的殖民統治之下,成為英屬印度。而在今天,印度越往北,雅利安血統越純正,白色人種也越多。

今天的印度白人,除了少數是歐美移民特別是英國移民之外,主要應該是雅利安人。

如您喜歡,歡迎大家點贊、留言、轉發,記得點擊右上角【關注】一下哦!


深夜聊齋


印度會出現白人,原因在於公元前1500年左右雅利安人的入侵。

雅利安人是一個古老的遊牧民族,位於俄羅斯烏拉爾山脈南部草原,後來遷移到了中亞的阿姆河和錫爾河之間。這些人被稱為雅利安-旁遮普人。



公元前14世紀,雅利安-旁遮普人南下入侵印度,印度古文獻中提及的雅利安人就是他們。他們往南驅逐古達羅毗荼人(印度原始居民),創造了吠陀文化和種姓制度,把雅利安-旁遮普語言帶到了印度。最終古雅利安人和古達羅毗荼人融合成了今天體徵獨特的印度人。

雅利安人將印度原住民征服後,制定了種姓制度,而這種種姓制度是按照膚色的深淺來之制定的。雅利安人姓氏屬於高級姓氏,比如婆羅門和剎帝利,波斯歷史上的米底人和波斯人是雅利安人後裔;而被征服的原住民只能是用低級姓氏,如守陀羅。



而且被征服者被禁止識字和學習,以防創造出自己的文化,直到20世紀以前,他們都在卑賤的活著。最終,印度文明就在野蠻的種族隔離制度下漸漸衰亡。



在雅利安人入侵後,北方的白匈奴、突厥人以及蒙古人相繼南入印度,而黑種的原土著不斷被迫南遷。現在,印度北方以及巴基斯坦,基本上是白種人的天下。而在印度的東北部和尼泊爾,一直以來都是深色人種的勢力範圍。

最後插句題外話,雅利安人在入侵印度後曾嘗試進攻中國,卻被打的落花流水,倉皇而逃。而擊退他們的,卻是一位女性,他就是商王武丁的皇后--婦好。而中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中唯一一個沒有被雅利安人侵略成功的。

婦好,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女性軍事統帥,也是一位傑出的政治家,她經常領軍與遊牧民族作戰,先後征服多個地方國,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打敗白鬼和羌方,經過考證,白鬼正是曾經入侵古中國的雅利安人。


文創極客


單單從地理環境的角度來看,印度本土當然是不可能出現白人的,自然,印度的白人,實際上都是外來戶。那麼,印度的白人,究竟從何而來呢?請諸君往下看。


早在公元前2000年,在印度河與橫河的滋潤養育之下,古老的印度文明已經開始萌芽。當時的印度文明並沒有連成一個整體,而是零星分佈於印度河和橫河流域。這些文明的建立者,是印度本土的達羅毗荼人,他們有著黑色的頭髮,褐色的皮膚。

這些零星的文明部落,在公元前1500年,被一一征服,他們的征服者,便是烏拉爾的流浪遊牧民族——雅利安人。雅利安人本身生活在烏拉爾山地區,過著遊牧的生活。由於氣候寒冷,陽光較少,所以他們和北歐人一樣,白皮膚,藍眼睛。公元前2000——1500年期間,雅利安人開始了他們的擴張。



雅利安人從以烏拉爾山為中心,向四周擴散,他們先後征服了古代的兩河文明,印度文明和希臘文明的一部分。而進入印度的這一部分雅利安人,成功取代了本土的褐色人種,成為了這片土地的主人。

雅利安人進入印度之後,逐漸由遊牧轉向農耕,並且受到了印度本土文明的影響。為了更好地統治,雅利安人用種姓制度嚴格規劃了社會等級,雅利安人的祭祀成為了第一等級婆羅門,雅利安人的武士和貴族成為了第二等級剎帝利,普通的雅利安人平民則成為了第三等級吠舍,第四等級便是長著褐色皮膚的本土人種,被稱作是首陀羅。雅利安人通過這種等級,從思想上直接控制了本土的褐色人種。

這種種姓制度,一直到今天,仍然是造成印度社會割裂,導致印度諸多社會問題的重要原因之一。


庭州行者


論到印度的白種人從哪裡來的?這在印度的史記中有多個說法。

世界選美冠軍,印度美女普瑞延科.科普拉。

其實印度的文明發展起步比中國還要早上500年,即約在8500前。但,真正的印度土著在原始年代是很少的,而現在的印度人,純種的印度人幾乎已不多見了。那麼為什麼這樣說呢?

大約也就是在5000年前吧,地處歐亞連接處的烏拉爾民族入侵了印度本土,乃至隨歷史變遷,烏拉爾民族早已替代了印度的習俗和文明。不可否認:烏拉爾人應該就是歐洲人骨胳和膚色。

這裡還得說一下,按照現在人種的區分並不是單純以膚色來區別了,而是根據頭型骨來規類的。白種人的頭骨呈墮圓型,黑人是方型,黃種人呈三角型。卻卻印度人的頭型類似以墮圓型;故所以給印度規入進了白種人的範疇。其實,印度人的血緣其本上已經歐化了。

印度明星戴安娜.海登。

這就涉及到另一種說法,即由於雅利安人的入侵。

印度的達羅毗荼人也不是真正意義上的黑人,印度和孟加拉族的皮膚也不是純白的,但還是被歐洲人認為是白種人。

印度斯坦人是對印度北部和整個南亞以北地區的主要民族的通稱,他們是印度十大民族中人囗最多的一個民族,他們的語言主要是印地語、烏爾都語、旁遮普語等等。而上述幾種語種和孟加拉語都是印歐混合語系的分支。其中印地語是印歐語系是印度~伊朗語族中印度~雅利安語的分支。烏爾都語屬於印歐語系印度~伊朗語族的印度~雅利安語種的分支。旁遮普語屬於印歐語系印度~伊朗語族的,印度~雅利安語分支。孟加拉語是印歐語系印度~伊朗語族的印度~雅利安語分支。

印度語種分佈圖。

其實,歐洲人來到印度,也是認為印度人是有色人種,原因正是印度人的皮膚外觀比較黑。由此,歐洲人帶著好奇心理從語言上進行了分析研究,驚奇地發現:印度人的語言、包括梵文與歐洲的語言太像了。於是學術界提出了印歐語系的概念,同時還提出了一個假說,那就是所有的印歐人都起源於一個地方,那就是今天的伊朗高原的附近。這就是歷史上印歐語系民族,或說雅利安民族。

上述假說不僅在考古學上並且在多本文獻上都得到了印證。學者的研究,認為在古代,有一個稱作"雅利安人"的人群從印度西北部即旁遮普五河地帶向東南進發,到達恆河流域以及閻牟河中游地區,逐步佔領了整個印度次大陸。

既然今天的印度斯坦族、孟加拉族和歐洲起源於一個地方,屬於雅利安人,這就可以指定為白種人了。儘管後來雅利安人進入了印度,征服了當地的達羅毗萘人與印度土著發生了混血,皮膚顯得有些黑,但印度還是白種人,一個混血的雜種。

19世紀,西方盛行起白人優越論,西歐人一直把阿拉伯人和以色列尤太人排除在白色人種之外,就是沒有將印度人排除在白人之外。

講到這理,我們也明白了論定一個種族的膚色黑白與否不僅是看皮膚的白與黑;還得深層次地從文化認同感和主現意識在裡面。東亞人有些膚色也較白,比如新疆民族等但和印第人的的文化和語系與西歐人的差別很大,所以並不被認同為白種人。

今天,印度人在西方世界被受歡迎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存在著雜色的血緣關係,歐洲無不認同印度人是白色人種,緣於印度人血管裡流淌著歐洲人的血液!


用戶聽松閒人


什麼叫做古印度文明滅絕了?這就是證據之一了。

印度的“白人”是外來的,這些白人帶來了自有的文明,自己的血統,誓不與印度“黑人”雜!

為什麼?

白人視原住民印度黑皮膚人做牲做畜,誰會和牲畜雜交呢!

印度白人眾所周知是雅利安人,希特勒也是雅利安人至上。

幾千年前,雅利安人已經在印度成功實行了希特勒的某些理想。

細思極恐對不對?<strong>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在共同一個族群中也許可以喊出來此疑問句!

人種之間,在印度提說“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心中會悲涼莫名!

這裡不是種族主義,因為其他地方有反例。

唉,我寫不下去了。

無以措詞。


還是回到問題,印度的白人是雅利安人種,祖先生在苦寒之地,也就是中國史書上記載的西域。

也許是因為苦寒吧,需要努力生存,這努力讓他們強大了。

憑著這強大四處尋找“牛奶與蜜”之地,他們去過很多地方,失敗不少。也就和人家共存融合了,比如在歐洲。

畢竟,留著“牛奶與蜜”之地,怎麼會沒有主人呢!

強龍不壓地頭蛇很多時候也是成立的。

自然也有不成立的時候。

印度這塊地方自然本來也是有原來主人的。

恩,大家知道結局了。

征服之後,不是融合,不是共生,不是融化之後新生。


葭明通半瓶歷史


截至2019年印度人口已達13.26億,是世界上僅次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第二人口大國。作為人口大國的印度也是一個多種族多民族多語言多宗教多元文化的國家。關於印度人種的劃分歷來聚說紛紜。目前最受學術界普遍公認的劃分方法是1935年由B.s.古哈提出的。他將印度的種族劃分為六個主要類型:尼格羅人、原始澳大利亞人、地中海人、迪納拉人、蒙古利亞人以及北歐人。作為如今印度主體民族的印度斯坦族屬於地中海人種,不過他們並不是印度最早的土著民族。大約在公元前2500~公元前1700年左右印度河流域就已出現了灌溉農業和城市建築,在這裡的考古遺址中發現了大量石器、青銅器和印章,印章上刻有至今沒能破譯的符號,至於這樣符號究竟是文字或是別的什麼有待進一步研究了。當時的印度河流域採用和中東兩河流域一樣的灌溉農耕方式,除了栽種小麥和六行型大麥外,也栽種飼料豆、芥末、芝麻以及一些棗核和棉花。養殖業在在這時發展起來——當時這裡的人們飼養的動物有狗、貓、牛以及各種家禽,甚至還有大象。商業也在悄然發展著:黃金由南印度和阿富汗輸入,銀和銅自阿富汗輸入,綠松石來自波斯,白雲母來自南印度。目前人們發現的印度河流域文明最大的兩個遺址摩亨佐-達羅和哈拉帕的人口規模均在4萬以上。創造這一文明的是印度河流域的土著居民達羅毗荼人——他們是南亞現存最古老的居民,屬於尼格羅-澳大利亞人種。如今達羅毗荼人分佈在印度、斯里蘭卡、巴基斯坦等國,總人口約為2.17億,不過他們並不是今天印度的主體民族,由他們所開創的印度河流域文明也不是今天印度文明的主流。

尼格羅人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黑色人種。他們是最早來到印度的一個具有鮮明特色的種族實體。按照人類學家的描述:尼格羅人種亦稱非洲地理人種,原住於非洲南撒哈拉地區。非洲的剛果人種和開普人種就是典型的尼格羅人種。這一人種的特徵是:皮膚呈中等乃至深度黑色,頭髮纖細捲曲,身材短小,前額小而凸出,鼻子扁平,嘴唇寬厚。至今仍能在印度喀拉拉邦的卡達爾人和普拉衍人,曼尼普爾邦和庫奇山區的安加米那加人身上,南印度森林居民烏拉里人和安達曼群島等地的原住民身上看到典型的尼格羅人種特徵。事實上他們與非洲黑人是存在親緣關係的。繼尼格羅人之後原始澳大利亞人大規模遷入印度。所謂原始澳大利亞人是指澳大利亞的土著人種,他們的典型特徵為膚色棕黑、鼻翼寬扁、眉脊明顯、頜部突出、髮型捲曲或呈波狀,這些特徵都與現在佔澳大利亞人口絕大多數的歐洲白人後裔具有明顯區別。關於原始澳大利亞人是如何來到印度這個問題迄今為止仍是眾所紛紜:一種學說認為他們很可能是在冰河時期沿著陸橋來到印度的,就像印第安人在冰河時期穿越白令海峽從亞洲遷徙到美洲那樣。還有一種學說認為原始澳大利亞人未必來自大洋洲,但是他們在血統上與一些屬於大洋洲的南太平洋群島上的土著人種關係極為密切。另外一種流行的觀點認為他們似乎來自巴勒斯坦。事實上原始澳大利亞人在體貌特徵上與尼格羅人有較多相似之處,而開創印度河古文明的達羅毗荼人就被視為是由尼格羅人和澳大利亞混血所繁衍的種族。

大約在公元前1500年前後印度河文明突然銷聲匿跡了,那麼究竟是什麼力量使一種古文明突然消失呢?目前最具說服力的說法是來自中亞的雅利安人從西北方向侵入印度河流域導致該地區的文明消失:大約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來自中亞的雅利安人開始出現在印度西北部並逐漸向南擴張,到了公元前6世紀初雅利安人已完全征服了開創印度河文明的達羅毗荼人。今天印度的主體民族印度斯坦族就被視為是雅利安人的後代而非這片土地原來的主人達羅毗荼人。雅利安人在征服印度後發展出來了一套為適應新的統治需要的種姓制度——根據婆羅門教(印度教的前身)的教義:創世之神的四個孩子繁衍出了日後的四大種姓——這四個孩子一個由神的口中生長出來,一個由神的雙臂生長出來,一個由神的大腿生長出來,一個由神的腳生長出來。以此作為依據將祭司階層被稱為婆羅門,王室以及為其征戰或從事行政管理的文臣武將稱之為剎帝利,平民稱為吠舍,奴隸稱為首陀羅,事實上在這四大種姓之下還有一種不被承認的“第五種姓”——他們被稱為達利特人或不可接觸的賤民,他們甚至不被視為是人,所以不列入四大種姓之內。各種姓必須嚴格按自己的種姓從事特定的職業,不同種姓的人不能同行、共餐,跨種姓通婚更是被視為大逆不道。低種姓的人走在街上必須時刻小心,甚至不能讓自己的影子遮住高種姓人的影子,因為這會玷汙高種姓人的純潔,所以有時低種姓人出門甚至要隨身攜帶兩塊板子一路敲打,以提醒路人自己即將路過。事實上“種姓”一詞在梵文中唸作“瓦爾納”,而其含義就是指的膚色,所以最早的種姓制在某種意義上就是一種種族歧視與隔離政策。

雅利安人非常清楚自己與棕黑色皮膚的達羅毗荼土著居民在膚色上的區別。作為征服者的雅利安人具有強烈的種族優越意識,因此他們極為排斥與達羅毗荼人融合。現在有的歷史學家認為:雅利安人之所以發明種姓制就是為了起到種族隔離的作用,關於這點大家可以參考美國、南非等國曾存在過的種族隔離制度。雅利安人為避免與被他們視為低劣民族達羅毗荼人聯姻會導致玷汙高貴的雅利安血統而使用種姓制這一工具人為地將兩個種族隔離開。在這樣的背景下作為征服者的雅利安人自然居於高種姓的地位,而作為被征服者的達羅毗荼人則處於低種姓地位。在相當漫長的歷史時期內兩個種族彼此之間是不可能通婚的,因此各自的後代基本都保留著原來的種族特徵。雅利安人具有明顯的白種人特徵,而佔據高種姓地位的雅利安後裔自然也就延續了膚色較白這一種族特徵,與之相應的皮膚黝黑的達羅毗荼人的後代也基本延續著自己祖先的種族特徵。在這樣的背景下種姓和膚色幾乎是對應的概念,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使這一種族上的劃分不再與現實完全吻合:前文已說過古代印度絕大多數時候並非一個統一的政治實體——征服印度的雅利安人並非鐵板一塊,而是由諸多不同的部落構成的。一開始這些部落作為征服者戰勝了作為土著的達羅毗荼人,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就使雅利安各部落之間的矛盾尖銳起來,於是一些雅利安部落開始和達羅毗荼部落結盟以對抗其他雅利安部落。與此同時隨著雅利安人進入階級社會後自身也發生了階級分化現象:部落首領、祭司等特權階級成為了高種姓,而廣大的平民百姓則居於低種姓。那些和雅利安部落聯盟的達羅毗荼部落的首領也開始被列為剎帝利種姓,而達羅毗荼人的祭司也開始成為婆羅門。事實上時至今日印度的種姓和膚色已並非完全對應的關係:今天印度南部的黑皮膚的婆羅門同樣會以貴族自居,而印度北部的白皮膚、灰眼睛的賤民也不會因為他們的白皮膚而地位有所提高。儘管如今印度的種姓和膚色已並非完全對應的關係,但由於歷史上征服印度的雅利安人、馬其頓人、突厥人等種族的膚色均比本土的達羅毗荼人偏白,因此印度高種姓人的膚色整體上是比低種姓偏白的,當然在某些地區也會存在例外。

蒙古利亞人事實上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黃種人。也許是因為西方人對當年西征歐洲的蒙古帝國太過記憶猶新,以致於將所有黃色人種統稱為蒙古利亞人。蒙古利亞人進入印度有多個方向:印度東部的阿薩姆邦與以黃色人種為主的緬甸接壤,歷史上這一地區本就是中國、緬甸、印度等國之間的交通要地,至今位於印度東北部的由阿薩姆邦分化出來的曼尼普爾邦就堅信自己的祖先是中國人,而他們體貌特徵也呈現的是典型的黃種人特徵。印度與中國、不丹交界的邊境地區也是黃種人分佈較多的地區,這主要是歷史上的民族遷徙造成的跨境而居的現象,就像我國境內生活有朝鮮族、俄羅斯族、哈薩克族等跨境居住的民族一樣。印度境內還有一支蒙古利亞人是真正的蒙古族後裔——他們被稱為莫臥兒人。事實上“莫臥兒”一詞本身就是“蒙古”的音譯。突厥化的蒙古人帖木兒的後裔巴布爾一手創建了統治印度達331年的莫臥兒王朝,不過莫臥兒人由於是突厥化的蒙古後裔,所以實際上是一個混血民族,已不能算是純粹的蒙古利亞人種。目前印度境內只有東北部的曼尼普爾邦以及與中國、不丹交界等地生活的人群仍較多保留著明顯的蒙古利亞人種特徵。目前印度為數不少的部落民基本上是尼格羅人、原始澳大利亞人與蒙古利亞人的後裔,而印度人口的主體民族卻是地中海人、迪納拉人與北歐人的後裔。如果按我們一般將全世界的人種分為白色、黃色、黑色的三分法而言:地中海人、迪納拉人、北歐人都該劃入白色人種。不過嚴格意義上白人內部其實是可以細分的:其實我們不難發現南歐、中東等地的白色人種在膚色、眼色上都比北歐人相對更深,頭髮也多為黑色,這和金髮碧眼的北歐日耳曼人種顯然是存在差異性的。所以學術界有人主張將南歐、中東等地的人種作為獨立於白色人種的暗白人種(地中海人種),不過目前我國的教材基本仍將這一人種定義為白色人種。

印度最主要的種族就是地中海人種,然而地中海人種其實也並不是一個統一的族群。他們內部還可以細分為三個類型:膚色淺黑的古地中海人、膚色黃褐的所謂正宗地中海人以及東地中海人或稱閃米特地中海人。古地中海人血統主要存在於今南印度的泰盧固人與泰米爾婆羅門中。地中海人曾廣泛分佈在印度次大陸的中部、北部和西北部。對印度文明產生重大影響的另一個種族是阿爾卑斯迪納拉人。這一種族來自南歐沿亞得里亞海岸綿延的迪納拉山脈,而該山脈是阿爾卑斯山脈的東南段。阿爾卑斯迪納拉人的膚色比地中海人相對白皙。在今比哈爾邦與奧里薩邦以東和阿薩姆邦以西的地區主要的種族血統就來自阿爾卑斯迪納拉人。在古吉拉特邦、西孟加拉邦、奧里薩邦和卡納塔克邦古爾格縣都可以看到他們的後裔。他們已基本與地中海人融合在一起。大約和來自中亞的雅利安人同一時代一支來自如今俄羅斯南部與南烏克蘭草原地區的一支具有北歐日耳曼民族體貌特徵的居民也進入了印度。作為如今印度主體民族的印度斯坦族絕大部分是雅利安人的後代,他們屬於地中海人種,在膚色上本身相比北歐人種更深,加之雅利安人在統治印度後與早期的達羅毗荼土著居民存在混血現象,所以印度的主體民族雖然是白色人種,但整體上他們的膚色相比歐洲人是偏黝黑的。況且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人本身就是適應環境的產物,即使是北歐人種在印度的炎熱環境下出現膚色黝黑的現象也是再正常不過。


鴻鵠高飛一舉萬里


印度的白人來源於中亞,公元前1500左右,中亞的遊牧民族雅利安人(白色人種)進入南亞次大陸。他們進入印度次大陸,不斷征服當地古印度人(達羅毗荼人),逐漸在這塊土地上建立了一些奴隸制小國。征服者雅利安人後來按照血統,建立了種姓制度。其目的是為了區分雅利安人和達羅毗荼人,他們將印度種族分為四個等級。第一等級:婆羅門主要是僧侶貴族;第二等級:剎帝利是軍事貴族和行政貴族;第三等級:吠舍是普通雅利安人;第四等級:首陀羅絕大多數是被征服的土著居民。(其實還有一等叫賤民,地位比首陀羅還低,簡直不忍描述。)

有一個笑話:“英國,為什麼們能統治印度長達幾百年之久呢?”答案是:因為印度根本沒有“印度人”。雖然這是個笑話,其實也挺可笑的。印度有印度人,但是永遠做不了官,且做官的都是雅利安人。這個就好比蒙古入侵中原,把漢人排斥在外。不過蒙古人入侵中原,雖然把漢人分為十個等級,但是漢人可以在朝廷做官。但是在印度,雅利安人征服古印度人以後,原來的“印度人”根本不可能做官,只能做奴隸供養雅利安人。且真正的印度人都是最底層的黑皮膚種姓,高種姓的白皮膚“印度人”是入侵者。

雅利安人和古印度人在膚色上有很大的區別,雅利安人的膚色很白,稱為“白色人種”屬於高種姓。而古印度達羅毗荼人皮膚黑,屬於卑賤的種姓。在前三個等級當中婆羅門、剎帝利、吠舍根據職業劃分的,都是由雅利安人。被征服的黑皮膚達羅毗荼人,就成了印度種姓體系中最底層的“首陀羅”。其實,“首陀羅”就是奴隸,主要為雅利安人做苦力的。

在古印度的宗教神職人員地位非常的高,且排在國王的前面,而國王和大貴族們處於第二等級。第三等級屬於普通的雅利安人,也就是沒有做官的普通老百姓。然而第四等級的首陀羅達羅毗荼人,屬於奴隸階級。還有比首陀羅地位更低的,屬於“賤民”被稱作“不可接觸者”其他四個種姓,都不能觸碰賤民,據說連影子都不能跟賤民交叉,連走過的路都要清掃。這一類人,看著高種姓的,都要繞道避開。據說現在在印度做汽車,低種姓與高種姓都不能乘坐一輛車。要是再中國這麼歧視,早就造反了。不得不佩服印度人,被雅利安人奴役這麼久,又被英國殖民,一點反抗意識也沒有。不過從甘地“非暴力不合作運動”來看,印度人的確能忍。難怪印度的種姓制度到現在都無法消除,都是印度人自己心甘情願,這也怪不得誰。

在古印度的婚姻當中也有規定,低種姓不能娶高種姓的人,這個和牛郎織女差不多。但是,高種姓的可以娶低種姓的女子為妻。據說,在印度做官的都是高種姓,且皮膚還比較白,當然幾百年了與印度的水土相融合,不見得印度人高種姓皮膚多麼白。此外,在英國殖民時期,英國人按照種姓等級,還劃分了職業,並寫進了法律。某些職業低種姓的人是不能勝任的,尤其是公務員。低種姓的這輩子想都別想進入上層社會,只能住貧民窟或者在家裡種地過日子。

最後,要說明一點。印度獨立以後,已經廢除了“種姓制度”,法律上規定在政府機構必須給低種姓的人保留一定的名額。不過佔有的比例依舊很少,估計在20-30%左右。由於種姓制度達幾千年,法律雖然規定,但是在印度社會依舊存在的。比如,某個企業招聘,一個高種姓的人和一個低種姓的人應聘,低種姓的絕對應聘不上。所以說,印度這種種姓制度估計會長期存在下去,且永遠無法消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