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別被《西遊記》忽悠了,歷史上的唐僧不僅沒有徒弟,還是個偷渡客

別被《西遊記》忽悠了,歷史上的唐僧不僅沒有徒弟,還是個偷渡客

《西遊記》是大家都耳熟能詳的名著,就算沒看過,但諸如大鬧天宮,三打白骨精,真假美猴王等等經典的故事我們也能說出個七八。其中唐僧師徒每路過一個地方都要說出這樣的一句話:“貧僧自東土大唐而來,去往西天取經。”然後從行李中取出大唐皇帝國書與通關文牒,通關文牒上要蓋上各個國家的璽印,才能證明你是奉旨而來,這些西域小國才可以給予必要的幫助。

但實際上在玄奘西行的過程中,玄奘並沒有通關文碟,甚至連個路引也沒有,擱現在就是妥妥的偷渡客,還是反方向偷渡,從發達國家跑到欠發達地區。

01

玄奘出身官宦世家,因父親早逝,二兄遁入空門,便也接觸了佛學跟隨二哥學習了《法華經》、《維摩經》等佛家經典。隨後十歲時在洛陽淨土寺出家,在隋唐戰亂之時於蜀中避難,精研了許多佛學書籍,又到達成都與高僧論道,並在當地受具足戒,開壇講法,參訪名師。

這段時間裡,玄奘對於佛學的見解大為加深,對“大小乘經論、南北地論、攝論學說”都有了很深的見地,一時間名聲大噪,聞名蜀中。

由於南北朝時期北魏與南朝對佛學態度的截然不同,中國佛學在兩邊的差距機器明顯,經文也多有文不對題、翻譯不一的情況,此時玄奘心中便萌生了西行求經的想法。恰巧這時中原來了一個叫波頗的天竺僧,玄奘向他求教得知印度那爛陀寺藏有三乘真經,於是發下宏願,願西行求取真經,重新翻譯,整合中國佛學思想。

02

在貞觀元年(公元627年)玄奘通過朋友陳表,向唐太宗表達了想要去天竺求取真經的想法。但此時大唐塞北正有一個強大的遊牧民族突厥,屢屢騷擾邊境,在前不久更是逼迫唐太宗在渭河邊簽下了渭水之盟,皇上正不高興呢,玄奘西行的奏章遞了上來,唐太宗大筆一揮:“北方還沒安定呢!去什麼去,給我老老實實呆在長安吧你。”

玄奘很受打擊,但內心仍舊強大,乃“冒越憲章,私往天竺”,貞觀二年(公元628年)二十六歲風華正茂的玄奘,為了心中的理想,毅然決然地揹著行李,迎著天邊的晚霞,西行而去。

由於玄奘是偷渡的,他沒有路引也沒有通關文碟,自蘭州到涼州他一路晝伏夜出,至瓜州渡玉門,終於藉著跟流民一起出去尋找食物的契機,躲過了唐軍的哨卡關口,進入了西域。玄奘一路經過高昌(吐魯番)、屈支(庫車)、凌山、碎葉城、迦畢試國、赤建國(烏茲別克斯坦塔什干)、颯秣建國(撒馬爾罕城)、蔥嶺、鐵門等等一系列西域地區,跋涉13800餘里,來到了加什彌羅國(今克什米爾)。

03

在加什彌羅,玄奘系統學習了梵文,遊歷四國,增長了見聞和佛學功底。在31歲時進入了中印度,在這裡他仔細研究佛學著作,參觀遊歷佛教遺蹟,兜兜轉轉繞了十餘個國家終於到達了那爛陀寺。在這裡他苦讀五年,備受禮遇,又成為了參悟三藏真經的十德之一,跟隨高僧戒嚴參悟禪機,學習了《瑜伽師地論》、《順正理論》、《中論》、《百論》等諸多典籍,還涉足了不少婆羅門教的經典與多種梵書,所學之多令人瞠目結舌。

別被《西遊記》忽悠了,歷史上的唐僧不僅沒有徒弟,還是個偷渡客

貞觀十四年,42歲的玄奘還接受了戒日王的邀請在曲女城召開佛學辯論大會。當時在場有五印18位國王、3000餘名大小乘教高僧和2000多個信徒參加,玄奘盤坐高臺,開壇講法,任人問難,卻沒有一人可詰難於他,一時間名震五印,被大乘佛教尊奉為“大乘天”,又被小乘佛教尊奉為“解脫天”。戒日王更邀請他參加了五年一度,歷時75天的無遮大會,至此玄奘功德圓滿,從容回國。

04

貞觀十七年,45歲的玄奘帶著658部佛教經典、150顆佛舍利,7尊佛像載譽而歸。兩年後抵達大唐邊境,受太宗接見,前往洛陽。唐太宗見到當年矢志西行,被自己拒絕後,跋涉數萬裡,輾轉數十國的高僧,倍感欣慰。不久前在長安,唐政府更是給這個堅定的修行者舉辦了一場盛大的迎接儀式,長安街上人頭攢動,百姓爭相迎接這位傳奇的僧人,面對如此禮遇玄奘內心反而有一些惶恐,畢竟自己違旨私行,萬一陛下秋後算賬怎麼辦。顯然,太宗皇帝並沒有責罰他,反而給予了一定的肯定。

實際上唐朝尊奉的是道教,而且對於剛剛歷經戰亂,國家經濟遭受破壞的唐王朝來說佛教反而是個累贅,《唐六典》中規定僧眾享有一定的特權,不僅能從國家敲走一片土地還不需要繳納稅款,加上信眾給寺廟捐贈的土地,僧尼不需要香火錢,搞房地產都能賺得盆滿缽滿。當時的寺廟不需要度牒,和尚的門檻極低,佔用了當時唐朝的大量勞動人口,幾乎令戰亂過後百廢待興的國家面臨無丁可抽的窘境。

雖然這時政府與佛教之間的矛盾衝突還沒有變得像武宗時期那麼尖銳,但統治者對佛教的不滿也是擺在明面上的,唐太宗更是直言不諱地用梁武帝捨身入佛門導致國破家亡的例子來教導臣下,遏制佛教在中國的傳播。

別被《西遊記》忽悠了,歷史上的唐僧不僅沒有徒弟,還是個偷渡客

05

即便如此太宗皇帝仍十分重視玄奘,並很希望他棄佛還俗,利用玄奘對西域風土人情的瞭解,來達到擊敗突厥、征服西域的目的。面對高官厚祿,玄奘卻多次拒絕了,他的心中只有發揚佛學知識這一信念,對於功名利祿,他並不感興趣,終其一生,玄奘都只是默默地翻譯經文,傳揚佛法。

固執的玄奘還是有一些小心思的,他很想返回自己家鄉的洛州(嵩山)少林寺傳教,頗有些錦衣還鄉的想法,卻並沒有被太宗允許。太宗只是允許玄奘在長安設立譯經院(就相當於是國家翻譯院)翻譯他從天竺帶回的典籍,又令他在弘福寺、大慈恩寺、北闕弘法院、玉華宮開辦多次譯經講法活動。

高宗時期,玄奘多次遷居少林寺的請求被駁回後,玄奘在玉華寺翻譯出了長達600多卷的《大般若經》。自他返唐,玄奘共翻譯經書75 部,多達1335卷,更是在自己口述、徒弟辯機和尚手錄的情況下,寫下了曠世奇作《大唐西域記》。其中包括了一百多個西域國家的歷史、文化、地理、農業、商業、語言、文字、宗教等內容,為現代學者瞭解中亞,南亞地區的歷史宗教文化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唐麟德元年,為中國佛教傾注了一生的玄奘自感大限將至,在對諸弟子囑託完後事以後,於二月五日夜半圓寂,遺骨舍利歸葬白鹿原。

策劃:魚羊史記 監製:魚公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