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揭陽玉浦村名摭考


揭陽玉浦村名摭考

玉浦原稱“尖浦”,屬純黃姓村落,肇創於南宋末年。據鄉人口碑相傳,初創時以詹姓而名為“詹圃”,因“詹”與“尖”、“圃”與“浦”潮語同音,後人便俗稱“尖浦”。清乾隆七年(1742),鄉人黃世傑進士改村名為“玉浦”。

但根據相關歷史資料和文獻記載,與口碑相傳有較大差異,歷次玉浦編修的《黃氏族志》都記載初創村時名為“長浦尾寨”。今境內遺存的尾書齋、尾厝、古厝、楊厝、詹厝、潘厝橋等地名及遺址,可佐證其時有尾、古、楊、詹、潘等姓氏在此聚居,村以“長浦”和“尾姓”取名。另據明嘉靖二十六年(1547)編修《潮州府志·雜誌》中所記揭陽藍田都統二十一村,“尖浦”之名已在其列。清雍正九年(1731)編修《揭陽縣誌》卷一《闤閭》中所記藍田都鄉村,“玉浦”之名也已出現。這就說明,尖浦之名並非後人俗稱,玉浦之名也非鄉人黃世傑進士所改,只是寨門匾額“玉浦”二字為進士黃世傑手澤。

至於玉浦村名的由來,是明洪武二年(1369)黃姓始祖黃仁華到“長浦尾寨”立籍後,蕃衍成族,其他姓氏漸漸式微,或外遷或湮沒,終成統一黃姓村落。鄉人遂以聚落的“原生態”地形地貌,水中伸出的尖角形低丘,改村名為“尖浦”。至清初,黃姓已蕃盛成揭邑望族,村子再使用“尖浦”之名有礙觀雅。於是根據村子四周河水澄碧如玉,取“玉”表示雅緻、尊貴、高尚;保留“浦”字因聚落地處榕江河邊,“浦”有水順暢流大海之義,象徵村子前途無量,再改村名為“玉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