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近日看到《大話西遊》當年票房慘淡,它有希望在院線重映嗎?你願意補票嗎?

Mr心潮


早年院線上映時備受冷落,多年之後在網絡上被奉為神作,這樣的離奇待遇也只有周星馳的《大話西遊》才有吧。

九十年代中期《大話西遊》在內地上映的時候大部分觀眾都看不明白,不知道顛覆常理的這些孫悟空唐僧都在幹什麼,直到多年之後大學生們在網上重溫它,才發現原來自己幾年前錯過了這樣一部演給自己的電影。不過那個時候直到現在,大部分人也只能在網上重溫這部電影,哪怕再喜歡它,也難以在大銀幕上看到。

其實據我所知,《大話西遊》的高清修復版前些年已經做好,我還有幸小範圍看過一遍。至於它什麼時候能夠真正在院線重映,像《甜蜜蜜》一樣,像《泰坦尼克》一樣,像《海上鋼琴師》一樣,那就不得而知了。

我是2014年6月看到《大話西遊》上下集的修復版的,由於非常珍惜,坐在影廳裡,在色彩飽滿的大銀幕前,我一秒鐘都沒有錯過。

從疑惑不解到深深愛上

《大話西遊》1994年底在香港上映,內地上映應該已經到了1995年。1997年起這部電影開始在內地高校和網絡上熱鬧起來,這也正是我進入大學的階段。我們學生宿舍的活動室有一臺電視,在網絡並不發達的當時,這是我們為數不多的娛樂來源之一。有一次,電視上播放一部在我看來非常奇怪的電影,畫面紅紅的,身著白衣的觀世音質問怪模怪樣的孫悟空,為了娶牛魔王的妹妹,你竟然把你師父唐三藏作賀禮?孫悟空對觀音毫無敬意,直接喊她三八婆,唧唧歪歪的唐僧也叫她觀音姐姐。

這在當時的我看來,完全是顛覆性的,“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砸到花花草草”這些詞從唐僧嘴裡說出來,也甚覺可笑。電視機旁圍觀的,還有在省城長大的同學,從他們點評的語氣來看,肯定早就看過這部怪電影了,而且對很多情節和臺詞已經有些熟悉,但還是照舊樂,一邊樂還一遍附和著說出臺詞。

臺詞確實逗,笑是笑了,但劇情我根本看不明白,一會兒穿越,一會兒移魂大法,看半天根本不清楚誰是誰,故事的來龍去脈到底怎樣。再後來隔一兩年看上一遍,才慢慢明白故事的原委。臺詞倒是記住不少,同學們之間有時會冒出一句“I服了YOU”,或者“給個理由先”。電影中最後階段,周星馳扮演的那位夕陽武士被孫悟空附體後,一邊甩頭一邊張開臂膀,形體誇張地走向紫霞,這段走路的方式也有人模仿。

這麼多年了,央視電影頻道幾乎每年都會重播幾次,只要碰上,我都會瞧幾眼,彷彿一下子能回到過去。

銀幕修復版色彩更為飽滿

2014年6月,我在網上看到預告當週二三在中國電影資料館連續兩天放映《大話西遊》上下集,幾乎沒有猶豫,我就準備去看。那次還不僅僅是這部經典電影的回放,更重要的是進行過一定的修復,畫面和色彩都會更加出色。

6月10號那天下午,五點開始購票,我六點過十分到資料館售票處,從座位示意圖上看,當時已上座八成左右,中間區域的座位幾乎沒有剩餘。售票員問我要哪個位置,我說您幫我挑一個目前差不多的就行,她幫我選了13排中間區域最右的位置。

電影開場前,資料館工作人員先在銀幕前介紹了幾句這部片子。他說其實這部片子是比較早的典型的合拍片,從外景到音樂,都有內地電影人的參與,尤其是扮演關羽的演員陸樹銘,還在這裡演了牛魔王,只是當時一般人都認不出來。合拍方西安電影製片廠,這次重新修復了電影的膠片,也讓大家有機會能夠走進影廳欣賞到更完美的它。

我看後來有人在微博裡評論說,電影的色彩確實更飽滿了,其實這一點我感覺不是特別明顯,也或者是在觀看過程中由於慢慢習慣,你不會再去時時留意這件事,而且也沒有舊版本片子作為參照,但畫面絲毫沒有星星點點或上下跳躍也是事實。

笑這種感受有一個規律,那就是一旦你知道了它的底,下次再見就不會輕易再笑,這也是為什麼每次春晚語言類節目審查都嚴防死守的最大原因。在影院裡重新看到《大話西遊》也有這種感覺,除非特別爆笑的地方,全體觀眾會哈哈大笑,其餘大部分時間裡大家都沒有響動,就是默默地看,也有可能在微笑,總之聽來是安靜的。

相對於下集,上集的功用主要是介紹故事的來源,感情戲的高潮不在這裡,笑料的製造也更注重動作的滑稽。與下集相比,上集的吸引力可能沒那麼大,而且對於有些人尤其是女性觀眾來說,上集有點兒太鬧了。大概也因為此,當天上集的最終上座率在九成左右,觀眾席的兩側留下了一些空位。

第一次在影廳聽到《一生所愛》

當時的我已經想到,第二天放映的下集,上座率應該會高於上集的情況。以防不測,11號我五點就趕到資料館,竟然發現從門口一直往西,便道上已經排起長龍,至少有七八十人。五點開始正式售票,每次放入十幾個人,一撥一撥地買票,隊伍走走停停。

按照慣例,開場之前工作人員還是要囉嗦幾句,他特別提醒今天的機會很難得,大家可以安靜地把那首歌曲聽完。影片末尾盧冠廷悠揚飄渺的《一生所愛》唱起,沒有一個人說話。師徒四人的背影消失在遠方,字幕顯現,另一首片尾曲開始響起,影院的燈光逐漸打亮,前半分鐘,沒有人動,而後才慢慢站起身來,一邊瞅著字幕一邊小幅度挪動步子。

沒有其他影院那種大姐在一邊拿著笤帚簸箕死盯著你等著你馬上離開的情況,“劇終”兩個字出現後,我才站起來往外走。前面貌似一對情侶,女的一邊走一邊吸溜鼻子,男的問沒事兒了吧,女的抹抹眼睛說,好多了,已經緩了好幾分鐘,說著又吸溜了一下。

期待《大話西遊》大銀幕重映

經典作品是禁得住反覆欣賞的,《大話西遊》也是如此。我相信如果真的有一天這部電影的修復版能夠在院線重映,票房不會太低。如果說我們欠星爺的電影票,那麼最欠的就是《大話西遊》這一張。因此,如果真的有那麼一天,《大話西遊》的票房也不會太低。

更年輕的觀眾也可以看看,當年的星爺和現在的星爺到底有多麼不一樣。



鄭捕頭


您好;

這兩天偶然間找到了大話,於是又看了一遍;對比當時90年代末期剛上映的時候,我覺得有兩個主要的原因致使當時票房慘淡,而如今卻頗受歡迎,甚至被捧為 "神片"。

第一,就如其他網友所說的,當時互聯網不普及,信息流通慢,很多二線城市甚至都不知道有這個電影;而且90年代末期,盜版碟產業可謂是發展到了巔峰,而大話西遊的賣點也不是視聽效果,所以大家自然不會去電影院看,而是去路邊盜版的VCD/DVD小店租一張了。

第二,(這算是我的個人觀點吧;我正好剛又看一遍,有些感觸,也想多說幾句) 月光寶盒跟大聖娶親都是1995年上映的,當時80後都還10來歲,70後也不過25歲;而50 和60後,由於他們獨特的成長環境(60-70年代) 很難接受這種無厘頭 不嚴肅的藝術表達,所以也很難產生共鳴,進而普遍覺得拍的不好甚至不入流;

而70和80後,當時就算看了這部電影,可能覺得也就是普通的搞笑片,重在笑點,不在淚點;自然評價也不會太高。

下面就是我想多說一點的:從首映 1995年,到重映 2014年,算是20年吧;中國經歷了可謂載入歷史的崛起。而2014年重映的時候,80後很多都有了自己的家庭和事業,而90後也多多少少進入了社會開始打拼;而這20年間,整體的社會環境由單純到複雜,人們面臨的選擇由單一變得多元,而且更多的年輕人 都或多或少的體會過 (一): 豐滿的理想和跟骨幹的現實之間的落差,(二):美好的愛情跟物慾橫流所造成的種種割捨與抉擇;而這些,跟大話西遊中所貫穿的主題有不謀而合之處:(均引自網易網友)“理想是紫霞,現實是牛魔王,而我不戴金箍就無法打敗牛魔王,可戴了卻娶不了紫霞,最終時移世易,給別人打工(護送唐僧取經),活的像狗一樣。” “我們有過難以忘懷的相識相戀,但如今卻相隔一個太平洋 我朝八晚五身體被掏空 而你在彼岸音訊全無。”(很可能是對“猜中了開頭,沒猜中結尾”的抒發) ------- 諸如此類.... 所以 當80後90後到2014年再次觀看大話西遊的時候,社會發展了,複雜了;自己長大了,選擇多了 遺憾也多了;同時發現自己這些年的成長軌跡和心路歷程,自己的迷茫 困惑 感傷 和種種喜怒哀樂 都很切合電影所想表達的東西;結果就是 觀眾們代入感強了,評價自然就高了。

換句話說,大話西遊還是當年那個大話西遊,但是我們已經不再是當年的那個我們。如果現在重映,我會選擇去看

希望您滿意這個回答。

謝謝


深刻電影


我覺得我不會去補票了,看了幾遍了,當年票房慘淡說實話我在一個三四線城市還是農村,也沒有首映什麼的根本不知道,都是在網上看的,都說挺好看就看了,我第一次看別人可能都看好幾次了。

不像現在宣傳渠道多有手機就能知道天下事,《大話西遊》慘淡還是和宣傳不到位有關係吧!



一輩子的承諾153769481


很高興回答樓主的問題,如果說《大話西遊》電影院重映的話,肯定是會補張票去從新觀看的!這是一種情懷,也是一種很美好的回憶!

首先來說說為什麼!當時周星馳剛開了自己的公司,大話西遊也是投資了6000多萬拍攝的,當影院播出後,口碑極差!大部分的觀眾認為孫悟空的形象顛覆了原著當中孫悟空的形象!都認為這是一部惡搞經典名著的爛片!就這樣慘淡的票房一下子和虧損一下子就讓新成立的公司倒閉了!

沒想到的是幾年後《大話西遊》在內地上映,一下子火了!其實有句話說得好,都說“初識不知曲中意,在聽已是曲中人”這句話運用到這部電影上真的是非常恰當!

年少時看著這部劇,看著看著就笑了!很天真!而長大了再看!看著看著就哭了!笑的年少不懂感情,關注的都是電影橋段!哭的是紫霞仙子,至尊寶相愛卻不能在一塊的愛情故事!那句經典臺詞“曾經有一份真摯的愛情擺在我面前我沒有珍惜假如上天再給我一次機會的話我願意對她說我愛你假如非要給這份愛情加上一個期限的話我希望是一萬年”多麼美好的誓言!在現在也是很多情話當中經常出現的詞彙!

再說說為什麼這部劇在播出幾年以後才火!95年那個時候思想還是封建的時候,原著的經典!突然一去改變,在當時是很彆扭的!很多人會不接受的!再說說那個時候的“愛情”!很少吧!更多的都是到了談婚論嫁的年紀,家裡就會給安排相親!很少很少的自談對象!沒有那麼多的土味情話與你儂我儂!所以當時這部劇不火,票房慘淡!

《大話西遊》在80 90後當中真的是一個對青春,對時代不可多得的回憶,如果真的重映,肯定會第一時間去重溫一下這部“經典”!


愛生活愛她


非常高興回答影視領域的問題。

  • 下面我們先了解一下當時為什麼很慘淡。1995年在內地上映確實票房不好,據說還虧損了,但在1999年以後,隨著至尊寶和紫霞仙子的愛情隨著盜版碟和網絡的傳播一發不可收拾地被奉上經典神壇。由《大話西遊》為代表的無厘頭風格成為文化研究者探究的對象,與的地域文化,當代心理等諸多方面發生關聯,當年一度被視為“文化垃圾”的電影經過不同的審視眼光完全“脫胎換骨”,人們越發覺得是經典中的經典!所以,對於《大話西遊》在2014年重映,許多網友說“欠星爺的電影票錢可以還上了”,因為絕大多數人當時還沒在電影院看就被撤下了,後來看的都是免費的或是盜版的。
  • 《大話西遊》由《月光寶盒》和《大聖娶親》兩部組成,講述了一個跨越時空的愛情故事。影片於1995年在香港和內地上映,直到1997年後才開始在內地高校和網絡上流傳並迅速走紅。影片上映20年之際,《大話西遊》於2014年10月24日在內地重映。
  • 在95年電影上映之後,成本6000萬港幣的大話西遊,在內地和香港一共賣了5000萬的票房,賠的是底朝天,劇組把失敗的原因歸結於周星馳和劉鎮偉,兩人背了整整一個大鍋,成為了當年的一個最大的反面教材。
  • 但是後來為什麼《大話西遊》成為了一代經典呢?當年在95年第一次看《大話西遊》的時候,看不懂,找不到笑點,並不知道這部電影在講述什麼,只是知道里面有一個囉嗦的唐僧,還有一個不怎麼像猴子的至尊寶。
  • 後來,不知道怎麼回事,這部電影突然就火了,再去看第二次的時候,依舊沒有找到任何亮點,只是循著大家的觀點,這部電影火了,《大話西遊》火了,縱使沒有看懂的我,也是在極力的附和著大家,表示確實很好看,即便看著那搖搖欲墜的金箍棒,還有製作簡易的道具。
  • 也許是人都會成長,在經歷過一些事情之後,偶然間的一個下午,我看到了推薦上出現了《大話西遊》這部電影的名字,才想起來這部電影已經出了十年之久了,再次打開電影的時候,才發現一切都是物是人非了。
  • 當我看到紫霞在至尊寶的內心中留下了一滴眼淚,至尊寶顫抖的戴上金箍的時候,還有孫悟空不顧一切的去拉紫霞仙子的手,最讓人心痛的還是片尾的那一句“看那個人,好像一條狗啊”,試問誰沒有在愛情中當過一條錯失機會的狗呢?至尊寶的痛,在於他不能去選擇,他也沒有選擇,當某天天降大任的時候,生死,情愛都只是附屬品,他沒得選擇,所以才會後悔終生,當他落寞的回頭的時候,他甚至都不如一條狗,可以去爭取。
  • 轉眼間二十年過去了,《大話西遊》還是那個《大話西遊》,而我們都已經老了,電影已經爛熟於心,只不過回頭再看,它已經不是一部電影了,每個人的命運都是不同的,能在《大話西遊》中看到自己能懂的地方,這就夠了!
  • 最後祝願武漢加油💪中國加油


小管創業記


很開心可以回答這個問題。題主問,如果大話西遊重新上映,大家還會去支持嗎?我相信絕大部分的觀眾。已經看過這個電影了,會有一部分人支持,但並不會很多,因為大家都知道大話西遊這個電影已經深深地咽在我們的腦海裡了。

雖說當時那個年代上映的時候,票房很慘淡之後,在大陸播放的時候,才會被一些廣大的觀眾所熟知,但現在大陸這邊很多的觀眾,我已經在網上觀看了幾遍以及幾十遍了。而且大家大部分去影院觀看這部電影,更多的呢,是對周星馳的一種懷念。這懷念是指如果周星馳在拍攝新的影片的時候,絕大部分人還是會去支持的。但並不意味著之前的電影重新上映,還會有很大一部分人會去付費觀看。這兩點要區分清楚。

我本人從小就是周星馳的影迷。如果周星馳有新的電影上映,或者有他監製的電影上映,我相信我一定會去觀看的。但是如果說他之前的電影像大話西遊重新上映的話,我可能不會去觀看,因為在手機上就可以觀看。有些時候,我們大家喜愛一個演員,我們是他的影迷。我們會去支持他,但並不意味著我們一定要付費去觀看之前的電影才算是支持。哪怕很多年不演電影了但一直記憶在心裡且深深的尊敬,這也算是喜愛的一種。


遙哥說電影


首先呢《大話西遊》在2014年是有過重映的。

關於《大話西遊》2014年10月內地重映三天票房

雖說《大話西遊》重映三天票房只有1383萬,但是這個成績還是相當不錯的。因為當時重映時,只有極少數電影院排有片場,很多人可能都不知道也沒地去看這部電影。那麼排有片場的電影院自然是人員爆滿。

1995年在香港和內地上映,票房由於種種原因可以說是剛回本。到2014年重映相隔20年,既然20年後能再次被搬上熒幕,說明這部電影是有它的價值的。如果再隔6年院線再次上映,我想就算是衝著周星馳或是對電影的重新理解,還是有一大部分人願意到電影院去支持,畢竟大家都不差那幾十塊錢。但是影院有它自身的規則,一般性是不會給二次上映的電影排片機會的。

一部電影過去當喜劇看,現在當悲劇看

《大話西遊》這部電影過去一直當喜劇看,現在當悲劇看,是因為過去看這部電影的人長大了,經歷了一些情感的波折,對於電影中至尊寶和紫霞仙子的情感遭遇感同身受,引起我們的共鳴。所謂,不怕失去,就怕失去了依舊愛著,一旦錯過將不會再有。

《大話西遊》的結局

夕陽下,城牆上,和至尊寶樣貌十分相似的武士(至尊寶精神附體)吻著一個有著紫霞仙子同等容貌的女子,而至尊寶轉身離去。

500年前,紫霞以為自己深愛的人對她不聞不問,其實至尊寶一直愛著紫霞,但出於現實而無法接受紫霞的愛。500年後虛幻般的一吻,讓人淚如下。是因為那年我們愛過,也許今天依舊愛著那個她。


Dai上耳機


《大話西遊》因票房慘淡在影院重映過兩次,自己得到了它想要的答案,未來很大可能不會再在電影院重映。我已經看過了這部電影並且通過它明白了很多道理,如果重映我不會再去看了。

人生的美好都是初遇,所以有了“人生若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的感慨!

同樣這部電影也是如此,從開始上映的票房慘淡到如今的無人不曉。這部電影非常完美,它唯一的不足就是錯誤的時間點上映。錯誤的時間沒有遇到對的觀眾,所以才會票房慘淡。電影中表達的情感在當時沒有產生共鳴,而這種情感更適合當下的社會狀態,所以人人都能理解觸碰心靈的臺詞。因為年代久遠,它的拍攝手法和技術與現在影片有差異,包括清晰度建築風格邏輯思維等都不適合現代年輕人的觀影模式。

就好比古董,你知道它是寶物,它只能被收藏,不能被展示。這個古董在當時的市場價是十分低廉的,經過今天人們逐漸認識了它的價值。可是人們再也造不出一模一樣的古董了。它留下的只是一個念想。

重新上映影院就如同不停的翻炒蛋炒飯。

試問各位不斷被翻炒的蛋炒飯還新鮮嗎?又有多少人吃呢?

還有一點就是現在人人都喜歡家庭影院了,各種視頻軟件和網絡電影都讓人們的生活很便捷。現在是個快節奏的生活模式,人們時間匆忙,除了特殊情況和休假時間,一般人很少把精力投放在一場電影上。社會主要勞動力是80.90後擔當著養家餬口車貸房貸的責任,他們更懂《大話西遊》,可是他們沒有了時間和精力。休閒娛樂只佔了一小部分,幾乎可以忽略不計,所以註定流失一部分觀眾。

還有一點是就是00後的在校學生,或者社會青年他們目光關注的影片更加時尚和科技,《大話西遊》對於他們僅僅就是一句流行語:“曾經有一份真摯的愛情擺在我的面前我沒有珍惜,如果上天能夠再給我一次機會,我一定會對那個女孩子說‘我愛你’……”他們無法理解電影的內涵,看到的只是表皮的浮誇和幽默。他們更追求高層次的驚險刺激的影片,所以他們也不太會去影院看看電影。

宅在家裡喜歡看什麼一個遙控器就能鎖屏,這是大眾未來需求,所以以後我都擔心電影院會不會不復存在?如果有一天陪家人一起我會去電影院看電影,其他時間一般寧願宅在家裡做一些自己喜歡的事。


風雅娛樂


大話西遊》兩部總投資:約6000萬港元。

票房:上部2500萬港元,下部2000萬港元。

如今沒有人不知道《大話西遊》,也沒有多少人去批評它,如今,兩度還在電影院重映。這部被後人稱之為「經典」的作品,當年在香港上映,連投資都沒賺回來,甚至,在 1996 年,兩部《大話西遊》在內地上映時,兩部票竟都只有20萬元左右的驚人低票房。

很多人說年少時看《大話西遊》,看著看看就笑了;長大之後再看,看著看著就哭了。這並非偶然,因為你的笑和哭恰好對應了《大話西遊》兩個層面,讓你笑的是《大話西遊》的搞笑析段和後現代解構手法,讓你哭的是它裡面講述的至尊寶、紫霞仙子和白晶晶的愛情故事。

一、《大話西遊》中的後現代搞笑橋段,你到底在笑些啥;

《大話西遊》繼承了傳統喜劇的神聖使命並把它推向了極致,大量運用後現代的拼貼、戲仿、雜糅等手法,並使用狂歡化的語言來實現對傳統文化進行了顛覆。它向人們展示了一幅典型的後現代圖畫:無中心、無體系、無深度。

二、《大話西遊的》三個情故事,讓你知道自己為什麼會哭;

至尊寶的故事:無奈的命運和無望的愛

在故事的開始,至尊寶和其他人ー一樣,不知道什麼是自己的命運,為了追求那些命中註定不屬幹自己的人要盡心機卻勞而無功,當他看清自己的命運時,他從一開始的掙扎著不意接受自己的命運到後來主動承擔起命運賦予他的使命,其中有成長,更有成長的無奈,經歷了至尊寶、齊天大聖兩個身份之後,孫悟空成了那個因為讀懂命運而變得最為蒼涼的人。

夕陽武士說::“我也看到了,他好像條狗啊!”

這譏笑難道也是宿命的一部分?你愛個人,努力了,付出了,只是成了別人的一個笑話?

紫霞仙子的故事:猜得到開頭卻猜不中結局

紫霞仙子說:,“我猜中了前頭,可是我猜不著這結局”,她期待的那個身坡金甲聖衣腳踩七色雲彩的不凡之人確實在萬眾矚目的情況下出來了,可是當他出現的時候,自己卻會死在牛魔王的鋼叉之下,無福消受。

曾經你是不是也像紫霞仙子一樣驕傲,但卻為了愛情放棄了自己的驕傲,再為了自己所愛的人放棄了愛情?

那個讓你付出過驕傲和愛情的人,他現在在哪裡?是否已經嫁作他人婦?還是雖然還在原地,可是你已經不再想念?

你曾經追尋過的愛情得到了麼? 你現在擁有的愛情是你曾經追尋的麼?

白晶晶的故事:誰不曾愛過人渣?

編劇沒說這500年白晶晶經歷了多少男人,但我想白品晶肯定也嘗試著忘孫悟空那個花心大蘿蔔,或許她曾學過抽菸還用菸頭燙手臂來懲罰自己,但內心的傷口卻無法像肉體的傷口那樣輕易癒合,或許她還想通過結識新歡來忘記舊愛,但換了ー又ー個男人只是讓地一次體會到內心的空虛並練就了一身勾引男人的好本領。這就是傳說中的墮落,但墮落並不是愛情的解脫。

值得欣的是,歷經500年的艱難尋找,白晶晶最終找到了自己的歸屬,當至尊寶通過月光寶意阻止了她自殺,並目向她解釋消除誤會後她徹底放心地愛上了至尊寶,제對她而言川這意味著孫悟空已經成了過去,意味著那些為了孫悟空而作踐自己的日子也成了過去。

雖然剛剛得到了愛情就喪命在牛魔王的鋼叉下,但正如白晶晶自己說的:“不開心,長生不死也沒用;開心,就算只能活幾天也足夠。”白晶晶雖然會為不能和至尊寶耳鬢廝磨而遺憾,但至少死的時候是幸福的。

《大話西遊》試圖消解崇高,權威,理想,正義等一切高高在上的東西,但對感謝,確實認真謀局,細心講述,演繹了三個人的愛情愛情故事和心路歷程。擊中了無數情海浮沉的年長之人的內心,讓人哀傷、落淚。

《大話西遊》把所有的東西交織在一起,因為時間線太過復柔,使很多人覺得電影混亂,所以94年上映時票房不佳,之後卻在高校學生圈火了起來,最終風靡大江南北,成為經典。然而,正是這部電影,讓周星馳被戴上「後現代解構大師」的王冠。

在我看來,觀影是自發性的,我不會因為這些外在商業的因素,去了解目前這部電影目前的版權在誰那裡,也沒有考慮是不是圈錢,星爺能不能分到錢來判定自己要不要去電影院觀看。

我只是一個普通的觀影者,只要這部電影自己喜歡,能夠感染自己,我就願意花錢進電影院,這是很簡單的道理。

重映的電影更是如此,《大話西遊》在網絡、電視臺已經重播了無數次,甚至前幾年在電影院已經重映過一次。自己喜歡的影片重映的話,只要自己時間允許,還是願意去影院觀看,就如前幾年我去影院看了重映的《大話西遊》系列,以及星爺的《功夫》。

不是奔著2K畫面,不是奔著從未曝光的那十多分鐘,而只是作為一個觀眾,很簡單、很單純的喜歡這部影片,能打動我,我就願意支持。

有多多少人曾經註冊過的網名叫做至尊寶。

多少個人簡介是那句經典的臺詞:曾經有一份……我沒有珍惜……我希望是一萬年!

現在想到《大話西遊》,是腳底有三顆痣,是兩個相愛的人無法在一起,是在心裡留下的一滴淚,是那個人好像一條狗,是轉身那一瞬的苦海翻起愛恨,也是自己的青春。

我願意為這樣的電影買單,所以重映也一定會支持。

最後想說:星爺,願你已放下。


qingatian


《大話西遊》如今被稱為經典之作,在前段時間重新上映時有將之前被剪掉的部分添加上了,獲得了很高的票房。然而在這部影片最初在影院放映時並沒有引起很大的反響。

在北京,《大話西遊》被當作發行失敗的案例,1996年2月《月光寶盒》作為寒假影片推出,5月《大聖娶親》登場,兩部影片均只以20萬左右的票房收場,有的電影公司在放映兩天後就決定以國產影片換掉《大話西遊》以免更多損失。

隨著在網絡上的興起,該片成為中國最具文化影響力的文化現象,其語言風格由網絡影響發展到成為新時代語言的風格特點,可以說是該片影響了一代中國人。該片在眾多無厘頭影片中被奉為經典之中的經典。

也許是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的思想不在僵化,原來西遊記還可以這樣拍,在另一方面很好的詮釋了愛情的意義。還有劇中那種無厘頭的搞笑風格也讓人眼前一亮,片中的而許多臺詞也已經成為了經典,“他是一個蓋世英雄,有一天他會踩著七彩祥雲來娶我”“我猜中這開頭,卻沒猜中結局”還有“他好像條狗啊”每一句都值得人們深思。

經典之所以成為經典都有他們的成功之處,你認為星爺的這部電影為什麼會成為經典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