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有人说艺术家作画就是取悦自己,这种说法对吗?

观上书苑


我认为说的对。一个画画的人,首先画要取悦自己。如果自己都不能被感动,怎么感动他人。

比如我这幅画,让我感动,让我感觉人像瞬间时间静止,空灵。一个画家最重要的是灵性,基本功都能通过练习得到。整体上还有让人不满意的地方,我想这就是我进步的预兆。



半个画家查海明


我们说,不论人们做什么事情,只要自己喜欢,都有取悦自己的一面。正如工人生产出了产品,农民打下了粮食,都有一种收获成就的喜悦。画家也不例外。画画对于画家就是工作,在画画的过程中有喜悦,当创作完成一幅作品时,更有喜悦。正所谓工作并快乐着,收获并快乐着。

但是,如果说艺术家作画就是为了取悦自己,显然就是不全面了。不错,艺术家作画有取悦自己的一面,但更多地是为了取悦观众取悦读者。没有哪一个画家希望自己的画作只是孤芳自赏,没有哪一个画家不希望自己的画作能得到更多人们的喜欢和赏识。艺术家作画更是为了得到社会的认可,得到人们的喜欢。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证明自己艺术创作的价值。

十九世纪现实主义画家库尔贝用了几个月时间精心创作了巨幅油画《画室》。这幅画凝聚了库尔贝很多的心血,也集中体现了他高超的绘画技法,是他的代表作,也是他最为自得和钟爱的一幅作品,创作完成后库尔贝的喜悦之情难于言表。可是当他将这幅画送往巴黎万国艺术博览会参展时,不想却被剔除出来。库尔贝一气之下,就在博览会展厅外的广场一侧搭了一个临时棚子,将包括《画室》在内的自己创作的40多幅油画悬挂其间,搞了个“个人画展”,引起不小反响。

由此可见,画家作画不仅是为了取悦自己,更是为了取悦他人,希望得到观众的喜欢和社会的认可。



灯影书画


画画是很个人的事情,画画没有多崇高,是360行里的一道职业,和科学研究、和农耕桑田一个道理,说高了,为自己的信仰,说的朴实,就是为的生活。

话虽然这么说,但画画也是要有思想的,并且是独立的思想,不能随流的思想,我画画,为取悦自己,从不为取悦别人,我这话听来有点狠,事实又如此,生活靠自己,画画靠自己,谁也帮不上忙。

我用绘画独立地表达自己的思想,用画画纯粹表现自己的心性,画好画坏,自有观众评论。每天每夜的创作中,画的惬意,心中无比高兴,画的碰碰磕磕,一天到晚都郁闷。周遭的朋友心情随每天的股市阴晴圆缺,我的心情随我每天的画画左右不定。

我作画为自己,抱了非常大的想法取悦自己,当然,画画之人也是读书之人,遵纪守法是必然的底线,在此范围里,我自由翱翔,用笔墨释放心情,愉悦是艺术创作的最好催化剂。


陈庄水墨画家


一类作画是为了修心养性,陶冶情操,这类画家以取悦自己为主,题材以梅兰竹菊之类为主,像老年大学的学员,以文人画为主的文人大家等等,他们一般不以画画为生。

另一类作画是为了超越自我,力争开创新艺术风格及流派。这类画家一般有很高的艺术抱负,有社会担当,题材多以反映社会主旋律,时代现实为主,他们做画,不仅仅是为了取悦自己,更是希望通过画作来激励别人,感召别人,希望获得更多人的共鸣。这类画家多以绘画为职业。

最后,分享几幅我的画,请指教。






湛江吴志贤


有艺术的时代,就会有艺术家,关于“艺术家”头衔的解释,有好多种,比如,艺术家就是对周围事件作出反应并把这种反应放到他自己的“创作”中去的人,或者说,是那些能够把自己的内心实在和自我想象现之于形体的人,问题来了:有人说艺术家作画就是取悦自己,这种说法对吗?



艺术家作画就是取悦自己,但不是孤芳自赏、自娱自乐

每一幅画作都是艺术家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包括了那些已经发生的及从未发生的事情,所以从这方面来讲,艺术家作画就是在取悦自己,艺术家作画是一个有感而发的过程,没有对生活、对事物的那些灵感,就无从下笔,


我们都知道,艺术家在作画时,都是在追求属于自己的画作风格,形象的说,“画作风格”是艺术家的标签,画作风格形成的过程,就是艺术家取悦自己的过程,因为只有取悦自己,才能在创作过程中达到忘我的境界,创作灵感天赋不会被技巧所驾驭,




要知道,作画时一旦被技巧驾驭着,这样的作品是没有情感、没有深度的,当然了,艺术家作画就是在取悦自己,但并不是孤芳自赏,自娱自乐,任何一件艺术作品都要迎合时代和人们的审美,要注意了,这是审美,而不是装扮小丑、为吸引他人看热闹,


或许有人会说,有些艺术家的创作从来就不需要迎合人们的审美啊,比如梵高,一直遵从自己的内心去创作,但别忘了,梵高在有生之年都没有卖出一幅画(仅卖出去的一幅画都是他弟弟卖的)你说作为一名艺术家,画那么多画,竟然一生之中都没卖出一幅画,这是什么原因?这是孤芳自赏的结果,说难听点,就是没人认可他的画。


诗夜城主


画家画画是为了取悦自己,我觉得这句话对了一半。

中外绘画史上,有作画专门取悦自己的画家,但这类画家毕竟很少,他们属于为艺术献身的一类人,把艺术与生命融为了一体,如果不画画,生命会有一种荒凉感。这类画家经过历史的筛选,最终成为了大师,根本原因是这类画家的作品立意很高,是用艺术来引导大众审美趣味的一类画家。

像我国明代绘画大师徐渭,西方19世纪末期的有印象派油画大师梵高,他们都是作画取悦自己的人,也是艺术的殉道者,在他们眼里,绘画很单纯,就是表达个性情怀和人格理想的工具,不会为了卖画挣钱为自己谋福利而画画,不会为了显摆自己的艺术才华而画画,更不会为了讨好别人给别人歌功颂德而画画,他们画画只有一个目的,我画我心。

这类艺术家具有很高的气节,但由于不懂得人情世故,生活往往穷困潦倒,命运相当悲惨,虽然后来成为了艺术大师,但名利跟他们无关,他们也享受不到,他们属于用艺术点亮人们心灵的一类人,对整个人类精神文明的贡献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如果历史上多一些这样的艺术家,绝对是艺术界的幸事。

还有一类画家画画专门为了取悦别人,其根本目的是为了用绘画追求名利,像中外历史上的宫廷画家,他们属于体制内画家,在画画时,必须迎合上司的审美趣味,为上司唱赞歌,讨上司欢心后,他们才能尝到画画带来的甜头。他们的画,几乎没有自己的个性和情感,完全是为画而画。

当今,这类画家也不少,画画对他们来说,是一场换取名利的交易,只要市场上有人喜欢某种类型的画,他们就大量复制,艺术初心早已被抛到九霄云外。

这类画家,就像艺术界的浮萍,随波逐流,永远在艺术上扎不下根,也永远无法在艺术史上留名。他们属于活在当下的享受型画家。

当然,更多的一类画家走着折中路线,他们画画,在取悦自己的同时,又会兼顾别人的审美趣味,因此,这类画往往既有唯美的艺术性,又不缺乏生活气息,能达到雅俗共赏的境界,生命力很顽强,画作能被各行各业的人所接受和喜爱。

历史上流传的画作,大多数往往是这类画作,任何人都能从作品中读到自己的感悟和体验。


鸿鹄迎罡


您好,感恩能回答您的问题。有人说艺术家作品就是取悦自己,首先我摆明一下自己的观点,我不太认同这个说法,取悦这个词不是绝对的。

因为我是一个书法教师,我就从我对书法的认识以及对书法家的了解方面来说这个问题。

说说我们现在所知的颜真卿书写的《祭侄文稿》与苏轼所做的《寒食帖》。

《祭侄文稿》是在极度悲愤的情绪下书写,不顾笔墨之工拙,故字随书家情绪起伏,纯是精神和平时工力的自然流露。这在整个书法史上都是不多见的,故《祭侄文稿》是极具史料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墨迹原作之一。

这段文献中可以了解到颜真卿创作这副作品,并非有取悦谁的思想而成的,完全是情感的释放,所以并非是为了取悦自己,也非取悦他人。

然后我们说说苏轼的《寒食帖》

此帖是苏轼行书的代表作。这是一首遣兴的诗作,是苏轼被贬黄州第三年的寒食节所发的 人生之叹。诗写得苍凉多情,表达了苏轼此时惆怅孤独的心情。此诗的书法也正是在这种心情和境况下,有感 而出的。通篇书法起伏跌宕,光彩照人,气势奔放,而无荒率之笔。《寒食诗帖》在书法史上影响很大, 被称为“天下第三行书”,也是苏轼书法作品中的上乘。正如黄庭坚在此诗后所跋:“此书兼颜鲁公,杨少师, 李西台笔意,试使东坡复为之,未必及此。

这件作品的成因也并非取悦任何人而成的。

要了解一件艺术品,首先我们说的是一件艺术品,一件经久不衰的艺术品的形成原因,我们要了解创作者,同时也要了解创作背景,我们发现大量的艺术作品能够传世,与其说是为了取悦他人,取悦自己,不如说是表达自己,抒发情感。

还有更多的大艺术家,作品的形成都是抒发情感,只有感情流露,才能够经久不衰,才具有艺术价值。

欣赏下面两幅作品又取悦了睡呢?

当然也有一些作品的形成就是出于美丽,漂亮,比如宋徽宗作品

所以说问题中说艺术是为了取悦自己这个不是绝对的。


修愚人书法


艺术家作画就是取悦自己,来表达艺术家的思想情感,所获取精神上的审美享受。艺术家创作绘画艺术作品,是在情趣的审美感受中取悦自己对绘画艺术的审美需要。艺术家作画不但就是取悦自己的主观意识,而且是把自己的审美情感倾注在绘画作品中,为人们提供绘画艺术欣赏的需要。



一、绘画作品是艺术家运用构图、色彩、空间所创作出的艺术作品。艺术家创作绘画作品,不但要取悦自己乐趣的享受,而且还要提供给欣赏者以视觉效果的审美享受,表达了画家的思想情感、艺术手法、个性风格的审美理想。



二、绘画艺术就是构图出作品的主体与背景的特点,用色彩表达画家的审美感受,取悦自己情趣的上的创作激情,用饱满的热情进行绘画作品的创作,把自己的思想情感、艺术手法、艺术风格,表现在绘画作品中,创作出具有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绘画艺术作品。



三、艺术家创作绘画作品时,以自己的审美情感表现出个性风格的绘画作品。艺术家的绘画艺术的风格,是表现出绘画作品的艺术价值,是体现艺术家创作中,所付出的辛勤汗水而获得绘画作品。艺术家作画取悦自己,不但是精神上的愉悦,而且绘画作品中所表现出的艺术风格。


黄智637


艺术家作画就是取悦自己,这句话只说对了一半;另外一句是,然后取悦观众。

一、艺术家作画首先要取悦自己。

艺术家的劳动是创造性的,从无到有,从一张白纸到一幅表达思想和艺术的画作,靠什么来实现呢?有人说靠艺术家的技艺。这话一点不错,但又只说对了一半,光有技艺、技巧可以临摹出一幅画作来,但绘不出思想和深度。只有艺术家具备了对生活的观察,并对生活的细节产生了深厚的情感,才能创作出一幅有深度、有思想的作品来。

很多画家有灵感后,将灵感付诸笔端时,他们都是亢奋的、如痴如醉的。这种状态既是创作的一种无我的状态,又是对自我创作的欣赏和陶醉。他们常常为自己的一个小小的、别出心裁的神来之笔而兴奋不已。

二、艺术家绘画的最终目的是取悦观众。

艺术家辛辛苦苦创作出一幅画作,绝不是只为了自己欣赏,否则,就是孤芳自赏了。只有得到许多观众的认可,才能最大限度地将画作的艺术性和思想性分享给别人。进而实现画家的抱负和理想。说白了,只有取悦观众,得到观众的喜爱,艺术家的画作才能为艺术家带来名和利。



综上所述,说“艺术家作画就是取悦自己。”是片面的,是不完整的;艺术家为了实现自己的抱负和理想,其画作必须取悦当代,并为大多数观众服务。


老梅寻梦


艺术家作画是取悦自己?这个不尽然吧!

艺术家作画,是情感、情绪、思想、观点、哲理的表达。至于取悦谁,在不同的世间、地点、氛围情况下,或许具有不能理解的倾向性。这也正是艺术作品的核心价值所在。

你看到了什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艺术家很少会对自己的艺术作品做过多诠释。一幅作品,表达了什么?批判了什么?赞美了什么?抒发了什么?让欣赏者自己解读。才会体现作品的含蓄与美妙。

我想学画画,但是,现在没钱、没闲、没感觉!

咋办?[我想静静][我想静静][我想静静][我想静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