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你為什麼可以發語音?

一覺醒來,假期還有5天,一覺醒來,假期又多了10天,再一覺醒來,我以前是幹什麼的來著。

以前天天幻想宅家生活,我愛清淨,我要獨自美麗;現在,太久沒看到人了,吃個雞都想往人多的地方跳。確實是,百無聊賴,《甄嬛傳》裡禁足數地板的心情,我終於是理解了。

你为什么可以发语音?

但不可能天天數地板啊,還是得找點事做。

和siri成語接龍,在客廳打打羽毛球,給橘子做做手術。然後實在想說話了,就和朋友連線打打王者榮耀,或者一個個蓬頭垢面地雲碰杯,《嗨,你在幹嘛呢》節目裡的連線內容就是我和朋友的日常。

你为什么可以发语音?
你为什么可以发语音?你为什么可以发语音?

也不知道說啥,但也不想結束,就瞎扯,扯著扯著,聽說倪妮在家做蛋糕成功了。

是,疫情期間,在中國誕生的蛋糕連起來可以繞地球三圈,躲得過檸檬雞腳,躲得過奶茶,躲不過電飯煲蛋糕。何炅蒸了蛋糕,楊紫蒸了蛋糕,李蘭迪也蒸了蛋糕,只可惜沒端穩,翻車了。

你为什么可以发语音?

做得好不好吃不重要,重要的是消耗時間,而且拍照分享出來之後,又可以和朋友們交流起來。但下廚一時爽,一直下廚累死了,到底有沒有輕鬆點的,又可以消磨時間,讓人心情愉快的娛樂活動。

我之前看一新聞,說一小朋友一天發了600條語音彈幕,然後18天裡共發佈了10603條語音彈幕。我就在想,我平時跟我朋友發59秒的語音,他都不會聽,何況是600條,到底是在和誰玩,到底又是怎麼玩的,能不能帶帶我這位老年人。

而且,劃重點,他為什麼可以發語音彈幕?

1.

我們現在接觸的彈幕,普遍都是文字彈幕。

檢驗一個視頻的受歡迎程度,不看點擊率,看什麼,看彈幕。現在如果哪個視頻網站沒有彈幕功能,只想翻一個白眼走人。不管是追劇,看直播,或者哪怕就是一張動圖,都有彈幕。

你为什么可以发语音?

彈幕這個詞,現在聽起來很時尚,其實最早是廣泛用於一戰和二戰的炮兵術語。

你把兩個字拆開看,彈,就是子彈,幕,就是大面積,彈幕,其實就是大面積子彈。這是一種以火炮炮彈形成壓制屏障,掩護步兵向前推進的突擊戰術。聽起來有點抽象,但你肯定見過這樣的遊戲——

“彈幕射擊”。

你为什么可以发语音?

就是一架飛機,可以發射出無數顆連綿又密集的子彈,用來攻擊敵方,或躲避,而且子彈會在屏幕上停留很久,這個時候就形成了一道簾幕。

而彈幕真正用於評論的時候,是2006年日本二次元網站Niconico上線。

這個網站改變了以往只能在視頻下方評論的方式,而是直接把評論放在視頻裡面,播到特定畫面的時候,評論從右向左緩緩飄出。這一個深遠的改良打破了內容和評論的隔閡,就像上課的時候想到一個段子,可以立即告訴同桌,而不必等到下課。

你为什么可以发语音?

彈幕的即時性,帶來的不僅是不吐不快的愉悅心情,而且有參與感。彈幕是沒有門檻的,不管你說什麼,說得好與不好,都可以加入。因為有了參與感,又會延伸成為互動感,有人看見你的話,依然可以給予回應。

之前我看到一個彈幕說,“半夜一點,悄悄吃口燒烤應該沒人發現”,結果後面全跟著說,“我看見了”。

彈幕傳入中國,其實也很早,2008年,在ACFUN網站上出現,給熱愛二次元文化的觀眾帶來了一次喜聞樂見的狂歡。之後,B站也沿用彈幕這種玩法,讓其逐漸出圈,2019年,B站用戶發射的彈幕超過14億條。現在內容不再只是內容,而是一個載體,一個社群,彈幕也不再只是評論,而是一種社交,一種創作。

你为什么可以发语音?

我以前不太接受彈幕,總覺得是一種打擾,而且感覺彈幕屬於年輕人。

但現在,真香。不開彈幕,確實很安靜,但總會在腦袋裡想,其他人看到這裡是否有和我一樣的心情,或者,是不是隻有我可以。

內容像是一塊炸雞,彈幕就是千島醬,番茄醬,麻辣醬。光吃炸雞也可以,但如果可以配合醬料來吃,會嚐到不同的味道。好笑的腦洞,感動的刷屏,貼心的註釋,提醒我的細節,保護我的預警,都讓人著迷。

2.

雖然彈幕起源於日本,但在中國市場發展得非常迅猛。現在再說彈幕,早已不是二次元的小眾玩具,而是人盡皆知的娛樂模式。

現在的文字彈幕花樣很多,比如可以給彈幕加一些顏色、皮膚;比如作品的演員們也要進去和觀眾發彈幕;比如可以選擇只看一部分彈幕,B站現在很貼心,就算是滿屏彈幕,也可以不遮擋人的臉。

你为什么可以发语音?

想方設法地改變,但其實也是文字彈幕最後的掙扎。彈幕真正的革新,是正在奔向一個顛覆性的突破口——“語音彈幕”

經常八組就有人開語音樓,什麼意思,不是真正的能發語音彈幕,而是一人說一句臺詞,雖然是文字,但是腦海裡可以自動腦補出聲音。像洪世賢之前去參加品如的婚禮也是,評論一拉開,就開始唱,“為所有愛執著的痛”,然後有人問,“你為什麼可以發語音”。

發語音彈幕,已經成了年輕人箭在弦上不得不發的需求。

你为什么可以发语音?

那現在到底有沒有可以發語音彈幕的地方,走街串巷我終於找到了——鯨鳴APP

你還停留在玩抖音、小紅書的時候,年輕的崽們又往前跨了一步,發起了語音彈幕。嚴格來說,鯨鳴是一款唱歌軟件,有強大的錄製和剪輯功能,音效也很好,但區別於其他唱歌軟件來說,鯨鳴的亮點是可以發語音彈幕

你为什么可以发语音?

我在KTV有這樣的毛病,不點歌,穩起,但一聽到別人唱了,立刻搶一隻話筒跟著哼唱。

這個軟件就有這樣的功能,你可以發起合唱,也可以加入別人的合唱。當你聽到這首歌很對你胃口的時候,就可以立刻點下發射語音彈幕,唱你想唱的兩句,然後一鬆手,一條語音彈幕就生成了。

而且比KTV更爽的是,完全沒有人數限制,KTV只有兩隻話筒,而這裡,有成千上萬的聲音。

按鈕在屏幕下面

飄在空中的尾巴就是語音彈幕 ▼

你为什么可以发语音?

有人問,讓別人的聲音加進來會不會聽著聽著就車禍,像戴佩妮唱《怎樣》的時候,突然把話筒支給一個歌迷,直接車禍上了熱搜。

你为什么可以发语音?

但這裡刺激的是有一個提前預警,你發射語音彈幕之後,不會立刻上牆,而是要等待作者本人的篩選,然後才會成為作品的一部分。像我玩的時候,過三分鐘就要看一次,作者有沒有pick我的聲音。

評論區裡都是等待被pick的語音彈幕 ▼

你为什么可以发语音?

因為有了語音彈幕,千奇百怪的玩法也出現。

不僅是合唱、和音,也會有歌曲接龍,我唱一句,後面的你們用語音彈幕來接,然後還有我彈你唱,作者只用樂器彈一曲伴奏,然後讓觀眾用語音彈幕來配人音。

就不止是互動感,而且是參與感的升級。有一種群策群力、取長補短,共同來完成好一個作品,那最後出來的作品也不屬於某一個人,而是屬於集體。

你为什么可以发语音?

最讓我感動的一個作品是00後楊佳濛發佈的《奉獻》。楊佳濛是武漢的一名高三學生,因為疫情,他不得不在家學習。熱愛音樂的他,閒暇之餘就把鼓舞人心的歌曲發在鯨鳴上,其中《奉獻》就受到了大家的關注。

這個作品關注的點不是同情楊佳濛,而是這個作品裡面有許多來自四面八方的方言,大家都在喊“武漢加油、中國加油”,當這些自發的聲音匯聚在一起的時候,又震撼,又感動,抬頭望向夜空,滿天的星星。

楊佳濛自己也說,一瞬間覺得自己不再孤單。

3.

為什麼語音彈幕會如此受到歡迎。

五個關鍵點,新鮮刺激的玩法,強大的聚攏性,聲音的陪伴感,個性得到彰顯,然後就是輕鬆,文字可能需要思考,但語音完全是脫口而出,解放雙手不用思考就可以表達情緒。

而這個五個點也正好契合到了Z世代的命門。

什麼是Z世代,英語Generation Z——

特指1990年代中葉至2000後出生的人,就是我們俗稱的95後和00後。Z世代受互聯網、即時通訊、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科技產物的影響比較大,可以說是第一個生活在電子虛擬與現實世界的原生世代。

互聯網的原住民,對網絡的依賴很大,也是社交媒體的重度使用者。

你为什么可以发语音?

8090後大多數可能每日發一條朋友圈都覺得多,00後的大多數每天可以發好幾條,他們的理念是,“沒有分享過就等於沒有發生過”,吃飯要拍照,遊戲要截圖,網購要曬單,甚至可以為了分享而制定出行計劃。

想起了王菲的女兒李嫣,偷偷開視頻賬號,自稱李老師與網友互動,分享美妝知識。

李亞鵬很著急,迅速關掉了女兒的賬號,結果過兩天,李嫣又開了一個抖音,攔不住。因為他們不僅是把互聯網當成一個分享自我的平臺,而且是一個與外界溝通的渠道。

你为什么可以发语音?

95後和00後,對現實環境不太敏感,反而是對網絡的生態瞭如指掌,他們的社會行為大部分都是在網絡環境裡被塑造的。

他們在網絡裡尋找存在感,他們在存在感裡尋找社交,他們在社交裡找到集體,他們又在集體找到價值。我曾經也刻板地認為,愛上網等於網癮,直到看到一個數據,2018年有1827萬人在B站學習。

然後我才明白,他們不是混世魔王,而是用自己舒服的方式在認識這個世界。

你为什么可以发语音?

現在的Z世代,早就不再接受單向輸出式的世界了,而是要自己親身去探索。如果要形容他們在互聯網的角色,我不敢說是站在舞臺中央的人,但卻是一個信號,他們就像八爪魚一樣,到處去觸碰,不斷釋放出他們的聲音。

像鯨鳴,聽起來有點陌生的軟件,實際上裡面早已是Z世代的天下,有六成用戶都是95後。

粘性很高,早上一睜開眼,他們就開始發射語音彈幕,唱得好不好不重要,重要的是表達“我來了”。而且據數據統計,用戶一天平均在線時長為兩個小時,真的比我聊微信的時間都要長。

我抱著看熱鬧的心態進去玩,結果才唱了一首,就有人給我扔來漂流瓶,“是萌新嗎”,然後邀我合唱。

點擊漂浮的語音彈幕可以進行點贊、留言和靜音 ▼

你为什么可以发语音?

就其實和我想象的95後00後真的不太一樣,他們很包容,很愛認識新朋友,又有著神奇的感染力。我開始以為95後都不會唱周杰倫,沒人找我合唱,結果10分鐘後20條語音彈幕向我湧來。

既然如此,我就又連續唱了三首,一邊唱一邊pick語音彈幕,然後誤以為自己就要紅了。

這個軟件雖然不像工具類的軟件,可以精準地傳達訊息,但亮點卻是無限地放大了社交功能,而且賦予了其很多想象力和可能性。重點是,用戶在這裡也不只是享受成果,而是有留白,需要自己和夥伴們去搭建和創造。

所以才會有這麼強的歸屬感。

至於說鯨鳴的語音彈幕,會不會成為主流,未來又會落地在哪裡,現在給不了答案。任何新事物的出現,都有優點和不足,比如語音彈幕的侷限性,能否融入到視頻作品裡,比如語音彈幕出現一萬條,又如何去甄選。

但不得不說,鯨鳴的出現,語音彈幕的出現,讓互聯網又往前邁了一小步,這一小步,是Z世代的願望,也是對未來的扣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