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传统文化需不需要与时俱进?

sunny__小点


  传统文化这个概念太广,暂以儒学为代表,回答这个问题。

儒家学说在几千年发展演变过程中,出现过许多不同的形态,根据不同的时代时代和社会背景,其实一直在演变或者说与时俱进。

  最经典的演变大致可分为先秦时期、两汉时期和宋明时期这三个阶段。

  先秦儒学更多地是对“周道”进行整理和阐发,主要注意力放在办学和游说两方面,没有形成自己的一套体系,甚至连著作也是门人整理而成。

  两汉经学更多是注疏与阐发儒家经典,这个时期已经开始专门有人整理著述并延伸其要义,但依然没有过多讨论地形而上的宇宙本源等哲学问题,即依然没有自己的体系。

  到宋明时期的程朱理学,则为了发扬儒学而开始系统的研究了,进而形成了在后世名声大噪的“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体系,这使得儒学的理论体系空前完善,这一阶段被称为新儒学。

  尽管以程朱理学为主流的宋明理学以孔孟之道自居,但就事论事,它们与先秦的孔孟之道早已相去甚远,因为其已是融合了佛教与道家的思想成分。

  同时期,与其对立的陆王的心学也在默默成长,直到王阳明的一声“天理即人欲,人欲即天理”响彻天下后,知行合一的心学(依然可归纳儒学)也登上了新儒学舞台。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新儒学将历代儒家的社会观念、伦理道德、人生信仰、生命价值观融入一个高度概念化、系统化的哲学体系。这种更加逻辑化、抽象化、哲学化的新儒学体系,充分适应了封建社会后期的社会发展需求。

  到近代,一些饱学之士开始有留洋的背景,如胡适、冯友兰、陈演恪等人,接触了大量的西方哲学,进而又开始主张中学为本西学为用,以适应时代的发展。

  所以,传统文化一直是在与时俱进。

  




大额头者


传统文化要的就是原味,如果加入现代化原素就失去了真实的意义。


用户8077005654304


传统文化,例如《道德经》,一个字也不能改,更没人有这个水平改一个字,但是每个人去与圣人文流时结缘时,就必须结合各人的实际境况,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仅此而已


無心83460399


首先说说什么是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是文明演化而汇集的一种反映名族特质和风貌的名族文化。是名族历史上的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

传统文化需不需要与时俱增?

传统文化的精髓值得发扬光大,与时俱增。

我国传统文化已有五千多年的发展历史了。从古至今,无不弘扬爱国主义为核心。

自古英雄好汉曾出不穷。为名族的统一,国家的安定与和平抛头颅,洒热血,才迎来了今天的繁荣昌盛。

英雄的光荣事迹我们不能忘。他推进了社会主义进步,名族文化大团结,造就了中华儿女的爱国主义热情,膨胀了人们的信心,鼓舞了人们的斗志。

也成就了我们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善良的本性。

传统文化存在的一些糟粕我们必须摈弃。

从古至今有奸人与小人,他们是社会的蛀虫。腐朽肮脏的思想使他们成为社会的败类。成为我们前进路上的绊脚石,我们必须摈弃。

好的思想与行为值得发扬光大与时俱增,不好的思想与行为必须摈弃。

以上是我论诉的观点,完毕。


明月耀众星


需要,文化就是在不同时代的积累


大徳堂


优秀的传统文化在任何时代都是值得学习借鉴的东西。我们在依靠着它发展进步。这本身就是与时俱进。


空文控吾


传统文化本身就是与时俱进的


灵慧道人1


良好的规矩是发展的根本。不良的规矩影响了发展。比方影响了多出物资的发展。这些要更改


扬扬156319522


传统就是传统,与时俱进是传统吗?

传统是很多年甚至很多时代沉淀的宝贵的东西,岂可与时俱进一时能改?

传统文化是不容篡改的!

所谓的与时俱进的篡改都是有阴谋的!


太原大狮子


当然需要了。继承、创新、发展是一种文化的生命源泉。中华文化之所以绵延不绝、生生不息就是她具有优秀的包併兼容,吐故纳新、新陈代谢的基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