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村醫能轉正嗎?需要怎麼準備?

張紀洪933


你好,我是大磊,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近日各基層平臺都在刊發一則信息,即是2017年的央視新聞報道:到2020年,力爭所有鄉村醫生都具有中專以上學歷和執業醫師資格。大家看到這則舊事重提的報道,眼看即將跨入到2019年,那麼離2020年的鄉村醫生提升年限僅僅只有一年之短時,難怪有人驚呼明年是鄉村醫生轉正的最後一年,但是事實果真是如此嗎?全國鄉村醫生的低資質與執業短板,能夠在短短的一年中完成華麗的轉身嗎?

鄉村醫生資質堪憂,一年內轉變不現實

此信息真是一石激起千層浪,眼看明年就是央視通告鄉村醫生執業提升的最後一年大限了,那麼全國百萬鄉村醫生的學歷與資質現狀又是怎樣呢?能夠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資質大幅度提升嗎?

據統計,截止2017年底我國衛生人員總數達1174.9萬,其中執業(助理)醫師339萬,鄉村醫生90.1萬。並且在所有鄉村醫生隊伍中,具有大專以上學歷的僅佔7%,而且很多“老赤腳”不具備中專學歷,甚至無正規學歷等等。可見面對著90餘萬執有鄉村醫生資質的村醫與要求在2020年達到中專以上學歷及執業醫師門檻的規定,村醫能完成雙提升的“歷史使命”嗎?否則村醫是否真要面臨淘汰呢?

加強鄉村醫生執業管理,新進村醫必須達到執助

鄉村醫生是一支維護基層醫療與健康的衛生隊伍,故如何保持良好的發展與嚴格執行准入門檻,早在國辦文件中有了明確規定。

2011年國務院辦公廳發佈《關於進一步加強鄉村醫生隊伍建設的指導意見》在加強鄉村醫生管理中指出:

1、鄉村醫生必須具有鄉村醫生執業證書或執業(助理)醫師證書,並在衛生行政部門註冊並獲得相關執業許可。

2、在村衛生室從事護理等其他服務的人員也應具備相應的合法執業資格。

3、新進入村衛生室從事預防、保健和醫療服務的人員原則上應當具備執業助理醫師及以上資格。

可見在本文件出臺後,各地新進村衛生室的鄉村醫生,按照國務院指導意見,必須達到“執業助理醫師及以上資格”,以優化村醫隊伍的建設。而不是本文上面提及的到2020年鄉村醫生力爭達到執業醫師資格的硬性規定及將面臨淘汰的嚴峻現實!

提升鄉村醫生資質建設,國辦明確規定十年為限

鄉村醫生學歷與資質的提升,關係到如何提高鄉村醫生隊伍的素質與能力,如何更好地對接基層醫改的穩步推進!故在2015年國務院辦公廳出臺了《關於進一步加強鄉村醫生隊伍建設的實施意見》下稱《意見》,對於鄉村醫生的資質要求:提出通過10年左右的努力,力爭使鄉村醫生總體具備中專及以上學歷,逐步具備執業助理醫師及以上資格,鄉村醫生各方面合理待遇得到較好保障,基本建成一支素質較高、適應需要的鄉村醫生隊伍。

國務院辦公廳從2015提出了加強鄉村醫生建設的意見中,規劃用10年時間,提升村醫學歷與資質,從中可以推算出應該到2025年為限,而決不是上文中所提出的2020年為期。

鄉村醫生的作用與擔當,在基層醫療中重任在肩

國家應不斷採取各種舉措,優化鄉村醫生隊伍的建設,以對接醫療技術的進步與醫學知識的更新!

但是鄉村醫生隊伍建設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鄉村醫生的擔當角色絕不是可有可無;鄉村醫生的職責更是不可缺失!因為基層醫改的推進不能沒有村醫;因為分級診療的實施離不開村醫;因為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的做實少不了村醫;因為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的履約更需要村醫;而農村基層醫療的守護還是村醫……假如採取政策一刀切的淘汰了資質不夠格的村醫,那麼在可預見五年、十年,不管是大學生村醫,還是衛生院下派駐村衛生室開展巡迴醫療等等,但是在現階段基層醫生短缺的前提下,是無法覆蓋鄉村醫療的正常開展與運轉!

鄉村醫生作為基層醫療的守門人,學歷與資質的提升永遠在路上,只有不斷更新及掌握日益發展醫學知識,才能應用專業的醫療技術為基層提供切實的健康護航!而有媒體以2020年為鄉村醫生轉變資質的大限之年的說法,結合以上國辦文件中對於鄉村醫生的若干執業要求,可見是站不住腳的!但是作為一名鄉村醫生,提升資質與學歷,既是需求也是需要!

大磊總結:鄉村醫生轉正是早晚的事,但是不會稀裡糊塗什麼也不做就讓你轉正,畢竟為了百姓的健康。村醫必須要有真本事,那就是你得有醫師資格證,所以趁現在還能考,抓緊時間去考鄉村全科助理醫師證吧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