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隴西李氏的十三房支——李氏文化

隴西李氏十三房支,他們是:

范陽李氏,始祖李向(尚弟,李崇6世孫);

頓丘李氏,始祖李忠(李廣孫)。北朝時期有李平涉獵群書,好《禮》《易》,頗有文才。子李諧,文辯為時所稱,與盧元明二人才器,併為鄰國所重。子李庶,方雅好學甚有家風。庶弟李蔚,涉觀史傳兼屬文詞,昆季並尚風流,長裾廣袖從容甚美。弟李若,聰敏頗傳家業,風采詞令有聲鄴下,時人稱為京師灼灼,崔儦、李若。李彪,好學不倦,後為中書教學博士修撰國史。子李志,博學有才幹,年十餘便能屬文。志侄子李昶幼年已解屬文,有聲洛下。唐朝時有狀元李琚,善書法尤工"八分書"。


渤海李氏,始祖李恬;

申公房李氏,始祖李潛。唐有李渤,和兄長李涉一起隱居廬山一心讀書,因隨身帶著一隻白鹿而被稱為白鹿先生,現今白鹿洞書院立有先賢祠。李遜與弟李建皆好學講習不倦。

丹陽李氏,始祖李倫;其後有名將李靖。

安邑李氏,始祖李蓋;

鎮遠將房李氏,始祖李愔;


平涼李氏,始祖李系;

姑臧李氏:始祖李承,是東晉涼昭王李暠的曾孫,賜爵姑臧侯,因此這一房稱為姑臧大房,即後世墓誌銘所說的“稱閥閱者姑臧大房也”。南北朝時有李承長子李韶,學識豐富,時修改車服及羽儀制度,皆令韶典焉。李韶長子李璵,曾孫李師上,聰敏好學,雅有詞致,為符璽郎,文林館學士,後與范陽盧公順,博陵崔君洽被朝士稱為康寺三少。李璵弟李瑾,美容貌,有才學,特為韶所鍾愛。清河王懌甚知賞之。懌為司徒,闢參軍事。轉著作郎,稍遷通直散騎侍郎,與給事黃門侍郎王遵業、尚書郎盧觀典修儀注。王、盧即瑾之外兄。臨淮王彧謂瑾等三俊,共掌帝儀,可謂舅甥之國。子李茜之清通好文學。弟李行之善守門業,多識前言往行。弟李凝之篤好古文,精心典禮。曾孫李義琰是唐高宗時宰相,器宇軒昂,博學多才。義琰有侄孫李稹,有清名,但是卻常常感到自己的官職配不上自己的門第,所以給人寫信、扎子,落款只寫“隴西李稹”而不寫他的官職。


李行之子李玄道,唐朝初年秦王十八學士之一。其孫李亶,為修書學士,撰寫《古今內範》一百卷。李亶孫李揆,為唐肅宗宰相,少聰敏好學,善屬文,美風儀,善奏對,每有敷陳,皆符獻替。李揆侄李益,著名詩人,擅長絕句,尤工七絕。另一侄李隨,狀元及第。五代十國時有李專美少篤為文,與清河小房崔氏、北祖第二房盧氏、昭國鄭氏為四望族,雖布衣徒步,視公卿蔑如也。男女婚嫁,不雜他姓,欲聘其族,厚贈金帛始許焉。唐太宗曾降詔以戒其弊風,終莫能改。其間有未達者,必曰:“姓崔、盧、李、鄭了,餘復何求耶!”唯專美未嘗以氏族形於口吻,見寒素士大夫,恆恂恂如也,人以此多之。李隨侄孫李蔚,清河崔程姨夫,為唐僖宗時宰相,子李洵,“閩中文章初祖”黃滔以文士禮儀對待,和詩論文,使閩地文風大振。另一侄孫李巨川文思敏速,翰動如飛,傳之藩鄰,無不聳動,即時巨川之名聞於天下。李韶弟李彥,為中書博士,時朝儀典章,鹹未周備,彥留心考定,號為稱職。子李充,為太學博士,妹夫盧元明嗟重之。子李士英,有文才,王遵業以女妻之。士英弟李僧伽,修整篤業,不應辟命。時鄭子默有名於世,僧伽曰:「行不適道,文勝其質,郭林宗所謂牆高基下,雖得必喪,此之徒也。」竟如其言。尚書袁叔德來候僧伽,先滅僕從,然後入門,曰:「見此賢,令吾羞對軒冕。」及卒,叔德為懷舊詩曰:「平生寡俗累,終身無世言。」其見重如此。彥之六代侄孫李岑李舟父子,杜甫贈詩云“李舟名父子,清峻文章伯”,為古文運動先驅之一,李舟著韻書一部。彥弟李虔,子李曉博涉經史,早有時譽。子李超性方雅善制,博涉經史。子李大師好學,無所不窺,善綴文。子李延壽為唐代史學家,二十四史之南史與北史作者。虔弟李蕤,子李諺為太學博士,弟李義遠亦為國子博士。晚唐姑臧房有著名詩人李商隱,他擅長詩歌寫作,駢文文學價值也很高,和杜牧合稱“小李杜”,與溫庭筠合稱為“溫李”。其詩構思新奇,風格穠麗,尤其是一些愛情詩和無題詩寫得纏綿悱惻,優美動人,廣為傳誦。但部分詩歌過於隱晦迷離,難於索解,至有“詩家總愛西昆好,獨恨無人作鄭箋”之說。關於隴西李氏姑臧房可能大家都瞭解較少,五姓七家之一的山東士族隴西成紀李家,世人多把其與唐宗室混淆。像唐代大曆詩人李益,史學家《南史》《北史》李延壽,晚唐詩人李商隱都屬此支。劉禹錫《崔公神道碑》 所說 “清河崔與姑臧李,范陽盧世為婚媾無第二流,言門閥者許為言表“,此處的姑臧李氏就是隴西李氏一支,始祖李承是東晉涼武昭王李暠的曾孫,也就是李商隱文中說的先君姑臧公,姑臧李某,稱閥閱者向來除了趙郡李氏,就是姑臧李氏了,姑臧李氏還有其他很多唐代墓誌銘可以為證,一崔曄妻李氏志-進士清河崔曄撰並書,姓李氏,諱道因,其先隴西成紀人。德邁於庭堅,氏望顯於姑臧。---曾王父僑,官終相州成安令,娶清河崔庭曜女;王父應,官終嶽州巴陵長,累贈戶部尚書,娶清河崔少通女;顯考騭,自中書舍人翰林學士出拜江西觀察使,贈工部尚書。夫人清河崔氏之出,外王父名郾,終於浙西觀察使。---重以奕世之親,歸於我。二崔艤志親舅李舟(姑臧李氏)撰,府君諱艤,字濟之,清河人也。父安潛,皇太子太師,贈太尉。我家與崔氏世接姻媾,追榮秦晉,長姊適太尉公,生三人,府君即次子也。---府君娶故度支巡官監察御史滎陽鄭景淋女,鄭夫人亦我之自出也。三崔氏志,夫人諱,博陵安平人也。五代伯祖諱,祖諱貞固,生戎,(夫人)姑臧李氏之自出,山東甲門。四(開成017號《唐前左金吾衛錄事參軍崔公慎經夫人隴西李氏墓誌銘並序》),“言閥閱者謂為姑臧長房” 。五“孫景商墓誌”:“母夫人隴西李氏,姑臧上族也”。(大中120號《唐故天平軍節度贈兵部尚書樂安孫府君墓誌銘》)。其母墓誌銘雲:“太君李氏,姑臧公後,代為鼎族。嗣於景商。” (貞元037號《唐故贈隴西縣太君李氏墓誌》)。六 李梲(志):隴西成紀人,元魏滎陽太守姑臧穆侯諱承九世孫;君之配范陽盧氏。祔先塋,禮也。七崔紓(志):外祖河南府司錄參軍姑臧李行約。八李顓(志):涼武昭王暠之孫承姑臧公之後,大王父諱瑤之,王父諱鎰,列考諱重光,皇襄州文學,滎陽鄭夫人之出也。夫人清河崔氏。自姑臧公之後,世皆勳爵,其家風禮法,頗為士大夫之所宗仰。(裴璆)世族不昧,每申姻好,必俟良家。是以與公先後稠疊懿戚,璆忝承中外,獲奉贊述。九隴西李亶墓誌,清河崔融作曰:餘與夫子,志合神期,婿相謂婭,妻又吾姨。范陽盧氏為朝請大夫、給事中、姑臧子李府君亶之妻,正議大夫、莫州刺史成裕之母也。此兩族者,光乎百代,著乎四海,其為慶也多矣,其為門也盛矣。

又承弟李輔,為中書博士。長子李伯尚,少有重名,弱冠除秘書郎。伯尚弟李仲尚,儀貌甚美,少以文學知名。年二十,著《前漢功臣序贊》,時人號為後生可畏。輔弟李佐,子李神俊,風韻秀舉,博學多聞,篤學好文雅,老而不輟。凡所交遊,皆一時名士,汲引後生,為其光價,四方才子,鹹宗附之。

韶從祖李抗,自涼州渡江左,仕宋,歷晉壽、安陸、東萊三郡太守。抗子李思穆,字叔仁。有度量,善談論,工草隸,為當時所談。

敦煌李氏,始祖李茂;

僕射房李氏,始祖李衝;

絳郡李氏,始祖李成禮;

武陵(後為武陽)李氏,始祖李琰之。少機警善談論,經史百家無不悉覽,號曰神童。為國子祭酒,秘書監。曾孫李大亮有文才。侄孫李迥秀雅有文才,飲酒鬥餘廣接賓朋,當時稱為風流之士。

又有京兆房李晟,為中興大唐名臣。涼昭王之後有“文章李杜在,光焰萬丈長”的著名詩人“詩仙”李白,文學史上經典傳奇小說的作者隴西三李李公佐、李朝威、李復言。

【又有唐宗室著名詩人鄭王之後李賀,青綠山水畫派北宗之祖長平王之後李思訓,滕派蝶畫畫家滕王李元嬰,山水畫家李成,建王之後南唐後主李煜,續資治通鑑長編作者曹王之後南宋史學家李燾,南宋大教育家白鹿洞書院學者朱熹傳人吳王之後李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