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戰“疫”不鬆 春耕不誤——三都大地播下希望的種子

戰“疫”不松 春耕不誤——三都大地播下希望的種子

多彩貴州網訊(本網記者 楊婧 通訊員 陳明珠 韋恩雪)“前方病毒阻擊戰,後方春耕保衛戰”。連日來,三都縣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前提下,抓好脫貧攻堅,緊盯“一達標兩不愁三保障”目標,深入實施農村產業革命,大力推進以壩區為重點的產業結構調整,抓緊組織種子、化肥、農膜等農資調運工作,及時指導群眾開展春季耕種和田間管理,全面吹響了春耕生產集結號。

農田春耕播“希望”

“春不種,秋不收。”記者走進三都縣大河鎮交同大壩極目眺望,寬廣的田野向著天邊平鋪而去,分箱排列的田地裡,群眾分散開來,忙著播種新一年的豐收“希望”。

近年來,當地政府結合自然資源、氣候條件、勞動力、交通環境、產品市場等因素,緊緊圍繞“產業選擇、主體培育、技術幫扶、機制帶動”四個關鍵,緊扣“調結構、提質量、增效益”的主基調,以建設現代高效農業園區為主抓手,大力推進壩區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在交同大壩規劃發展特色蔬菜、水果等產業,大壩種植已成為當地群眾增收致富的主要渠道。

交同大壩共覆蓋大河鎮鼠場、新立、馬場、平寨、交同等12個村寨,惠及群眾2801戶11092人,其中貧困戶516戶1654人。

溫暖的陽光下,壩區一片繁忙景象,與以往不同的是大家都戴著口罩,田地裡勞作的群眾幾乎做到不扎堆、不聊天,大家各自忙碌,緊鑼密鼓地開展了春耕生產。

“從過年來,我們一直都沒出門,這兩天天氣回暖,就出來搞點生產。政府幹部還發了口罩,交代勞作期間保持距離。”正在壩區忙碌的村民張義良說。

战“疫”不松 春耕不误——三都大地播下希望的种子

張義良與愛人在田地裡忙碌

幾十米之外的地方,村民吳爭鳴一家老小也迎著陽光,移栽年前培育的辣椒苗。只見他們分散開來,有的移苗,有的蓋膜、有的打洞、有的栽苗……

“今天天氣好,一家人都來這裡幹活,移栽辣椒苗,而且都戴口罩,互相保持距離,爭取今年有個好收成。”正在移栽辣椒苗的吳爭鳴喜笑顏開地說。

战“疫”不松 春耕不误——三都大地播下希望的种子

村民移栽辣椒苗

“種出來了,怎麼賣出去?”農產品銷售一直以來都是農民群眾最為擔憂的問題。

為解決群眾後顧之憂,在推進壩區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過程中,當地政府充分利用各方幫扶資源,拓寬銷售渠道,加大電商平臺建設,推動“黔貨出山”,重點加強“農校、農企、農超”對接,推動壩區農產品定向直通機關、學校、社區、醫院、企事業單位食堂。

战“疫”不松 春耕不误——三都大地播下希望的种子

村民在育苗地裡將辣椒苗移出

農資供應有保障

“農時不等人!”三都縣全面搶抓春耕春種工作中,全力指導服務“三農”工作,做到早準備、早謀劃,積極做好春耕生產物資儲備和供應,確保農業生產不受影響,同時,切實抓好農資市場整治,深入開展以種子、肥料、農藥為重點的專項整治活動,堅決打擊違法經營農資行為,保障農業生產安全。

“新場村股份經濟合作社農資服務點今天正式營業啦,目前可以提供複合肥料(50公斤裝)銷售服務,而且合作社將以低於市場價的價格銷售,歡迎大家前來訂購。”

战“疫”不松 春耕不误——三都大地播下希望的种子

搬運肥料上車

在新場村農資服務點記者看到,群眾陸續前來,諮詢和購買農用肥料。

“莊稼一枝花,全靠肥當家。”疫情期間,交通出行不便,當地很多群眾購買不到肥料,眼看著春耕在即,心中很是著急。農資服務點的成立,及時解決春耕春種的燃眉之急。

“之前購買肥料,時間久、行程遠,現在在家門口就能買到,縮短了勞動時間,很照顧我們農民。”前來購買肥料的村民張仁躍樂呵呵地說。

除了售賣肥料外,服務點還售賣種子、地膜、農藥等農用物資,針對群眾購買不到的其它農用物資,還實行農資緊缺登記,並儘快聯繫農資公司購買,幫助群眾解決農資緊缺等問題。

“今年春耕期間,挨家挨戶去宣傳疫情防控,同時動員群眾到田裡面幹活,針對農用物資運輸不方便的問題,村支‘兩委’積極聯繫外商老闆,給我們運來春耕物資,方便群眾春耕生產。”新場村支部書記張立敏說道。

战“疫”不松 春耕不误——三都大地播下希望的种子

新場村農資服務點

新場村成立農資服務點只是三都縣做好春耕生產物資儲備和供應工作的一個縮影。

據瞭解,截至目前,該縣共儲備和供應水稻種65噸、玉米種27噸,農藥23噸、農膜95噸、化肥1754噸,全力保障全縣廣大農民群眾春耕生產,堅決打贏春耕生產第一戰。

春季黃桃打理忙

眼下,正值果樹修剪、施肥的黃金時期,日前,在大河鎮豐樂村,當地群眾紛紛走上山頭,開展黃桃果樹的春季管護工作。

战“疫”不松 春耕不误——三都大地播下希望的种子

村民們在黃桃樹下挖溝,準備施肥

在大河鎮豐樂村馬場黃桃種植基地記者看到,在村幹部的示範和指導下,群眾們間隔一定距離,正忙著修剪黃桃樹枝丫和施肥,鬆土、挖溝、施肥、培土……田間地頭一派繁忙的景象。

村民韋芝龍今年77歲,雖然歲數大了,但幹起農活來仍是一身勁兒。

韋芝龍說,他家種有9畝黃桃,去年的好收成讓他嚐到了甜頭,於是今年趕在這春耕之際,也抓緊給地裡的黃桃換個“新裝”。

“現在天氣好了,這兩天正是施肥的季節,我們就到地裡來幹活。雖然在疫情期間,但我們都帶了口罩,身體也是健康的,很安全。”韋芝龍說。

黃桃樹春季管護風風火火,眼下雖然是疫情防控的關鍵階段,但當地政府在科學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積極採取有效措施抓好扶貧產業,通過組織當地農技人員深入一線,現場指導群眾如何給黃桃樹剪枝施肥,對每個環節都運用深入淺出接地氣的方式進行全面講解,為黃桃產業健康發展“保駕護航” ,保障群眾戶戶有產業發展、年年有收入,確保疫情防控和春耕生產“雙推進”。

“我們到這裡來,運用所學農技知識,教群眾剪枝、施肥,指導他們做好春耕,保增收,為脫貧攻堅貢獻一份自己的力量。”大河鎮農業技術綜合服務中心工作員遊先育堅定地說。

據瞭解,大河鎮豐樂村馬場黃桃種植基地目前已發展至1200多畝,2019年豐產10萬多斤,按平均售價每斤6元來計算,收入達60多萬元,今年在做好春季管護下,產量還有望提高。

黃桃鋪就的生態致富路讓人們有了奔頭、有了希望。

編審:林萌

審籤:王幸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