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现在有些农村的人为什么费大力气把孩子送进县城去读书?你有什么看法?

一遍绿海


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子女成龙成凤。原因1农村学校合并,这是被逼的,2攀比心,3以小孩上学为挤双方父母的钱买房,4真正有钱有实力的送孩子读书。


A老学生


目的就是为了接受好的教育资源,我对这种做法理解也支持,后面谈谈我的理由,仅以我身边的事实。

县城里有点规模的学校对教师的资质要求比较高,在县城的门户网站上看到初中老师的学历都有研究生的,还得是重点学校毕业的,能提这么高的要求,学校给的待遇也不低,这就能保证师资力量很强;另一方面,学校的硬件设施也好,可以使用多媒体教学,各种丰富的户外活动,乡镇上的学校就没这个条件,当然县城里学校的学费要高很多。

现在的家长都比以前要有文化了,这个有文化是相对于他们父母那代人(多数是文盲),这些家长是从教育资源匮乏的时代过来的,对教育的的重要性很重视,尤其是好的教育,因为他们吃过劣质教育的亏。

我村里有些三十多岁的人都是因为那时候家里穷,初中没上完就跟着父母出去打工了,现在和他们聊起来都能感觉到他们的无奈,不过在那时候确实没办法,家里提供不了上学的条件;他们这个年龄段的人基本都有两个小孩,都上小学,有的都上初中了。在外面打工、做小买卖十来年挣的钱足够在家里盖栋新房,还有富余的钱,回想他们以前的教育经历,不再会让自己的孩子重蹈覆辙,所以把孩子送到县城去读书,接受更好的教育,这些孩子也就成了去县城读书的主力军。


agriculture


农村教学水平还是有限的,现在的竞争力大县城老师也不干太懒散,在农村就不一样了,就比如我自己的女儿来说吧!我家是农村的,我们这里的学校初一到初三,一个年级就一个班,老师教的好不好没有人说,但是小孩的成绩真的不好,我女儿就在我们家旁边的村读书,马上开学就读初三了,她们班初二的时候一个班一共有46名学生,特别是英语老师教的好不好,我真的不好说,但是一个班46名学生就没有一个好的,我们有问老师为什么现在的试卷,语文、数学、英语都是150分 语文数学,学生有的可以考120~140分,偏偏英语分数很低,我女儿班,最高分没有超过60分什么概念,吓人呀!多拉分呀!问她们老师,她们老师说小孩没有英语底子,所以都不好,就像老师说的没有英文底子,就没有一个好的吗?难道46名学生就没有一个突出的吗,就算在没有英语底子也应该有几个及格的吧,我们做家长的真是不知道是小孩笨呢?还是老师教的有问题 这就是农村的教学水平。

县城的老师教的要比农村好很多,我哥哥的小孩在县城读书,她们学校一个年级就20多个班,听她们说老师都是要竞争的,比如说那个班级平均分数最高,老师有奖金的,我哥哥家的小孩她们班的老师就很不错,她们比如5点放学,有时候6点老师还在给她们补补课,,有时候小孩在学校不怎么想学了,老师就和家长沟通,就问问情况什么的,所以说县城的老师多,竞争大,责任心也强👍


善子的日常生活


肯定的说我也会把孩子送进县城去读书

为了孩子未来的成就会选择县城读书的,毕竟县城的教育和村里的教育是完全不同的,首先是师资力量和教学资源资料等等。我就是在农村长大,知道村里的学校是如何教学的,年纪小的主要是孩子,高年级的完成作业就好,我小学在农村上的,高中不是重点高中只是一般的学校,当初上的时候以为没什么自己努力就好,但是当上了大学之后回过头才知道师资力量是多么的重要,假如当时有更多的资源和学习资料高考一定会更好。

这是第一,第二个就是前几天在网上看到的一篇报道,说有个综艺节目让公立小学的学生(一般都是一般家庭的)和私立学校的学生(基本都是生活条件好的家庭的孩子)互相交换学校,体验一下对方的生活。结果却是公立学校的学生四五点就放学,学生都出去玩了,而私立学校的学生上完课之后又是各种补习班兴趣班,没有更多的时间去玩,都充实自己了(虽然小孩自己不想学),但是长大的就有用了。说到这里等他们长大以后处于金字塔的人大部分都是私立学校这些条件好的家庭,还有一部分是贫民家里的孩子,虽然说不上学也会有出息但是毕竟是少数,学习是通往成功最容易的路。

等长大了才知道学习的时候吃得苦是最轻的,不舍三十年众生牛马,何来六十年诸神龙象。


语录


我是乡村达人小刘,家中从事种植行业,并且本人有多年累积的专业知识,致力于传播三农知识,若有三农方面的任何疑问,请关注我留言,有问必答!

现在农村的发展越来越快,农民的经济条件也越来越好了,但是农村学习里的师资力量还是和县城里有一定的差距的,所以很多想让孩子接受更好教育的人会选择把孩子送到县城里去读书,虽然这样会既费钱又费力,但是他们还是会坚定这个想法,这样到底好不好呢?

举一个我邻居小于的例子,他们家里就他一个孩子,父母常年在家务农,没有什么文化,所以对他们来说挣钱只能靠种地,小于从小在学校里比较调皮,但是学习成绩一直在班里排中上吧,他父母就希望他能好好读书,通过学习来改变命运,小学是在村里上的,到了上中学的时候就直接把他送到我们县城里一所比较好的学校去上学了。当然,送他去县城上学说起来简单,其中需要花大量的金钱和关系,那个时候还不像现在需要按户口划学校,所以稍微简单一点。县城里的教学质量比村里的确实好不少,小于在县城里顺利考上高中,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最终考上了一所985的名牌大学,毕业后工资都是论年薪算的,现在也生活的不错。

而当时在村里和他成绩差不多,但没有送到县城去上学的孩子,最后只是上了一个普通的二本大学,出来找的工作也不是很理想。虽然这里面有孩子后期努力程度的原因,但是去到县城里上学的小于接受的教育要比在村里上学好的多,周围成绩优秀的人也多,无形之中就会产生竞争,进而产生学习的动力。

另外一个是村里的学校管理比较松懈,孩子们长时间在这种环境下就会变的比较懒散。有一个好的学习环境真的很重要,就拿考研来说,考研是一个比较煎熬的过程,大都是从3月份开始准备,一直到12月份开始考试,虽然看着时间还没有高考长,但是这其中的辛酸没考过研的人确实不能体会到。高考会有老师管着你,而考研是完全靠自己自觉,所以很多考研的人都自发抱团,都在一个教室里营造一个大家都在学习的氛围,如果其中有人不想学习了,抬头一看大家都在学习也会不好意思玩了,这就是学习环境的重要性。

在我看来,有时候父母在外面拼死拼活的就是为了孩子,虽然把孩子送到县城里上学会费不少功夫,但是如果孩子进了县城接受到了好的教学质量,通过知识改变了命运,这就是一件非常值得庆贺的事情了。您说呢?


高小白同学


个人关点勿喷

个人认为跟中国的教育现在有关,从我小时候父母给我灌输的观念,不好好读书就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现在农村学校都存在,可是好多家长为了孩子考上好的大学,不息贷款在县城买房,或租房陪读,在县城读最好的学校,亲自照顾孩子的起居,给孩子好的学习环境,这样县城里才分出了什么学区房。乡下的教育有那么差吗?那些大山里的孩子怎么考上好大学的呢?父母把所有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这些希望他们认为只有读书考大学能实现,现在的父母真累啊!我也是一位母亲,宝宝既将明年上幼儿园,对于这样的普遍现在,我又不敢不追风,可是对于打工者真是能力有限,迷芒…………


小个子大能耐


我妻是农民,八十年代小孩在农村集镇中心小学上课,二个同级班成绩一直是一,二名。老师叫我们把孩子转到城市,说要不有害孩子。后来机会来了。把孩过户口一起转到城里上学。老师说孩子底子差。在老师帮助下,孩子自己的努力,一路顺风顺水,念到大学。后来妻弟,妻妹小孩都转到城市上学,都上了大学。现在生活,工作都风风火火的。连帶大人都离开了农村,很好梦想实现了。不知我说的离不离题。农村人多田少。让一部分人离开。给少部分人发挥空间。


凌云745


老家家里同学,亲戚的孩子都送城里了,我说的城里是我们的县城,房价3000多,没到4000,在学校附近。

一是农村的学校都合并没了,特别是初中,如果不进城,你也得天天坐校车或者住校。

二是同村的都买了,大家随主流,你买我也买,就像小汽车,还有就是现在我们那种地都是机器,收割也是,不需要大量的人力,还不如进城买个房,边打工边照顾孩子上学。


众泰集团制造部主任


这应该是从05年慢慢开始农村人口流失,因为05年以前中考特别难考,导致很多学生读了中专,后来家长们慢慢开始醒悟,毕竟农村的教学条件跟城里还是有差距的吧,所以很多家长在县城租房,也要让孩子在城里读书,起码教学条件要好。

读中专的毕业了在外地就业,或者工厂什么的,习惯了,就再也难适应农村的生活,一年回家一两次,孩子在县城读书,老人在县城带小孩,导致农村成了荒村,人口急剧下滑,这应该就是最根本的原因吧


记忆中的罐罐茶


我想城市和县城是要比农村要发达一些,那里的老师教学水准是要高一些,孩子的成长不仅要靠老师的教学方法,还有看父母是怎样引导孩子的,为此我也有错,我感到自责。我没能培育好我的孩子,记得我早年曾写个一本读书廊寄往四川教育编辑部,不知是我写得不好,还是我文化程度不高,那里详细阐述我的学习方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