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旧作《传情录》

1. 暗恋

1.1. “认识一个人的唯一方式是不抱希望地去爱那个人。”——瓦尔特.本雅明《单行道.弧光灯》,王才勇译本,第81页,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年

1.2. “纯洁地去爱,就是接受距离,就是酷爱自身和人们所爱之物之间的距离。”——西蒙娜.薇依《重负与神恩.爱》,顾嘉琛、杜小真译本,第63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

1.3. “世人都知晓那人情犹如昙花隐现,潇洒地攀附在红尘的表面。”——罗大佑《思念》

1.4. 思念,即由于被爱的通量发生改变而产生的感生的爱意;在每一次的等待之中,它都化身希望,一遍又一遍地撒下那易碎如梦幻泡影、华丽如露亦如电的弥赛亚之花。

1.5. 谜样的你的行为举止仿佛是施加在我心灵上的美丽的外电场,而我的身体中的魂儿又怎么不会就因此而如同电介质中的自由电荷一样,向着你发生极化呢?

1.6. 不依靠定向寄出的情书,我难道也可以爱着你吗?

1.7. 暗恋以与求偶的恋爱相同的方式使爱者感到自己被爱,恰似位移电流以与传导电流相同的方式激发磁场。

1.8. 即使在肉身之中,暗恋也不产生化学效应与焦耳热。

1.9. 有人关心过你吗,孤独的电介质?一张笑脸、一份馈赠、一声安慰、一次爱抚或一个眼神?还是夹到你碗里的一口菜、路的转角处守候着你的一抹背影或者默默地向着你做出的某次侧耳状?倘若你确实不曾真的理睬,而那些点滴的痕迹却又依旧还是不减热情地向着你浮现,就该是已经有人关心过你了吧?【若那关心因你的忽略便消失了,那么看来,它对你的爱恐怕到底不外乎萨特所谓“对被爱的谋划”?若那关心甚至还要强迫你必须重视它、给它以回报,是不是也就可以被合宜地称作某种关心的暴力?】就该是已经有人暗恋过你了吧?那作为无渴望而浓烈的暗恋的亲情,因而是纯洁并且伟大的。

2. 渴望

2.1.“汝等勿谓如来作是念,‘我当度众生’,须菩提,莫作是念。何以故?实无有众生如来度者;若有众生如来度者,如来即有我、人、众生、寿者。”——《金刚经.化无所化分第二十五品》,鸠摩罗什译本

2.2.“如能忘掉渴望,岁月长、衣裳薄。”——林夕《再见二丁目》

2.3.“害怕悲剧重演,我的命中命中,越美丽的东西我越不可碰。”——林夕《暗涌》

2.4.“道之所以亏,爱之所以成。”——《庄子.齐物论》

2.5.“世俗基础使自己从本身中分离,并在云霄中固定为一个独立王国,这只能用这个世俗基础的自我分裂和自我矛盾来说明。因此,对于世俗基础本身首先应当从它的矛盾中去理解,并在实践中使之革0命化。因此,例如,自从发现了神圣家族的秘密在于世俗家庭之后,世俗家庭本身就应当在理论上和实践中被消灭。”——卡尔.海因里希.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四条,中0共0中0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0大0林著作编译局译本

2.6. “但曾相见便相知,相见何如不见时。安得与君相决绝,免教生死作相思。”(仓央嘉措诗,曾缄译本)

2.7.此生的哪一个目的地,不会是最后终将并入坟墓的那些呢?

2.8.我凭什么而竟敢奢望你会爱我?与我有关的东西,哪一个竟绝不会变化、消亡、朽坏呢?与我有关的事情,哪一个竟能够承受得了那或许来自你的渴望永恒的爱呢?

2.9.对被爱感的渴望,难道不曾就是所有那些最令人感到可怕的事情,或起码是使得那些最令人感到可怕的事情发生的根源吗?

2.10.“这是最后的斗争,团结起来到明天。”英特纳雄耐尔,请一定要实现。

3.孤独

3.1.“小群,大群之贼也;大独,大群之母也。”——章炳麟《訄书.明独第二十九》

3.2.“孤单,是一个人的狂欢;狂欢,是一群人的孤单。”——陈晓娟《叶子》

3.3.曾因多情损善行,近身恐必误倾城。世间哪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原诗为仓央嘉措所作,曾缄所译;东方紫寰改)

3.4.“维纳斯那裸0露的大腿在宇宙各地闪闪发亮,就像‘最后审判的剑’,只要有哲学家敢于发誓效忠处0女的密涅瓦【蜜妮娃】,就会被切成碎片。”——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我妹妹与我》第5章第2条,陈苍多译本,第135页,文化艺术出版社,2003年

3.5.“我对于哲学女士——处0女苏菲亚——的崇拜,就是以异教徒的方式放弃爱0神的圣0地……”——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我妹妹与我》第5章2条,陈苍多译本,第136页,文化艺术出版社,2003年

3.6.“如果我从瘫痪中解脱出来,我就要再度开始生活,把人面狮身像的谜留给阉人和哲学家,成为一个窃贼。”——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我妹妹与我》第5章第2条,陈苍多译本,第137页,文化艺术出版社,2003年

3.7.孤独的病症,是柏拉图的药石、是马克思的梦魔、是萨特的羞耻;它从午夜的恒河深处溢出来,念着帕坦伽利与数论派的神我,尴尬地开成一朵周遭满是臭泥的莲花——而那 “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者”的身高、那在大冶面前踊跃且大声叫嚷着的金属与赤都的美梦,早已在不知不觉中刺痛了造化。

3.8.“我是苏格拉底与幽灵的混血儿,我是遭天谴者之中一个会思想的鬼魂。这个世界厌倦了哲学家;我厌倦了我的苏格拉底自我。苏格拉底所认为的疗药只不过是另一种病症——思想的病!我的心灵已经向终极的真理——绝对的确定性——挑战,而这种确定性已经让我变得疯狂。我的智慧终于被解除了魔力,我所知道的事情比哈姆雷特少,比苏格拉底少,比一无所有少!这是最终的真理:并没有真理,只有垂死的灵魂痛苦地垂吊在‘十字架’上……”——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我妹妹与我》第5章第9条,陈苍多译本,第149页,文化艺术出版社,2003年

4.情书

4.1.活着的人,以它的羞怯或无耻、贪恋或憎恶、热情或冷漠、欢喜或悲哀几乎无间歇地向周遭的每一个路人寄送着不仅仅属于它自己的情书。

4.2.“你吃了吗”与“你爱我吗”发出一样的语调,各自搭起一座虹桥,向被询问者送去此在的渴求的目光。

4.3.嘴是能够用来吃饭和说话的,因而对于任一个有欲望者,它还能够用来亲吻。

4.4.是裸0猿的劳动催生了它们的最初的欲望,还是裸0猿的欲望带领着它们去开始了劳动?或许不管哪种被给出的答案,都甚至无法彻底地调和皮肤的本体性的光滑(或粗糙)与功能性的粗糙(或光滑)之间的矛盾?

4.5.人的自由——尤其是它们选择一份情感或接受一份情感的自由,取决于社会存在的整个儿的生产力变化幅度-焓变、体系熵增的速率与普遍政0治的意识形态温标。

4.6.无论是反感还是好感,都意味着情书的寄出者对接收者的在乎而非无视。

4.7.你对我而言是在场的,当且仅当我向你以不大于光速的速度发出的情书能够被你即时地——在给定的精确度上定义——接收到。

4.8.任一个承诺在它实现的可能来临之前都仅仅只是一个谎言。

4.9.每一个显现着人的身体的影像都首先对别人呈现为一个情书。

5.别人

5.1.别人或他人,即那些我无法直接意识到而只能通过把握其身体而认识其存在的客观存在。

5.2.“他人在我的经验中的显象,通过手势、表情、活动和行为等有组织的形式的在场表露出来。这些有组织的形式推回到一个原则上处于我们的经验之外的进行组织的统一体。”——让-保罗.萨特《存在与虚无》第三卷第1章第2节,陈宣良等译本,第287页,三联书店,2014年

5.3.“他人是一个先验的假说,除了他允许在我们的经验中起作用的那个统一之外没有别的理由,而且不可能无矛盾地被思考。”——让-保罗.萨特《存在与虚无》第三卷第1章第2节,陈宣良等译本,第289页,三联书店,2014年

5.4.“他人的身体作为别人所是的东西直接地向我们表现出来。”——让-保罗.萨特《存在与虚无》第三卷第2章第2节,陈宣良等译本,第429页,三联书店,2014年

5.5.“每一方都希望另一方爱他,而并不分析一下爱就是希望被爱,并且这样,在希望别人爱他时,他只希望别人希望他爱那个别人。”——让-保罗.萨特《存在与虚无》第三卷第3章第1节,陈宣良等译本,第461页,三联书店,2014年

5.6.“尊重他人的自由是一句空话:即使我们能假定尊重这种自由的谋划,我们对‘别人’采取的每个态度也都是对于我们打算尊重的那种自由的一次践踏。”——让-保罗.萨特《存在与虚无》第三卷第3章第2节,陈宣良等译本,第501页,三联书店,2014年

5.7.“原罪,就是我在有别人存在的世界上涌现,并且不管我与别人的关系是什么样的,这些关系也只是我有罪这原始主题的多样化。”——让-保罗.萨特《存在与虚无》第三卷第3章第2节,陈宣良等译本,第501页,三联书店,2014年

5.8.我爱你,就是我把“你”这一别人先验地理解成一个统一体;就是即使无法确切展开,也要把我对“你”的爱独断地理解成一个满射;就是完全不顾实际地,首先把“你”理解为整个世界对我涌现的象征性的前提——这就是说,世间万物无不染上“你”的色彩。

5.9.共产主义事业要求实事求是。

5.10.我对任意一个“你”的爱,都是无法做到实事求是的。

——————————————2016年2月24日-25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