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三伏日”怎么算?何时起何时终?


“三伏日”怎么算?何时起何时终?

民国十六年黄历:

三伏日:六月十七日 六月廿七日 七月十七日

“三伏日”怎么算?何时起何时终?




三伏天的划分 三伏:初伏、中伏、末伏统称为三伏。

三伏天一般是一年中天气最热时期,初伏、末伏各10天,中伏10天或20天。

农历七月前立秋者,则中伏为10天农历七月后立秋者,则中伏为20天

初伏:夏至后第三个庚日起到第四个庚日前一天的一段时间叫初伏,也叫头伏。

中伏:夏至后第四个庚日起到立秋后第一个庚日前的一段时间叫中伏,也叫二伏。

末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起到第二个庚日前一天的一段时间叫末伏,也叫终伏。

庚日: 我国古代用天干、地支合并记载时间。天干的数字有10个,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的数字是12个,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三庚”就是遇上3个“庚”字,到第三个庚日为初伏。由于天干是10个,所以每隔10天就出现一个庚日,如庚子日、庚寅日、庚辰日等。一年365天(闰年366天)都不是10的整数倍,今年某一天庚日,明年就不一定是庚日。由于庚日的变化不定,所以每年入伏的日期不尽相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