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國企面試:金錢能不能決定幸福程度?

安徽國企招聘信息


非專業技能的面試題,往往沒有標準的正確答案,HR之所以樂此不疲,是因為總有人在這樣的題目下送了小命……“金錢能不能決定幸福程度”,這是典型的考察三觀題。


第一種死法:金錢至上。

有的年輕人,覺得耿直就是個性,實話實說唄,我就是覺得人生的煩惱,99%都可以靠錢來解決,剩下的1%解決不了,是因為錢不夠多,這回答帥不帥?

成功塑造了一個唯利是圖的形象……

如果你應聘的是管錢的職位,如財務,當場就會被判了死刑;如果你應聘的是手中過錢的職位,如採購,也翹辮子了。你對金錢如此渴望,你可能只適合銷售類的職位,問題是愛財如命的人往往不擇手段。小小年紀有這樣的價值觀,基本上沒救了。

第二種死法:視金錢如糞土。

這是求職迎合派最常犯的錯誤,自以為考官想要的答案是:我是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

幸福與貧富無關,與內心相連,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的田野。我剛出來工作不在乎賺多少錢,我希望學到一些東西,做成一點事情,幫助到更多的人,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金錢買不到愛情,金錢買不到健康,金錢更買不到幸福!

義正言辭,侃侃而談,彷彿一位聖人腦袋上戴著光圈從天而降,你雞湯喝多了吧……

回答問題,不是非此即彼。

金錢能不能決定幸福程度?

這是典型的陷阱式問法,參考答案是:金錢能影響幸福程度,但不能決定幸福程度。不要誇大金錢的價值,也不要否定金錢的價值。你有錢了,未必能買到一切,比如真心,但你給父母買套大房子,難道不會增加幸福指數嗎?

去努力賺錢,是一個人能力的體現;不財迷心竅,是一個人三觀的問題。花開兩朵,各表一枝,也就是了。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明哥聊求職!

明哥,陳年職場老幫菜,混跡職場十八載,《明哥聊求職》作者。如果你想看幽默犀利的職場觀點,關注明哥聊求職,與你一路相伴進擊職場!


明哥聊求職


金錢能不能決定幸福程度,我覺得應該從以下兩個方面來考慮。

一,物質生活已基本滿足,生活的重心偏向於精神和文化層面。這個時候金錢與幸福的相互依附程度,就變得不那麼重要了。正如馬斯洛的需求理論所描述的,在基本需求得到滿足後,剩下的就是尊重和自我實現了,獲得幸福的方式有很多種,甚至和金錢無關。

二,當生活水平較低,基本生活難以保障時,金錢和幸福的程度就成正比了。有句話說的好,貧賤夫妻百事哀,當女人買一件稱心的衣服都要猶豫不定甚至心疼不捨時,她能幸福嗎?當孩子的補課費和父母的醫藥費壓的她喘不過氣來時,她會幸福嗎?

三,金錢和幸福的關係因人而異,進入暮年的老年人,對金錢的追求和年輕人比也是完全不同的。

因此可以得出,金錢與幸福的特定關係是辯證的,不是正比例關係,金錢不能完全的決定幸福。





呂冬似水流年


金錢能不能決定幸福程度呢?


我們需要明確什麼是幸福,哪些因素決定幸福程度。


一、什麼是幸福?

幸福是指一個人自我價值得到滿足而產生的喜悅,並希望一直保持現狀的心理情緒。


在《小爾雅》中解釋幸:非分而得謂之幸。民間的福又分五種:一曰壽,二曰富,三曰康寧,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終命,此五者皆為福。


那麼,在回道題目中,金錢能不能決定幸福程度呢?回答是金錢會影響幸福程度,而非決定幸福程度的關鍵。


那什麼會能決定幸福程度呢?


二、哪些因素決定了我們幸福程度呢?


在《幸福的方法》一書中為我們解釋了這一點:

如果把影響我們幸福的因素看作是100%的話,那麼個體基因佔50%、個人可控因素40%、環境10%。


美國心理學家賽利格曼有一個關於幸福的公式:

H=S+C+V

H是幸福持久度,也可以理解為總的幸福指數。


S是先天的遺傳素質,賽利格曼認為個體感知幸福的範圍,至少50%是由先天基因所作為關鍵因素存在。


C是後天的環境,也可以理解為個體的生活環境,在日常生活中金錢、健康、婚姻、情緒和宗教等都是影響感知幸福的關鍵因素。

V是個體能主動控制心理的力量,即為個體的可控心理力量。比如情緒、心態等。


三、幸福的反面是什麼?


幸福的反面是什麼?


相信很多人會認為是不幸。但是並不是,它的反面是麻木。


拿題目來講。在最初剛步入職場時,我們很多時候會認為自己所做的事情是有意義的,所以當自己竭盡全力完成的項目時候,成就感和滿足感會讓我們從內心深處感受到快樂。這種快樂的產生主要來自於我們體內多巴胺和內啡肽的分泌。


隨著在我們接觸到的事物越來越多,工作及生活上的諸多問題會影響我們的情緒,從而導致心態產生變化。也是在這個時候,我們會很難很好的控制自己。


當不斷的增加自己的閱歷,經歷的事情也越倆越多時,後天環境中的各種因素就會糾纏在一起同時出現,讓我們無暇每個都能很好面對。


所以,我們感知幸福的能力會越來越麻木。而歸根到底是,我們產生快樂感覺的力量正在變弱。也就是說,只有來自心底內在的喜悅,才是真正的幸福。




所以,綜上所述,金錢是後天環境中的一部分,只是影響我們幸福程度的因素之一。提升我們對事物的喜愛和快樂的感知,才是決定幸福程度的關鍵。


傾舞霏陽


要回答這個問題,就要引入辯證論了。答案肯定是因不同條件結果不同。首先決定因素有兩個。一個是對幸福的定義和理解。一個是非金錢條件充分。打個比喻,一對工薪階層夫婦,自小教育底蘊深,夫妻關係和睦,子女乖巧,一切都覺得很滿足很幸福,不圖大富大貴,不喜紙醉金迷。某天突然中了彩票大獎,結果會有兩種,一幸福指數並沒有改變。二,夫妻在這筆鉅款的使用上產生分歧,那麼最終出現離婚等情況,幸福破滅。還有諸多情況,對於尚未解決溫飽的同胞,甚至一些非洲難民,金錢意義則不言而喻了。


熱愛生活的學生


幸福不是環境,不是客觀外因的變化,幸福是一種體驗。這種體驗雖然和外界因素有關,但是客觀外因終究還是不起決定性的作用。

我們片面的對幸福的定義讓我們只關注外在,而忽略了內在。我們太注重外在,而從不注重內在。這就好比幸福的根本被我們拋棄了一樣,無論人世間多麼紛繁富饒,多麼花團錦簇,只要我們體驗外在幸福的機制改變了,那麼外在的幸福不一定就能夠成為幸福。

人類內在感受幸福和快樂的根本不是客觀物質的滿足,不是客觀願望的達成。人類感受幸福的根本在於人與人之間的溝通,交流和社會實踐。

人類的感受和體驗幸福的機制與地球上的其他生命有很大的不同,這與人類是群居生物,與人類個體組成了這樣一個龐大的社會有關。如果我把這種機制用一句話說出來,整個世界甚至都會認為我在胡說八道。

在這裡我講一個故事,地獄和天堂的故事。上帝給地獄裡的每人一把勺子,每個人吃東西必須使用這把勺子,但是這把勺子的手柄很長,以至於他們都無法將食物送進嘴裡,於是人們都面黃肌瘦,在飢餓中掙扎。上帝同樣也給了天堂裡的每人一把勺子,但是天堂裡的人們都豐衣足食,過著天堂般的日子。只是因為天堂裡的每個人都彼此將食物餵給對方,而從來沒有人餓肚子。

其實勺子裡的食物不是別的什麼,正是人們口中所說的幸福,而且是幸福的體驗。

在群居的人類社會里,幸福和快樂不是自己給的,而是別人給予的。我們給予別人幸福的同時,別人也在以同樣的方式給予我們幸福。這就是幸福和快樂在人類社會當中運作的方式。上帝創造了這樣的規則,之後我們的世界到底是天堂還是地獄不是取決於上帝,而是取決於我們自己。

在我們現實生活中隨著生產力的不斷髮展,生活節奏變快,每個人都在為著自己的生活奔波勞碌,社會逐漸變為一臺永不停歇的永動機器,人類維持著這臺機器的運轉,而忽視了生活,忽視了彼此,人與人之間變得冷漠,人類社會當中的一切都在逐漸的快餐化。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的物質生活如此豐富,但是依舊感受不到幸福的原因。幸福不是自己給的,更不是客觀環境給予和滿足的,幸福的根本在於社會當中人類的彼此精神活動關係,而這種和諧的精神活動關係和物質沒有必然的聯繫。

在我們的世界擁有這樣的規律,而有意思的地方也恰恰是這些規律。金錢不能夠直接給予我們幸福,但是在這個世界,我們可以利用金錢這種人類意識當中的一般等價物,讓別人心甘情願的給予我們幸福。榮譽也不能夠直接給予我們幸福,同樣我們可以利用榮譽讓別人心甘情願的給予我們幸福。在我們的世界我們可以利用任何人類意識當中認為有價值的東西來騙取別人勺子裡的食物,並送到你嘴裡。

而金錢是什麼?榮譽是什麼?人類世界當中的價值又是什麼?這一切的一切和我們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有扯不完的聯繫。金錢能不能決定幸福程度取決於人類社會的統一價值觀,如果人類的統一價值觀裡面金錢擁有至高無上的地位,那麼在人類社會當中就可以從同類那裡騙取食物。如果在人類的統一價值觀裡金錢即是糞土,那無論你擁有多少財富都不影響別人評論你是個渣子。

人類社會是一個極其複雜的生態系統,每個人的三觀雖然基本相同,但是每個人的遭遇不同,人生軌跡不同,細分起來必然千差萬別,在這裡我闡述了幸福的基本運作機制,但是在人類社會當中必然會有千萬種情況和千萬種變化。萬變不離其宗,掌握了根本再看這些變化就不會因一葉而障目,面對人間百態也會一目瞭然。


果12347海


這個問題得看身處什麼樣的場景。有錢當然好,可以改變生活的質量,保證了幸福生活的底線。一個青壯年,身患絕症卻無錢住院治療,對他而言,幸福的底線是活著。一個山村的孩子考上了名牌大學,接到了錄取通知書,可是回頭看看,雙目失明的父親和啞巴母親,到處漏雨的家,只能含淚藏起來。此刻他的幸福是,我想讀書,知識改變命運。一個成功人士,下班了回到豪宅,有親人的陪伴,歡聲笑語,此刻他的幸福發自內心,所有的辛苦值了。所以,幸福是個廣義詞,包含的內容太多。每個人的文化程度不同,為人處事待人接物的教養不同,身處的環境不同,對幸福的追求和理解度不同。如果有一顆感恩的心,知足常樂,才能體會幸福究竟是什麼。



醜醜151040508


你這個問題應該是前幾年國企考試的熱點問題,當我看到這個問題的時候,我就想到一個故事:“百姓無粟米充飢,何不食肉糜?”

太熙元年,司馬衷即位,是為晉惠帝,一年鬧災荒,老百姓沒飯吃,紛紛餓死。有人將情況報告給晉惠帝,但晉惠帝卻問:“沒有飯吃,那他們為什麼不吃肉粥呢?”使人哭笑不得,災民連飯都吃不上,哪裡來的肉粥呢?

粟米和肉粥都是一樣的但是在災民眼中就是最幸福的事情,但是在皇帝的眼中就是最普通的東西,區別如此之大。故事講到這裡,我想表達的是:“一個人對金錢的認知程度,直接關係到他的人生幸福。”

  1. 你對金錢的看法就決定你在生活中的方式,金錢一定是為人服務的,相比之下比金錢更加重要的東西還有很多“親情,感情,愛情......”我們要做的是有一個準確的金錢觀,價值觀。
  2. 攀比心理的作祟。 人活在世上就是要爭一口氣。目標是我們前進的動力,但是不能一味的沉迷於金錢本身的誘惑。不要單純的去追求金錢,去追求心理上的優越感,這樣的話和容易事則其反。成為一種更大的壓力。要把握好一個度,看清金錢的本質。
  3. 金錢給予人的幸福感的邊際回報是遞減的。我們都羨慕有錢人,有人確實可以給人帶來幸福,但是越是有錢人,金錢給他帶來的快感就越小。從一萬塊錢變成五萬塊錢是非常開心的,但是從一億元變成伍億元對自己的心理感受和生活質量的影響要小很多。
金錢確實會影響到人們的幸福程度,但絕不會起到決定作用。當一個人的金錢遠遠高於他的生活所需的時候,金錢對他的幸福影響就隨之越來越小。這也是為什麼我們都在為幾千幾萬的月薪而努力的時候,馬雲卻說對金錢沒有概念。


劇說永遠


金錢能不能決定幸福的程度,這個分什麼情況啦!兩個餓了一天的人同時來一家飯店,一個有錢吃飯,一個沒錢吃飯,有錢的太他媽幸福了;兩個不認識的人分別決定去探險穿越沙漠,兩人同時迷人在沙漠三天,一個帶有8升水,一個帶有8萬塊錢,有錢的覺得帶了水的才是他媽的太幸福了!!!


搖滾天堂1


我現在就在國企上班,工作七年了,一直找不到歸屬感,說實話,金錢真的不能決定幸福度,只有親情友誼愛情,那些溫暖溫馨才能提升你的幸福度。不要因為金錢而忽略了他們,更不要因為金錢忽視了健康,不值得。


1拯救宇宙的人


金錢不一定能決定幸福的指數

雖然金錢不是萬能,但沒錢就不能了

錢雖然是好東西,總感覺缺貨,有時候甚至幾乎付出生命,也想能多掙點錢,有了錢就能解決生活中能用錢解決的事,為自己和家人的幸福添磚加瓦。

但錢也不是好東西,有些人有了錢就為所欲為,總感覺自己高高在上,所作所為已超乎道德底線。有的子女為了父母的財產,爭爭吵吵,沒完沒了。

所以金錢既能讓人幸福,也能讓人失去幸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