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有人说一本,二本,三本读出来考公务员,考上都是一样的,你怎么看?

用户53373430051


一样。对于工资来说,的确一样,统一按本科定级定岗。至于说在单位发展不一样这话,那就同样俩学习成绩一样的,同一个大学毕业的本科生进单位可能前途也不一样吧。家境,人际,机遇,所谓天时地利人和。


兴爸爸


考入同个单位,起点一样,不一样的是眼界。

说说我的经历吧。15年我考上公务员行列。跟我一起考上同一个单位的同事是专科3B 的,我是本科1A 的。

当时候考上去,落差感很大。从1A到2A 再到2B,再再到3A,3B。我们高考的成绩差了200分。

当时候就觉得读那么辛苦,还不是在同一个单位上班。我曾经一度怀疑,人生干折腾没用,结果都是一样的。


后来我发现,就算单位一样,有些东西还是不一样的。比如:

一、持续学习动力不同

考上公务员后,那个同事觉得人生已经很圆满了。于是,在被分配到县区分局之后,她就早早地结婚生子了。

而我继续留在市区分局,越待我就越觉得不妥,那里的中年人太多了。大多数大妈大姨都是聊天,干活的只有新进年轻公务员。

我感觉眼界很窄,整天就是家长里短。于是,我在空闲时段看书,不断精进自己。

二、生活圈子不同

我发现,我身边的同学,聊得来的朋友都是1A的。因为当我们聊到某个现象的时候,会有共同的话题,看待事情的“点”是一样的。

跟那个同事聊天,我就要兼顾到她的知识层面,尽量讲解表层的。在这里不是说鄙视这样的人,而是看待事物的见解不同,生活的圈子也会不尽相同。

三、工作进取心不同

在原来的单位待了两年我就遴选到市级重点行政部门了,我不愿终日跟着一群大妈侃天说地,感觉跟外面的世界完全隔绝了。

于是我再次努力备考,现在的部门里面很多同事都有干劲,更趋年轻化,发展的前景更不一样了。那个同事还是在原来的单位,她觉得没必要折腾了。


写在最后:

所以,不要因为不同档次的大学考到同个单位就觉得人生前半部分没什么可奋斗的。

事实上,早在你们读大学的时候,历练到的眼界是有可能天差地别。同时,考上公务员并不意味着止步不前,持续学习才能够注入新鲜的活力因素。


言澈的时光机


这是一种声音,确实只有本科生才有资格考公务员,无论是一本还是二本三本,都有资格。但是一本二本三本还是有差别的!

1.本科生一窝蜂考公务员是大学里的普遍现象!邓老师毕业于长江大学东校区,当时我们经济学院一半以上的学生考公务员,或者考研究生,反正不是考公务员,就是考教师证和农村义务教师。这是一个有意思的现象。

很少有人选择自己创业,确实创业太难了,成功率很低。邓老师一直坚持自己创业,十多年了,专注高中数学教育工作,自己编写高中数学资料。我觉得自己做,操心多,成长也就多一些,收获更大,可以积累很多经验!

2.大学里,大家眼中的优秀学生都在忙着考研究生或者公务员,很少有人愿意自己创业。这是我们的悲哀。我们也很清楚,自己创业是九死一生,甚至是十死无生!所以,面对残酷的现实,很多人屈服了,就想考取公务员,进入体制内!这样收入稳定,旱涝保收!不至于没有保障。

3.整个社会,包括农村人的心理就是追求稳定,所以大学生的父母和亲人几乎都不支持他们自主创业,希望他们考公务员,进入政府部门,当官,至少也要进学校,当老师!他们觉得这样有面子,关键是有保障,退休了有退休金可以领!

4.我父母和外公外婆就是这么想的,还有几个亲戚,也是如此,他们说我自己创业,等于大学白读了!我也懒得和他们争论!用事实说话,邓老师坚持创业十多年,家人们十多年来,也没放弃对我的劝说和洗脑,劝我考公务员,进入体制内,说,以后有退休金等等!每次都是这些说辞!让人厌烦!

5.如果我的收入远远超过公务员,我何必进入体制内?多赚钱才有优势,现在物价飞涨,货币贬值,一个月5000多的高收入都存不到啥钱!没钱就没地位,没有一切!所以,邓老师,建议年轻人不要贪图稳定,一定要尽量自己创业。做好了,比公务员强多了!留在体制内,还受到各种约束!

6.一本比二本有优势,二本比三本更有优势。三本是民办的,学费贵死了,1.5万起步!普通公办一本二本学费不到5000元!邓老师读四年大学只花了4万,包括学费和生活费!

7.如果大学生热衷于考公务员,他这辈子就这样了,不会有什么大出息了!






高中数学邓老师


一本二本三本,考上公务员都是一样的,说的比较正确。

因为只要考上了,就是拥有公务员编制,迈进了公务员的大门,平台是一样的。

但是有人可能是一本,考上了国家机关的公务员,而有的人是三本,考的是乡镇一级的公务员,从这个角度来说还是有差距的。

但是无论如何,归根到底,不管一本二本三本,他们都同样进入到了公务员的队伍。

我的侄女三本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当初考教师没有考上,报了一个县级法院,结果考上了,一考即中。

本人觉得文科的汉言文学,政史等专业考公务员还是很有优势的。

不管一本二本三本,只要考入公务员队伍,就算拥有了公务员的编制,至于今后的发展,就要看本人的努力。

如果能够考上省或者国家一级的公务员,要比乡镇或县市一级的公务员发展的起点高,所以发展更有前途,也会发展的更快。

那就应了一句话一一省一级公务员的起点,就是乡镇或县一级公务员的终点。

也许有的人一直到退休,还在原地不动。但是毕竟迈进了这个门槛里。

发展还要看自身的努力。

只要考进公务员队伍,一般不会看你是一本二本还是三本,主要看工作水平和工作态度,工作积极性。如果你觉得自己是一本毕业,业务水平也不突出,工作惰性大,骄傲自大,看不起基层工作,你也同样得不到发展;

如果一个三本毕业生工作努力入手快,积极向上,服从领导,听从指挥工作,谦虚谨慎,兢兢业业,认真细致,那同样有发展的空间,很快胜过你一本的学生。

所以不管一本二本还是三本毕业一本的,不要沾沾自喜,盛气凌人

,三本的也不用妄自菲薄,只要进到公务员的队伍,起跑线都是一样的,谁努力谁就会脱颖而出,谁不努力谁将会落伍。

不管你是一本二本三本,代表的都是过去,考进公务员编制,一切从零开始,谁努力谁胜出。



诗林撷英


我个人还是比较认同这个观点。\t



像我们老师,属于事业单位,虽然跟公务员不完全一样,但就业类型很相近。拿我来说吧,我本学年的办公室比较大,有13位老师,其中我是研究生学历,还有8位老师是本科学历,其余的4位教龄长一些的老师第一学历是师专(应该属于那种师范类的职业学校,最高学历是函授的本科)。\t

首先,我觉得我跟8位本科毕业老师相比较,几乎没有优势。而且人家本科毕业就工作了,比我还多了几年教龄,他们对教育领域的了解也比我多,对一些约定俗成的东西也比我掌握的多。所以,跟他们比起来我更像一个“不谙世事”的门外汉,哈哈\t

其次,如果跟那4位前辈比的话,可以说更没有可比性了,人家19岁毕业后就直接工作,教龄都有十几年、二十几年了,在教学这块“人家吃过的盐比我吃的饭都多了”。而且,这些老师也基本已经评上或近几年就能评上中级或高级职称了。所以,学历,哈哈,在老前辈那里不值一提。\t

第三,学历高了能显现出来的地方,可能是你的基础工资里面能比本科生高那么一百两百的。\t 再有就是,咱们来日方长嘛,到你可以评职称了,学历可能会有点优势吧,哈哈,不过这个都取决于未来国家的政策。\t

第四,一个人的一生有很多的发展阶段,一个阶段发展的好与坏并不能完全代表这个人一生的发展情况。高考成绩只是一个人在那个年龄阶段发展水平的一个外在显现,至于后面的阶段发展如何还要看他的努力程度、运气、家庭等等因素。



所以,你是一本考上了公务员,跟二本、三本甚至专科的人一起工作,也没有必要心里不平衡,人家能考上说明在高考后的努力程度很大。可能你费了5分力考上了这个岗位,别人是费了8分甚至12分的力考上的,其实一切都是公平的。\t

还有就是大学好、学历好,那你交到的朋友、你的圈子层次会更高一些,眼界可能也会有所不同,其实这些并不能明显显现出来的隐性的东西,可能在长久的时间里对一个人的影响更大,而非仅仅是那个工作。\t

所以,无论如何,干什么工作,都要放平心态。


养蓝白小猫的孙老师


一本二本又咋样,我就是一个三本院校出来的学生,在企业我可以在一家上市公司从人事行政助理做到人资部经理,关于考公务员,那些一本二本出来的笔试被我甩十多分,面试更是被我超过将近10分,他们能上一本二本,我只能说他们曾经比我厉害,上了大学和出了社会除了我的学历证书没他们的听起来这样吓人外,其他任何一方面我自认不比他们差。

所以我深刻认为有一句话是对的,不管一本二本还是三本,都是本科。你出来可能进国企和上市公司会有一些歧视,但是我想说的是只要你足够优秀,这都不是事,就像我个人简历在大四的时候挂在人才网上就有好几家国企主动给我打电话,最终我入职了其中一家几个月感觉没意思又跳出来(可以透露一下是北方某汽车国企)。

关于考公务员,只要是国家或省统一招考的,你一本二本能报考,那大多数岗位我三本的也能报考,不管你是国考、省考、选调生都一样,人才引进的另说,毕竟大部分人才引进只有事业编。

所以读一本二本还是三本出来,考公务员的话差别还真不大。如果能上本科还是别上专科了,毕竟公务员招考大部分岗位都是限本科及以上学历的。


公考波


个人觉得还是有一定的区别,除非某一个孩子一直是学霸,高考失利以后又不愿意复读,他(她)才会在三本里努力学习,以后才有希望考上公务员噻!否则呀!呵呵……我女儿的高中同学,17年高考时考了个三本的英语专业,现在念大三了。大一刚放假时和我女儿聚会,那叫一个着急呀!说去了学校后才发现,似乎学校的学习风气不太好,同学们一个个自由散漫,她很担心她自己的专四专六要是通不过,就拿不了毕业证(好像是英语专业才要求过)……第二学期聚会,貌似她就已经没那么着急了,谈的都是美妆打扮啥的,后来的聚会嘛!她干脆闭口不谈她的学业了。这不年前聚会(刚放寒假时),她才说她除了勉强过了英语的普通四级,其他的啥都没过😱(还有普通六级和专四专六呢)妈呀!现在大三已经过完上半学期了,就她这个样子,以后能考上公务员吗?所以个人认为,一本二本三本学校的学习风气肯定还是不一样的,只要是不自觉的孩子就很容易滑下去。


凤146983974


我比较认同这种看法。

现在各个地区在招聘公务员的时候,都要求的是本科文凭,没有其他特殊说明的。除非一些特殊单位以及技术性人才才对毕业高校有特殊要求。



我哥家两个姑娘前几年上大学,其中老大上的是三本,老二上的是专科。老大第一年就考上国家公务员儿,当时轰动了整个全村儿。老二第一年考上我们这儿一个大型企业单位,这个企业单位不论是工资还是其它待遇都是很好的。侄女在财务上干了两年后考上了乡镇公务员,在乡镇干的比较好,两年以后直接调到了区里上班儿。现在两个姑娘混得很好。有时候我们全家聚会的时候,她们都说和她们一起毕业的同学,有的上的是985,211高校,到现在都没有考上事业编或者公务员,一直在企业单位打工。



现在国家招聘人员一般都是以本科文凭为最低标准。至于是一本二本还是三本,根本没有特殊说明。同时学校在发毕业证的时候,毕业证上没有一本二本,三本区别。在毕业证上只能区分你是本科或者是专科学校。只要你的毕业证是本科毕业证就可以报名,也就是说是本科她们的起跑线是一样的,最重要的就看自己在大学内是否认真学习,毕业以后是否努力备考了。

在我们省已经没有三本之说啦。今年我侄子是泰安学院毕业,上的就是三本,直接考上了国家公务员,现在在菏泽一县城河务局工作。当时全家给他恭喜的时候,侄子就说,考上什么大学不重要,关键是考上工作才是最主要的。



对于一本二本和三本只有在校园招聘才有区别,特别是一些大型国有企业,合资企业。像这种华为公司,国家电网,他们在招聘学生时才特有特殊要求,一般都是985,211高校的。同时他们招聘的一般都是技术型人才,信息技术方面人才要求比较多。

通过以上分析大家可以看出对于国家招聘的公务员以及地方招聘的事业编,没有一本二本,三本的区别。只要你有能力考上,工作能力超强,就能得到大家的认可。


妞妈教育心得


有一说一,我个人感觉还是不一样的。

先说入门考试,你上学的时候就没人家成绩好,凭什么毕业之后,准备个把月就能逆袭成功呢?毕竟你学习的时候,人家学霸也是在学习啊。凭什么当年没赢的战争,现在能赢呢?我当年参加的各种考试,几乎没有见成绩特别差的人逆袭成功的,考的好,大部分都是当年学习成绩就好的人。

考入以后。现在的情况,具体不是很清楚。前几年,我们专门问过负责做工资的同事,一本、二本的待遇是一样,都是按照本科计算的,但是三本是不同的,按照专科计算的。因为时隔已久,所以没有再去问过,不过这个消息正确与否。

进入岗位以后的工作情况,如果你不是凭借985、211这样的身份特招进来的,单位同事对你的感觉不大,因为家里没有考生的人很难分得清一本、二本、三本,不会存在差别对待。具体工作与你当年的学习几乎没有太大的关系,都是基本上都是同时开始进入职场,当菜鸟一切从头学习。

工作以后,你以前学过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学习能力如何。比如说,最容易被提拔的位置,办公室文秘,讲真同等条件下,学习成绩好的占优,但是也不尽然,有的人后天努力刻苦,还是可以追平的,因为公文写作与校园文学是不同的,基础固然重要,后续努力也很重要。除此之外,还有就是个人社交能力,个人资源平台,这个与学习成绩无关,但是到了工作中很重要。

有一点,学习优秀的人可能会吃亏一点,就是抗压能力,接受批评的能力,好多人以前都是被学校和老师捧着的,上班以后一下转换不过思维了、

还有就是副业能力。

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总体来说,大学好的人,大概率上学习能力要更好一点,专业能力要更好一点,但是社交能力,资源能力就不得而知了。


白水90944696


对于体制内工作来说,这个确实是一样的。

所以说国家单位对学历是没有歧视的,这也是公考等公平所在。

我的经历

比如说我,当年也是高分考上了某重点大学,毕业后到了部队工作,跟我一起到部队的有很多重点大学的,当然也有不少一般学校的,大专毕业的也有。

那时候大家都是一样的待遇一样的职务和军衔,有时候心里也会嘀咕,这种似乎太不公平了,我曾经那么努力考上好点的学校,到了这里跟差自己很多的人在一起公事,难免心里不平和心酸。

后来戏剧性的一幕就出来了,在部队往往学历低的反而发展的要好,相反像我这样有想法的人反而发展更慢。其实慢慢地也明白了一个道理,学历这个东西在工作后作用并不大,到了单位工作后主要看的是能力,或者表现出自己的能力。领导和同事不会过多关注你的学历的,只会看你工作怎么样,能不能有效地完成各种工作任务。


进入公务员序列后其实也是一样的,大家不会去管你是一本二本或者三本,只会关注你的水平如何,办事能力如何,尤其针对体制内的一些事务性工作,本身并不需要多少高深知识,一些三本的同事可能干的比一本的好的多,所以进去了就不要再纠结曾经,立足当下,努力干好本职工作才是重中之重。

关注一心二意,帮你解答职场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谢谢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