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受疫情影響,今年農村外出務工人員可能會大量減少,一些農村摞荒土地的現象能解決嗎?

幫扶路上奇聞軼事


時代在發展,人們思想在進步,農耕文明在逐步向工業文明轉變,在此過程中,誰也阻止不了歷史發展的潮流。畢竟,誰家都希望過上更美好的生活,誰不願意生活過的更富足呢?對於這個問題,曾經和父親做過探討,我深有感觸。


像我們80年左右出生的人,別處我不好說,最起碼我們當地的這代人,十有八九不會在老家長期生活,偶爾回去一段時間,也只是短暫的休整。然後,就“寂寞”的待不住了,趁著年輕,有激情和拼搏的精神,整裝待發,出去奮鬥,希望未來的生活過得更加美好。

有一天父親突然問我:三十年後,你歲數大了,還會回來生活嗎?我明白父親問我的意思。我說人老了要落葉歸根,我會回來的。父親說:現在,你們的同代人大多定居在外,天南海北的都有,到那個時候,老家已經沒有人了,你回來還有什麼意思?

說這些話的意思,是我們當地人員流失嚴重。我沒事的時候算過,我們一個生產隊有二百多戶籍,常駐人口不過五十人。雖然年輕人都出去賺“大錢”去了,不過我們當地,地處肥沃的平原,機械化操作方便,土地有人承包,還搶著承包,目前每畝地承包價在400元左右,並沒有所謂撂荒現象。我一個發小承包了一百多畝地,精耕細作,多種經營,收入也不錯,這——就是以後集約化種植的雛形。


當然了,在我們附近不遠的山區,特別是深山區,土地資源貧瘠,灌溉、播種和收割非常不方便的地方,他們這樣的村莊,目前有的在逐漸消失中。以現在生產效率計算,那種地方投資產值非常低,他們那部分人力,逐步被工業化生產所用。想想吧,他們隨便工作一季度的工資,比在貧瘠的山區種地一年的收成還要多。他們但凡有點“能力”,誰不出去努力過上更富足的生活?特別是見過世面,在外面賺錢的打工者,你讓他們回去種貧瘠的荒地,他們不會做的。這樣的地方,荒廢的小山村子已經有了一些,算是退耕還林,還給大自然,給後輩子孫留著吧。


為此,出過門打工的人,暫時被疫情所影響,不會改變他們為了更富足生活的奮鬥初衷。特別是年輕一代人,他們很少有人真正親近過土地,親自耕耘過田地,讓他們在家種地,可能嗎?那天和父親談話以後,我突然明白,時光不會倒流。人生的道路,只能往前走,如同歷史的車輪,不會倒退一樣。


三農的高度


受疫情影響,今年農村外出務工人員可能會減少,但是農村的一些荒地的現象解決不了的!

如果單靠那幾塊地,在家務農的話是不現實的,根本就不可能養家餬口的,只是找了一大堆瑣事來做,而且還不掙錢的,只能說疫情期間推遲復工,一些子女在家幫忙多幹了點農活,或許會多種一兩塊地,但不是長久的,我就是因為推遲復工,在家幫忙種了兩塊地的花生,大部分地區的每家每戶耕地是非常少的。

家裡的耕地都是一些老人在家打理,有時候季節性問題直接就不耕,甚至有些比較偏遠的也不去打理,果樹也是如此!





酸辣分享


對於題主這樣的一個想法我只能說:“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就那我們豫東地區來說吧,我們這裡的土地的流轉是在秋收的時候,所以現在基本上沒有種地的可能了。對於題主說的撂荒的土地在我們這裡基本上很少,因為我們這裡是平原地帶,人口密度大,人均土地合的也是比較少的,(人均土地基本上在1.5畝地左右)即便現在種植土地收益不是太高,但是對於常年出門在外打工掙錢的人來說他們都會把自己的土地直接給親兄弟,堂兄弟或者本家族的來種植。

在2016年我承包土地種植大蒜的時候流轉土地每畝地500元,而在2018年的時候直接下降到了240-260元一畝地。

撂荒的土地基本上集中在山區或者說看天吃飯的地方。面對這樣的地方即便今年由於肺炎疫情的影響,大家閒著沒事會把撂荒的土地給種植起來,但是在解封疫情以後我想大家還是會選擇出去打工掙錢的。

這幾年農作物的價格行情不是太好,種地的收益也不是太高。比如說2019年的時候我種植的花生每畝地只有500斤的產量,雖然說價格比較高,但是由於乾旱的原因澆了三次水,農藥和化肥的價格也是上漲的厲害,算了算種植投資成本大幅增加,一畝地的純收入只有900多塊錢。

可能大家覺得我們可以搞特種蔬菜種植或者說溫室大棚,如果說沒有種植技術或者經驗的話也是不能保證成功的,所以還是希望大家能夠想明白了再進入種植農業。“種植有風險投資需謹慎”共勉!


豫東小農


我作為四川農村上千萬農民工的一員,也是家中有土地,還須去外面務工增加收入的人。我們這地方屬淺丘陵,山不高,有田有土,交通還算方便,緊傍縣道,村社公路也全部硬化。但由於土地少,糧食基本沒多少剩餘。經濟靠養蠶和豬,但規模很小,收入有限,依然靠務工增加收入。但田土丟荒的現象,卻也不多,因交通便利,全社的田被一個專業戶承包,而溝裡山腳的地,在家的留守老人和婦女們也能幹了。丟荒的便只有山上的坡地。但周圍交通不太方便的村社,丟荒的現象要嚴重得多。.因為大多在外面務工賺了錢,便在城裡買房,於是一家人都住進了城裡,自然田土便荒廢了。這一次的疫情,讓人感覺人口密集人傳人的現象更嚴重,大多臨時回到鄉下。要說重新將荒廢的地重新揀起來種,大多沒有這種打算。因為人們都相信我們國家強大了,疫情很快就會過去,一切將回歸正常。該外出務工還得出去務工,有其它想法也不是把丟荒的地重新撿起來。現在年輕一代已經對土地沒有了感情,所以沒多少人願意重新開始種地。


來自桃花源


如今已經過完年一個月了,受疫情的影響還有很多農民在家裡待著,沒有復工,今年農民工外出復工的時間肯定要晚,那麼有沒有可能大家都不外出務工了,留在農村耕種呢?從實際情況來看可能性不大,即使不去大城市務工,也不會留在農村務農的。

鑑於疫情還沒有完全過去,再加上世界上其他國家也爆發了新冠肺炎,尤其是有兩個國家還離我們比較近。為了防止因復工,人們大範圍聚集而造成人傳人的現象,很多工地現在都還沒有復工,畢竟工地上的人員情況很複雜,有的時候全國各地哪裡的人都有,而且都是租住房屋,不太好管控。可是農民工們一直沒有工作,待在家裡也不是那麼回事兒。該怎麼辦呢?難道重新把撂荒的土地拾掇起來,這麼做也不是不可以,只是估計大家都不願意在回村裡種地了。

其實農民工要找工地去打工,不一定非要走南闖北的到外地去,完全可以就近消化,創造一些就業崗位。如果當地的疫情不是很嚴重的話,就可以先到復工的企業去找工作,我們當地就有一家做家紡的企業,在疫情期間加速轉型,經過層層審批之後,開始上新設備,加工醫用口罩;還有一家做時裝的企業,該做防護服了。相信這些企業在大批量訂單到來之時,都要大批量的招工,而此時農民工不能去工地幹活,也可以應聘到這些企業來工作。

所以說在我看來,雖然今年的農民工外出務工比例肯定會大幅下降,但是他們也不會留在村裡種地,既然選擇能一年到頭不回家在外打工的,都是家裡比較急用錢,如果只是種地的話,可能不足以支撐家裡的花銷。所以他們不會外出到別的省去打工,但也會留在當地就近找工作,關於土地撂荒的問題,我覺得並不太樂觀。

其實在農村如果確實是不願意種地,那也不要勉強,完全可以把土地流轉給別人,讓想種地的那些人可以規模種植,或者是參加村裡的農業合作社,自己不需要管理,只需要把土地交給別人統一管理,還可以從中獲得利益,而農民個人可以該打工,打工該賺錢賺錢。這樣既不會荒廢土地,也不會影響家庭收入。


一品小十六


受疫情影響,今年農村外出務工人員可能會大量減少,一些農村撂荒土地的現象能解決嗎?農村老俗話說,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羅馬也不是一天建成的,有些農村土地撂荒的原因,是有很深層次的原因的,很多地方管理部門都解決不了的問題,你一個話題就能解決嗎?

昨天二月二龍抬頭,在家閒來無事,就去麥場挖薺菜吃,碰到村裡的一個叔叔,閒聊之餘我就問他,很多地方已經開始復工了,你什麼時候出門?叔叔說,現在建築工地還不叫開工,只好繼續待在家裡,估計今年麥收頭裡是走不成了,晃眼時間麥就熟了,然後扛著鋤頭去麥地鋤麥去了。確實,開春後天氣回暖,小麥眼看著返青拔節,說熟就熟了,而工地不知道啥時候開工,再跑回來收麥子,農民有句話叫瞎來回折騰,不划算。

按照這位叔的話題思路,估計今年很多在建築行業打工的農民工,全國不會很少,都會因為疫情而出不來門,那麼就待在家裡,家裡有土地的,就會上地幹活,給麥田打除草劑啊打農藥防治病蟲害啊追施化肥啊澆水啊等等,一忙起來也就不會再想出門幹活的事情。但是還有一部分農民,可能家裡的土地已經租賃流轉給其他農戶或者農業合作社以及種地大戶手裡,他們手裡已經沒有耕地可種,這部分沒有耕地的農民,才是心裡發慌的農民工,由於除了下建築工地幹活,沒有別的技能和門路謀生,所以非常關注疫情防控的進展,期望疫情早點過去好出門幹活。


我們老家農村,一般來說撂荒土地的現象很少很少,因為是平原地區,土地地力也好,隨便種植也不會輕易撂荒,多少總會有些收成來補貼家用,就算不種了也會租賃給別人。容易撂荒的土地分佈在哪裡?很偏僻的山區和農村,耕地地形不好,土壤肥力也上不去,不管種植什麼農作物產量總上不去飛,才會撂荒。昨天我還在老家麥田轉了一圈,發現我們這裡的農民不但不撂荒耕地,還會開墾荒地,甚至把原來寬的田埂也犁掉來擴大土地田塊的面積。一部分農村人之所以狠心撂荒視為命根子的土地,是確實靠土地沒辦法繼續生活生存下去,只有遠走他鄉謀生,說起來也是很無奈的事情。

那麼這次疫情,能否改變部分農村土地撂荒現象?在農村老俗話看來,只有兩個字:很難!有些東西,一旦成為定局,想逆轉回來不太容易。因為這次疫情通過前期的防控措施,已經取得一定的成果,相信不久就能徹底控制住,那麼這部分撂荒土地的農民工又可以出門打工了,如果現在他們把撂荒的土地撿起來,也不容易,還要重新開荒翻耕復墾,投入的人力物力和財力不會低,按照有些人的說法,就算在家歇一個月也不會去幹出力不討好的事情。現在土地能產生的價值已經別看清,辛苦一年還不如出門打工一個月,孰輕孰重?



根本改變農村土地撂荒現象的問題,根本不在農民身上,而是現在農民生活生存的壓力使然。如果種地能夠維持農民應該有的生活水平,誰也不會到異鄉打工,守著老家就業創業不好嗎?所以改變農村土地撂荒現象問題,不僅僅是糧價的提升問題,糧價能提升的空間有多少?早已經是觸碰到天花板了,現在主要的糧食作物小麥稻穀還實行最低保護價託底,可想而知。


農村老俗話


很高興能回答這個問題。

我的觀點是,本次疫情只是暫時的,隨著國家的管控治療相信很快就會過去,一旦全面放開,相信很多原來在外務工人員還會選擇又出去,土地撂荒現象不是這次疫情能夠改變的。下面我說幾點原因。

1.外出務工人員不會大量減少,因為在外務工的農民朋友肯定是因為在老家賺不到錢才選擇外出的,不然誰也不願意留下老人孩子自己在外面賺錢的。很多貧困地區那麼多的留守兒童,空巢老人他們的父母或者孩子難道不想留在他們身邊嗎?外出還不是迫於生活壓力。不過隨著國家精準扶貧的推廣相信很多人能夠返鄉創業就業,和親人聚在一起。但是這次疫情能夠改變的很少,暫時留下來也是被迫無奈,一旦疫情過去,很多人還是會選擇外出務工的,因為在老家不能解決農民留下來的經濟來源問題。

2.對於土地撂荒現象的影響很小,不足以解決撂荒問題。因為土地撂荒的根本問題還是種地不賺錢或者通過土地賺錢很難。以目前國內的糧食價格,對於普通老百姓來說想要通過種糧賺錢並不容易。就拿我們村來說,一年種糧下來,每畝地的收入基本就是在600到800左右,這還是比較好的年景。如果不能大面積種植就靠家裡那點口糧地怎麼能養家餬口呢。不能提高農民的種糧積極性就解決不了土地撂荒的情況。種植經濟作物的風險比較大,要投資的話還是會很謹慎的,不容易在段時間內就實現。

3.是什麼樣的土地撂荒了。不知道你們那裡撂荒的土地是什麼樣的,我們這裡撂荒的地基本就是山地,不易開墾土壤貧瘠的地塊。如果確實是一些種植條件不好的土地撂荒了,那也會影響農民開發的積極性。再有就是村裡的青壯勞力全都外出務工只剩下老人孩子,對撂荒的土地心有餘而力不足了。

總結就是:一,疫情留在老家是暫時的,不會長期在家。二,種糧不賺錢的情況影響種糧積極性。三,撂荒土地質量也是影響土地撂荒的原因。


老家老爸老媽


由於受到疫情的影響,全國都處於停滯狀態,農村也開始完全封閉了起來。正是在這般情況下,原本要外出務工的人員無法出村尋找工作,有些人就乾脆打消了念頭,開始在村子裡開闢一些摞荒土地,開始進行春耕播種。

鍾南山院士在2月27日中午表示,此次疫情在4月底之前會被徹底控制住,他對於這一判斷有著很強的信心。由此看來,在4月底我們的生活就將會恢復原狀。

從這樣的角度來說,疫情在4月底被控制,此時還剩下了大半年的時間可供外出務工人員外出工作,那麼,大家究竟會如何選擇呢?

一個精壯的勞動力,在地裡耕種一年獲得的收益,是遠遠低於外出打工的收入,因此才會導致大量的農田在地裡出現了荒廢的情況。

因此,若是不能從根本上解決這一的問題,一旦生活恢復正常,農民還是會考慮外出務工,土地還是會照樣荒廢下去。


樂在三農


春節期間發生的這場災難性的新冠疫情,導致有工作的或農民工,到現在都賦閒在家,要說因為疫情會大量減少外出復工人員,我不贊同這個觀點,至於農村撂荒土地的問題,我認為和疫情沒多大關係。

外出務工的人,大多是年輕人,他們已經習慣了城市的生活方式,他們現在待在農村已經快憋瘋了,只要疫情過去,或者國家說你們現在可以外出了,這些人一定會一窩蜂的湧現在城市。另外還有部分農民,靠種土地賺不了錢,都把土地承包給了別人,自己外出打工。如果疫情持久,我想大部分年輕人吃不了那份苦,另一部分農民就算想種地也沒得種。

農村撂荒的土地,像我們這邊的話,也就是山地處於撂荒狀態,沒疫情的時候,都沒人種,原因是山地都太遠,二是山地更辛苦,也沒路,平原地現在人都懶得種了,更別說撂荒的山地了。基於這種情況,即便是受疫情影響,外出人員減少,撂荒土地問題也不會改善。

全民齊心合力,共抗疫情。我相信我們一定會很快走出疫情的封鎖,不日便可回到工作崗位。






壹凡人


霧都山客來回答您的問題。

今天是2月25日二月初三,到目前為止全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為77785人,死亡2666人,治癒27607人,現有確診人數47512人,就目前的情勢來看,專家們預測的拐點已過,但湖北武漢的疫情控制還需到時間。

雖然現在有些地區的企業已經開始有序復工復產了,但農民工大量聚集的企業,比如建築工地,還沒有完全復工,農民工也不敢大批外出。山客預測農民工大量外出時間應該在3月中旬以後,那時疫情應該基本控制住了。

總體來看,今年務工人員可能會有所減少,但不存在大量減少的說法。所以說農村的“撂荒土地”並不能被有效解決,特別是山區。為什麼這麼說呢?山客認為主要原因是:

1、單純種地無法滿足農民日益增加的消費支出。農業農村部要求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春耕備耕,動員農民防疫、春耕兩不誤,可是並沒有看見村民大規模犁土備種。主要是很多土地已經撂荒多年,長滿了荒草樹木,再想耕種無異於再次開荒;土地多年不種肥力流失,再想種植莊稼必須改善土壤,費時費力;就算將撂荒地全種上莊稼收入也不高,現在農民的消費也高了,比如孩子讀書、老人養老等都需要大量的經濟支撐,依靠種地是無法滿足農民需求的。

2、多年不種地農民思想已經不再土地上了。近二十年來,農民多數外出務工,留在村裡種地的基本都是老人,現在再想要這些人回村耕種太難了,因為人的思想是有慣性的,見慣了外面的世界,心已不再土地上了,如不是這次疫情影響,很多農村都已經空了。

今年的疫情對農村禽畜類養殖有較大影響,肉價持續走高,在農村搞養殖業可能不錯,但是農民承擔風險能力還是較差,不敢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財力建廠養殖。因投入成本實在是太高了,現在豬崽已經30元/斤,還在上漲;雞蛋2.5元/個,用來孵雞仔成本讓人承受不起,買雞苗又怕不好養活。太難了!

總之,今年農民外出務工是受到很大影響,但不會造成大量村民留村種地,如沒有好的政策扶持,農村“撂荒”很難得到有效解決。

以上是山客對這個問題的一點淺見,歡迎留言指教。【關注】霧都山客瞭解更多農村的風土民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