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過去30天,這些溫厚的廣東人值得記住

從1月26日發出志願防疫倡議書至今,已經過去整整一個月。這一個月裡,我們共招募志願者104491人,上崗志願者86918人,累計發佈疫情防控志願服務項目(活動)數34861個,累計貢獻防疫志願服務時長超212萬小時。

他們是“溫厚的廣東人”,是黨員、團員,是大學生、教師、個體戶、司機、企業家、全職媽媽、年輕白領、等待復工的職員……我們稱他們為“可敬可愛的志願者”。

他們是白衣天使、人民警察、農村(社區)基層工作者的支撐者。他們忙碌的身影,出現在社區(村)疫情防控卡口、交通要道站點、工廠車間、集中醫學觀察點……

“防疫新冠肺炎車龍不減,志願者不退;志願服務就是一塊磚,哪裡需要哪裡搬!”惠州小金高速出口路旁,志願者陳加華蹲在路邊,和隊友快速地扒起快餐盒飯。

2003年義無反顧參與非典防控的東莞志願者張溪,17年後依然一往無前,每天堅守在各大交通要道路口。“這種危難時刻,身為曾經的疾控人,理應衝在最前線。”

“看到小甜甜在自己的照顧下安然無恙地與家人團聚,自己再苦再累的付出都是值得的。”照顧隔離小女孩14天的“臨時媽媽”志願者彩雲護送甜甜回家和家人相聚。

有人說,真的勇敢,不是無所畏懼,而是帶著恐懼依然前行。在這場大考面前,我們看到了一群平凡天使。

過去30天,這些溫厚的廣東人值得記住

圖 / 須藤和之


01 小甜甜的“臨時媽媽”

人物:黃彩雲、周曉紅

座標:廣州市花都區某醫學觀察點

“太好了,我可以回家見姐姐啦!”2月14日下午,在廣州市花都區某醫學觀察點小甜甜(化名)的幼兒園老師,受甜甜父母委託從“臨時媽媽”手裡接過孩子,護送甜甜回家與治癒出院的姐姐團聚。

過去30天,這些溫厚的廣東人值得記住

甜甜和兩位“臨時媽媽”合照

在廣州市花都區,出現了一例緊急情況,一家四口人,父母在花都工作,姐姐在湖北上學。近期姐姐、父母先後因新型冠狀肺炎在廣州的醫院進行隔離,剩下五歲的小女孩甜甜經兩次檢查都是陰性,需要在指定酒店隔離觀察14天。

因甜甜太小,需要人員陪伴、照顧和消除恐懼、孤單心理,團花都區委在1月31日晚得知該情況後,連夜迅速發動屬下志願服務隊,號召區內符合條件的青年志願者踴躍報名。號召一發出,區青年志願者協會、區青年地帶志願服務隊的志願者黃彩雲、周曉紅馬上響應,搶著當“臨時媽媽”。2月1日下午,黃彩雲就匆忙告別自己年僅3歲的女兒,和周曉紅帶著行李奔赴隔離點。

自此,兩位“臨時媽媽”陪護著甜甜,展開了溫馨而又挑戰的14天戰“疫”生活。每天,兩位“臨時媽媽”24小時輪班照顧陪伴小甜甜,為她講故事、玩玩具、做遊戲、餵飯、練舞、及時通過微信讓她跟父母進行視頻通話、觀察身體情況、開展心理輔導……

過去30天,這些溫厚的廣東人值得記住

臨別前,小甜甜依依不捨抱住“臨時媽媽”

當談到參與此次陪護任務的最大感受時,彩雲由衷說道:“看到小甜甜在自己的照顧下安然無恙地與家人團聚,自己再苦再累的付出都是值得的,即便今天小甜甜的家人仍無法接她回家,作為一名青年志願者,我們也願意繼續陪伴照顧她!”

02 把課堂搬上雲端的年輕人

人物:何智升

座標:一線醫護人員子女的直播課堂

“小何老師的課聽起來非常生動有趣,很貼合小朋友的興趣。”直播課程開始了,“主播”老師何智升面帶微笑,給三年級的小陳講解著神話故事,並不時在幻燈片上展示出圖片;手機另一頭的小朋友則饒有趣味地看著直播畫面,緊跟老師的思路聽得聚精會神。

作為廣州一家醫院的醫護人員,自疫情發生以來,陳爸爸一直奮戰在前線,家裡兒子的學業不免讓他掛念起來。2月19日上午,經醫院工會和華師團委對接,華南師大青年戰疫雲支教突擊隊志願者之一、剛從西藏支教回來的大學生志願服務西部計劃研支團成員何智升與小陳結對進行線上輔導,根據小朋友的學情,“主播”老師會講述一些生動有趣的名著故事,並帶他一起閱讀。

過去30天,這些溫厚的廣東人值得記住

做課堂直播的何智升

2月20日晚上8點半,陳爸爸陪兒子一起在手機前聽何智升講的第一節課。“黃帝抓住了這個夔,用它的皮製作軍鼓,用它的骨頭作為敲鼓的棍子……”何智升在直播課堂裡聲情並茂地講著《山海經》的故事,小陳也目不轉睛地盯著屏幕,生怕錯過了某個細節。

何智升了解到小陳各科成績不錯,家長也有想拓寬自己孩子知識面的想法,於是他就決定講一些小朋友感興趣的故事。經過何智升的啟發,小陳打開話匣子,聊起自己感興趣的愚公移山、精衛填海、大禹治水等神話故事。此外,何智升還向小陳拓展了一些地理知識,他說:“在備課的時候,我就想過怎樣用容易理解的方法向小朋友講解一些較有難度的知識。”

何智升的家人也是醫務工作者,所以他很理解奮戰在前線的醫務工作者的辛苦勞累。“在輔導的時間裡,除了孩子會有所收穫,也能讓醫務人員更好地休息放鬆,不用再為孩子的課業費心,能夠以更好的精神狀態迎接第二天的工作,這本身是很好的。”他解釋道。

03 服務好大家再回家

人物:梁修飛

“先不回家,先服務好大家,疫情過後再回老家吧”95後青年梁修飛是南部戰區總醫院157醫院的一名黨建工作者。按照原本的計劃,2020年1月23日他將搭飛機回安徽老家過年。疫情爆發之後,他果斷退掉回家過年的機票,參與到抗擊疫情的工作中,他還寫了請戰書要求去馳援武漢。

梁修飛的抗“疫”志願服務工作並不輕鬆,“我們的工作是三班倒的,只要有需要,我們就會第一時間頂上去。”2月14日,有幾個發熱門診人手不夠,他一早6點多就起床去支援,到晚上的11點多,還在工作。從1月23日至今,梁修飛只在元宵節當日休息了半天。

疫情的突然爆發讓小部分人情緒煩躁,梁修飛在志願服務中也曾遭遇過不太禮貌的對待。即使遇到這種情況,梁修飛和其他志願者們卻還是會給予耐心的解答,幫助其疏導情緒,給予暖心的關懷。

在這次的抗“疫”志願服務中,梁修飛參與了廣州團市委的志願防疫微課程製作和志願服務驛站的工作,協助市民測量體溫做分診預檢及提供正確洗手的現場教學等。

過去30天,這些溫厚的廣東人值得記住

志願者梁修飛錄製防疫志願微課程

他說,作為一名青年黨員、青年志願者,他有義務和責任服務大家。

04 與時間賽跑的企業復工助力者

人物:鄭憶蘭

座標:有需要的醫藥物資生產企業

臨近春節,全國疫情形勢日益嚴峻,人員告急、物資告急!社會防護物資緊缺,出現了一罩難求的局面。

鄭憶蘭作為公益組織負責人,當她收到團市委,市志願者聯合會號召後,積極對接當時珠海唯一一家醫用口罩生產企業,復工助產,與時間賽跑!

過去30天,這些溫厚的廣東人值得記住

志願者鄭憶蘭

從大年初一開始,鄭憶蘭就帶領協會工作人員積極籌劃復工復產相關工作,迅速與各方對接、發起志願者招募,1月31日,志願者們正式進駐高新區醫護用品生產企業,輪流在生產線、包裝車間、倉儲庫房協助企業復工復產。

為確保志願者的人身安全,鄭憶蘭和她所在的協會對志願者進行安全教育,強化安全意識。經過半個多月的堅守,志願者們累計協助企業生產防護口罩30餘萬個,有效緩解了珠海當地防護物資緊缺的局面,為珠海疫情防控出汗出力。

到2月8日元宵佳節,疫情防控陷入膠著對壘的關鍵時刻,各大醫院由於持續作戰,防護裝備急缺。得知醫護人員面臨防護鞋套緊缺現狀後,鄭憶蘭帶領志願者們向珠海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和珠海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尋求幫助,在全市範圍內找尋企業、調配原材料,設計下單投產。部分志願者於2月9日迅速轉移戰場,從先前生產口罩轉入協助服裝企業生產防護鞋套,截止2月12日三天時間的趕工復產,6000雙防護鞋套如期交付,分別無償捐贈給珠海市各大醫院,提供抗疫一線醫護人員使用。

據統計,鄭憶蘭團隊在抗疫期間累計助力醫用口罩和防護鞋日均生產3萬件。

鄭憶蘭說:“疫情面前,我們義不容辭,我們要做的不僅僅是抗擊疫情,更是對志願精神和傳統美德的傳承”。20天來,志願者們披星戴月、風雨無阻,有的志願者居住在斗門、金灣,在受疫情影響多條線路停運的情況下,他們需要輾轉乘車兩三個小時才能準時到崗;有的志願者徒手幫助卸貨7噸多,忙碌到深夜,只為不影響企業第二天的生產排期;志願者每次上崗前,均要在手上噴灑酒精做好消毒衛生,手掌也早已變得粗糙不堪,但仍不知疲倦地奔波在物資生產路途中、堅守在志願者崗位上……

05 我也能成為保護大家的人

人物:何子晴

座標:佛山順德府又社區

“作為一個大學生,並不只能是一個在疫情中‘被保護’的對象,我也能成為保護大家的人。

何子晴是中國人民大學的大三學生,也是一名共青團員。疫情期間,她看到了大良團委號召大學生參與疫情防控工作的倡議書,於是報名參加了府又社區志願服務,主要負責電話訪問、信息登記等工作。

何子晴的家就住在佛山順德府又社區,參加服務非常方便。工作人員查閱報名信息的時候,發現原來何子晴是順德一中2017年的文科狀元,高考成績在全省排名第60名,當時的報道還有一張生活照,可以說得上是真正的“美女學霸”。

“淡定”是工作人員對何子晴的印象,她負責的工作繁瑣,可能一個下午都是負責打電話,但每項工作她都能細心認真地完成,獲得社區工作人員的肯定。

過去30天,這些溫厚的廣東人值得記住

志願者何子晴正在開展人員信息排查工作

在社區服務結束後,何子晴看到街道團委還招募順德客運站聯檢點的志願者,她便報了名。

“細碎的工作需要高度負責的態度來承擔。我記得有一次上門查訪,還沒走到門口,小區的樓長就向我們詳細報告了她所管樓層的情況,物業管理員也主動提出與我們一起上門。很多人默默奮鬥在各地疫情防控一線的基層,他們以普通人的平凡書寫了不平凡的人生。而作為大學生,我們也應該為社會奉獻出自己的力量!”

06 醫護人員的“tony老師”

人物:超哥

“我覺得這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就答應了。”超哥說,相比於上一線的醫護人員,自己做的事情並不算啥。超哥是佛山市順德區北滘七分屋LA理髮店的店長。前一天,他在北滘交警中隊幫交警義務剪髮時,就聽說了南方醫科大學順德醫院醫護人員即將馳援疫區,要馬上“為醫護剪髮”。

過去30天,這些溫厚的廣東人值得記住

超哥幫醫護剪髮


在順德團區委組織,北滘鎮團委協助下,超哥和其他志願者在13日,也就是醫護出征日為南醫大順德醫院(順德區第一人民醫院)的60名醫護人員進行理髮,為醫護人員護理工作提供便利。

“疫情發生後,理髮店也不開門了,但是一線的工作人員也有整理儀容儀表的需要,於是我們就組織了義剪人員,希望幫一線工作人員做點事。”北滘北滘鎮團委負責人說,超哥是其中的一員,因為平日裡的他,也經常進社區參加義剪活動。“很有責任心和愛心。”

“醫護近距離接觸感染患者,參與救人,很了不起,希望能力所能及幫一點忙。”超哥說。出發前,超哥特意問了院方負責人,怎樣的髮型才符合這一次出征醫護的要求。

“剪短就可以了。”醫院給超哥的答覆是:只要方便醫護人員穿脫防護服、減少病毒感染的風險,就算是“合格的髮型”。“特殊時期,其實已經不太在意髮型了。”儘管如此,但超哥出於職業習慣,在剪髮的時候,也會稍微考慮一下醫護的頭型、需求,儘量剪出一個對方心水的短髮造型。

07 曾參與非典防控,17年後再上戰場

人物:張溪

座標:東莞東深路高速路口

“2003年我就曾經抗擊過非典,這次防疫戰爭我覺得有使命在召喚我,所以我又來了。”東深路高速路口的志願者張溪這樣說道。

過去30天,這些溫厚的廣東人值得記住

張溪是黑龍江人,現在是東莞常平鎮志願者,曾在遼寧某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工作,現已退休。2003年非典期間,她請纓到遼寧和內蒙交界做防控工作三個月,那時工作很辛苦,每天起早貪黑,因擔心穿著防護服上洗手間不方便,她可以一整天滴水未進。

2020年1月,突如其來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揪動著張溪的心。1月28日,張溪從志願者朋友口中得知常平鎮團委正在募集疫情防控人員,便主動聯繫常平鎮團委,決心要為防疫防控工作貢獻力量。

當她看到一個又一個醫護人員為搶救病人奮不顧身時,她忍不住流下眼淚,她說:“這種危難時刻,身為疾控人,理應衝在最前線。”她積極地向其他志願者分享一線工作人員防護知識,叮囑大家一定要做好安全防護。

“每20秒就要完成對一輛小汽車人員的體溫檢測,這樣才能保證高速路口的車流順暢。”她每天來到常平東深路高速路口,穿戴上護目鏡、口罩、手套、防護服就馬上投入工作,手持體溫檢測設備對過往車輛司乘人員進行體溫檢測。

08 解除隔離後,成為防疫志願者

人物:柯雪冰

座標:隔離人員的家門口

“你好,我是社區防疫志願者,今天感覺身體怎樣?有什麼需要的嗎?大家不用擔心,記得保持良好心態,勤洗手……”剛結束了14天的隔離觀察期的柯雪冰,接到《解除隔離告知書》就“坐不住”了,帶上口罩走出家門,加入社區抗疫志願者隊伍中。

柯雪冰是樟木頭實驗小學的一名老師,大年初一從老家湖北黃石返回到樟木頭的家中,主動上報出行情況給社區,隨後接受了14天的居家隔離。在每日的體溫監測和日常關懷中,度過了這個“不能出門”的春節,同時也成為了社區一線防疫工作的近距離見證者。

柯雪冰說,以自己“過來人”的身份去宣傳防疫,或許別人更易接受。“隔離期間,我們在家挺安心,社區工作人員為我們提供了暖心的服務,度過隔離期,如今我要把這份關愛傳遞給更多的人,儘自己力所能及的力量為疫情防控出一份力。”

過去30天,這些溫厚的廣東人值得記住

志願者柯雪冰為隔離人員送生活用品

2月8日,在解除了14天的觀察隔離後,柯雪冰主動聯繫社區工作人員報名參加社區防疫志願工作,與社區共同攜手應對疫情防控阻擊戰。2月17日,在官倉社區,柯雪冰正與社區防疫工作隊關愛組人員一起到社區出租屋開展走訪,給正接受隔離觀察的人員帶去生活用品,並詢問他們的身體、生活狀況,為他們加油鼓勁。

09 最美海島上的“密切接觸者”

人物:陳徐安

座標:湖北籍滯留人員集中醫學觀察點

1月23日,省衛生健康委確認陽江市海陵島3例輸入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確診病例。1月25日上午9時,團海陵區委組織全區各級團組織召開疫情防控工作動員會,發起成立團員青年突擊隊,協助區相關部門做好疫情發生地滯島遊客的集中醫學觀察工作。

“沒有危險,但有風險!我非常理解大家心裡的顧慮,所以我們必須要有衛生防疫的培訓,也要制定工作規範。”陳徐安作為領隊,帶領志願者們第一批進入風險最大的遊客健康觀察區提供志願服務。剛開始,近距離接觸武漢來的遊客,隊員心有顧慮。陳徐安主動擔當,包攬險難重的任務,隊員在他的感染下,慢慢卸下心裡包袱,全心全意投入到服務中。“第一天到那裡挺緊張的,但是到了現場就感覺沒什麼了,反正我們也有隔離服、也有口罩、消毒必備的都有了。”

過去30天,這些溫厚的廣東人值得記住

“在集中醫學觀察點,我們協助醫護人員和公安的安排,對需要醫學觀察的人員測量體溫、協助辦理入住登記、指引領取物資、開展心理疏導和政策解釋等工作。”他無畏自身安危,默默奉獻,視遊客為家人,為遊客提供細緻、周到服務,讓遊客感受到家的溫暖,並鼓勵他們共同抗疫。

2月8日,連續奮戰12天的團員青年突擊隊,在圓滿完成健康觀察區的任務後又馬不停蹄的投入到海陵大堤防控工作中。

10 守護在北大門,“我做的事沒什麼特別”

人物:鄒志源

座標:粵北的高速路口(韶關)

應屆畢業生鄒志源是韶關樂昌本地人,也是2019年廣東大學生志願服務山區計劃“一校一社工”專項的志願者,志願者們原本在粵東西北地區的鄉村學校開展駐校工作,因為疫情,學校延遲復學。

本是安排在家等待復工的志願者們,面對當前疫情,已經“按捺不住”了,他們當中已有一波人回到各自服務站點所在的街道(鄉鎮),奔赴一線社區(村居),協助基層工作者開展社區(村居)疫情防控志願服務。鄒志源是其中一位。

2月2日他就返崗工作,加入團樂昌市委組織了青年戰疫突擊隊。志願者非常忙碌,最緊張的幾天需要連續工作十幾小時。但當問他有什麼感受時,志源卻說:“我做的事沒什麼特別的。”

早上6:30志源便起床,安排志願者吃早餐,以及為志願者聯繫前往京珠粵北站、107國道坪石西站、107國道慄源站的車輛;早上7:30,他帶志願者前往粵北站去為過往的司乘人員測量體溫和發放宣傳告知書;下午16:00返回酒店,志源便馬不停蹄地投入第二天的物資籌備和志願者的後勤供給;晚上23:00左右,他再次組織志願者前往粵北站,進行交接工作。一天下來,工作滿滿當當。

高速口的來往車輛很多是從湖北迴來,或者要去湖北的,他們的工作是守住廣東的北大門,廣東以北的往來基本都要經過這裡,一線工作者的任務很重。

過去30天,這些溫厚的廣東人值得記住

志願者鄒志源向過往車輛派發疫情防控宣傳資料,及時宣傳相關疫情防控知識

他說:“雖然累,但是可以承受。”家裡人都十分支持志源的決定,囑託他要注意防護。目前,志源想做好自己該做的:“年前,我就很關注疫情,想參與進來做點什麼,這一次我覺得也是對自己各方面的鍛鍊。”


“多人為眾,民聚為眾”

“眾志方能成城”

疫情來臨,廣匯民智,上下同心

與子同袍,豈曰無衣。

過去30天,這些溫厚的廣東人值得記住


分享到:


相關文章: