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凭什么?杭州“又”全国第一

【搜索下载华舆APP,浏览世界各个国家媒体的新闻资讯,且无需翻译】

凭什么?杭州“又”全国第一

如果你是人才,在这里,你一定精彩!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近年来,杭州在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同时,全力打造人才生态最优城市,用它精致秀美的自然环境、海纳百川的宽广胸怀、先试先行的气魄招贤纳士,人才净流入率、海外人才流入率、互联网人才净流入率保持全国第一。

找到“双线作战”的黄金平衡点

没有什么是一朵“云”解决不了的

一年之计在于春,新一年的号角声声吹响。

当前,正处于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特殊时期,“双线作战”亟需人才,杭州放出“大招”:推出“战疫引才、杭向未来”八大举措,面向全球引才。

打头炮的,是2月26日在“全球同步”开启的云聘会。

杭州市委组织部副部长、杭州市委人才办常务副主任陈键一连用三个“最”来形容——历年来规模最大、层次最高、覆盖面最广的网络人才招聘盛会。

阿里巴巴、网易、海康威视、吉利等知名企业,浙江大学、中国美术学院、西湖大学、之江实验室、国科大杭高院、中国科学院肿瘤与基础医学研究所等高校院所纷纷招贤。

这群“金字招牌”的集体出现,并不常见。

在钉钉上,阿里巴巴的“同学”向记者发来了给杭州的点赞:我们全力支持杭州的云聘会,特别点赞政府通过线上招聘形式推动人才引进和企业招聘工作。

行业覆盖广也是这次云招聘的特点。

虽广,却精准,不是漫天撒网,而是立足于杭州产业发展精准锁定。数字经济作为杭州转型发展的主动力,经济增长的“压舱石”,就位列几大招聘重点行业的C位,其积极带动城市服务、社会治理等变革和升级。

此外,生物医药、智能制造、医疗卫生、教育科研、金融服务、人力资源等重点行业,也都有着极其鲜明的产业特色,是杭州看重的“大块头”。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兰娟所在的树兰(杭州)医院出现在招聘企业的名单上,挂出了呼吸内科等近30个科室的岗位需求。医院人力资源部负责人袁菁菁说,此次招聘对象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学科带头人,以及高级称职卫生专业技术人才;另一类则是应届毕业生,原则上要求硕士及以上学历,是医院发展的“刚需”及储备型人才。

高门槛也是本次云聘会的一个特点。

招聘对象面向大学生和各类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其中面向高学历、高级职称和企业高管人才岗位超过了5000个。

“战疫引才、杭向未来”八大举措,包含出台一个政策、开展一场云招聘、发布杭州全球引才宣传片、为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遴选出一批领军人才和团队、面向全球推出“创客天下·2020杭州市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大赛”、推出 “人才e卡(码)通”、举办“战疫情、促发展——杭州人才成果云享会”、推动一批重点引育的大人才、大平台、大项目尽快落地。

这八大举措中的主要部分都可以在云上实现,在杭州,没有什么是一朵“云”解决不了的。

杭州市委常委、组织部长毛溪浩表示,从长远来看,杭州期待以这八条特别之策,巩固发展最优人才生态,从而为杭州今后发展积蓄动能。

在防控疫情和复工复产的“两难”中,八条重磅政策成为一个黄金平衡点。

凭什么?杭州“又”全国第一

2019年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在杭州启幕 张茵摄


大招背后的精准逻辑

始终和人才共成长的赤诚之心

“战疫引才、杭向未来”八大举措,是杭州在这一吃劲时期放出的精准大招。

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就要营造一流制度环境,精准的背后,是人才工作久久为功的积累,是杭州近年来不断根据新的形势变化,灵活调整完善人才制度政策:踩准节奏、步步到位,领跑全国。

2015年,杭州围绕支持高层次人才和团队创新创业,出台“人才新政27条”。在全国率先建立高层次人才分类认定;A类为国内外顶尖人才、B类为国家级领军人才、C类为省级领军人才、D类为市级领军人才、E类为高级人才。精准施策,方能运筹帷幄。

2016年,聚焦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杭州出台人才“若干意见22条”,进一步加强市场主体培育、发挥市场要素作用,着力提高人才工作市场化水平。此举看似是政府逐渐放手,其实却是弱化“家长式”的行政干预,让企业真正成为用人引才的主体,使得人才引进更加灵活和高效。

2016是一个转折点,随着G20杭州峰会的召开,杭州这个在大家传统印象中有几分“小家碧玉”的城市,一下子站上了世界舞台的中央,“国际杭”的气势呼之欲出,更是提出要努力成为具有较高全球知名度的国际城市。

人才为城市发展服务,2017年,杭州人才的主旋律是“国际化”,出台加快推进人才国际化意见,与国家外专局共同创新建设国际人才创业创新园。

2019年,杭州对全市的人才政策全面整合提升,制定出台了“人才生态37条”,在高峰人才引育、体制机制改革、全球人才招引、人才西进等方面提出四大工程和七大计划,全市“1+N+S”人才政策体系基本形成。这一次,以“高精尖缺”为导向,培养引进高峰人才,是又上了一个台阶的杭州的新愿景。

可以看到,杭州对于人才的需求始终在不停进化中,这种进化是和城市本身的进步密切关联的。杭州也充分享受到了人才带来的红利。

从国内生产总值仅28.4亿元,到2019年增至15373亿元,在“长三角规划纲要”中被定位为“特大城市”;从“美丽的西湖破烂的城市”,到具有“独特韵味别样精彩”的国际化名城;从“离上海不远的旅游城市”到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中国数字经济高地、全球电子商务之都,积极打造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

很难说,是杭州造就了人才,还是人才成就了杭州。但是在这个城市处处都是“人才兴则杭州兴,人才强则杭州强”的佳话。

从2005年在浙江大学读研时期起,方毅就在杭州开始创业。从手机通讯录备份充电器“备备”,到国内首个即时聊天软件“个信”,再到如今专业的数据智能服务商“个推”,其创业过程险象环生。

是杭州对人才的态度,令方毅在这条“九死一生”的路上坚持了下来。

“很少有一座城市,能数十年如一日地重视人才。”方毅如今已成长为国家级领军人才,他说:“杭州政府包容试错,让我们能将一个好的商业模式一做做几十年,中间不停迭代创新,这样的时间和机会是其他城市所不能赋予的。”

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院士也说:“我相信西湖大学因为有了杭州会更加优秀,我也相信杭州因为有了西湖大学会更加精彩!”

中国科学院院士谭蔚泓所在的中国科学院肿瘤与基础医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本次计划招聘150位人才。他说:“杭州是一座有着深厚历史积淀的城市,它沉稳大气、包容并蓄;杭州,更是一座创新活力支撑,在这里我时刻能感受他勃勃生机。活力杭州的底色就是‘健康杭州’,我们正致力于为这座城市带来更多健康获得感。这是我们共同的家园。期待与您在有‘天堂’美誉的杭州大展宏图,迎接美好未来。”

在杭州,流传着一句话:杭州期待与人才共成长,这是杭州的承诺,亦是身体力行,亦是杭州的一颗赤诚之心。

凭什么?杭州“又”全国第一


这是一个特别balance的地方

城市综合竞争力在不断提高

与人才共成长不是口号,在这背后,是人才生态体系的支撑。

人才生态是什么?

可以从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周江勇说过的一句话中有所领悟——“所有提升城市品质的工作都是人才工作”。

换言之,一座城市的美誉度和发展潜力,才是决定人才心中的天平往哪里倾斜的根本性依据。政策扶持、营商环境、产业基础、主体活力、历史人文、自然环境等都是吸引人才来到杭州、扎根杭州的砝码。

很少有一个城市能像杭州,同时拥有三大世界文化遗产:西湖、大运河、良渚古城遗址,历史与文化完美交融,出世入世自由切换;

很少有一个城市像杭州,借助互联网实现弯道超车,培育出阿里巴巴等知名企业,互联网金融、电子商务、大数据等产业风生水起,数字经济连续对全市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50%;

很少有城市可以像杭州,致力于打造移动办事之城,从需求供给侧角度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在手机APP上动动手指,便民便企服务就能随时可办,构筑良好营商环境,这里的政府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我负责阳光雨露,你负责茁壮成长”。

很少有城市可以像杭州,创新氛围浓厚,拥有梦想小镇、云栖小镇等双创平台,通过“人才+资本+产业”“人才+企业家”等新模式,平均每天诞生800多个市场主体、100多件有效发明专利,全市日均举办创新创业活动8.5场,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的企业数量连续17年蝉联全国城市第一。

在大家眼里,只要来过杭州,就没有理由离开。

凭什么?杭州“又”全国第一

在这次防控疫情中,杭州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群团组织、行业协会、社会组织、自治组织作用,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能力水平展露无遗,再次提升城市美誉度。

这是一个听得见民意的城市。免费发放口罩的政策实施不到3小时,杭州就快速将预约现场领取改为配送上门;

这是一个始终和人民在一起的城市。在七天之内连发六封倡议书和公开信,面向该市人民、师生家长、在杭外籍人士以及该市用工企业、互联网行业等,号召各行各业、线上线下同心战“疫”;

这是一个国际化城市。意大利的“洋女婿”卢卡自愿到临安村口的卡点站岗;突尼斯小伙Yoyo在小区门口为邻居量体温、拿快递、为居民找菜、发防疫卡;

这是一个温暖的城市。铁路部门节后开行的服务企业外地员工返程的首趟复工人员定制专列开进的是杭州,在“杭州欢迎您回家”的暖心口号中,务工人员一下车就拿到一个大礼包,里面是实实在在的口罩;想到还有新杭州人受疫情影响没有回到杭州,杭州市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发出一封信,向他们发出了“您在家乡还好吗?”的深情问候,并且承诺“疫情无情、杭州有爱,我们会为您竭力做好服务保障”。粉红色的信笺纸上,是一朵朵盛开的桃花,是一只只飞舞的小燕子,传递出温暖的力量。

这是一个创新的城市。诞生于杭州的健康码走向全国,成功输出运用数字技术精准科学地防控疫情的方法。

这就是杭州的生态,这就是城市综合竞争力。

“杭州正在加快建设独特韵味别样精彩世界名城,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人才、更加渴求人才。”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周江勇在杭州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上表示,“只有不断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才能吸引人才,更好地发挥人才对杭州发展的支撑作用。

让广大人才爱上杭州、扎根杭州、共建杭州,是杭州的心愿。

杭州,等你来!(原标题:人才净流入率持续保持全国第一,杭州为何能胜出)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安卓用户,可在各应用商店搜索下载“华舆”APP,浏览世界各个国家媒体的新闻资讯,且无需翻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