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疫情当前,农村有的老人去世了静悄悄的火花后土葬了,你怎么看?

涿州三结义


移风易俗,丧事简办,随天应时,节哀顺变。大疫当前,无须大操大办,但不能土葬!


声声鸣不平


前两天我们村里有个老人从医院拉回来,快不行了,他家里人少,他儿子和我老公关系很好,给我老公打电话赶紧去,要帮忙,买寿衣,棺材,叫车在地里等着,一咽气就挖坑。还是有很多事情很多讲究,虽然没有办事,但是也有二三十人聚在了一起。说实话,我有些膈应,一是老人从医院拉回来的,而他们也并没有火葬,回来土葬就会事情很多,少不了聚集。不过再怎么说死者为大,逝者安息吧


老老老夫有一颗少女心


我认为他们这个行为完全可以理解。

因为在疫情期间,最忌人员聚集和流动,以防人员接触和交叉感染。

在我们这里死了老人,风俗习惯是要大操大办隆重发丧的,因此谁家过“白事”,起码前三天内要摆酒席、喝“丧酒”。在“过事”期间,吊孝的、管事的、炒菜做饭的、帮忙的、亲戚朋友们,有的少则几十号人,多的百十号人,一拉溜十几桌或几十桌酒席,人们乱轰轰喝丧酒、吃丧饭,一日三餐天天如此。至到死人出殡、发丧后才算结束。

疫情严重期间,大量的人员聚集喝酒吃饭,是个非常危险的行为。对此许多村庄都有严格禁止和规定,并且对红白事人员聚集管的比较紧。不仅过白事,就是对举办婚礼的红事也是有限制的!所以,有许多赶在疫情期间婚期的村民,基本上都变更了原来的计划,婚礼往后无限期的推迟了。

在我们这里,平时死了老人,儿女们不隆重发丧,会被认为是大不孝行为,也会被全村人鄙视和笑话的。

关于题主提的这个问题,我认为,在疫情期间,死了老人,后辈们(不知道有无子女)不动声色悄悄把老人火化并土葬了,这是个非常的明智之举,并且也是个令人称道并值的推崇的行为。不仅无过错,并且还应该受到赞扬。

首先,后辈们不能厚葬死去的老人,在农村就背了一个不孝的骂名。

其次,将老人悄悄的火化并简单的下葬,后辈们将承受半辈子的愧疚及心理谴责。

所以,不管怎么说,这家人宁可背着骂名和沉重的心理包袱,坚守住了在疫情期间人员封禁的防线,从而间接的为本村抗疫做出了贡献。

我认为,他们这样的行为在特殊时期是真心值的赞扬的!

大家说对吗?


金道缘


就在几天前,一个老人突发心梗死在居家里。

因为疫情当前,居家隔离,所以连邻居都不知道老人已经去世。

和老人住在一起的大儿子,强忍悲痛,当天就把老人火化,自己捧着骨灰挖个坑埋了。

整个过程非常简单,没有放鞭炮,没有吹唢呐,埋葬完父亲,儿子这才打电话通知其他的兄弟姐妹,告知"父亲去世了。"

得知亊情真详的亲人们第一时间爆了粗口,他们在电话里泼口大骂大儿不孝,草草地把老父亲安葬,不义,完全忽略了他们的父子感情,看样子想把老父挖出来重新隆重地安葬。

其实他们心里很清楚,疫情期间,村屯各路口已经封闭,严禁外人及车辆进入,政府三令五申不准聚堆,如果他们一意孤行,除了罚款,还要隔离十四天。

可是他们就是不想接收这个亊实,怎么也想发泄一下,难道这就是所谓的忠孝两难全?


祝福2992


目前我们正处于肺炎病毒的疫情期间,严禁人员聚集聚餐,特别是农村的红白喜事露天酒席。为了大家的健康,这种大量人员的聚餐是目前政策所不允许的。所以,农村的老人去世了,也不允许大操大办,农村大多实现土葬,要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还要有人上门去操办一些入殓仪式和送葬仪式。就目前的形式来看,在疫情严重的地区,肯定是没有人敢上门服务或者提供帮助,只能选择火葬这种简单的仪式,由家属抱回骨灰草草埋葬了。



如何看待农村在疫情期间的火葬

一是在疫情期间选择火葬,能节省好几万块钱。农村的土葬一般都是大操大办,没钱的就是借钱也要风风光光办一场。二是火葬方便快捷,家属简单的见上最后一面,火化完直接领骨灰回家,找个风水好的地方,挖个坑安葬就完事了。三是主人家有人去世了,家里就显得特别的安静,没有像土葬那样办的比喜事还热闹,家里忽然少了个人,其中的滋味只有他们自己最能体会。四是火葬在农村不怎么流行,特别是在老一辈人心里都是一个结,也是一个过不去的坎。土葬在他们心里根深蒂固,是不可动摇,也是不被接受的,只有入土为安才是人生的结束。疫情期间的火葬说不定还给农村上了一堂课,让他们看到火葬的简单快捷,还能节约不少开支,重要的是不要那么多人参与。



在疫情期间只能是特事特办,虽然火葬有它的优势,但是各个地方的风俗不同,这个是不能强迫人家在火葬和土葬二者之间做个选择。土葬仪式也是几千年以来一直沿袭文化习俗,是不能说该就改掉,只能说是各有特色,也不能在我们这一代人这里就断了。

湘女朱丫头


岁月薄凉,难免人间荒唐,江山回望,我们来日方长。这个世界不会为了任何人停下前进的步伐,最初我们来到这个世界是因为我们不得不来,最终我们离开这个世界是因为不得不走,或许总有彻彻底底的绝望一次,才能重新重活一次,生活是属于每个人自己的感受,不属于任何别人的看法。疫情时代有名句可以像下面这样说:乙亥年末,庚子年春,荆楚大地疫,染者数万计,众人皆恐,足不出户,时天下震动,南山抵守江南郡,率白衣军数万众,然九州一心,能者皆竭力,月余疫尽去,华灯初上,万国称赞。


梦中可曾又一秋z


特殊时期特殊对待,虽然老话说死者为大,但是生命更值得敬畏。只要对抗击疫情有利,一切都可以让步。


正能量小品


农村的老人去世了,静悄悄地火化土葬了,应该说是一件好事,第一为了避免聚集人群,减少不必要的感染,让左邻右舍和亲朋友不受到病毒传播的威胁,起到决定性的作用。第二,杜绝了一往大操大办的现象,节约了开支,这样对大家都有好处,本着对人们负责的态度,消除产生顾虑,避免节外生枝,人死是自然的规律,铺张浪费也好,节约也好,就是那么回事,还不如安静点少找一些麻烦,最起码事情做完了反而觉得安心,也保护了人的健康,也算是为国家做了一点贡献吧!


用74992046978


人之常情,这么做是对的。谁家的老人去世了都想风光大葬,但赶上这个非常时期,也只能特事特办。

不过有一点要纠正,传统意义上的土葬是人的遗体入殓棺材,然后选风水宝地下葬,这称之为土葬;而当代所说的火葬是将逝者的遗体送火葬场火化后,骨灰装入骨灰盒,之后再下葬,这叫火葬,哪怕是先火化后入土,这也是火葬。

现在疫情刚刚被截至住,像我们这个地方, 不松反而更加严格,每天早晚村里都会有人专人开车喊话,不允许人群聚集和随意出街溜达。像一些需要外出的事情,也都需要向上一级的政府、办事处、社区、村委会申报的,符合实际情况的,酌情给予方面。

在这个特殊时期,家里有老人去世了,不大办,而是选择悄悄的火化,然后入土,我觉得这是深明大义的行为。虽然可能会被人扣上不孝的帽子,但我觉得他做的是对的。如果大操大办,公然导致人群聚集,遭人非议不说,一旦造成聚集性感染,那可就成了村里的罪人了。


新农志


疫情当前,去世的老人静悄悄的下葬,这种做法挺好的,即保护了自己,也保护了他人。不给国家添乱,这是我们每个人当前首先要做到的。

疫情期间,我们村也去世了几位老人。要是在平时,老人去世,葬礼办的风光体面,孩子们才觉得脸上有光。现在是特殊时期,都挺听话,只放了哀乐,摆了几对花圈,只有至亲陪着,火化后安安静静下葬。

老话说入土为安,相信老人也能理解,不会怪罪的。

盼望疫情早日过去,那些奋战在一线的白衣天使们太苦了,老天有眼,心疼心疼他们吧!

相信这一天很快到来,人们将回归正常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