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深度分析一印度种姓制度!

印度的历史就是一部被侵略史。印度种姓制度以统治阶层为中心,维护各阶级利益,并且各等级世代相袭。由伊斯兰教征服者统治印度,种姓制度为了政权需要经历过多次调整,并符合各方利益,成为阶级森严的社会体系。由于该体系中的不平等与民主制度大相径庭,被视为反现代化的落后制度,甚至是妨碍印度社会进步的毒瘤。

深度分析一印度种姓制度!

种姓制度将人分为5个等级: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贱民。根据《原人图》划分种姓等级:婆罗门是原人的嘴、刹帝利是原人的双臂、吠舍是原人的大腿、首陀罗是原人的脚、贱民则被排除在原人的身体之外。

深度分析一印度种姓制度!

第一等级----婆罗门:主要是僧侣贵族,拥有解释宗教经典、祭神的特权、享受奉献的权利。主要负责垄断文化教育、报道农时季节、宗教话语解释权。

第二等级----刹帝利:军事贵族和行政贵族,他们拥有征收各种赋税的特权,主持军政,负责守护婆罗门阶层生生世世。

第三等级----吠舍:雅利安人,政治上没有特权,必须以纳税的形式来供养前两个等级,主持工商业界。

第四等级----首陀罗:人口最多的种姓。由伺候用餐、做饭的高级佣人,和各个行业工匠组成。

第五等级----贱民:又称达利特人,他们社会地位最低,最受歧视。来自不同种姓的父母所生下的后代,从事掏粪扫垃圾宰杀动物之类的脏活。

深度分析一印度种姓制度!

在婆罗门的宣教下,低种姓乐于被高种姓压榨,自愿将自己微薄的收入奉献给婆罗门贵族,以求“来世”改变命运。印度大多数低种姓却拒绝反抗,理由是种姓制没有最低贱,只有更低贱。农民鄙视奴仆、奴仆鄙视清道夫、清道夫又看不起掏粪工,这种“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现状麻醉了许多人。

深度分析一印度种姓制度!

印度独立后,种姓制度正式被废除,种姓分类与种姓歧视被视为非法,甚至还可能承担法律责任。然而在实际社会运作上,仍扮演相当重要的角色。种姓歧视在农村仍相当严重。

深度分析一印度种姓制度!

如今,印度精英外流严重,印度人在世界五百强企业任高管者很多,但印度企业在国际排名很少,原因就是大批印度精英迫于种姓制压力,纷纷离开印度前往欧美。种姓制的残留问题对印度的脱贫工作、未来的发展道路和它的大国梦想都是一个巨大的阻碍。

深度分析一印度种姓制度!

种姓制度的根源在于宗教,在印度这个十几亿人,多数信奉印度教的国度,如果不能让国家世俗化,那么基于印度教的种姓制就不可能被废除。

欢迎阅读以后文章《印度圣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