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请问一下宝宝三个月就一直喜欢笑,动不动就笑,这个是有什么问题吗?

江西小美女安安


3个月的宝宝已经开始会社会性的微笑了,所以孩子会笑是正常的,但是父母应该知道笑对孩子的发育到底意味着什么?

《儿童心理学》中提到:成长是一个过程,是一系列在不同年龄,按照特定顺序出现的发展任务,,儿童需要在看护人的帮助下造成这些任务。

所以儿童出生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和这个社会建立关系,所以孩子的第一个社会情绪就是哭,哭可以吸引成人来到幼儿身边来照顾孩子,第一阶段,当孩子的生理需求被满足之后,孩子自身发展还需要更多的需求,比如想要被抱起来;想要陪玩;想要换个角度看世界,所以孩子需要和成人建立起稳定的关系,所以伴随着孩子长大,他们脸上的情绪会越来越多,而笑是孩子吸引成人走进的另一个情绪。


现在我们来看看孩子为什么喜欢笑?

笑是孩子在和成人建立关系。

笑是在吸引成人的目光,当孩子对着父母笑的时候,我们看到孩子会笑会主动的去回应孩子,无意识的笑换来成人的关注,孩子就会不断的去尝试,他会不断的笑,我们再去回应,孩子会发展只要我笑,大人就会来和我说话或者和我玩,所以成人的行为无意中强化了孩子的行为,孩子想要吸引成人的目光就会主动的去微笑。

当孩子喜欢笑的行为从无意识转化成有意识的时候,其实是孩子大脑已经发现了微笑带来的关联,所以当孩子总是对成人笑的时候,证明孩子开始建立社会关系,孩子开始变得聪明。

孩子笑表达是什么意思?

“妈妈,来陪我玩吧”

不要以为孩子笑是无意识的,在孩子笑容的背后,是孩子想要表达的想法,所以父母应该读懂孩子笑容背后意思。

看到大人从自己身边走过,孩子想要有人来陪自己玩耍,孩子会发出“谈好”的微笑,他的眼神可能会随着成人的身形而移动,并且可能会做出手舞足蹈的动作,就像在说“你看我表演的这么卖力,快来陪我玩呀”。



“妈妈,你怎么不理我”

曼彻斯特大学心理学教授埃德·特洛尼克曾经做过一个非常有名的实验——静止脸实验。

刚开始妈妈在和孩子互动,孩子很愉快;接下来妈妈开始静止脸,脸上没有任何表情,孩子开始着急,开始做出开心的笑容来来吸引妈妈,妈妈自然没有表情;孩子开始着急,开始手舞足蹈,卖力的开始吸引,妈妈依然没有表情,孩子接下来开始崩溃,开始大哭,不看妈妈的脸。

如果成人路过孩子的婴儿床和孩子逗乐,突然想起来可能阳台的衣服还没有晾,又迅速走开,孩子为了吸引妈妈再度回来,看到妈妈的时候,会非常开心的用先来吸引妈妈?

笑是孩子再说“帮帮我”

3个月的孩子他清醒的时间越来越多,孩子的大脑需要发育,他会主动的探索外部世界,同样他的身体需要发育,语言成人的帮助,比如翻身锻炼;所以孩子需要成人的帮。

最明显的就是当成人开始抱起孩子或者有人开始回应孩子的笑容,他会特别开心,比如我们抱起孩子,他可能会开心的笑出声来。

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需要抚养人的帮助,所以婴儿为了生存,他会主动的和成人建立关系。那么作为父母应该怎样做呢?

对孩子的笑不回应会怎样?

孩子笑的时候千万不要无动于衷,长时间的不回应就是在告诉孩子,这样的连接方式不通,因为孩子收不到环境中的反馈信息,长此以往,他会不在向环境中发射信息,父母和孩子互动的时候发现孩子没有任何回应,会认为这是孩子特别难带,花费在宝宝身上的时间和互动方式会改变,变得更少更没有耐心,影响孩子性格的形成。

当孩子笑的时候这样回应孩子更聪明?

聊天

父母不在孩子身边或者看着孩子自己在忙的时候,可以通过聊天的方式来和宝宝互动。很多父母不知道怎样聊天,可以这样说:

告诉孩子他能看到的事物;

告诉孩子你正在做的事情;

告诉孩子你们接下来即将做的事情;

总之不要把孩子当婴儿,把孩子当成孩子来聊天。

陪玩

当孩子看到成人快乐的手舞足蹈,那就和孩子一起玩吧,三个月的孩子可以玩这些游戏锻炼身体。

  • 翻身练习,从侧卧到俯卧,从俯卧到仰卧,拉着孩子一只手让宝宝借力,很快就能帮助孩子练习翻身。
  • 趴的练习,宝宝趴在床上,妈妈坐在床上,在孩子头正上方放上玩具鼓励宝宝身体向上,尽量整个上半身趴起来。
  • 躲猫猫练习,遮住自己的脸或者孩子的眼睛,让孩子感受不见了——看见了;这样做的目的刺激宝宝视觉和大脑,孩子的大脑会更兴奋。

帮助孩子做运动

3个月的宝宝每天可以做抚触,通过按摩让宝宝和妈妈皮肤亲密接触,刺激宝宝身体的血液循环,让宝宝感到更舒服。

也可以给孩子做被动操,缓解宝宝身体的不舒服比如肠绞痛,做被动操的过程可以帮助宝宝锻炼身体,促进亲子关系。

孩子的笑容背后是大脑的发育,所以别再不理孩子,想要孩子聪明父母先动起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