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18岁孩子叛逆期,总是抱怨父母,如何和孩子沟通?

点燃绿色


家长提出这个问题,说明很智慧认识到了问题,只有先找到问题,才能解决问题。

首先18岁在青春期,处在自我的角色认知阶段,总认为家长不理解自己,容易跟家长起冲突,所以,家长要对这个阶段的孩子特点有所了解才能知道怎样与孩子相处。

二是孩子爱抱怨,家长看到了这是个问题,同时需要我们思考,孩子是环境影响,他的周围是否也有抱怨的人,影响到他呢?如果是父母,那么想改变孩子首先要改变我们自己。

三是孩子都是善良的,与他沟通一定要站在他的角度理解他,理解他的感受,并告诉他我们的理解,通情才能达理,与他建立好感情关系,才好沟通,大人说什么话,孩子才可能听进去。


山石家庭教育


我觉得18岁的孩子不一定叛逆,称之为青春期的孩子不容易伤感情。

不可否认,青春期的孩子不容易,家里有个青春期的孩子更加不容易。

毕竟,青春期的孩子的父母,也是中年危机时期,不但面对管教孩子的压力,有时候还不止一个孩子,还要照顾老人和自己的工作。

然而,就算再难,父母必须自我提醒:我是成年人,要做好孩子的表率。

不能感情用事,再大的火气,也要控制好。

中年的父母容易忽略自己,务必应该照顾好自己的情绪和健康。安排时间多做运动,均衡营养,注意休息。

和孩子保持沟通,多听少说话。

这样既有利控制好情绪,留心聍听孩子的发言也能更好的了解孩子情绪的根源,对症下药。

尊重孩子的私隐空间,不要包打听,避免凡事要求孩子请示和报告自己。

家长要明白,18岁的孩子是时候独立自主了,要逐渐放手,无关痛痒的日常安排尽量让孩子自己做主。双方沟通好底线,并尊重约定,贯彻执行。

如果发现孩子有偏离正轨的行为,及时指出和要求对方改正,帮助他明确了解错误行为的危害性。

在错误面前不能姑且放过,必须义正词严指出问题,如果不及时纠错,孩子容易误会行为是得到父母的默认的,这样孩子很可能会一错再错 。

最后,不管孩子多少岁,他们仍然会一如既往的渴望得到父母的认可和关爱。

这一点,是不会变的。

所以,不断提醒孩子:父母爱你,永远支持你,这就对了。


诸戬卿


少说,多做,多做榜样。

首先,要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18岁仍然还是一个不成熟、情绪不很稳定的年纪。在实际生活中,单纯讲道理,是没有用的,孩子也是听不进去的,有时讲得越多,孩子抱怨越大,沟通效果也会越差。

其次,父母要多做榜样。我们常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比如,孩子的学习,我们做家长的,大底都非常关心,遇到孩子作业不认真,拖拉,如果经常去要求孩子学习要怎样怎样,孩子不仅难得听进去,甚至有时还会出现顶嘴争吵的情况,与其这样,倒不如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学习氛围,自己热爱起学习来,多看书,多写写,多低声交流。对待学习严肃认真起来,这样,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时间久了,环境好了,沟通交流效果自然会大大改善和提高,这样,孩子的叛逆期自然也会顺利度过。

再就是,条件允许的话,可以带孩子多去图书馆、博物馆、体育场、大学校园、名胜古迹等等地方,多走走,多看看。站在孩子的立场上,多互动,多交流,多陪伴,和孩子一起成长。



长三角的树


电视剧《小欢喜》里面讲述三个不同的家庭与自己青春期孩子的故事。很具有代表意义。建议父母看一下。

里面的乔英子为了满足妈妈,最后得了抑郁症险些自杀;季杨杨因为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变得叛逆,与父亲大打出手。

进入青春期孩子除了生理上有明显的变化外,心理也发生巨大的变化,这个时期孩子与父母都进入不适期,父母需要主动做出自我调整来适应孩子的节奏。


心理上的变化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自我意识的增加

儿童时期,孩子对自己的认识不足,愿意服从成人的意愿;进入青春期之后,孩子开始关注自己,对自己产生强烈的兴趣,比较自恋、爱美,青春期孩子对自我的体验和感受前所未有的重视。这时期孩子容易盲目自信而又夸大自己的缺点,追求完美。

第二,渴望独立

青春期的孩子最重视别人对自己的看法,渴望被尊重和理解。希望自己做主,不希望被过多的干涉,干涉过多,他们必定反抗。

第三,重视同伴交往

青春期孩子更在意同龄人对自己的评价。他们需要在与同伴交往过程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如果与同伴发展不顺,他们很容易受挫。同伴的评价直接影响他们对自己的评价。

第四,感情变得丰富敏感

这时期孩子情绪不稳,喜怒无常,易怒敏感,让家长束手无策。这时期孩子很容易出现抑郁、焦虑等情绪症状,容易有过激的反应和行为。

第五,与成人世界的关系变化

进入青春期,孩子不再愿意与父母表现得很亲近,这让他们感觉自己幼稚,甚至他们很讨厌父母,他们感觉自己成年了,思考问题有深度,对父母的行为有很多不屑,感觉父母虚伪。这时期孩子爱憎分明,个人英雄主义严重,固执,自我中心。他们希望获得与大人同样的权利,很容易与大人顶撞。

父母想与孩子有良好的沟通,需要掌握几个原则:

首先,建立好信任关系。好的关系是一切的基础。没有好的关系,即使你说的在对,他也不会听。

建立信任关系需要做到耐心倾听,不批评、不指责,不急于给建议指导。

第二,给孩子充分的尊重和理解。

尊重和理解是青春期孩子最需要的感受,如果父母之前对孩子习惯做主,这时候考虑变一下方式,改成比较民主的商量,全家一起讨论做决定。没有绝对的谁服从谁的感觉,这样会让孩子比较容易接受不同建议。

第三,包容

这时期孩子需要更多的包容空间,给他们足够的时间思考、调整。

父母需要搞清楚孩子抱怨的是什么,搞明白他们的需求,看他们的要求是否合理?哪些需要支持,哪些需要引导?有针对性的做出调整。

第四,父母要有明确的原则和底线

把自己的底线告诉孩子,孩子知道边界在哪就可以,在允许的范围内又他们自己做主。规则与自由并行。

第五,不批判、不指责、不给孩子道德绑架,尊重孩子的感受,对孩子的错误要温和而坚定的提出。严肃而不严苛。

切忌:

如果父母的目的是为了说服孩子,那么沟通一定无效。

真正的沟通是建立在平等尊重客观事实的基础上,既不放任也不固执己见。

面对青春期的孩子,父母需要改变过去已经习惯不变的模式,能够学会变通,找到适合彼此的办法。

青春期虽然有很多困惑,但是青春期却是修正过去错误的最佳时期,不要只看到问题,更要看到资源。

他们没有看起来那么难搞,他们内心很脆弱,他渴望被看到内心的需要,给予肯定认可顺势引导一定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丽明心理


和青春期孩子交流也是有方法可循的,青春期孩子普遍比较义气,而且重感情,总觉得自己一身正气,其实这时候的家长,切记不要讲道理,不要唠唠叨叨,只要做就好了,真心对待他,孩子是能感受到的。另外和孩子沟通,多听少说,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孩子身上,一些要求换句话说,可能效果就不一样,比如,孩子出去玩回来晚了,多个电话未接,你在家里特别着急。孩子回来你可能会说:“几点了,你还知道回家啊,下次把自己忘在外面吧,下次带着手机在不接电话,就给你摔了。”等等一些过激的话语,但如果你说“回来了,快吃饭吧,妈妈给你打电话,可能你在忙没有接,可把妈妈担心坏了”,是不是听起来容易接受些。当孩子达不到我们的要求,我们只说自己的感受,而不是横加指责。

多愁善感是青春期孩子的特点,当孩子因为一些看似鸡毛得事多愁善感时,切记不要嘲笑讽刺,做到换位思考,对孩子得感情产生共情,他回很感激你,而且也是你走近他内心的绝佳机会。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知心格格小姐姐


家里有叛逆的孩子,这是每个父母都为之头疼崩溃的事情。叛逆的孩子牵扯这父母的精力,无论父母怎样做,孩子都能第一时间击破,让亲子关系剑拔弩张。很多家长都头疼万分。这就是叛逆期的孩子。

叛逆期在一个人的成长中必不可少的成长阶段,通过叛逆孩子找到了自己的价值,他觉得我可以了,我是一个有自我价值的人了。我也有想法,也有主张,也有自我,我有能力决定我自己的事情。是的,这是孩子自我的形成阶段,他开始试图打破包裹他成长的蛋壳,破壳而出。只要经历了叛逆期,孩子才能发展出更好的自我。所以,面对叛逆的孩子不要怕,给他挥洒成长的空间,家长默默看着陪着就好。

怎么和孩子沟通我有几条建议。

1.孩子愿意和你沟通吗?如果愿意,哪怕只是抱怨也是好的,这说明孩子还有沟通的诉求和行为。这时候,大人只要认真的听,好好的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就能更好的理解孩子。理解孩子。(很多时候父母觉得孩子做出格的事情,孩子自己也是知道出格的。但是他自己有时候控制不住,而和父母的不良沟通方式会刺激他将出格进行道理。)

2.父母管住嘴,千万不要说教。他孩子总是抱怨说明孩子心里有委屈、不满。这时候最忌讳的就是讲道理。18岁的孩子,有他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信条,道理比家长清楚多了。叛逆期的孩子就像父母身上的逆鳞,总是会戳你最痛的地方。这时候家长如果控制不住往往会使亲子关系恶化,加剧孩子内心的不满和指责。这时候父母在发生冲突或情绪爆发时要果断离开当下的环境。给自己和孩子冷静的空间。

3.给孩子成长的时间和空间。家长不指责,不抱怨,默默的接纳孩子的行为,给孩子关心和爱。一般情况下孩子会有很大的改善,但是这个改善常常是在叛逆孩子的心里,他不会表现出来。所以家长不要觉得我都做了,你看也没有效果啊。每个家长着急孩子的问题,想改善亲子的状态的急迫心理,这都是正常的。而叛逆期的孩子就是这个样子,隐忍,等待父母的破绽来证实自己,以满足他心理上的成长价值。如果家长这时候言行不一,或者焦虑,都会给孩子传达出不安的情绪。可能会让孩子觉得家长别有用心。所以家长在关爱孩子的时候,一定要给孩子足够成长的时间和空间。

4.18岁叛逆期的孩子这时候不想听父母的道理,更在乎同龄人甚至是自己心中偶像的看法。所以好的朋友也是好的老师。这时候如果可以,不妨帮孩子结识一些优秀的同龄人,他们会有更多的共同语言,也会相互提携成长。

5.如果孩子叛逆的问题非常困扰家长。或者孩子面对自己的困境,很困扰但是自己又说不清道不明,更无力解决,不知道怎么做,又不屑于听父母的。这时候不妨找个心理咨询师,心理咨询是一个工具,一个通过心理咨询师的专业知识帮你找到自己的工具。当然找心理咨询师需要发自内心自主的渴望才有效。如果你想让孩子得到这个工具获得帮助。可以给孩子推荐心理咨询这个工具,让孩子知道如果我想解决问题,可以从哪里得到帮助。

希望我的回答给你稍许的启发。


爱子思考


首先要调整好心态,观察沟通。

就是观察孩子与自己的沟通方式。在很多时候,父母必须超脱自己的角色,从第三者的角度观察孩子叛逆的问题。并以不同的角度对待孩子,做有限度的迁就。

其次,保持冷静。

急躁的父母,应该提醒自己,保持冷静,并等待孩子冷静后,再进行沟通。

第三,寻求意见。

管教孩子,有时应该寻求别人的意见,让自己的思想更开阔。最好跟孩子的老师多加强交流,了解孩子平时在学校的表现。

第四,开放自我。

父母发现孩子的兴趣会影响功课时,不要立即禁止,最好能多了解情况。如陪孩子去电子游戏中心,和孩子讨论他们的偶像,以此提醒什么是应该学的,什么是不应该学的。只有进入孩子的内心世界,才能相处得更融洽。当父母与孩子相处融洽了,孩子就不会反叛了。

第五,不断试验。

父母管教孩子,要时常改变方式,孩子小的时候,一般只是父母讲,孩子听。上了中学后,就应尝试双向沟通,也听听孩子的建议。一旦发现某一种方法行不通,就应随时改变方法,不断试验,直至发现有效的方法。

第六,实践体验。

就是通过实践,进行体验,以化解孩子的逆反心理。如有父子俩散步,儿子看了西瓜一定要买,父亲说离家太远,提回去太累了,不买。儿子不高兴:“我喜欢吃的西瓜你不买,你喜欢我学习好,我也不好好学。”父亲一想,对独生子说:“买瓜可以,你要负责提回家。”独生子同意了,累得满头大汗才把西瓜抱回家,使儿子感触很深:“吃个西瓜真不容易啊。”

第七,将心比心。

父母要与孩子将心比心,相互间的关系就会融洽,孩子也就没有逆反心理了。

第八,分析说明。

父母要仔细分析孩子形成逆反心理的具体原因,并进行充分的说明,这样,孩子的逆反心理就会逐渐消失。

总之,为了从根本上来化解孩子的逆反心理,父母必须做好与孩子的沟通。要做好沟通,其一,父母必须很具体地说出不满意孩子的某种行为;其二,父母应说出自己不满意的心情;其三,父母不要作无谓批语和推测;其四,用提醒的语气讲出,孩子才能感受到父母的出发点是关心自己;其五,以问题的方式,启发孩子思考,是引导而非教导;其六,父母要威严地做出要求,一定要注意语气,并说明理由。

希望对你有用


慢慢长大的安博小人


18岁的孩子觉得叛逆,每个家庭都不一样,也绝对不是孩子到了18岁就应该必须叛逆,所以作为家长,首先要去换位,和孩子换位,他的叛逆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为什么会这样做。其次,反思孩子的成长过程,而不要一味的去责怪孩子,或者是责怪18岁的这个年纪(叛逆是我们家长定义的方式)。

充分的换位,站着孩子的角度,也许就能找到问题的根源,时代不同了,换位去用适合孩子的沟通方式去交流,不要告诉或者去强调他做的对与错,告诉他这样做可能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好的结果或者不好的结果他都应该知道,好的结果不用多说,但如果孩子坚持去做,结果又是坏的,怎么办?这是我们做家长的要和孩子沟通,当你非要这样去做,出现坏结果时该如何去解决问题,或者如何前期做好防护,举个特例,女孩子,不停父母劝告,发生了性行为,并且未做防护措施。这个例子很现实也很直接,所以我们在前期沟通时不要避讳,而是明确告知不能这样做,如果做了,会有什么样的后果,以后对她的影响。那么问题发生或者发生的过程该如何处理,也是作为父母该与孩子沟通强调的,这样我们做到防患未然,孩子反过来会把父母作为知己,保证了以后更好的沟通和交流,她会觉得即使现在长大了,但父母仍然是她的情感依靠和倾诉的对象。

所谓叛逆期,是每个人人生都会经历的一个过程,只是每个人的表现形式不同,不防多一些换位,少一些埋怨,多一些交流,少一些批评!


小可章


第一,观察沟通。

就是观察孩子与自己的沟通方式。在很多时候,父母必须超脱自己的角色,从第三者的角度观察孩子叛逆的问题。并以不同的角度对待孩子,做有限度的迁就。

第二,保持冷静。

急躁的父母,应该提醒自己,保持冷静,并等待孩子冷静后,再进行沟通。

第三,寻求意见。

管教孩子,有时应该寻求别人的意见,让自己的思想更开阔。最好跟孩子的老师多加强交流,了解孩子平时在学校的表现。

第四,开放自我。

父母发现孩子的兴趣会影响功课时,不要立即禁止,最好能多了解情况。如陪孩子去电子游戏中心,和孩子讨论他们的偶像,以此提醒什么是应该学的,什么是不应该学的。只有进入孩子的内心世界,才能相处得更融洽。当父母与孩子相处融洽了,孩子就不会反叛了。

第五,不断试验。

父母管教孩子,要时常改变方式,孩子小的时候,一般只是父母讲,孩子听。上了中学后,就应尝试双向沟通,也听听孩子的建议。一旦发现某一种方法行不通,就应随时改变方法,不断试验,直至发现有效的方法。

第六,实践体验。

就是通过实践,进行体验,以化解孩子的逆反心理。如有父子俩散步,儿子看了西瓜一定要买,父亲说离家太远,提回去太累了,不买。儿子不高兴:“我喜欢吃的西瓜你不买,你喜欢我学习好,我也不好好学。”父亲一想,对独生子说:“买瓜可以,你要负责提回家。”独生子同意了,累得满头大汗才把西瓜抱回家,使儿子感触很深:“吃个西瓜真不容易啊。”

第七,将心比心。

父母要与孩子将心比心,相互间的关系就会融洽,孩子也就没有逆反心理了。

第八,分析说明。

父母要仔细分析孩子形成逆反心理的具体原因,并进行充分的说明,这样,孩子的逆反心理就会逐渐消失。

总之,为了从根本上来化解孩子的逆反心理,父母必须做好与孩子的沟通。要做好沟通,其一,父母必须很具体地说出不满意孩子的某种行为;其二,父母应说出自己不满意的心情;其三,父母不要作无谓批语和推测;其四,用提醒的语气讲出,孩子才能感受到父母的出发点是关心自己;其五,以问题的方式,启发孩子思考,是引导而非教导;其六,父母要威严地做出要求,一定要注意语气,并说明理由。



龙华热点


针对这个问题我仔细想了想,说一下我的方式:

第一,观察沟通。

就是观察孩子与自己的沟通方式。在很多时候,父母必须超脱自己的角色,从第三者的角度观察孩子叛逆的问题。并以不同的角度对待孩子,做有限度的迁就。

第二,保持冷静。

急躁的父母,应该提醒自己,保持冷静,并等待孩子冷静后,再进行沟通。

第三,寻求意见。

管教孩子,有时应该寻求别人的意见,让自己的思想更开阔。最好跟孩子的老师多加强交流,了解孩子平时在学校的表现。

第四,开放自我。

父母发现孩子的兴趣会影响功课时,不要立即禁止,最好能多了解情况。如陪孩子去电子游戏中心,和孩子讨论他们的偶像,以此提醒什么是应该学的,什么是不应该学的。只有进入孩子的内心世界,才能相处得更融洽。当父母与孩子相处融洽了,孩子就不会反叛了。

第五,不断试验。

父母管教孩子,要时常改变方式,孩子小的时候,一般只是父母讲,孩子听。上了中学后,就应尝试双向沟通,也听听孩子的建议。一旦发现某一种方法行不通,就应随时改变方法,不断试验,直至发现有效的方法。

第六,实践体验。

就是通过实践,进行体验,以化解孩子的逆反心理。如有父子俩散步,儿子看了西瓜一定要买,父亲说离家太远,提回去太累了,不买。儿子不高兴:“我喜欢吃的西瓜你不买,你喜欢我学习好,我也不好好学。”父亲一想,对独生子说:“买瓜可以,你要负责提回家。”独生子同意了,累得满头大汗才把西瓜抱回家,使儿子感触很深:“吃个西瓜真不容易啊。”

第七,将心比心。

父母要与孩子将心比心,相互间的关系就会融洽,孩子也就没有逆反心理了。

第八,分析说明。

父母要仔细分析孩子形成逆反心理的具体原因,并进行充分的说明,这样,孩子的逆反心理就会逐渐消失。

总之,为了从根本上来化解孩子的逆反心理,父母必须做好与孩子的沟通。要做好沟通,其一,父母必须很具体地说出不满意孩子的某种行为;其二,父母应说出自己不满意的心情;其三,父母不要作无谓批语和推测;其四,用提醒的语气讲出,孩子才能感受到父母的出发点是关心自己;其五,以问题的方式,启发孩子思考,是引导而非教导;其六,父母要威严地做出要求,一定要注意语气,并说明理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