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疫情結束後,我最想做的三件事

於世間漩渦瞭解你,點擊上方“關注”,與你聊情感。

澳大利亞山火,冠狀病毒,巴基斯坦蝗災,菲律賓火山爆發,埃塞俄比亞鼠疫…

無數相關新聞傳遞著對未來的悲觀情緒,我們也漸漸開始不確定,什麼時候才能結束這場戰役。

據調查顯示,民眾面對疫情的“恐慌”下降,“樂觀”上升,這也就意味著普通民眾面對疫情的“情緒拐點”已經出現。

疫情結束後,我最想做的三件事


疫情結束後,我最想做的三件事


在突發的疫情面前,人們的心理受到很大挑戰,擔心、恐慌的心情並不能解決問題,除了每半小時測量一次體溫,出門戴口罩之外,到復工之後依然存在的焦慮和壓抑,都是很正常的心理活動。

但無數個醫護人員用血淚築起堡壘,用血肉身軀拉起一道道抗疫防線,我們又暫時忘記了那些瀰漫在空氣中的恐慌和悲觀,開始想象當這一切結束之後,我們要做一些什麼?

我們現在至少看見一個很積極的信號,到現在為止,民眾整體上不會像之前那樣充滿恐慌焦慮,這樣對社會穩定有很多好處,比如說人們不會搶購,不會有大規模的盲從行為。

疫情結束後,我最想做的三件事


那麼,既然守望未來需要我們擁有信心,擁有期望,那等待著的我們,接下來應該做些什麼?

一、和愛的人見面,或者找一個能與自己互相照顧的人

白朗寧說過:我是幸福的,因為我愛,因為我有愛。

正因為在天災面前,人類顯得這麼渺小而無助,我們更應該點燃內心的愛與希望,對未來充滿信心。

記得曾經在網上看到這樣一條動態,一位年輕的護士因為這次疫情支援武漢一個多星期了。

她說自己每天都特別累,已經很久沒有回過家了,很想家,也很想早點結束這一切。

她還說不害怕,自己也想為國家盡一份力。也調皮地表示,希望這一切迴歸平靜之後,國家可以給他發一個男朋友,她想好好地談一場戀愛。

言語之間不無對自己孤身一人的惋惜,又帶著一絲慶幸,因為除了家人,她沒有太多牽掛,但是又很想真正體驗一次愛情的滋味。

人啊,終究最嚮往的,還是愛。

是的,如果身邊有這樣一個能夠和自己互相照顧的人,那該有多好啊。

疫情結束後,我最想做的三件事


二、好好生活,珍惜當下的每一個瞬間

有人提問過:疫情中的復工首日,你有怎樣的感觸?

讓我印象深刻的一個回答是:“從來沒有哪個時刻,像現在一樣,讓我感覺此前過得太敷衍。以後我要努力賺錢,認真工作和生活。”

足不出戶長達一個月,我們終於明白能夠呼吸到大自然的新鮮空氣是多麼幸福,平時我們並不稀奇,想要就可以馬上得到的美食是那麼誘人,就連上班,對現在的我們來說也是這樣奢侈。

無數老師成為直播課網紅,無數上班族像讀書時代一樣打卡簽到,溝通效率卻並不高。

經歷過這場變故,我們才發現,自由職業者也並不是那麼好當,以前像沙丁魚一樣擠地鐵公交雖然辛苦,卻能夠和同伴說說笑笑,痛並快樂著地感受生活中的每一場喜怒哀樂。

這場疫情過後,更加懂得珍惜自己已有的幸福,我們瞭解到了生活的真相就是在困難中審視自己的內心。

疫情結束後,我最想做的三件事


三、健康是最重要的,好好愛護自己

我們忽略的東西,往往是最重要的東西,它們會在你未來的人生中出來給你沉痛一擊,讓你知道忽略它們是多麼愚蠢的行為,讓你追悔莫及,比如健康。

疫情之後,一定要更加重視自己的身體,該練的肌肉練起來。

好好增強自己的免疫力,好好地圍繞湖邊跑上幾公里,順便把這個月增多的肥肉給減了。

蒙田,健康是自然所能給我們準備的最公平最珍貴的禮物。

未來的時間,好好愛惜自己,好好鍛鍊身體。

保有對生活的各種熱情,維持自己的本錢,從而更好地面對明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